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银圆探秘

書城自編碼: 374325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地理
作者: 林旭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51825559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HK$ 93.6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HK$ 153.6
花路
《 花路 》

售價:HK$ 105.6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HK$ 105.6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HK$ 93.6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HK$ 93.6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HK$ 9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38.6
《 海图上的中国: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 》
+

HK$ 501.6
《 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 》
+

HK$ 118.8
《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
+

HK$ 72.0
《 象山旧方志上的地图研究 》
+

HK$ 109.2
《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
+

HK$ 84.2
《 诗经地理 》
編輯推薦:
《银圆探秘》:一本银圆的百科全书。
银圆,在中国近代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各种版本的银圆背后,承载着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并由此演绎出一个接一个精彩的传奇故事,展现出斑斓多姿的迷人色彩……
翻开此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一幅恢弘壮丽的银元文化画卷,在品赏这个文化盛宴之余,引起深思、启迪和激励。
內容簡介:
《银圆探秘》一书通过对作者本人收藏的中国银圆实物真品进行系统性、深层次的梳理、研究、考证和分析,从收藏学、文化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比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各种珍稀类、普品类银圆产生的历史渊源(背景)、文化典故、艺术风格、收藏特征及其收藏价值等奥秘,即包括内涵文化和外延文化在内的中国银圆文化,集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国内系统化介绍中国银圆文化的创新性专著。
创新性是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它立足于大众化,摈弃了以往银圆研究晦涩难懂的“论文体”写作方式,而颇具创意地首次采用随笔的文学创作形式,融专业性和普及性于一体,以文字为证,以实物为鉴,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角度新颖,论证客观,在文风上妙趣横生,文笔上生动活泼,叙述上引人入胜,既深刻充分,又通俗易懂。本书所收录的有些新发现银圆品种,至今未被传统钱谱所记载,而有些观点又突破了传统思维,既是一部银圆收藏爱好者研究鉴赏的参考书,又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类科普读物,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全面的银圆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学价值。
關於作者:
林旭华,网名钱藏说钱,浙江省瑞安市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收藏协会会员、温州市古玩商会钱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瑞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和《文学百花苑》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擅长古玩钱币的收藏鉴赏,擅长散文、随笔、小说、纪实文学等体裁的文学创作。其作品发表于全国各地知名杂志报纸,多篇散文作品获奖项,入选出版物,并与众多名家作品一起上榜“2020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榜单。林旭华荣登《俪人?西部散文选刊》封面人物,荣获“2020年度瑞安市文化精品奖”和“2020年度瑞安市各类文化人才奖”。
林旭华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收藏研究,活跃于中国文坛和收藏界,其文学作品和收藏研究文章散见于《散文百家》 《美术文献》 《名家名作》 《青年文学家》 《俪人·西部散文选刊》《参花》《青少年导刊》《读书文摘》《精短小说》《文学百花苑》《清风文学》《河南经济报》《河南科技报》《凤凰资讯报·天下美篇》《瑞安日报》《温州日报》及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号、中国西部散文网、青年作家网、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全国各大名刊、报纸和知名网络平台,多篇散文作品全国获奖,入选出版物,并与众多名家之作一起上榜“2020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榜单。
目錄
目录
前言?正确认知、鉴赏和投资银圆,
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001
1.银圆是如何来的——中国银圆的历史起源及其演变001
2.人们为什么喜欢收藏银圆——中国银圆的“光晕”效应005
3.怎样认知银圆——中国银圆的几个重要特性007
一?珍稀卷009
(一)打制币银圆010
1.无纪年纪重银圆之谜——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解密011
2.为独特的银圆名珍——中国台湾寿星银饼解密014
3.府库军饷银饼历史溯源及其文化昭示——中国台湾如意军饷
足纹银饼解密016
4.极为罕见且独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银圆大珍——光绪十四
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解密019
(二)银两币银圆021
1.具有极高文化、美学和历史研究价值的银圆大珍——上海壹
两银圆解密022
2.顺时针与逆时针排列的银圆名珍探秘——中外通宝关平银壹
两银圆解密024
3.一枚闪耀着传奇色彩和正义光芒的银圆大珍——大清壹两台
湾军饷银圆解密025
(三)近代机制币银圆028
1.银圆上小圆圈的奥秘——光绪十年厂平壹两银圆解密029
2.开启中国金融货币史新纪元的银圆系列之一——广东七三反
?版银圆解密031
3.银圆名珍的版别之谜——广东七二反版银圆解密033
4.一枚具有悲哀传奇的银圆及其版别——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
?银圆解密035
5.多有戳记的银圆奥秘——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
?钱二分银圆解密037
6.具有特殊收藏价值的龙银之星——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
?器局造壹圆银圆解密039
7.实际上有多种版别的银圆大珍——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
?钱二分银圆解密041
8.一枚设计独特的银圆珍品奥妙——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
?器局造一圆银圆解密043
9.流通短促的珍罕之币——奉天省造光绪元宝癸卯库平七钱二
?分银圆解密045
10.自铸银圆还是代铸银圆?——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
?分银圆解密047
11.样币还是流通币?——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
?圆解密049
12.一枚罕见银圆的身世之谜——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
?二分银圆解密051
13.见证历史的银圆——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无纪年
?银圆解密053
14.藏趣盎然的银圆版别——安徽省造光绪元宝银圆系列解密055
15.来历曲折复杂的珍罕之币——二十三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
?平七钱二分银圆解密057
16.具有超高艺术审美价值的银圆稀珍——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
?平七钱二分魏碑版银圆解密059
17.令人长期困惑的银圆大珍——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库平七钱二
?分银圆解密062
18.原制版与原模后制版银圆名珍的难解之谜——京局制造(庚
?子)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解密064
19.“圆两之争”背景下的“大美龙洋”——光绪元宝户部库平
?一两银圆解密066
20.一款由官方铸制并发行流通的“两”制银圆——光绪三
?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背壹两银圆解密068
21.收藏等级的标杆银圆——光绪年造户部丙午中字壹两银圆
?解密071
22.一枚由“稀”得“宠”龙洋的前世今生——东三省造光绪元
?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解密072
23.具有独特地域和多民族文化风格特征的银圆珍品——大清银
?币喀什湘平壹两银圆解密074
24.隐匿着谜般文化密码的银圆——光绪银币丁未一两银圆解密076
25.神秘的“龙洋王后”——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银圆
?解密078
26.扑朔迷离的银圆大珍“谜案”——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
?库平七钱二分银圆解密080
27.颇具西方文化色彩的独特“西龙币”——大清银币宣统年造
?壹圆银圆解密083
28.璀璨夺目的晚清银圆名珍——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珍稀版
?银圆系列解密085
29.颇有争议的神秘之币——袁世凯大胡子开国纪念币银圆解密094
30.与实际大相径庭的错误图像——袁世凯民国三年七分脸背嘉
?禾壹圆签字版银圆解密097
31.《国币条例》下诞生的罕见民国小珍币——袁世凯民国三年
?七分脸背嘉禾贰角银圆解密099
32.防伪细节特征颇具奥妙的“币珍明星”——袁世凯民国三年
?背嘉禾壹圆签字版银圆解密101
33.银圆瑰宝铸行鲜为人知的内幕——袁世凯中华民国共和纪念
?币背嘉禾壹圆银圆解密103
34.名师银圆绝版之作的历史内幕——袁世凯中华帝国洪宪纪元
?飞龙纪念币银圆解密106
35.一枚银圆珍品历史渊源及其防伪暗记——袁世凯民国三年甘
?肃加字版银圆解密108
36.戴帽版和脱帽版银圆名珍由来——黎元洪开国纪念币壹圆银
?圆解密110
37.从穷书生到总统的人生缩影——徐世昌“仁寿同登”纪念币
?银圆解密112
38.蕴含奥妙文化的币珍明星——中华民国十二年造龙凤纪念币
?银圆解密113
39.在藏家心目中占据极高地位的军阀币——褚玉璞中华民国十
?六年四月七日周年纪念章银圆解密115
40.隐匿在银圆名珍背后的阴谋——张作霖民国十五年陆海军大
?元帅纪念币银圆解密117
41.彰显中华民族气节的银圆名珍——张作霖民国十六年龙凤纪
?念币银圆解密119
42.爱国与革命交相辉映的双旗币——张作霖民国十七年大元帅
?纪念币银圆解密120
43.设计创意独绝的“汽车币”名珍传奇——民国十七年贵州汽
?车银币七钱二分银圆解密122
44.诠释北洋军阀一生的银圆——直隶都督张锡銮纪念牌银圆
?解密124
45.珍币之谜——冯国璋戎装像纪念币壹圆型银圆解密126
46.见证近代中国部《宪法》诞生的银圆——湖南省宪成立
?纪念壹圆银圆解密129
47.设计奇妙的银圆明星——民国十五年孙中山正面像背嘉禾壹
?圆银圆(广东版)解密132
48.是拟发行流通币还是纪念币?——民国十六年孙像中山陵壹
?圆银圆解密133
49.璀璨夺目的银圆明珠——民国十八年孙中山正面像背嘉禾版
?和背地球版壹圆银圆解密135
50.一枚银圆大珍设计细节特征及其防伪明暗记——民国十八年
?孙中山正面像背三帆壹元银圆维也纳(奥地利)版解密138
51.奇异珍稀的银圆——民国十八年孙像侧面三帆异版银圆解密140
52.“甘末尔计划”历史见证物的银圆——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
?侧面像金本位币壹圆银圆(下三鸟)解密142
53.成为“废两改元”“急先锋”的银圆——民国二十一年孙中
?山侧面像背帆船壹圆银圆(上三鸟)解密144
54.红币觅踪——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造壹
?圆银圆(中文版)解密146
55.“红洋”铸行历史之谜揭晓——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一九三
?四年壹圆银圆解密149
56.民国正式铸行银圆的“关门币”——民国二十四年孙中山侧
?面像背双帆壹圆银圆解密151
57.成为民国末代金融“后晚餐”的银圆——新疆省造币厂铸
?民国卅八年壹圆银圆解密153
(四)特殊币156
金、银本位制交锋的亮点——大清金币光绪丁未年造与大清银币
丁未光绪年造镍币银质试样解密157
二?普品卷163
曲折发展的流通银圆——普通类品种银圆铸制发行史概述163
1.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164
2.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165
3.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系列167
4.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系列170
5.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172
6.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174
7.造币总厂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175
8.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曲须龙银圆176
9.孙中山开国纪念币177
10.袁世凯民国背嘉禾壹圆银圆系列(俗称“袁大头”)178
11.孙中山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船洋181
1.银圆具有什么样的收藏价值?183
2.价差悬殊的奥妙——不同品种光绪元宝银圆收藏价值分析185
3.光绪元宝银圆哪种收藏价值高?187
4.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银圆不同版别收藏投资分析191
5.十大投资收藏价值的普品银圆192
6.从“两”到“圆”——近代机制币银圆计值币制改革揭秘1
內容試閱
前言
正确认知、鉴赏和投资银圆,
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银圆,即银币,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以及经济方面
的投资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大众所喜爱的热门收藏品种。但是,银圆的收藏,现实
上已经沦为一个“江湖式”的收藏领域,鱼目混珠,真假掺杂,加上一些“伪专家”
的误导、谬论,初涉银圆收藏领域的人便经常上当受骗,损失惨重,悔恨交加。
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知银圆,提高人们对银圆的欣赏、鉴识和投资能力,从
而有效规避银圆收藏风险,并且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就成为笔者近年来经常思考的问题。
笔者以为,银圆的本身,其实就深藏着许多曾经不为人知的秘密,并闪耀着神
奇迷人的文化风采。如:各种各样的银圆在历史上是如何诞生的?它们演绎着怎样
精彩的传奇故事?每种银圆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意蕴、艺术魅力、防伪特征和收藏价
值?等等。
如果能通过“探秘”的方式梳理、研究、考证和分析中国银圆所蕴藏的历史渊
源、演变历程、传奇典故、深层文化、艺术风采、收藏特征及收藏价值、投资分析、
收藏方法等奥秘,并把这些信息如实呈现给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对银圆的
认知水平、收藏鉴赏水平及投资能力,从而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
何尝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呢?
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望,拥有了这样强大的动力,笔者对早年个人珍藏的各种珍
稀类、普品类中国银圆实物真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查找资料,走访古玩市
场,请教钱币收藏界高手,并认真整理、修订笔者在一些知名媒体平台发表的各种
银圆专题研究性原创文章,增加的创作内容等,从收藏学、文化学、历史学、
艺术学和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客观务实、深入充分的研究考证及分析,耗时多年,
终于完成了这部《银圆探秘》,以飨读者。
收藏是藏家专业的事业。如果纯从学术性进行讲解,这本书也许能对收藏专业
研究者起些参考作用,但是对大众读者来说,可能费时间又看不懂;而如果进行纯
图谱式的表达,又似乎过于简单化。既然银圆是大众喜爱的热门收藏品种,那么就
应该立足于大众读者,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使读者对银圆有个基本的正确认知,
并提高收藏鉴赏能力及投资能力,真正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本书
采用了随笔的形式,并做到每篇文章均配有实物图片,力求做到通俗化、生动化、
直观化,让广大读者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阅读实效。
值得指出的是,本书所收录的银圆实物,在笔者客观务实、深入充分的研究考
证过程中,居然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些银圆竟是同类研究书籍所未收录、未记载或者
未论及的,甚至有的还被贬为“臆造币”。笔者认为有必要用客观的事实和务实的
论证去澄清辨明,以纠正某些过时观点,引导人们正确认知银圆,并不断提高鉴赏、
投资银圆的能力,更深刻、全面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魅力。
为理清银圆铸制发行的历史脉络,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基本按银圆铸制发行
的时间顺序展开章节内容的叙述,敬请读者们注意。
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一些传统钱币银圆研究的资料,尽量达到本书阐述
的客观性、务实性和多元性之目标,以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
本书所有银圆实物图片均为笔者原创提供。
由于笔者银圆收藏实物和学识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故仅作抛砖引玉之
见解,敬请收藏界前辈老师及广大读者海涵指正。
林旭华
2020年11月21日

开篇了解银圆
1.银圆是如何来的——中国银圆的历史起源及其演变
银圆,又称银币,俗称“大洋”。按照制作工艺分,中国银圆可分为打制币银圆、近
代机制币银圆;按照计价单位分,可分为以“两”为计价单位的银两币银圆和以“圆”为
计价单位的银圆;从收藏价值分,又可分为珍稀类品种银圆和普品类品种银圆。除银圆外,
还有特殊币。
中国银圆蕴含着丰富多彩、美丽绝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浓
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国民间收藏投资大众化、发展潜力的重要板块。
中国银圆源自打制银币。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海禁渐开,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繁
盛,墨西哥、荷兰、葡萄牙、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量银圆乘虚涌进中国市场,套取大量
银锭出口,使巨额白银外流,银价暴涨,危及国计民生。为了阻截白银外流,挽救国家经
济,同时也为规范西藏地区对外贸易用币,清廷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采取打制方式,
首次在西藏铸造了“乾隆宝藏”银饼,后又铸造“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从而正式
开启了官方银币浇铸打制的历史阶段,为中国银圆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廷认识到,白银在赋税、进献、赏赐、大宗商业贸易、贮藏等方面确实具备了铜钱
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于是开始制定七分用银、三分用钱的银两制度。顺治十四年(1657),
户部上疏言“直省征纳钱粮,多系收银,现今钱多壅滞,应上下流通,请嗣后征纳钱粮,
银钱兼收,以银七钱三为准,永为定例”。后来,银两就逐渐演变为银两币银圆,成为国
家税收、皇室开支、海外贸易、军费支出等方面的主角并长期使用下去。但随着清代币制
的改革与发展,银两制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弱,直至1933年实施“废两改元”制度时,银
两制才终消失。
清代中晚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外国银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造成了更
大量的白银外流,使外国获利更大,在这种局面下,清廷寻求对策,决定顺应时势,自铸
银圆。
光绪十年(1884),吉林机器官局引进外国小型机器和新技术铸币,制造了中国近代
首套机制币银圆——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造厂平银圆系列,全套共5枚,面额分别为一
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此套银圆虽然铸制后未及盛行即被废止,但宣告了中国银
圆的制造正式告别了传统的浇铸和人工打制方式,开创了成功自铸机制币银圆的历史先河,
开始进入机制币银圆的历史新阶段。
光绪十五年(1889),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
圆,引进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和铸币技术,先后铸造了“七三反版”、“七二反版”、
流通标准版以及双龙寿字币等系列银圆,正式开始了大规模自行铸造、发行中国近代
机制币银圆的历史阶段,在中国银圆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其后,紧跟广东,各省纷纷效仿,一时间,全国大部分行省都开始鼓铸地方银圆。由
于各省在铸制银圆时各自为政,铸法混乱,银圆成色、重量不一,且以各省名命名,流通
不畅,故清廷不得不下令,除湖、广两局及南洋、直隶、吉林外,其他地方一律停铸银圆。
各地铸币权被收回后,清廷在天津设立了铸造银钱总局,独揽铸币大权及盈余。其间,
又开始了银圆铸制的“圆两之争”。直至慈禧死后,清廷于宣统元年(1909)成立币制调
查局,正式决定采用“银本位”,以“圆”为货币单位,并成立中央直辖的铸币局。
翌年,铸币局向各地下发钢模,令按照新制定的《币制则例》统一铸造宣统三年大清
银币。此令一出,各地造币局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铸制银圆运动,其发行数量之多、
流通地区之广,几与铜钱媲美。
此外,在清末,还衍生了其他特殊币种,如镍币试铸样币、铜质纪念章等。
辛亥革命爆发,清代铸制银圆的历史刚刚揭开页,就匆匆地结束了。
1912年开始,南京造币总厂、天津造币厂等先后铸制孙中山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大胡
子开国纪念币以及北洋军阀币等。
民国三年(1914),民国政府公布《国币条例》,开始试铸七分脸袁世凯头像签字版
和非签字版的系列银圆,直至正式确定“袁大头”(包括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
系列银圆为“国币”,流通全国。
接着又陆续铸制了其他带纪念性质的袁世凯像系列银圆,以及张锡銮、徐世昌、黎元
洪、曹锟、段祺瑞、褚玉璞、张作霖、冯国璋等军阀系列纪念币。
民国十五年(1926),广东造币厂和天津造币厂开始试铸孙中山民国十五年背嘉禾壹
圆银圆。
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国民党政府继续试铸孙中山像的嘉禾币,并着手试铸孙
中山像帆船银圆。
国民党复都南京后,政府停铸“袁头币”,改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旧模
为底版,略改英文币名,俗称“孙小头”,交南京、杭州造币厂开铸。
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正式下令“废两改元”,实施银本位币制,由上海中央造币
厂开铸“船洋”系列,至此,银两货币制度终告消亡。
在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也自行铸制发行了“红色”
银圆。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颁布新币政策,发行纸币,禁止银圆现洋流通,
银圆开始退出货币流通领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银圆完全正式退出货币流通领
域,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2.人们为什么喜欢收藏银圆——中国银圆的“光晕”效应
在中国银圆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民间开始兴起银圆收藏,从欣赏收藏、传世收藏逐
渐发展到投资收藏,并且一直伴随着中国银圆的发展而发展。
从有关研究资料可以看出,中国银圆民间收藏其实经历了四次大浪潮。中国银圆
次民间收藏浪潮出现在20世纪初,源自清末民初的动乱。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灭亡,从
皇宫王室中流出大量古董、艺术品,在民间收藏环境中大展魅力,风行市场,而银圆作为
其中一种材珍艺美的藏品,也成为币商、投资者和收藏家之间投资、炒作、交易的品种之
一,开始从欣赏收藏、传世收藏中萌生出投资价值及意识,从而使银圆的民间收藏风生水
起。第二次中国银圆民间收藏浪潮出现在20世纪30~40年代,是承接次收藏浪潮余脉
而兴盛起来的,并且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雅士和富贵之人,特别是在上海、江浙一带,涌现
出了一批著名的银圆收藏家及研究专家,如中国银圆大收藏家马定祥、美籍著名银圆研究
专家耿爱德等,从而使上海、江浙一带成为银圆收藏中心,进一步推高了银圆收藏热潮。
第三次中国银圆民间收藏浪潮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90年代。此时期,中国银圆
民间收藏开始从“封、资、修”的境遇中解放出来,并随着文艺春天的到来和中国邮市、
艺术品市场的持续走强,再一次兴起了收藏热潮,使中国银圆作为收藏品的一个重要品种,
在钱币市场大行其道,成为收藏浪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第四次中国银圆民间收藏浪潮则
出现在21世纪,而且其规模与资本效应是史无前例的。尤其从2007年开始,伴随股市和贵
金属价格上涨,钱币市场由金币和老银圆带动了又一轮暴涨,且成交火爆,扬升起新一轮
强劲的银圆收藏投资行情。
在笔者看来,中国银圆的民间收藏之所以能够兴盛和发展,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
是银圆艺术的观赏性。银圆材质珍贵,品种纷繁,图案漂亮,文字精美,币面设计均出自
大家之手,加之制作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观赏性,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民国初期各
地军阀铸制的带有自己肖像的纪念银圆,更是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二是传统文化的
传承。比如说银圆设计上的龙图案之美及其体现的文化精神。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之一,
也是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图案之一,当时广东铸币的设计者,正是从这一角
度出发,牢牢地抓住了民众的心理,把“龙”作为铸币的主图加以强化,而且设计得十分
精致美观。虽然后来在各省的铸币上,龙图有了千奇百怪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
龙图案首先体现的是皇权威严,其次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三是银圆在经
济上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特别是珍稀类品种的银圆,传世日久,存量稀少,具备较大的
投资价值,能够使收藏者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
综上几点原因形成的“光晕”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银圆民间收藏的兴盛和发展。
3.怎样认知银圆——中国银圆的几个重要特性
中国银圆可分为珍稀类和普品类两大类。其中,珍稀类银圆由于存世的稀缺性和特殊
性,故而极为珍贵,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而普品类银圆由于存世量大,故收藏投资
价值相对较低。珍稀类银圆和普品类银圆对比,价差悬殊。
我们知道银圆已经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收藏品种,那么,如何正确地认知银圆,或者说
中国银圆究竟有哪些重要特性呢?细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中国银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
首先,银圆具有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中国银圆民间收藏来源虽然多样,但大部分非常
靠谱,其中不乏珍稀类品种,如果加以仔细研究甄别,可以说是中国潜力的银圆类馆
藏真品、拍卖真品。主要有四种流传渠道:一是祖先有序传承。即祖先把自己早年珍藏的
银圆真品一代接一代地传下来,银圆作为家中“传世品”或“传家宝”,是“流传有序”
(其实许多钱币收藏大家的银圆真品就来源于民间)的。二是基建工地出土,即在民房拆
迁、改建、翻建或者大型基建工地作业时意外发现被埋藏的银圆,有罐藏的、盒藏的、散
藏的,其中不乏珍稀类银圆,而且不断有新的珍稀类银圆品种被发现,从而填补了我国银
圆研究的空白,这部分占中国银圆民间收藏的量。三是市场私人交易,即古玩市场、
拍卖行、私藏等。这部分藏品有从农村收来的,有民间藏家私藏的,有家族传世的,有新
出土的,当然也有许多仿伪品,可谓真假掺杂,错综复杂。四是亲朋好友馈赠。
其次,银圆具有欣赏与投资的双重性。中国银圆民间收藏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它
是以欣赏和投资双重性为目的的。银圆是中国近代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
经济、金融的兴衰荣辱,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保值增值功能,因此银圆,特别是珍稀
类品种的银圆,尽管经历了百年更迭,但仍然是中国民间收藏界一颗璀璨之星。
再次,银圆还具有鉴定和交易的“江湖性”。银圆既然已经成为大众所喜爱的藏品,
那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就会有人在银圆上造假。可以说,在目前的古玩市场,银圆
交易情况十分复杂,这就催生了古玩(银圆)鉴定行业。的确,在中国银圆民间收藏圈里,
确实不乏实战派的鉴定高手,但也有个别由于自身思维或者知识的局限性,没有亲身接触
实物,没有用客观务实、深入充分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常常仅凭几张图片就主观武断地
判定其真假。(有时候图片由于拍摄光线、角度、细节、上手感等方面原因造成不真实的
图感,从而引起误判)这一切,让初涉收藏的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感觉银圆收藏江湖
水浑、水深。此外,变现渠道较窄,也使银圆交易流通不畅,变现困难,瓶颈难破,这也
是我国银圆民间收藏的真实现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时代要有新观念。中国民间其实有着一个丰富美丽的收藏宝藏,
里面蕴藏着许多我们已知或未知的包含银圆在内的真正的稀世之珍,只要我们系统地学习、
研究相关藏品理论,坚持客观务实、深入充分的鉴定原则,让实物说话,让研究说话,让
市场说话,彻底摒弃陈旧思维理念,打破“忽悠”专家的荒谬论断,就能走出收藏鉴定的
“江湖”式误区,澄清收藏混象、乱象。我们应该对我国民间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
挖掘、保护和传承,有效地阻止中华文化瑰宝流失,进而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中华
文明,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让中国强国文化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展卷银圆解密
一?一、珍稀卷
卷首语
在中国银圆发展史上,银圆的品种数不胜数,而珍稀类银圆更是明星荟萃、璀璨夺目,
以奇妙的设计、精巧的工艺,展现了深厚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魅力、艺术光彩,尤其是
近代机制币银圆,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
艺术欣赏、经济投资等收藏价值。
珍稀类银圆是指铸制量、发行量和存世量特别稀少且极为珍贵的银圆,具体指官方铸
制的样币、试铸币、未发行币、少量发行币、短暂流通币等,包括打制币银圆、近代机制
币银圆、银两币银圆以及特殊币,是中国银圆认知、鉴赏及收藏投资的重点。
(一)打制币银圆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开放,大量外国银圆涌入中国市场,导致
中国巨额白银外流,危及国计民生。为阻截白银外流,挽救国家经济,同时也为规范对外
贸易用币,除台湾、贵州等僻远地区稍早已经自铸地方性的打制银饼外,清廷自乾隆五十
八年(1793)开始,采取打制方式,官铸“乾隆宝藏”银饼,从而正式开启了官方打制银
圆的历史新阶段,为中国近代机制币银圆的正式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打制币银圆,就是采用西方打制技术造币,用力锻打或者用简单的设备重力捶打
模具制成的银饼,即早期银圆,是中国近代机制币银圆的雏形。由于捶打时受力不均,故
银饼上往往有部分图案或者文字的细节不清,每块银饼的大小、形状、重量等亦略有不同。
银圆的打制方式,在清代的僻远地区一直延续使用,至清末时仍然存在,如贵州毕节
设置的贵州黔宝局就专门打制贵州地方制钱和银饼。
1.无纪年纪重银圆之谜——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解密
在中国台湾早期打制银饼中,如寿星银饼、如意银饼等均有图、有文、有纪年或者纪
重,但唯独一款被称为“谨慎”军饷的银饼却并无纪年、纪重,而且也没有图案,仅有签
字花押和文字。该银饼正面上端横书“军饷”两字,下端为签字花押,多数人认为银饼上
的文字为“谨慎”;背面上端横书“足纹”两字,下端竖书“通行”两字。
台湾“谨慎”军饷银饼方头通版(作者个人珍藏)
由于该币无纪年、纪重,亦无史籍记载,其铸造时间和背景可谓众说纷纭。一说,明
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病逝,其长子郑经继承父业,为发军饷,于1662年在厦门开铸“谨性”
银饼,郑经字谨性;一说,“谨慎”银饼是清道光年间台湾官府铸制的军饷。
那么该币的铸造时间和历史背景究竟为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相关数值指标来说,据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现存实物实测,成色95%
左右,直径36毫米—41毫米,重量25克—27克,大多为七二银(即仿外国银圆的库平七钱
二分)。台湾省早期的银饼基本上属七二银,后期的则大多为六八银(即六钱八分)。为
什么呢?一方面,台湾省银饼与外国银圆相比,实际上成色过高,含纯银量达93.5%,而
流行的墨西哥鹰洋成色是90.2%,同等重量时,台湾省银饼所含纯银量超过鹰洋,在进
行对外贸易时,会有亏损;另一方面,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廷调兵遣将,军费开支庞
大,财政困难,这就促使台湾省政府在后期不得不铸造六八银以减少贸易亏损和财政开支,
以摆脱经济困境。所以,清道光后期,六八银已成为台湾市场交易计价的基准。如道光二
十三年(1843)的田赋谷物折合现银的告示中,规定毛谷一石折合银两需缴六八银二圆(即
银一两三钱六分)。从台湾“谨慎”军饷银饼虽未标明重量和铸造时间,但根据实物实测
大多为七二银来看,其铸制时间应该在道光二十三年之前。
其次,从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的纹饰来看,该币以签字花押为币面的主要纹
饰。这种端庄严肃的签字花押,在乾隆年间的民间典当、买卖契约上已十分常见。“足
纹通行”四个字出现在银饼币面上,可能是表示银饼含银成色可信,有“成色可信,
予以通行”之意。其简约的纹饰与饰以相对比较精美的寿星图案的道光“寿星”银饼
对比,在风格上差异很大。按照国内外金属硬币特别是贵金属硬币纹饰均是由简朴(早
期)向美观(晚期)逐渐转变的原理,推测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铸造时间应该
在道光寿星银饼铸造时间之前,即道光十七年至十八年(1837—1838)之前。
再次,通过对比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的边饰与西班牙银洋边饰,发现西班牙查
理三世头像银圆边纹与此币仅有细微的差别,显然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是仿西班
牙查理三世头像银圆制造的。经查证,西班牙查理三世头像银圆始铸于1772年,即乾隆
三十七年。因而由此推论,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铸造时间不会在乾隆三十七年之前,
也就是说,该银饼不会是郑经在厦门铸造的军饷。
综上所述,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无论是从重量还是从纹饰来考证,其
铸造的时间早不会早于乾隆三十七年,迟也不会晚于道光十八年。
那么该币究竟在何时铸造,其历史背景又如何呢?
我们再看该币在币面上标明的“军饷”两字。既然是军饷,其铸制的背景肯定与军事
行动或者事件有关。查阅《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一《大事记》,发现从乾隆三十七年至道
光十八年间,涉及台湾的军事行动有十几件,其中以乾隆五十一年(1786)天地会林爽文
起事为。该起事波及全台湾省,故而惊动清廷,清廷除调动全台湾省兵力外,还先后
两次从其他五六个省调兵近四万进行镇压,历时十九个月,才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
月彻底平息林爽文起义。这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需的军饷也必定是巨额的,故清廷将
银锭铸成银饼,充作军饷,并按个数发放,这样既快捷方便,又有助于激励士气。
通过上述考证,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铸造时间应该是在乾隆五十一
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历史背景应为清廷镇压林爽文起事。
由于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属于手工打制,模具容易损坏,寿命不长,需要经常
更换,故形成多种版别。如按“通”字的头部造型来分,可分为方头通、三角通、“T”
字通等,其中还可以再细分。
中国台湾“谨慎”军饷银饼属中国早期打制银币,是台湾省历史的重要见证物,
加之无纪年、纪重,且无图案,仅有签字花押,铸造独特,存世极罕,故成为中国
近代银圆的名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2.为独特的银圆名珍——中国台湾寿星银饼解密
在中国银圆铸制历史上,中国台湾寿星银饼是极为独特的银圆名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