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書城自編碼: 17406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藥學
作者: 肖小河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0599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8/54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4.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索恩丛书·血染开普敦:布尔战争史
《 索恩丛书·血染开普敦:布尔战争史 》

售價:HK$ 116.8
清代循吏法律实践研究
《 清代循吏法律实践研究 》

售價:HK$ 66.1
全球通史(全六册豪华版)(传家之书,一部百科量级的全球通史,宇宙级视野的史诗巨著。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全球视野下的世界通史)
《 全球通史(全六册豪华版)(传家之书,一部百科量级的全球通史,宇宙级视野的史诗巨著。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全球视野下的世界通史) 》

售價:HK$ 823.6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区域国别史丛书)
《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300.9
裙子的宣言:重新定义二十世纪女性气质
《 裙子的宣言:重新定义二十世纪女性气质 》

售價:HK$ 105.0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

售價:HK$ 103.8
中国历史的智慧与细节:读史有智慧+观风
《 中国历史的智慧与细节:读史有智慧+观风 》

售價:HK$ 232.5
病毒下层社会:疾病与不平等在美国的碰撞
《 病毒下层社会:疾病与不平等在美国的碰撞 》

售價:HK$ 10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2.6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
+

HK$ 85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四部 》
+

HK$ 227.9
《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12年版 》
+

HK$ 289.1
《 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 》
+

HK$ 531.0
《 中草药现代研究(第五卷) 》
+

HK$ 377.6
《 中药药性寒热差异的生物学表征 》
內容簡介:
本书根据肖小河教授多年来所发表的专论性和述评性文章编撰而成,反映了肖教授多年来对中药现代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所进行的潜心思考与大胆探索,也可从一个方面窥见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貌。

全书内容广泛,涵盖中药现代科技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的关键科技问题,涉及中医药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创新诠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对策、道地药材品质辨识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模式的创新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与合理用药、中药新药科学创制等。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方法创新;既有专题论述,又有系统分析;既有回顾性研究,又有前瞻性分析。
本书的出版发行,对有志于中医药科技事业的各界朋友将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对中药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關於作者:
肖小河,1963年生,博士,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医学中心主任,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与合理用药研究,创立“中药大质量观”、“药性热力学观”,形成了系列原创性的中药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课题20余项:主持研发系列肝病特色药物和军队特需药物,获国家新药证书1个,新药临床批文4个;获国家和部省级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申报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授权7项;在《中国科学》、《药学学报》、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
目錄
樊序
肖序
任序
前言
第一篇 中药现代化发展综论 
 第一章 中药科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章 结合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
 第三章 面向21世纪的中药现代化
 第四章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医药理论“制导”
 第五章 “新”中药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第六章 中医药研究与发展的“冷思考”
 第七章 迈向21世纪的我国生药学研究
 第八章 中药现代化发展五年【2002-2007概论
第二篇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专论
 第九章 我国中药资源的基本形势与再调查策略分析
 第十章 基于“药粮价比”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
 第十一章 我国常用中药资源分布式样的数值分析
 第十二章 区域中草药资源系统开发模式的优化分析
 第十三章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资源系统概念开发研究
 第十四章 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化GAP研究概论
 第十五章 我国药材基地建设的运营机制及关键技术
 第十六章 中国军事本草概论
第三篇 道地药材现代研究专论
第四篇 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专论
第五篇 中药寒热药性辨识研究专论
第六篇 中药量-效(毒)关系与合理用药研究专论
第七篇 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专论
內容試閱
第一篇 中药现代化发展综论
中医药学是一门复杂性科学,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家层面推动的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已经迈过了15个年头,已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在世界范围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一些重大和关键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
随着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理念的兴盛,中医药转化医学将会成为引领中医
药科技发展的新动力,也将成为中医与中药、基础与临床协调发展的新契机。结合临床的中
药标准化研究将成为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重中之重的课题。结合近年来的学习工作体会,
笔者对中医药及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第一章 中药科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十五”以来,我国中医药科技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也取得了一批
有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但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中药的客观疗效至今
尚未为社会广泛认同,特色和优势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国内甚至一度出现了取消中医的“杂
音”;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
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药国际化发展面临既要让中药“走出去”,同时又要应对洋中药“杀进
来”的双重挑战[1]。我国中医药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承受着越来越重
的使命和责任。
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如何实现在可期待的时期内取得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真正有重
大创新、重大价值和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为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在国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贡
献度提供技术支撑,这是当今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务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在回
眸总结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基本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当今
中药科技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散点透视,祈望同仁商榷并赐正。
一、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概说
1.一些权威著作定义的中药概念与范畴
中药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一些权威著作的定义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图书馆,1982):中药是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也
包括动物和矿物。似可涵盖传统中药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间草药、民族药、现代
中药、洋中药、植物药、甚至普通的西药(也为中医所用)也可纳入其中。
《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
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可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草药、民族药、现代中药、
洋中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甚至西药中用等。无确切中医理论指导和依据的民族药、民间
草药、引自国外传统药物、植物药、洋生药,难以包含于其中。
《中药学》(高校教科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似
可总揽传统中药、民间草药、民族药,但现代中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洋中药、植物药似难
以纳入。
2.中药的概念与范畴应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中医药是作为一门传统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中医药学的理论、方法
和概念不能拘泥于传统,应具有开放性和兼容[2]。中药(广义)应是基于我国传统医学理论
或经验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也包括民族药、草药,甚至部分国外
传统药物;既包括复方、单方,也包括不同精制程度的药物组分乃至有效成分结构修饰物。
中医药的传统不是保守,是讲创新,与时俱进。为了发现更多的药物,神农尝百草就是
创新;晋代葛洪为了精制提纯药物成分,研创炼丹术就是创新。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地奥心
血康、绞股蓝总苷、岩白菜素、丁香罗勒油、鸦胆子油、八角茴香油、薄荷脑、西瓜霜、青黛、冰
片、苏合香、枫香脂、颠茄叶制剂、当归流浸膏、甘草流浸膏、大黄流浸膏、盐酸黄杨星D等一
大批“类西药”已纳入了中药管理,而复方甘草片、莪术油注射液、小檗碱类、青蒿素类、莨菪
碱类、阿托品类、吗啡类、咖啡因类、水飞蓟素类、甘草酸类、斑蝥素类、七叶皂苷类、苦参素、
秋水仙碱、三尖杉碱、喜树碱、鬼臼毒素、石松杉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帕马汀)、芦丁、川芎
嗪、穿心莲内酯、薏苡仁内酯、人参皂苷Rg3、熊去氧胆酸、三氧化二砷(砒霜)、丁苯酞等“中
药精华素”斥之为西药呢?
中医药的传统也不排外,讲兼容,洋为中用。如西洋参、象牙、玳瑁、乳香、丁香、豆蔻、沉
香、槟榔、砂仁、龙脑、苏木、番泻叶、胖大海、藏红花、儿茶、血竭等早已被我们的老祖宗“洋
为中用”了。水飞蓟、洋地黄叶、罗布麻叶、长春花、萝芙木、贯叶金丝桃、紫锥菊等当今也
“洋为中用”了。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不一定都是中药,二部
收载的不一定都是西药。在《药品注册审批办法》实施中,按中药办法审批注册的是中药,
按化学药办法审批注册的不一定就是西药。如中药新有效成分可以按中药一类新药申报,
也可以按化学药一类新药申报。笔者认为,天然有效成分经化学修饰,毒性降低,疗效增加,
或采取成本更低、对环境更友好、更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和半合成方式制备的“天然有效
成分”,也应可以纳入中药注册管理范畴。
3.“粗大黑”是中药,“半粗半黑”也是中药,“不粗不黑”还是中药
根据现代化程度[3],中药可分为传统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近现代中药
(near-modern Chinese medicine)、现代中药(modern Chinese
medicine)和后现代中药(post-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1)传统中药:主要指传统中医药典籍收载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制剂等。这些
制剂主要以生药粉入药,剂型古老,主要为药膏、丹、丸、散等。
(2)近现代中药:新中国成立以来研制开发的主要以粗提物入药的众多中药制剂,以片
剂、胶囊、冲剂、口服液等剂型为主。
(3)现代中药:临床疗效确切,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基本明确,多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
位入药。如亚砷酸注射液、绞股蓝总皂苷、地奥心血康、复方丹参滴丸、榄香烯乳注射液、青
蒿素、靛玉红、小檗碱、麻黄碱、三尖杉碱、长春花碱、紫杉醇、石杉碱、芦丁、延胡索乙素、斑蝥
素、葛根素、雷公藤甲素、山莨菪碱、灯盏花素、士的宁、水蛭素、熊去氧胆酸、齐墩果酸、甘草
酸、黄芩苷、丁苯酞等。
(4)后现代中药:由于人为因素,基本属性(形态、结构、性质、成分等)发生明显改变的
中药。它可包括: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半合成化学药物:如二氢青蒿素和
蒿甲醚(均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结构改造产品),联苯双酯(以五味子丙素为先导物的半合成
品)、双环醇(联苯双酯的换代改进产品),甲基斑蝥胺,羟基芦丁,盐酸麻黄碱等;以生物技
术生产的天然活性物质及其制品:如组培人参毛状根,黄芪毛状根,虫草发酵菌丝,重组水蛭
素等,转基因药用动植物;人工化学配制的中药材:如人工牛黄、人工麝香等。
鉴于精制纯化程度的不同,中药不仅包括“粗大黑”的传统中药,也包括“半粗半黑”的
所谓现代中药(如中药有效部位制剂),更应包括“不粗不黑”的基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化学
药(既包括未经修饰的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制剂,也包括经过修饰的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
制剂,甚至以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半合成药物也不应被拒之门外)。“不
粗不黑”的中药是中药创新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新境界。正如基因、基因组学
等新概念新知识,传统西医学教科书中是没有的,现在很自然地被纳入现代医学(西医)范
畴之中。同样,中医药学也不应拒绝新的东西,要及时吸纳新的东西,否则中医药学将永远
停留于传统和历史,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机会。
二、今后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导向和策略
中医药既是我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科技领域。一
方面,我国政府应从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大力营造和巩固中医药事
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另一方面,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紧紧围绕“提高中医药疗效,提高中医药安全性,提高中医药科学性”
这一首要和核心任务,加强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不断提高中药防病治病能力及其在现代医
疗卫生保障中的贡献度和显示度。
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首先既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特色优势和自身规律,更要把握作为科
学研究对象的应有的共有属性。中医药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哲学相融合的产物,甚至还糅合了巫术迷信的成分。因此中医药科技应坚持“甄别是
非,搁置争议,夯实共识,规范应用,创新发展”的基本导向和策略,科学制定具有较强的指
导性、前瞻性、目标有限性和可操作性的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线路图”和“时间表”。
首先要明确“有可为,有不可为”,即解决“可能性”的问题,这是中医药科学研究前提条
件和基本导向。由于中医药的独特属性,一是应将中医药中的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剥离
开来,属于科学的部分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属于非科学的部分不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二是要
将中医药中的自然科学成分与非自然科学成分剥离开来,属于自然科学的部分可以按自然
科学研究,属于非自然科学的部分就不可以按自然科学研究。这是中医药主管部门和科技
工作者不容忽视和首要明确的问题,否则研究结局难免“水中捞月”。
其次要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解决“必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与中医药有
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联的科学问题可以优先立项研究。“古为今用”(着眼现实,规范标准,
重在应用)应优先于“今为古用”(立足传统,阐释内涵,重在理论);“洋为中用”(中药现代
化——博采现代科技手段,研发现代中药)应优先于“中为洋用”(中药西化——发掘传统医
药宝库,研发天然药物)。
再次要明确“要创新,更要规范”。不讲科学规范,创新就是空中楼阁。应该说,中医药
科技界不乏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现在也不缺经费和仪器,真正匮乏的是
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路和规范的操作。中医药科研应有精工意识、品牌意识,有人说“一
百台夏利还抵不上一台宝马”,那么我们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就应以造宝马的精神来做中医
药科研。科学发展轨迹应该是“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但令人尴尬
的是,中医药科学研究几十年,肯定的不多、否定的也不多,对某一个理论或学说肯定难、否
定亦难,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充分有力的数据。还有“创新致用”的问
题,中医药科技创新不是为了好听、好说、好看,而应是可用、好用、管用,切实解决临床上的
问题、生产中的问题和学科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医药科研既存在低水平重复,也存在高
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
三、当今中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1.中药有效性评价与再提高
有效性是药物的根本属性,总体来说中药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怀疑中医药疗效的
声音也不断出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药的疗效,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保障
中的贡献度和显示度,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为此,笔者建议,中药有
效性评价研究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防治常见病和重大疑难疾病的中成药为切入点,采用包括循证医学分析在内
的现代研究分析方法[4],对中药新药和已上市品种的疗效进行科学、严谨、规范、客观的评
价,实现优胜劣汰,推出一批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国家中药精品,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病
治病能力及其在现代医疗卫生保障中的地位提供有力的武器。
二是要以中药量-效(毒)关系研究为切入点,寻找和确定中药安全有效的“治疗窗”,合
理增加中药剂量,可能将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5]。有的中药疗效平平或者不
够确切,剂量偏低是其重要原因。事实上,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中医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
从西药的临床剂量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看,部分中药传统用量似欠合理:西药临床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