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8.3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6.7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7.3
《
收尸人
》
售價:HK$
74.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91.8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8.8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3.6
|
內容簡介: |
本书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出生、成长到参加革命、领导建设到最后辞世的整个人生历程,并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情人的文章和专著,全面而详实地谱写了一代伟人的一生。
|
關於作者: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名而成。主要职能是:编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现任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编辑党和国家及军队重要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撰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年谱、传记及传记性作品,研究他们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收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必要的交流;审核或协助审核、审查准备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和现任中央常委未发表过的历史文稿、有关音像制品,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重要图书、文章及音像制品等,以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作品;负责联系中央指定由中央文献研究室联系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和历任中央主要领导人著作的编辑和年谱、传记的撰写工作;承担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任务和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
|
目錄:
|
第一编 早年岁月
1904-1927
历程
古城广安3
祖先踪迹8
生身父母14
少年时光21
走出夔门30
在法国的艰苦生活37
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47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60
中山军校政治处长68
交往
视若兄长——与周恩来74
母子情深——与他的两位母亲87
不忘恩师——与汪云松94
“大哥”、“大姐”——与李富春和蔡畅97
“焕章先生和我们是有缘的”——与冯玉祥100
人世间的真情——与张锡媛104
珍闻
第一次远洋108
困境中的生日110
活泼开朗 才气横溢112
中华豆腐店113
巴黎咖啡馆114
足球迷116
一条蓝白道的大围巾118
第二编 红军时期
1927-1937
历程
进入首脑机关123
参加八七会议128
党中央秘书长131
25岁的政委138
进军靖西149
主持土地革命155
指导平马整训160
千里转战165
入赣南临危受命185
首任红都“京官”196
红色中华南天柱213
“邓、毛、谢、古”事件233
“红星”闪闪亮240
长征途中252
初到陕北261
交往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与毛泽东269
不能浪费人才一 与王稼祥292
无话不谈的挚友一一与罗荣桓295
军长和政委——与张云逸301
第一个军事“搭档”——与李明瑞317
拔哥——与韦拔群323
你要指挥部队,离不开好马——与贺晋年327
珍闻
指挥高唱《国际歌》331
用南瓜瓤治病334
护送邓政委337
魁星楼上的灯光342
右江情深348
血战梅花356
除恶记361
暗访366
七营镇留佳话368
第三编 立马太行
1937-1945
历程
奔赴抗日战场373
建立动委会381
坚持独立自主388
领导抗日反顽斗争396
在百团大战中416
视察太岳、中条区426
出任太行分局书记441
主持温村会议449
领导根据地建设454
交往
战友情谊五十年——与刘伯承468
“彭总不愧是大军事家”——与彭德怀478
“徐总真是出奇制胜的高手”——与徐向前482
“李达是个难得的好参谋长”一与李达498
两万块大洋——与陈再道504
“遇事要谨慎,办事要稳妥”一一与皮定均514
“我给你批钱就是了”——与钱信忠520
模范夫妻——与卓琳523
战友情谊——与邓发529
珍闻
巧斗阎锡山533
没有官架子538
亲人541
“对奸污妇女者,杀无赦”543
邓政委发怒了547
鱼离不开水549
在邢台县道沟村550
抗日银行555
“抓一抓干部教育工作”558
做红娘562
“关心战士生活不是小事情”568
请刘伯承为胖胖起名572
第四编 逐鹿中原
1945-1949
历程
上党、平汉战役575
丢掉和平幻想 准备严酷斗争587
一出陇海596
二出陇海602
夜渡黄河口 兵出鲁西南610
挺进大别山618
指挥三军 逐鹿中原628
参加西柏坡“九月会议”638
淮海战役650
渡江战役659
接管南京667
从丹阳到上海677
第一次到北京685
交往
友谊重如山——与陈毅688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与陈赓695
合作默契,共同指挥一——与谭震林710
不看资格看能力——与刘华清716
“咱们一块干”——与杨得志721
“不握手会议”——与陈锡联731
“我就是要用‘王牌’对‘王牌’”——一与杨勇736
“我送你四个字,叫内方外圆”——与秦基伟754
憾事——与高树勋759
珍闻
挺进大别山的决策765
巧渡黄河774
鏖战羊山集778
强渡汝河789
挥泪斩“马谡”803
缝棉衣811
“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14
正逢枫红果香时819
康泽战败被俘时823
建国前夕在南京825
第五编 建国初期
1949-1956
历程
挺进大西南839
和平解放西藏851
开创西南财经工作的新局面861
修建成渝铁路874
在财政部工作的一年883
反对高饶的斗争890
1956年的两次访苏901
中共八大912
交往
好搭档,好邻居——与贺龙921
这样的人应该保护——与阿沛?阿旺晋美928
虚心求教——与费孝通939
珍闻
批评“五里腿”944
不准压制民主947
“要让人民打上文化牙祭”950
关心《新华日报》953
视察潜艇部队960
“我们来看看同志们”963
“要像钟表一样准确”965
“就是要给他革命的机会”968
第六编 十年总书记
1956-1966
历程
首次视察大西北971
石油工业的战略东移986
视察东北991
“是生活越搞越单调,还是越搞越丰富?”1004
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1019
下基层调查研究1023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1043
七千人大会1052
亲赴西南大三线1059
总书记的最后一次视察1081
交往
“人不见面心见面”——与朱德1099
“要继续调查研究搞清楚”——与罗瑞卿1109
凡事要乐观些——与吴晗1118
珍闻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风波1122
整顿铁路,抓整章建制1128
心系油田1132
对人民公社的历史思考1139
“猫论”的由来1151
一件题词的遭遇1157
没有留影的视察1161
第七编 十年危难
1966-1976
历程
“文化大革命”的前三年1167
在新建县的日子里1172
阐述“三个世界”理论1183
四届人大1190
旧地重游1203
山西大寨之行1220
1975年的整顿1228
“天安门事件”1245
交往
公正评价,告慰忠魂——与刘少奇1261
肝胆相照,共解国难——与叶剑英1274
“尊重邓主席的命令”——与王震1282
“我愿拜邓小平为师”——与陶铸1288
唯一没有鼓掌的人——与萧劲光1291
我们完成了任务——一与张廷发1299
“公明党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与竹入义胜1305
“天塌下来有你们大个子顶着”——与科尔1319
珍闻
从鹰潭北上1328
治理漓江1333
参观毛泽东旧居1336
患难见真情1341
第八编 拨乱反正
1976-1982
历程
与“两个凡是”的斗争1349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357
大转折关头1367
恢复高考1410
平反冤假错案1418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428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1440
出访日本1447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1458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472
农村改革1490
关注三峡工程1498
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509
视察新疆1527
金融改革1542
住房制度改革1546
交往
揭开海军历史新一页——与叶飞1550
知人知心——与班禅1562
应该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与丁肇中1566
为什么不叫黄昆搞本行——与黄昆1572
知名已久——与金庸1576
“你1972年的中国之行是明智的、勇敢的”——与尼克松1582
多次会见的外国朋友——与基辛格1590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与哈默1598
“我总算通过了考试”一一与法拉奇1610
珍闻
“你的书写得很好”1620
救戏1622
请北京市委处理人艺问题1624
军队指挥自动化1626
“武器要更新”1630
访美花絮1633
“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1646
开放414招待所1651
“要考虑天津的发展方向”1653
参观兵马俑1660
“二汽生产好,管理也不错”1663
一句名言的由来1669
第九编 总设计师
1982-1989
历程
政治体制改革1675
中共十二大1685
中央顾问委员会1692
下苏杭1701
台湾问题1718
香港回归1729
澳门回归1747
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1755
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1767
国庆35周年庆典1789
十二届三中全会1797
“863”计划1802
十二届六中全会1808
对外政策的“两个转变”1814
百万大裁军1822
中共十三大1831
中苏关系正常化1839
交往
人间重晚晴——与谭启龙1852
支持“荣老板”——与荣毅仁1855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与霍英东1863
关心“宁波帮”——与包玉刚1868
“后勤部长”——与陈景润1873
不忘老朋友的生日——与爱泼斯坦1880
谢谢你们——与吴健雄等1884
“我知道你比较了解中国”——与布什1890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与华莱士1901
“我们要把好的时期记住,坏的时期忘掉”——与胡萨克1913
“我们非常关注非洲的发展和繁荣”——与穆塞韦尼1920
“我很高兴结交你这位年轻的朋友”——与拉吉夫?甘地1927
“两个德国必须统一,中国同样必须统一”——与施密特1937
珍闻
中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1947
“三个面向”1950
“万里有同心,一年一会面”1952
作出“严打”决策1958
厦门之行1961
为北京饭店题写店名1967
《双猫图》的来历1968
关心南京中山植物园1970
“路子要走得宽一些”1975
“漓江的水变清了”1980
“我回到家了!”1987
“看看你们的开发区”1990
接见话务员1996
谈话中的幽默1998
第十编 晚年情怀
1989-1997
历程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2001
开发浦东2011
南方谈话2019
“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2053
最后一次视察2057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2065
交往
高手之间的较量——与聂卫平2074
“用桥牌来训练脑筋”——与杨小燕2079
唇齿相依,不忘老朋友——与金日成2080
“见到老朋友,我非常高兴”——与穆巴拉克2091
珍闻
离开领导岗位2100
最后一次会见“正规记者”2106
“亚运会建筑搞得好”2110
逛一逛京城2114
和睦的家庭2119
晚年的日常生活2123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2133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2139
在大海中永生2146
编后记2154
说 明2156
|
內容試閱:
|
七千人大会
1962年的新年刚过10天,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县、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7
018人云集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虽说此时北京的天气寒意还浓,但会议从一开始气氛就显得十分热烈。这次会议是为了从总体上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全党的认识。中共中央原本决定召开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但是为了保证会议的精神得以正确地贯彻执行,毛泽东接受了扩大中央工作会议规模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七千人大会”。
会议一共进行了28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失误,国家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党中央领导人头脑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在一系列会议上总结经验教训。继1961年初召开八届九中全会之后,在五六月间召开的北京中央工作会议,也是一次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一定要受惩罚,我们就是受惩罚,最近3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瘦了,“三瘦”不是惩罚是什么?这个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未有先学会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我们搞了11年,现在要总结经验。党中央为纠正具体工作中“左”的错误,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大力恢复农业,先后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坚决实行退赔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与此同时,中央决定在最近两三年内应更多地把经济管理权上交中央和中央局,减少职工人数和城镇人口,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9月,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降低工业、基本建设的过高指标。这些调整措施的出台,使农业形势开始出现了好转的苗头,工业的滑坡也已停止,对扭转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党内思想认识不统一,调整工作遇到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扩大的工作会议,解决党内存在的认识分歧。党的总书记邓小平负责准备这次会议。
当时担任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回忆说:小平同志在七干人大会上的位置很特殊,起的作用也很特殊。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间,他跟少奇同志合作得非常好,是他跟少奇同志一起,起草大会的主旨报告,讲过去四年犯的错误,提出集中力量搞调整,争取在两年内恢复国民经济。
1961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通知》,指出:1958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工作中间“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并且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作风,妨碍着困难的克服。中央希望,经过这次会议,能够总结经验,统一认识,鼓足干劲,加强纪律性,全党团结一致,一心一德,积极地、不失时机地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使当前的困难较快地得到克服,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顺利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检查了1958年以来中共中央所发的文件,后来形成了一个形势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邓小平提出首先一定要正视当前国民经济所存在的严重困难;对于困难所产生的原因,他认为责任第一是中央,第二是省,这其实也是中央常委的共识。因此,现在应该在认真总结近几年、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力进行调整工作,力争尽快扭转国民经济的被动局面。这个报告,实际上为七干人大会的召开定了基调。
随后,邓小平和刘少奇一起为七干人大会的书面报告做准备。1961年11月6日,邓小平在钓鱼台8号楼召开了报告起草人员的会议。他提出起草报告的框架为四部分:一、形势和任务:农村情况开始好转,工业生产下降基本稳定,应坚决贯彻八字方针,争取3年调整工作见效;二、关键是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民主集中制,克服分散主义;三、改进党风,贯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加强党内民主;四、基本经验教训(这一部分后来并入第一部分)。12月21日,邓小平主持讨论了报告第一稿。一直到会议召开前,他和刘少奇几次共同主持讨论报告稿。
1962年1月11日,七千人大会开幕。毛泽东主持了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书面报告。此后到29日上午,会议主要是围绕刘少奇的报告进行分级讨论和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书面报告还没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就直接和大家见面。因为参加会议的各方面人员,多数接近实际和基层,能够从各个角度提出意见,能更好地集思广益。与此同时,刘少奇、邓小平还共同主持了由政治局成员、各大区书记组成的书面报告起草委员会,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修改。1月27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全体大会,在大家阅读、讨论书面报告的基础上,刘少奇从国内外形势、集中统一和党的作风等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更具体、更深入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刘少奇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作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这样套,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有的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是会议的第一个高潮。原计划在此基础上,中央主要领导人讲话,便结束会议。但在会议进行中,许多人反映,话还没有说完,还憋着一肚子气。于是,毛泽东与政治局常委同志商量,决心让大家把要讲的话都讲出来,把“气”出完,这便进入了第二个高潮。
1月30日下午,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主题是民主集中制问题。在讲话中,毛泽东主动承担了“大跃进”以来所犯错误的责任,“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他对有些省委、地委、县委“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说就算灵敏”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毛泽东还特别强调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充分发扬民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2月6日,邓小平在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要搞好国内建设,搞好各方面的工作,首先决定于我们党的领导。我们党有五个优点:有好的指导思想;有好的党中央;有大批好的骨干,并包括大批新的积极分子;有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对党高度信赖的人民。这些条件,使党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也一定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担负起责任。但是,最近几年来,党的领导、党的工作中出现了缺点,特别是党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削弱。其原因,一是对毛泽东思想学习不够,提出的任务和口号不实事求是;二是党内斗争发生一些偏差,伤害了一大批党内外干部,以及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运动中过火等。他还进一步阐述了民主集中制问题。他说: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坚持这个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毛主席强调提出这个问题,意义很重大。这几年来,由于我们没有搞好民主集中制,以致上下不通气,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严重的现象。他在谈到实行党内民主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对权力实行监督。我们党是执政党,对权力实行监督,最重要的是对我们党的各级领导人(包括党委会的所有成员),应该有监督。这种监督是来自几个方面的,来自上面,来自下面(下级),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那么,哪一种监督最有效呢?邓小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他建议,领导人的党组织生活应放到党委会、书记处、常委会去。刘少奇插话说,一个月开一次党内生活会。邓小平说,三个月一次也很好。刘少奇表示同意,说:“一季有一次,一年四次也好,开党内生活会。这么一个建议,行不行?每一个委员会,搞批评和自我批评,过党的生活。”毛泽东补充说:“检查工作,总结经验,交换意见。”为什么党委自身的相互监督是最重要的呢?邓小平说:“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自然是最熟悉的。”他还特别强调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著作,要造成一种学习理论的空气,学习实际的空气。不学习或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要犯错误。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的讲话,在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1月31日到2月7日,各小组先后召开会议,对省委、中央局、国家机关、中央机关及负责同志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这些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对这几年工作中的失误进行了认真的检讨和自我批评。有的省委书记亲自来到县委书记身旁,为自己出过坏主意和作风粗暴而赔礼道歉,双方都感动得流泪。这是全国解放后开得最成功的领导干部交心会,大家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的目的。
林彪在会上的讲话与会议的气氛很不协调。他说,现在这些困难,“恰恰是由于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泽东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右边偏。”“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林彪不合时宜的讲话受到了毛泽东的欣赏。
在当时的条件下,七千人大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党各级干部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终于克服重重困难,用不到3年的时间,提前完成调整任务,使全国形势全面好转。
但是,七千人大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对形势的估计和一些重大调整政策上的不同意见逐渐显露出来。邓小平说:毛泽东“在七干人大会上的讲话也是好的。可是到了1962年7、8月间北戴河会议,又转回去了,重提阶级斗争,提得更高了。当然,毛泽东同志在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说,不要因为提阶级斗争又干扰经济调整工作的进行,这是起了好的作用的。但是,十中全会以后,他自己又去抓阶级斗争,搞‘四清’了。然后就是两个文艺批示,江青那一套陆续出来了。到1964年、1965年初讨论‘四清’,不仅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提出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经济情况有了好转,但是指导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1966年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