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三国这段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不算长,但极为多姿多彩。后世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直至广大老百姓都极感兴趣,常津津乐道,也争论不休。张长宇编著的《三国英雄纵横谈》论历史,品人物,七分取史实,三分取演义。取史实,有分析,慎取舍,不绝对照搬;取演义,有探讨,辨真伪,不马虎选用。本书作为纵横谈,不求体例严整,但以人才为线索,开掘人才灵光,阐发用人智慧,以为当代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三国政治、军事等人才为主线,分三国人才总论、曹操的驭才之道、君主论、谋士和隐士、将才、三国焦点人物共六编,结合史实,分别对君主、将才、谋才、政才、奇才等的才能及其功过是非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述;对三国时期历史上已有定论或较有争议的人物如曹操等,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及掌握的资料给予新的评价。
|
關於作者: |
张长宇,男,1941年7月7日生,山西洪洞县人。原任巴陵石化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党委副书记副厅级,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任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艺协会理事等;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2009年诗歌四首获“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诗词作品优秀奖”;五条格言获“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优秀奖”:作品《烟花三月下扬州》获“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优秀奖”。2010年元月获“中国文艺年度最高奖”;2010年6月荣获“首届中国名家世博艺术杰出成就奖”;2010年8月获“中国传统文化杰出贡献人物”称号;2010年12月五条格言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金奖并编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哲理名言》。摄影作品曾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中国老年金奖艺术家”。曾在《人民日版》发表摄影作品5幅,其中头版1幅。
|
目錄:
|
第一篇 三国人才总论
第一章 三国人才特点论
一、群星灿烂看三国
二、人才群体显实力
三、才能比拼显神通
四、三国政治军事集团招揽人才及其举措
第二章 三国人才鉴才论
一、刘备、诸葛亮之识人
二、孙权之识人
三、曹操之识人
第三章 三国人才用才论
一、人才管理
二、赏罚严明
三、不求全责备
四、不唯资历,不重门第
五、不计前嫌
六、用人不疑
七、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
八、培养接班人
九、重视人和
十、反对朋党
十一、人才群体的优化组合
第二篇 曹操的驭才之道
第四章 曹操任士重才不轻德
一、要求臣将忠义
二、要求儿子们的老师德行堂堂
三、要求重臣、谋士德才兼备
四、刺史、太守有德有才有功
五、元老德高望重
六、战将功绩显赫,勇猛正派
第五章 曹操以道义驾驭人才
第六章 曹操杀人析评
一、借刀杀祢衡
二、借故杀孔融
三、借机杀杨修
四、怒杀许攸、娄圭
五、枉杀崔琰
六、苟或之死
七、诛杀董承、董贵妃
八、幽禁致死伏皇后
九、捕杀吉本、耿纪、韦晃
十、处死魏讽
十一、关于杀吕伯奢
十二、借王垦的头
十三、疑杀华佗
十四、处决刘勋
十五、战争中杀人
第三篇 君主论
第七章 君主的理想
一、凌云志向
二、昆仑志气
第八章 君主能力之一:知人善任
一、魏、蜀、吴三国用人特点
二、魏、蜀、吴三国中后期用人之弊病
第九章 君主能力之二:善于决策
一、曹操集思广益,多谋善断
二、孙权临危善决断
三、诸葛亮决策深谋远虑
四、蜀吴联盟与三国鼎立
第十章 君主能力之三:领导指挥水平
一、曹操指挥官渡之战
二、诸葛亮指挥南征
三、关于诸葛亮和曹操的军事才能
四、关于诸葛亮北伐
五、刘备、孙权的军事才能
六、三国三大战役的意义及启示
第十一章 君主能力之四:理论水平
一、诸葛亮的勤学与著作
二、曹操的著作
第十二章 君主能力之五:治国安邦
一、诸葛亮——治国之贤相
二、曹操——乱世之雄杰
三、孙权——发展航海事业
第十三章 君主才能之六:其他才能
一、曹操多才多艺
二、诸葛亮、刘备的业余爱好
三、孙权的业余爱好
第十四章 君主的思维能力之一:知远虑
一、蜀汉战略大计
二、东吴战略大计
三、曹魏战略大计
第十五章 君主的思维能力之二:抓大事
第十六章 君主的思维能力之三:能屈伸
一、曹操能屈能伸
二、曹操为何不当皇帝
三、曹操有拼搏、进取、创新精神
四、刘备善韬晦
五、孙权能大能小
六、诸葛亮能刚能柔
第十七章 君主的思维能力之四:有理智
一、戒喜怒无常
二、君主的哭与笑
第十八章 君主品德之一:仁、义、礼、信
一、刘备以仁治天下
二、曹操不争功,不诿过
三、孙权礼贤下士
第十九章 君主品德之二:严于自律
一、诸葛亮是严于自律的典范
二、曹操能以身作则
三、刘备、孙权能作自我批评
第二十章 君主品德之三:广开言路
一、诸葛亮下《群下教》
二、曹操下《求言令》
第二十一章 君主品德之四:廉洁俭朴
一、诸葛亮——廉洁之楷模
二、曹操——节俭之模范
第四篇 谋士和隐士
第二十二章 谋士的作用及分类
一、谋士的作用
二、谋士分类
第二十三章 谋士之智
一、贤士择明主
二、智士辅王如神
三、审时度势设奇谋
四、谋士应善谋事,更会谋己
第二十四章 三国隐士
一、三国前期隐士
二、三国后期隐士
第五篇 将才
第二十五章 将帅的品德和才能
第二十六章 三国将帅点评
一、天下之将
二、十万夫之将
三、万夫之将
四、猛将群星
第六篇 三国焦点人物
第二十七章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
第二十八章 忠义关公号帝君
第二十九章 雄才大略曹孟德
一、政敌骂曹操
二、汉献帝及拥汉派骂曹操
三、历代帝王骂曹操
四、维护封建正统者骂曹操
五、部分知名文人骂曹操
六、老百姓骂曹操
七、因赞诸葛亮、关羽、刘备时贬曹操
八、功也曹操,冤也曹操
附录:三国人物总评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刘备同诸葛亮既是重视人和的统帅,又是善于和人的典范。他们都非常重视尊重人、理解人、容纳人、爱护人、关怀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
诸葛亮出山之前,在隆中十年,就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他同荆州地区的名流、要人如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关系极好,这使他这个年轻的外来户能在荆州站住脚,安定地耕种、生活、学习,研究社会形势,蓄积力量,以便待机腾飞。
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首先要处理好同刘备之间的关系。他在《君臣第二》中说:“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亮把君臣关系的重要性,君臣各应遵守的原则、规范论述得十分精辟,他认为只有君臣关系搞正,才会“陈璇玑之政”,即清明政治。
从建安十三年208出山随刘备,到蜀汉建兴元年223刘备托孤去世,诸葛亮在辅佐刘备16年中,刘备对诸葛亮以仁,诸葛亮对刘备以义;刘备对诸葛亮以礼,诸葛亮对刘备以忠。
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对待这位比他小
20岁的年轻军师“以师礼相待,如鱼得水,言听计从”。
曹操率大军取荆州,形势极为危急。诸葛亮“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出使东吴,全权负责联吴抗曹事宜。后又采纳借荆州之策
实际上是借江陵才有了立足之地。刘备东吴招亲,诸葛亮又是全权负责荆州事宜。刘备接受了诸葛亮在《草庐对》中提出的夺取益州为根据地的战略思想,由庞统辅佐刘备夺取益州,而留诸葛亮全权负责荆州军务、政务。
刘备率军夺取汉中时,诸葛亮坐镇成都。而后,在诸葛亮策划下,刘备先称王,后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病逝永安托孤,把蜀汉国家大权交给了诸葛亮。
从三国各家情况看,从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皇帝同丞相之间的关系来看,能始终处到刘备同诸葛亮这种志同道合的鱼水之情,备不疑亮,亮忠于备,刘备能使诸葛亮尽忠,而诸葛亮为刘备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属罕见。即使近代、现代政治集团内部也难以做到如此和谐。
《三国演义》中写到刘备在永安托孤时,曾泪流满面地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段话:“嗣子孱弱,不得以大事相托。”接着又一手掩泪,一手拉着诸葛亮的手说:“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诸葛亮说:“何圣谕?”刘备哭着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诸葛亮这位临危不惧、宠辱不惊的大政治家听完后,竟然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说:“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说完叩头流血。刘备是三国一流政治家,托孤是他临终前考虑的最大一件事。他从蜀汉章武二年222六月兵败夷陵退到白帝城,到蜀汉建兴元年223四月病故,有十个月的时间,这是刘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刘备会识人,善用人,他深知自己这个儿子刘禅懦弱,也向诸葛亮开诚布公谈了自己的看法。
刘备更深知诸葛亮是个忠君思想极强的人,又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人,是讲信义、重诺言、高风亮节之人。他相信诸葛亮会忠心辅佐刘禅。
刘备的本意是:他希望他死后,诸葛亮持臣节,行君事,保蜀汉,抗曹魏,力争统一天下;辅佐刘禅,教育刘禅,在特殊情况下制约刘禅,如果刘禅长大仍不成器,甚至于胡来,有损于蜀汉社稷大事,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因此,刘备临终交代于诸葛亮的遗嘱是真诚的,是重大而深远的。作为三国一流政治家,能做到如此,真可值得赞叹了。当然,对刘备这段遗嘱,有些历史学家、学者各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就评论刘备托孤为“奸雄”。
对于刘备临终嘱咐这段话,诸葛亮事先没有思想准备,听了后,由于激动、感动而又诚惶诚恐,因此,“汗流遍体”,“手足无措”,继而“
叩头流血”。最后,向刘备发誓要“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仅做到了竭力辅佐刘禅,而且做到了生而治蜀、死而护蜀,连自己儿孙也为蜀汉捐躯尽忠。
当然叫刘备让诸葛亮直接成为蜀汉之君那是不可能的。根据当时社会伦理,刘备做不到,他不可能超越时代。再者,他也希望刘禅能成长为圣君,即使才能不高,品德高尚即可。P086-08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