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家书系.名家随笔经典:逝水与流光

書城自編碼: 18453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乐黛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519830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0/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售價:HK$ 57.6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售價:HK$ 57.6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售價:HK$ 114.0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售價:HK$ 237.6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售價:HK$ 153.6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售價:HK$ 129.6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售價:HK$ 69.6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售價:HK$ 14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2.6
《 长天依是旧沙鸥 》
+

HK$ 79.7
《 大家书系.名家随笔经典:咖啡或者茶 》
+

HK$ 94.4
《 大家书系.名家随笔经典:倘我为马 》
+

HK$ 84.1
《 大家书系.名家随笔经典:采荇采芝 》
+

HK$ 94.4
《 大家书系.名家随笔经典:孤独的行者 》
+

HK$ 82.6
《 恋恋浮城 》
編輯推薦:
乐黛云先生认为“非常个人”的散文应有“三真之境”,即真情、真思与真美。“时日飞逝,多少文字灰飞烟灭,早已沉没于时间之海,唯有出自内心的真情之作才能永世长存,永远激动人心。真情从来是文学的灵魂。”中国文学传统以情为核心。
《逝水与流光》分七辑:“我的灵魂我的山野”“山城往事”“北大沧桑”“海外游踪”“前辈系列”“刻骨铭心”“学海拾贝”。作者从学者的视角,大量论述了学界掌故;从比较文学角度,阐发对具体作品的鉴赏;从资深学人的视野,体味人生的百味……本书由阎纯德主编。
內容簡介:
《逝水与流光》分七辑:“我的灵魂我的山野”“山城往事”“北大沧桑”“海外游踪”“前辈系列”“刻骨铭心”“学海拾贝”。乐黛云先生从学者的视角,大量论述了学界掌故;从比较文学角度,阐发对具体作品的鉴赏;从资深学人的视野,体味人生的百味……
《逝水与流光》中一篇篇隽永秀丽的文章,读之会令你心潮澎湃、精神充盈,活在静谧的心境下享受那甜甜感情。本书由阎纯德主编。
關於作者: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5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中法合办的《跨文化对话》杂志。曾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和西方”、“比较诗学”等课程。
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中国知识分子的形和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主编有:《跨文化个案研究丛书》14卷、《中学西渐丛书》6卷、《迎接新的文化转型时期》2卷、《跨文化对话丛刊》26卷等。
目錄
【总序】
 文学魅力与散文精神——“大家书系”之随想阎纯德
【自序】
 我的选择我的怀念代序
【第一辑 我的灵魂,我的山野】
 我生在美丽的山城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美丽的巫山神女和山鬼
 如梦如幻的水神
 跨越浩瀚的海洋
 水的恐怖
 治水英雄
 依旧青山绿水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第二辑 山城往事】
 童年追忆
 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他们战死在山城
 《贵州读本》是一个创举
 夜郎文化——我心中的诗——《夜郎文化史》序
【第三辑 北大沧桑】
 四院生活
 快乐的沙滩
 历史的错位
 回忆一个难忘的春节
 空前绝后的草棚大学——小记北大鲤鱼洲分校
 我与文化热
 美丽的治贝子园
 我们的书斋
 魂归朗润园
 忧伤的小径
【第四辑 海外游踪】
 第一次面对国际友谊的海洋
 从哈佛到柏克利
 世纪末访意大利
 从“不可见”到“可见”——突尼斯国际会议随记
【第五辑 前辈系列】
 献给自由的精魂——我所知道的北大校长们
 怀念马寅初校长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文化更新的探索者——陈寅恪
 一个冷隽的人一个热忱的人——纪念吾师王瑶
 永恒的真诚——难忘废名先生
 学贯中西的博雅名家——纪念杨周翰教授90冥诞
 李赋宁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
 见证比较文学先贤的国际友谊——悼念孟而康教授
 心灵沟通的见证——难忘丸山异先生
【第六辑 刻骨铭心】
 叛逆牺牲殉道
 “啊!延安……”
 透过历史的烟尘——纪念一位已逝的北大女性
 绝色霜枫
 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不伪饰,总想有益于人——纪念彭兰大姐
 怀念吴北玲
【第七辑 学海拾贝】
 从镜子的隐喻所想到的
 异国心灵的沟通——纪念安德烈?纪德诞生140周年
 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
 作为《红楼梦》叙述契机的石头
 安徒生童话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邹韬奋的散文《威尼斯》
 中国的世纪末颓废——十里洋场邵洵美
 知识的价值与传播
 复仇与记忆
 肩起黑暗的闸门——纪念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发表90周年
 漫谈茅盾的抒情散文
 三真之境:真情?真思?真美
內容試閱
生在群山环绕的山城,我从小就喜欢静静地面对群山,就像幼时已会背诵的李白的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缭绕着云雾的螺蛳山就是我的“敬亭山”。我常常凝视着这一片苍蓝,心里想,这山后面是什么呢?母亲说,山后面还是山。那么,山后面的山后面呢?后来,年龄稍长,我才领悟到,其实中国人心目中的山是没有尽头的。它象征着人的眼界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孟子?尽心篇》曾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是鲁国人,他曾经登上鲁国的东山,从山顶俯视人寰,这才发现鲁国原来也并不是那么大。后来,孔子登上了更高的泰山,就更感到自己所能看到和所能知道的天下,原来竞如此渺小!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们应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扩大自己的视野。孔子死后一千多年,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712—770步孔子的后尘来到了泰山。当时他还很年轻,他在泰山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望岳》,这首诗最后的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你来到凌空的绝顶,就会感到足下的大山、小山原来都很渺小。又过了近千年,明代诗人杨继盛1516—1555追随杜甫的诗境,又来到了泰山。他写道:“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他原想沿着孔子和杜甫的行踪,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显得渺小的群山。但他发现这样的登临是没有止境的,即便来到了“绝顶”,山顶之上,也还有来往的白云。大自然是无法穷尽的,“登高望远”成了中国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母题,永远鼓舞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众多的这类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是王之涣688—742的《登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蒲州县的黄河高坡上,它面对巍峨的中条山,下临波涛汹涌的黄河。当诗人在一千多年前登临这座楼时,落日西下,黄河东流的宏伟气象尽收眼底,正是“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但诗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渴望着更高的立足点,更开阔的视野。随之吟唱出被广泛传诵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以登高望远为主题的诗,在中国可以说不计其数。
那么,这种登高望远是不是真的没有尽头呢?人能够登到多高呢?庄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庄子认为人不能不受各方面的局限,首先是时间的局限,也就是生命世界的局限。例如朝生夕死的小虫,它们的生命只有一天,它们绝不可能既看到月缺,又看到月圆;春生夏死或秋生冬死的蝉类也不可能既看到秋天,又看到春天。庄子说楚国南部有一只灵龟,它以五百年为一春,五百年为一秋;上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只能活百年的人类当然不能和它们同日而语。因此,燕雀之类的小鸟只能往还于蓬蒿之间。它们生命的时间决定了它们生命的空间只能非常狭小。而鲲鹏就比它们自由得多了:这种鹏鸟,脊背像泰山一样宽广,翅膀像天边的云,一飞就是九万里!更自由的是一位名叫列子的人,他连翅膀也不需要,只要乘着风,就可以随意到任何地方去;但在庄子看来,这也还不够自由,列子毕竟还要依靠风和空气,只有他理想中的“至人”,乘天地之正气,把握着“六气”阴、阳、风、雨、晦、暝的变化,遨游于无穷之境,那才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庄子理想中的藐姑射之山就住着很多这样的神人。他们“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藐姑射之山是挣脱了时间与空间局限的神人的住所。庄子通过这样一层层比喻和剖析,就是要让人们明白,人在肉体上不能不受百年时间和一定空间的束缚,但只要能打开思想之门,超越利害、得失、成败、生死等各种界限就能像藐姑射山上的神人,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然而,能够打开思想之门,超越界限的人终究少而又少,几乎没有;因此,人们在登高望远之时,总是感到生命的有限和宇宙之无穷,而沉人一种宿命的悲哀。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1673—1769说:“余于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南朝诗人何逊的诗有“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的诗句。诗人李白701—762也说:“试登高而望远,咸痛骨而伤心。”可见,在中国传统中,山,总是和空间的辽阔、时问的永恒相联系的。总之,山,无论多高,总是占有着一定的空问,实际存在,可以仰望,可以登临。它永远静静地矗立在同样的地方,给人高远的、永恒的、沉稳的、可信赖的感觉。
水可就不同了。水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它永不止息地流逝。因此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流逝不回的时光和流逝不回的流水联系在一起。孔夫子曾在奔腾不息的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意思是说,逝去的时光,如同这流水,永远日夜在流。后来的人们也就总是把时光和流水并提。例如李白的诗:“逝水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就是说,逝去的流水和消失的时间都是永不再来的。人们甚至把永不停息的时光就径直称为“逝水”。在中国诗歌中,以流水作为时间的隐喻再发展为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咏叹是很普遍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约660—720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很典型的一首:“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这首诗中,消逝的时光和流水与相对永恒的江上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牧803—852的一首著名的诗也是咏叹同样的内容。他写道:“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古今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流水总是令人想起逝去的光阴:曾经繁华一时的六朝文物早已变成一片连天的荒草,而悠闲的白云和淡淡的蓝天却千载相同;在同样的山色里,飞鸟去了又来,而人的欢乐和痛苦却永远消逝在永不再来的时光和流水之中。
另一方面,由于水的多变和难于捉摸,也常常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山,总是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水,却变化无穷,从不使人绝望。正如王安石在《江上》一诗中所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隐来”。水,总是把人引向辽阔的、不可知的远方。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著名的故事,说的是,秋天涨水的时候,百川灌河,河流比往时更加宽阔,连两岸的牛马都看不见了。河神很高兴,以为天下万物都已在他的管辖之下了。他骄傲地沿着泛滥的河水来到了北海,发现这里的水根本看不见边际,这才自惭形秽,认识了自己的渺小。北海的海神虽然教导河神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但他比较了解自己的局限,他给河神描写了一幅更大的空间,告诉他,即便是东南西北四海加在一起,不也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吗?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像一粒小米在大谷仓之中吗?水和时光一样总是通向浩瀚无际的、不可知的空间!庄子认为,人们应该向往于大江大湖。当湖泊干涸的时候,两条互相关爱的鱼不得不以自己的唾沫润滑着对方的身体,其实,他们不如忘记对方和住惯的湖泊,寻求新的环境,遨游于大湖大江。P5-7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