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和谐.静心 身心灵

書城自編碼: 18534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吴云艳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068053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4/26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售價:HK$ 70.8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售價:HK$ 59.8
三体(全三册)
《 三体(全三册) 》

售價:HK$ 113.5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售價:HK$ 105.0
妓女与文人
《 妓女与文人 》

售價:HK$ 38.4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售價:HK$ 93.6
中国古兵器集成
《 中国古兵器集成 》

售價:HK$ 816.0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售價:HK$ 12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2
《 易经杂说 》
+

HK$ 231.4
《 论语别裁(上、下)(南怀瑾先生及其法定继承人独家授权大陆简体字版。东方出版社遵嘱诚意郑重推出最准确、完整呈现南师著述的定本种子书。) 》
+

HK$ 87.9
《 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10大批判性问题带你抽丝剥茧、直击真相) 》
內容簡介:
和谐 静心
身必灵,当今的时尚生活里,人们“自我”地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活出“自我”意识中理解的“品质”和“精彩”不停地奔忙。工作、挣钱、追逐成功,然后美食、养生、美容、健身,瑜伽、旅游,抑或冥想、打坐,灵修……有的人信奉身体哲学,有的人笃信心灵哲学。整个社会的服务系统也在为这两种不同哲学的需求而不停地量身定制着贴心的商业服务。但是在挥洒时间消费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哲学的时候,人们追逐幸福,却感觉幸福感日益降低;人们追逐身体的滋润和享受,却感觉身与心的能量在欲望的喧嚣中日渐匮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静下心来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哲学?
本书作者用优美的文学语言、缜密的哲学思考、直击人心的灵魂再现告诉你:真正的生命哲学是身心灵的和谐统一:视“身体”为一个系统,变“头痛医头”为“身体系统修复”的健康态度视“心灵”为一个系统,有意识地运用“潜意识”的力量,启动生命的自我找寻之旅,在“本我”中实现生命的意义;视“身心灵”为一个系统,通过和谐静心实现身心合一;视“天地人”为一个系统,通过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让个人小宇宙与天地自然大宇宙在遵循生命规律和自然规律中实现和谐统一。
本书以高屋建瓴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身心灵哲学视角,不仅提供了“物化”层面身体健康的方法论,更为你架上了走向境界生命,实现天地人合一的“天梯”。
本书中关于和谐静心身心灵的方法论,以及一个个运用这个方法论走进成功境界的真实案例,将为你重塑一双婴儿般纯净的眼睛,帮助你重建全新的身心灵和谐健康的态度和理念,帮助你以全新的视觉重新认识你的生命,帮助你去重新认识这个真善美的世界。
和谐静心,让你全新的生命就此拉开了一个新的序幕……
關於作者:
吴云艳,杭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硕士学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曾任职新华通讯社编辑、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FESCO)经理助理、香港九龙仓公司北京时代广场销售经理、美国摩托罗拉北京公司行政经理、美国Oracle公司中国咨询部运作经理、天狮集团海外分公司经理。现为“零极限健康静心网”创始人、CEO。
1994年,作者出版的《洋行里的中国雇员——外企红尘大写真》首次披露了披着神秘面纱的外企社会。紧接着《外企女人》袒露了真实的外企人的灵魂。1997年《浮沉商海》再现了商场血腥的战争,被美国《华盛顿每日新闻》、《波士顿每日新闻》等多家华文报纸长篇连载。基于积淀了十余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2007年底,作者再次推出《局中局——中国外企官场透视》,把笔触犀利地深入了中国外企最独特、最核心、同时也是最不为人知的“公司政治”。
近年,作者把笔触从商界和外企物欲横流、情欲横流的喧嚣,转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静心”。把一个作家“向外”的现实主义再现,转入人类灵魂“向内”的深刻探索。2011年1月出版了用文学和采访记结合的方式撰写的国内首套身心灵访谈式实录丛书——《零极限健康静心》、《生命信息的秘密》、《生命优化之路》、《揭示命运密码》、《生命在说什么》、《排心毒,增心能》。
本书是作者第一本专业化、系统化阐述身、心、灵合一,创建成功人生的文学纪实经典力作。
目錄
序一宁静是唯一存在的音乐
序二写“故事”的女人背后的“故事”
序三外企人,在高压力中和谐静心
一身体系统修复
 身体是可见的灵魂,身体是心灵的殿堂,身体是通往心灵的桥梁。
 ☆“未病”预测——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身体系统预警——您了解疾病的孕育通常需要三五年以上的时间吗?您体检正常但身体总是感觉不舒服,这是为什么?《黄帝内经》为何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投资1元钱,为什么可以减少8.4元钱的治疗费用?是用10%的预防投入去减轻90%的治疗投入,还是把90%的医疗投入用于弥留之际。健康犹如财富,也需要有效的经营和管理。
 认识曾强与健康管理
 美国保险公司为何赔钱为客户每年做体检?——曾强健康管理事业缘起
 健康犹如财富,也需要经营管理
 走出亚健康……
 你健康了吗?——了解健康,迈出健康的第一步
 ☆如何健康活到100岁
 身体系统监控——您了解人为什么会衰老吗?您了解衰老分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吗?您了解衰老是由三大疾病——癌症、代谢综合征和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导致吗?您了解大多数癌症的孕育通常需要8~10年以上的时间吗?您了解常规体检很难发现早期癌症吗?您了解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慢性病吗?
 黄博士谈抗衰老
 衰老研究缘起——疾病与衰老密切相关
 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是什么?
 人为什么衰老?
 衰老的症状是什么?
 恶性肿瘤(癌症)的早期预防监测
 人怎么才能健康活到100岁?
 ☆点燃健康路上一盏灯——寻找中医“魂”
 身体系统维护——中医认知的第一个层次是阴阳平衡;第二个层次是天人合一;第三个层次是有诸内必形诸外;第四个层次是见外知内。中医要“三善于”:善于调气血,善于平升降,善于衡出入。中医有“七重”:重经典、重师承、重临床、重勤求、重博采、重流派、重悟性。
 寻找“中医魂”
 五岁诵读“汤头歌”,九岁磕头拜父为师
 生存路上几波折,命里注定中医魂
 学术超越:在敢于自我否定中精进
 追寻祖先“医魂”的探索
 中医魂兮归来
 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行医46年,救死扶伤无数
 张文康老部长:“我的兄弟叫光荣”
 ☆针道—文化—艺术
 身体系统文化——中医有“道”。技术就称“道”;“道”提升而为“文化”;“文化”再提升就是”艺术”;在”艺术“之上就成为“符号”了。
 认识焦顺发和“头针”
 “头针”与“脑为髓之海……”
 “头针”名扬海内外
 什么是中国“针灸魂”?
 针道—文化—艺术
二天、地、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体系统修复——平衡针道
 平衡——阴阳和谐、天人合一——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是疾病形成的诱因,修衡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复衡是在中枢神经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平衡理论核心是以心理平衡为核心,健康是心理平衡的标志,疾病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认识神奇平衡针
 “平衡”的“针道”——传统中医理论下创新的现代针灸学
 寻找靶点、靶轴、靶位——激发人体修复系统
 心理失衡,提前启动重大疾病的死亡程序
 面对盛誉,一颗平凡淡泊心……
 ☆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走进有机生活
 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肿瘤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发生在这个人身上,不是那个人身上?为何这个人手术完了痊愈了,另一个同样疾病的人却死了?所有这一切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你这个地方出了问题是因为你有适合它生长的身体内环境。因此得肿瘤以后,首先要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并进行调整和改善。有机生活就是用全新的有机生活方式,把我们的身体改善成不适合肿瘤生长的环境。
 胡珊:造梦有机生活
 有一种饮食叫“有机”
 “有机”是一种健康生活的态度
 有机生活,现代人健康的生活方式
 胡珊:感恩的心,造梦有机生活
 ☆五行五色五声——身心养生
 境界养生: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古代的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灵枢?邪客篇》里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特色罐诊付科学
 付科学自白:中医之路缘起奶奶
 神奇悬磁罐诊疗术
 付科学独特养生术:五行五色五声养生
 ☆逆天而行——走进现代生活方式病
 理念:享受时尚,但不逆天而行——所谓生活方式病,就是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因为衣、食、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以及在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生活中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身体或心理疾病。这些因为现代生活方式产生的疾病,我们也称之为“现代文明病”。
 科学家预言,大约2015年,一组被称为生活方式疾病的新病将成为导致人们死亡的头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也指出:目前因生活方式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在发达国家占死亡人数的70%~80%。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癌症、呼吸道疾病等,均与生活方式有关。
 遭遇现代方式病?
 逆天而行,现代生活方式病的起因
 失眠,典型的现代生活方式病
 现代人看中医的五个误区
 用中医精髓实践现代生活——肖老师谈师承经典
 掌握中医方法论
 ——艾灸防治现代生活方式病
三身、心、灵——净心、静身、境界
 ☆烦恼和痛苦,原来起于胸口涌动的那股气机
 认识情绪的真相——人虽然遗忘,虽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但是每个人都没有停止过生命的找寻……虽然可能会找错方向,虽然可能在找寻过程中饱受痛苦和挫折,虽然有的人找寻得筋疲力尽了还是没有找到方向,但是自性的“本我”一直就在我们的身上,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纠结烦恼中,遇到黄庭禅
 我们的“心”去哪里了?
 胸口方寸间的气血是怎么涌动的?——找到情绪的真相
 痛并快乐着——静“观”黄庭方寸气血
 送“众生”消除习性——人生自在
 ☆净心,解铃还须系铃人——走进心灵深层沟通
 修复的功课——要修复破碎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相互伤害得已经太深了。这么多伤害的钉子钉在了每个人的心上,拔出来没有不留痕迹的。因此,无法再强求什么。也无需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挽回上。能否挽回关系看缘分,看天命。尽好本分,善待自己,也尽可能善待对方。修复关系,先要修复内在的心灵。
 劫后余生的晓蕾
 内心回溯:痛苦凝结的那一刻
 我看到了“悲情影片”后面的“制作”……
 我们的爱复制了谁的模型?
 净心靠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
 ☆撬动冰冻关系的杠杆——走出无效沟通
 创伤与疗愈——每个人都是带着创伤来到这个世界的。治愈创伤的过程使我们更加坚实和强壮。创伤无时不在,但修复也无处不在。创伤要自我修复,不能靠别人修复。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改变情绪的过程是人一生中疗伤的过程。改变你的情绪模式首先要通过静心去认知自我和认知世界,去修正你的思维模式。而人的情绪模式和思维模式都源于自己独特经验的价值体系,那是属于自己灵性的东西,别人是无法修改的。
 冰冻的关系源于无效沟通
 无效沟通源于情绪
 破冰:解读别人的情绪,并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无效沟通的底层是什么?——解读“冰山”里的价值观
 ☆河洛国学,关系的解读和相处
 和谐关系的奥秘:寻找平衡——关系的维持就是要寻找一种平衡。平衡的方式很多。比如吵架是一种平衡方式,冷战也是一种平衡方式,沉淀也是一种平衡方式,大海波涛汹涌也是一种平衡方式,地球上的天灾也是一种平衡方式。平衡就像我们跳恰恰舞,有进有退。你进两步我退两步,你退两步我进两步。在寻找平衡中我们可能会踩到脚,于是就会再做调整,寻找新的平衡。
 再遇河洛国学
 “卡车”遭遇关紧黑漆漆窗户的“轿车”——李双萍看清了冻住的关系模型
 河洛国学是什么?
 五行人属性分析——木、火、土、金、水
 关系的解读和平衡
 ☆静心,实现天地人合一
 静心与境界——人的确有自己的命运轨迹,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心态。命运总是不顺的人,和他的心态必定有很大的关系。他没有做到真正的放下“自我”……静心需要达到一种境界。从“心”的角度来说,就像我们说的“心灭”。心“灭”了,才能达到静。这个“灭”不是没有,也不是死,“灭”就是洞察了一切。
 静心,实现天地人合一……——对话白云观赵道长
 ☆当“灵性”天使张开隐形的翅膀……
 天使折断了灵性的翅膀——不少时候,小孩子本无挂碍,大人却先慌了神,一惊一乍,举轻若重,最终吓到了小孩子,大人自己却又转身走开了,没有对行动的后果负起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节奏。而大人以自己的节奏为标准,强行干涉了小孩子。有时候情况远比这个还糟。小孩子的专注力被大人撕裂了,以至于到后来小孩子难以专注于应该做的事。大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罪魁祸首,进而变本加厉干涉孩子。最终造成孩子信心丧失,自暴自弃,或者沉溺于大人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天使“灵性”的翅膀是隐形的
 感受孩子的情绪——触摸天使“灵性”的翅膀
 解读“灵性”天使的情绪
 与天使的“灵性”对话:让我快乐地飞翔
四外企白领应用篇——和谐?静心身心灵
 面?对?面:健康、心灵、心理专家,带你走进身心灵合一。
 主题一:白领零距离体验现代平衡针灸学,感叹3秒钟缓解身体不适神效
 主题二:关于疾病预防
 主题三:白领办公室综合征和预防
 主题四:关于情绪
 主题五:关于压力
 主题六:亲子问题
 主题七:白领营养膳食
五尾声:零极限健康静心
《和谐·静心身心灵》读者调查表
內容試閱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如此的洁净和无邪。我们本能地对世界张开接纳的怀抱,我们本能地哭闹、本能地欢笑、不掩饰目的地索取、不表达目的地给予,我们对关爱我们的亲人本能地信任,我们感觉快乐的时候就用一切可以传递快乐的信息——牙牙学语和肢体语言毫不吝啬地把欢乐的信息施散给周围的天地人。
那个时候,我们无意识,但是我们极尽本然和快乐。
曾几何时,我们本能地闭上了这双洁净、无邪、本能信任的眼睛;我们主动关上了对世界本能的天地人的链接;我们本能地收起了对世界对人本能的信任;我们对陌生或不陌生、有关联或没关联、对我们表达善意或不善意的人都一律本能地披上了层层防御的盔甲;甚至当爱我们的亲人想表达或正在表达对我们的爱的时候,仅仅因为我们的头脑天线无法接收“爱”的频率或我们的经验无法解读“爱”的信息,而一瞬间本能地对我们亲人的“爱”狐疑重重,抗拒接受,甚至以“怨”报“爱”。
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是因为岁月轮回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因本能的“信”变成本能的“不信”。
一个“信”字,千古绝唱!
一个“不信”,万古悲歌!
一曲曲因“爱”生“怨”、因“是”而“非”、为“得”而“失”的旷古哀歌,哪个不是与“信”与“不信”有关?
一个简单的“信”字,本是老天赐予我们可以享受快乐人生的最珍贵的礼物——想想看,当你快乐的时候,不管这个快乐是来自你的丈夫妻子,你的父母兄弟,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的老板或合作者,哪个不是因为一个“信”字?他们“信”你,给了你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给了你能力的欣赏天赋的信任。而同样,那一刻,你“信”他们,你接受了他们给你的爱、欣赏和信任。你们一起为“信”吟唱快乐的歌!
你们为这“信”字而欢唱!
你们为这“信”在那一刻享受着由内而外,由身体而意识的幸福!
你们因为这“信”愿意拿一块叫“爱”的宝石投入社会和宇宙的水面,让爱的涟漪一波一波扩大着外延,先把你们接受的“爱”传递给周围的人,再经由他们的涟漪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信”的吟唱里,种种“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都会浑然天成地进入和谐。
想想看,如果“信”能成为永无终止的历史绝唱,我们将拥有怎样的一个人间天堂?
但是谁让我们失去了“信”字?
谁把“不信”植入我们深深的潜意识?因为“不信”,我们本可以快乐的生活却不能快乐,本可以信任的关系却不能信任,本可以依靠的肩膀却不敢依靠,可以身心放松却身体紧张心灵纠结,直至身心亚健康甚至患上疾病却依然不敢放松。因为“不信”,我们本可以随时付出爱,却失去了爱的能力;我们本可以简单的信任,却害怕自己一旦放松警惕,就会失去就会受骗。因为“不信”,我们梦里都渴望永恒的爱情却不能永远;因为“不信”,我们天天想追逐快乐和幸福却感觉快乐幸福与自己无缘;因为“不信”,我们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
但是,我们还是不敢“信”。我们依然愿意沿袭“不信”的习惯去追逐本来就存在于内心本然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其实“拥有”一切幸福美好和快乐,但是我们“不信”我们拥有,我们宁愿习惯性地相信我们缺失,我们宁愿在缺失的“信”中,为了不缺失而如狗熊掰棒子一般寻寻觅觅。
“不信”容易,“信”太难。
因为“不信”就是提前穿上了自我保护的盔甲。把不敢“信”的朋友、机会和未来牢牢地挡在了外面;虽然失去了朋友、机会和未来,但是规避了万一“信”错的风险。人们内心是如此地恐惧错“信”,恐惧内心受伤。在这种恐惧中,渴望朋友却拒绝朋友;渴望爱情却拒绝爱情;渴望机会却当机会到来的时候,因一丝丝的风险付出,而瞬间用“不信”逃避;渴望未来,但满眼看不见未来为我们绽开的灿烂鲜花,所有的聚焦点都纠结在继续品尝孕育鲜花的泥土曾经饱经的风霜。
人们渴望朋友、机会和美好的未来。但是如果要放下人们固守已久的经验、心理定势、思维和行为模型中习惯性的“不信”的本能价值观和规条,很多人宁可义无反顾地放弃朋友、机会和可能还要承担奋斗风险的未来。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在“信”中受伤,多少为了未来而苦苦奋斗的人不要未来,固执地坚守着“不信”的信念。
两年前,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信就有命,不信就没有命。
所幸,我是一个本能信任的人。我甚至经常是一个傻乎乎信任的人。
至少,我的“不信”会慢几个节拍地在我本能信任以后,我信任的人或事表达出他们不值得我信任。于是我才启动“不信”的程序。
因为我的“信”,我一生有朋友相伴,贵人相助。
因为我的“信”,我无数次“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为我的“信”,我敢轻易地尝试可能是初识者的建议去进入一个全新的事业、一个全新的行业。我今天之所以是位还算小有成就的作家,仅仅是因为我19年前在回杭州探家的火车上认识北京出版社的一个知名老编辑,她跟我聊天后说了一句话,“小吴,你艺术感觉很好,你去写,一定会成功!”于是在10天的探家中,我果真傻乎乎地第一次去尝试写了一部小说。不到两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就出版了我的《洋行里的中国雇员——外企红尘大写真》。
2011年,我首次跨入了身心灵作品创作领域,并能一口气出版8本身心灵作品,其中包括权威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静心?健康》力作,以及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本书《和谐?静心身心灵》,都是因为一个“信”字——我深信和谐静心能给我自己带来和谐幸福,能给我的家人朋友带来和谐幸福,同样能给国人、给中国社会带来和谐幸福。能让纠结的人尝试去摆脱纠结,能让不完满的人尝试在内心找到完满,能让不幸福的人在自己身上感觉到幸福。
我因之“信”,我的生命在这一路绽开了无数美丽的心花儿。
我因之“信”,我生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拓宽。
我因之“信”,我有述说不完的人生快乐和幸福。
我因之“信”,我有一路伴我同行以及会继续伴我同行的老友和新友。
我因之“信”,我快乐,我便想把我的快乐传递给我的读者。
我因之“信”,我愿意我的读者皆由这本书拥有和谐静心,拥有健康、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信”,让我们放下“不信”!
吴云艳
2011年12月21日于北京
序一 
宁静是唯一存在的音乐
非常感谢云艳姐邀请我为她的新书作序。和她相识也有七八年了,精力充沛的她总是在忙碌着各种事项。我和她沟通的多与健康产业相关。每次与她的交流都真实自然,我们共同分享着健康与静心的感悟。
过去自己的一些坎坷经历,使我对健康非常感兴趣,这些年来很关注这方面的学习。其实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健康。现代医学能够告诉我们疾病是什么,它的整个工作多是落在“什么是疾病”的层面。但那是从“外在”来掌握,只是掌握到身体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因为从“外在”而言只有疾病能够被掌握。而健康只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在”来掌握,只能够从他最内在的本质和他的灵魂来掌握。健康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你的整个身体运作得非常好,感受到生命力与热情,没有任何打扰,你就可以感觉到有某种幸福感。疾病是客观的,而健康幸福的感觉是主观的。
静心是从“内在”散布到“外在”的一种治疗。静心是一种神奇的外科手术方法,它能够切掉所有那些不是你的东西,而只留下你真实的本性。人类能学会的最伟大的行为,就是去“看”内在发生了什么。静心实际上所做的事就是:它带领你或你的意识进入到尽可能深的地方。甚至连你自己的身体都变成某种“外在”的东西;甚至连你自己的头脑都变成某种“外在”的东西;甚至连你自己的心,它虽然非常接近你存在的中心,都变成“外在”的。当你的身体、头脑和心,所有这三者都被看成是“外在”的,你就来到了你存在的最核心。
静心能够带给你很深的宁静,因为所有垃圾性的知识都消失了,作为知识的一部分的思想也消失了……有一种无比的宁静,你会感到很惊讶:这个宁静就是唯一存在的音乐。所有的音乐都是想要将这个宁静呈现出来一种努力。透过宁静、透过静心、透过和平,随着你宁静的成长,你的友善和爱就会成长,你的生命就变成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的欢舞、一个喜悦和一个庆祝……
非常感谢云艳姐,用优美的文学语言、缜密的哲学思考、直击人心的灵魂再现,为我们重塑一双婴儿般纯净天真的眼睛,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觉重新认识生命,去感知这个真善美的世界。
只要直面痛苦,心,灵通常就能觉醒。
读你自己,而非读书!
在高山,在流水,在云端……
我们“在”,一起飞翔,一起欢唱!
郑博元
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理事发起人
雷石投资合伙人
序二
写“故事”的女人背后的“故事”
很长时间没有吴云艳的音讯了。刚才我正忙着审看每年一次上春节前全国图书订货会的图书,突然接到她从杭州的来电,说她的静心力作《静心?健康》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而且读者反响不错。我还没来得及向她表示祝贺,她就又火急火燎地说她的另一部书稿《和谐?静心身心灵》也即将出版,让我为新书写几句话。这可真难为我了!一是确实没时间,二是也不敢提笔(人微言轻的,让读者笑话)。我像往常一样推托,却无果,只好硬着头皮答应“对付”一下了。
但说些什么呢?云山雾罩地夸夸她的这部作品?读者未必认同。谈谈对静心和健康问题的看法?好像有在作者面前班门弄斧之嫌。想了想,还是说几句与吴云艳的交往过程吧,这样写起来既不至于无米下锅,或文不对题,也可以帮助读者从侧面了解她看起来有点“炫目”背后的故事。
与吴云艳相识是4年前了。那时她刚完成她的第四本职场小说,但因为写的题材是外企,又是40多万字的大部头,两三家出版社都担心不好卖而没有接受。于是经朋友介绍,书稿辗转到了我社张社长手里(那时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社长把我叫过去说,这部稿子你先拿回去看看,有没有出版的可能?我明白社长的意思,朋友相托,不好拒绝,如果不行我出面退稿会好一些。回到办公室打开书稿一看,题目就先让人找不着北——《漂浮在摩卡上的甲骨文》,于是习惯性地在头脑中将其打入了冷宫。但为了完成社长交待的任务不得不草草地翻看起来。没成想这一看,竟一口气看完了,虽结构和文字上还有待修饰的地方,但内容真实得令人战栗!好像三伏天一口气喝下一大瓶冰镇雪碧,爽!于是,便开始了与她的交往与合作。小说经改名《局中局——中国外企官场透视》出版后,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一年多再版了4次。这在比较低迷的小说市场,又是40多万字的大部头书,算是不错了。新浪读书栏目连载后,点击率达到490多万,广播剧也在全国播出。她更加得意了(只字不提我的修改功劳,晕),马上又和我谈起了她下一部小说的构思。说她要写人生中第一本生命静心作品《走进你的心灵静心屋》,说她准备从商界外企作家转型为心灵作家。
这是她在风风火火地创作了4本外企商界畅销书以后,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的本心本我问题。说实话,我对这部触及人心灵的小说很看好,便认真对待起来,经常催问她小说进展情况,也经常和她探讨生命感悟的东西。但有一天她忽然告诉我,小说她想暂时放一放,因为很多有关生命和心灵的问题她还没有想明白;既然是一本启迪心智的作品,如果自己思维认识境界不够,如何去分享和提升他人的心灵?本着对自己、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她说她需要“修”,需要把自己的心灵“沉淀”一段时间。仿佛有天意帮助她提升和修心,一家出版社和她签约一套《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去年下半年,她采访了几十位国内研究身心灵的权威专家。她本人在这种密集型采访中心灵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今年1月她的6本有关生命主题的书籍也如期出版。除了需要忙中静心创作,今年初又听她说她在创建一个“零极限健康静心网”,说要建中国第一个身心灵的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要弘扬中国的身心灵传统文化。并说想尝试资本运作,把这个文化平台做大做强。好大的魄力,好长远的眼光,令人不得不对这位小女子刮目相看!
小吴给我的感觉是个地道的能“闹腾”的人(当然,能“闹腾”的人常常也是极聪慧的人)。在她这6本书出来之前,我总觉得一个“闹腾”的人在喧嚣的商界题材小说写得顺风顺水时却突然要转型进入生命静心领域,反差太大了!而且专业性要求很高!她能行吗?一直想以老大哥的身份给她泼点冷水,但每次话到口边,看着她那兴奋的表情,就会心软,打击的话不由得变成了鼓励的语言(有点虚伪),但也只是“敷衍”,因内心还是不相信她能将静心文化这个国人心目中还没有概念、文化定位又很高的事情真的做成,更不相信她能坚持下去。当然,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关注静心的确是件既时尚又符合时代趋势的事,大方向绝对正确。只是她看起来虽有“慧根”,但毕竟年轻,对没有经验过的完全创新的东西真的能找到“感觉”吗?真的能做得下去吗?
当她兴高采烈地把刚出版的那套6本《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摆在我面前时,我着实惊讶了几秒钟。这是吴云艳创作的第一套有关生命静心的作品。我对她敢说敢干而且能言行必果的能力很是欣赏。但她能沿静心健康这个专业走多远,能有多大发展,我还是带着问号。
很快,小吴把这本《和谐?静心身心灵》书稿发给了我。刚看过封面封底语,我就被她的聪慧折服了,深感这个小女子“成熟”了。随着书页的一页页翻过,一个历经“坎坷”后智慧大门被开启之人,深沉地“坐”在我的面前,和我平静地谈论着生命的真谛。我固有的“偏见”和担忧在不知不觉中随风飘去,甚至对她肃然起敬了。
从她即将出版的这本书里,我看见一个曾经风风火火成功折腾在外企商界的职业女性,如何借由静心,在不断创造外人眼里“炫目”的成绩时,完成了个人价值观的修正、重组和整合。她从研究健康,到研究静心,到本书《和谐?静心身心灵》,她从文化系统层面实现了身心和谐与合一。书中身体系统修复、天地人、身心灵的提法人们并不陌生,但是通过和谐静心的主题,向读者传播了人的健康是身心合一的健康,人的健康起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读者在本书构建的这个全新的系统思想和理念显然是想把现代人从狭义的不生病就是健康,有病就上医院吃药打针,宇宙虽大与健康无关等习惯性观念中抽离出来,进入对健康理解的新境界。
现在,我应该怎样评价她?作家?企业家?心理学家?思想家?好像都是,又都不完全准确,让人很“纠结”,难以定性。唉,随她去吧,只要她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个什么“家”都好,只是我感兴趣的那部小说《走进你的心灵静心屋》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冈宁
中国和平出版社副总编辑
中国编辑学会会员
2011年12月17日
序三
外企人,在高压力中和谐静心
2008年,我有幸和吴云艳老师相识,得知她除了写作,已经在健康管理行业研究和实践了好多年,还准备把这个事业落实到针对白领人的身心灵健康实践中。比如做白领身心健康培训啊,开一个健康静心屋啊……我觉得她非常能抓住当今社会的问题,能抓住市场的脉搏,更能抓住外企人内心真正的需求,觉得她很敏锐,也很有魄力。后来听说她把研究进入更深的静心领域,并把她研究的静心文化写成了《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我为她身体力行的速度感到惊讶。今年是吴云艳老师静心文化成果卓著的一年,除了出版《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还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静心?健康》。
前些天她来电说想请我为她的《和谐?静心身心灵》做个序,说实话我内心一直忐忑不安,心想:我有资格给云艳老师的新书做序吗?我能写什么呢?光听书的名字,我内心就涌动着一种感觉,有着无限的向往。这些年在职场的亲身经历和酸甜苦辣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既然云艳老师盛情相约,我就写写我感同身受的故事——关于我和我的白领朋友们的生存压力和心理感受吧。
故事一
某日本公司工作的A大姐,为人处世热情爽朗,好打抱不平,属于仗义直言者。十多年在公司叱咤风云,既得老板的器重又受员工们拥戴。就是这样一位“大姐大”,近一年来父亲和母亲先后患上癌症。父母病情刚刚稳定,紧接着43岁失业在家的弟弟突发脑溢血,昏迷了两个多月,生命危在旦夕。丈夫和弟妹都没有工作,小侄女不到两岁。全家老小的生活全靠她一个人负担,她是家里的擎天柱,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换了老板,要裁员。年近50岁的她工作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敢请假休息,只能利用下班和双休日的时间看护弟弟,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侄女。不久前她告诉我:她精神快崩溃了!体力透支到了极限……
故事二
另一个德国公司的人事行政经理,高薪。2009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想和我聊聊。我们在一家叫鹿港小镇的餐厅点了丰盛的午餐,可我发现她根本无法正常用餐。我们的聊天时时被她老板的电话打断,有一个电话居然让她去给老板娘买化妆品。她和我说:你看我每天像上满发条的陀螺,旋转不停。女儿的学习要争取名列前茅、老公高血脂居高不下,我都发愁死了!她两眼暗淡无光,气色灰暗,愁云满面。听到她的窘况,我心里很不舒服,却也无奈,只能多加劝慰。
故事三
一家韩国公司的会计让我猜他每天几点下班,看着他的表情我逗他说晚上十一点。他告诉我是每天凌晨两三点,而且上午九点上班不许迟到,否则经济制裁。我惊讶万分,人的身体和精神怎能承受得了?!我问他你就没想过辞职吗?持续这种状态人迟早会疯了!他却说,老板是香港人,年过59岁快退休了,这是我们员工的希望啊!老板一个人在北京,家眷在香港,他每天六点准时下班,对我们员工却非常苛刻……听了他的生存状况,我只能无言……
故事四
有一天凌晨三点多,我的手机突然响起,睡眼朦胧地接起电话刚想发火,只听见电话那头说:知道我在干什么吗?你相信吗?我还在开会,这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我们公司有名员工实在受不了了,昨天跳楼自杀了。不等我回话,电话挂断了。来电话的人就职于一家著名的日本公司。
就在今年11月份,我的两个好朋友,分别就职于两家美国公司,一位是人事经理,一位是财务总监,因为受不了生理心理的压力毅然辞职了。而她们在职场上都是工作能力一流的人才,但她们终于不堪忍受这种身心灵的高压。我一方面为她们惋惜,另一方面又羡慕和佩服她们的勇气。敢于放下高薪和别人仰视的地位,去追求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在的生活,去静心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也是一种磨难之下心灵的突破了……
我自己又何尝轻松过呢?特别是2000年以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更是苦不堪言。有时实在觉得工作压得我喘不上气来,也想过放弃;但事实上至今还在为这份事业疲惫地留守和奋斗……但愿我的神经不要崩溃……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想:我渴望简单健康的生活。人其实简单最好——思维简单,做事简单,生活简单,生存方式简单……简单即快乐,绝对符合快乐守恒定律。可是作为外企人,这份简单是要靠静心、修心得来的……如何身处高压力的工作生活环境,还能维护一颗心的宁静和安详?如何还能让自己身心合一?本书所倡导的理念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本书对外企人真正的需求所在。
我期盼吴云艳老师有关和谐健康静心的书能早日面世。我一定相邀我那些生存在强烈压力中的外企朋友们,在阳光下,坐着摇椅,喝着咖啡,静心拜读,那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让我们疏竣心智,消灭苦恼!
安永红
北京外企国际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身体系统修复
身体是可视的灵魂
身体是触摸心灵的殿堂
身体是通向心灵的桥梁
“未病”预测
——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如何健康活到100岁
点亮健康路上一盏灯
——寻找中医“魂”
针道—文化—艺术
“未病”预测
——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身体系统预警
您了解疾病的孕育通常需要三至五年以上的时间吗?
体检正常但身体总是感觉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黄帝内经》为何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投资1元钱,为什么可以减少8.4元钱的治疗费用?
是用10%的预防投入去减轻90%的治疗投入,还是把90%的医疗投入用于弥留之际?
健康犹如财富,也需要有效的经营和管理。
认识曾强与健康管理
在中国健康管理行业,曾强可以算是一个领军人物了。
四年前认识曾强的时候我刚刚进入健康管理行业,也刚刚了解“健康管理”、“亚健康”、“干预”这类专用名词,但对健康管理意味着什么可以说毫不了解。当时曾强已经有一堆炫目的头衔——
老年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亚健康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分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技术研究院(亚洲区)副主席,中国健康管理产业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世界心脏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荣获6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近年来,潜心研究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问题,创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倡导并积极实践体检中心的三个战略转变——“由单纯经营型向学科建设型转变;由单纯体检向健康管理转变;由单纯疾病检查向整体健康评估转变”。同时,作为国家卫生部《体检管理办法》起草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卫生部《体检管理办法》和《健康体检项目》的编写和制定工作。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863”亚健康研究课题,2008年被国家卫生部聘为中央国家机关健康大讲堂巡讲专家……
“健康管理”四个字因为曾强的权威专家形象变得有些严肃,对于刚进入这个大门的我多少觉得有些望而生畏。
当谈到疾病是可以预测的主题时,曾强把我带到301医院体检中心一台超高倍显微检测系统(功能影像学图谱)的设备前。曾强用酒精擦一下我的手指,然后拿一根针轻轻在我手指上刺了一下,取出一滴血,然后把这滴血的涂片放进设备里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真切地看见了我的细胞在大大的电视屏幕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飘浮的小小气球,形态优美;有的一串连着一串纠缠着让人从视觉上看着不太舒服……
“这就是串红细胞,说明你可能血液黏稠度高,心血管可能有问题或存在风险,也有可能你这段时间太疲劳了……”曾强指着这一串串我看着觉得不舒服的细胞说。
“啊,一滴血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啊?”我难以置信地说。
“是啊,我还能看出你颈椎可能会有问题。”曾强上下操作着电脑屏幕上的影像说。
“可是我现在还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啊!”我下意识地动动脖子和肩颈,没有感觉不舒服。
“这就是‘未病’的概念。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是疾病预测。任何疾病的孕育都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心血管疾病可能要三五年以上。在疾病的孕育阶段,在你体检的指标中不一定体现出来,身体的不舒适感觉可能也不明显。但如果能通过亚健康检测阶段提前预测出身体的萌芽疾病,就能很容易地通过亚健康干预手段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而不致酿成恶果。”曾强指着我的细胞影像说:“就像你的影像已经告诉你可能会有颈椎方面的疾病隐患,你提前注意就能提前预防。”
我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觉得疾病还能提前预测真的很神奇。
后来我把我先生引荐给曾强,也让他给做了一个一滴血检测。结果更神奇的是,曾强居然还能通过细胞形态说出我先生过去曾经有过的疾病。看到我先生坐在一边频频点头,我惊讶地看看他,又看看他的细胞,再看看专注地为我先生解读疾病的曾强。
那天曾强预测出我先生的心脏可能会出问题,但当时我先生身体很好,没有心脏不舒服的迹象,因此并没有太在意曾强的话。
神奇的是,另一个中医专家也预测说我先生心脏可能会出问题。
但因为是预测,我们都没有太在意。
不幸验证曾强预测的是2007年我先生因工作劳累诱发了心肌炎。有医生甚至建议他安装起搏器。当然借由中医调理和自身锻炼,经过两年的治疗和休养,心脏基本恢复了正常。但他的亲身案例使我对疾病预测深信不疑。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惨痛案例是亚健康协会副会长刘彩云老师的故去。我认识曾强就是刘老师引荐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未病”未防,“已病”送命的教训。
善良热心的刘老师当时五十刚出头,带着对健康事业的使命感,她一直执著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她本人恰恰是提前两年,在中医经络检测时被预测出有癌症风险的,而当时她并没有介意,继续拼命地为健康产业奋力工作。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两年后刘老师得了癌症。手术切除病灶后,中医专家告诫她要把人体当成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调理,增强抵抗力,不要再疯狂工作;而她看到手术后各项检测正常,就认为自己没问题了,再次忽略了中医的告诫,用更大的工作热情疯狂工作,想打造一个亚健康医院,推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经营一家民营医院的艰难以及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加上医院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刘老师再次陷入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身体疲惫的不良状况中,几个月以后癌症复发,并且很快扩散到肺和骨……在经历了半年癌症带来的非人折磨后,刘老师带着对未竟事业的健康产业的遗憾去世了!
刘老师去世后,当年用经络检测法为她作出肿瘤预测的中医诊所所长徐大夫遗憾地说:“如果刘老师当年相信‘未病’预测,也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真是太可惜了!”
刘老师的去世,以及很多名人精英的英年早逝,如傅彪、侯耀文、陈晓旭、罗京,网易首席执行官孙德棣、运筹学界精英何勇,以及张国荣、三毛这类因为情绪和压力等心理问题自杀的名人,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如果他们有“未病”预防的意识,如果他们有良好的健康理念并懂得健康生活方式,如果他们懂得珍爱自己、不透支生命,如果他们有情绪管理、减压、静心这样的理念和调节能力……如果这么多“如果”成立,是不是这些悲剧就可以避免?
答案是肯定的。
数据表明:中国现有高血压病人1.6亿,高血脂病人1.6亿,体重超重者2亿人,肥胖者6000万人。仅心血管病病人每年的死亡人数就达300万人,花掉医疗费约1300亿元。
《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国内企业家进行了“中国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26.4%的企业家“失眠”。
卫生部下属机构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的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员工占48%,尤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甚。其中北京是75.3%,上海是75.49%,广东是75.41%。
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相当于减少3~6元钱医疗费的开销。如果再加上由此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回报,实际效益达到投入的8倍。通过健康管理能够为参加健康管理计划的个人降低50%的健康风险,并节省巨大的医疗开支。
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已经从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的综合型转变。
美国保险公司
为何赔钱为客户每年做体检?
——曾强健康管理事业缘起
再次见到曾强的时候,他已经就任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主任。
穿过车流与人流络绎不绝的301医院主院,走进典雅宽敞的国际医学中心大楼,顿时感受到一种和医院的繁忙截然不同的宁静和谐氛围,感觉到一种国际化的管理范式。
在位于六层的一个阳光充足的接待室,曾强主任接受了我的采访。
和平时挺拔的身躯,不苟言笑、总是带着军医威严的曾强相比,周末的他脸上的线条柔和了。
我的提问从他为何从一个心脑血管专家转行做健康管理工作说起——
作者:曾主任,你是怎么从心脑血管专业转行关注起健康管理的?
曾强:我真正关注健康管理是2002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之后,正好赶上2003年中国暴发“非典”。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疾病,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我去美国是做基础研究的,最初并没有太关注“非典”。但国内不断给我带来信息:谁又得了病,又有多少人得了这种病而且无法治疗。很多人过来告诉我国内的一些情况,使我觉得生命真的非常脆弱;而当时美国得非典的人数很少。
我的专业一直是搞心血管研究的,按照中医的说法就叫治“已病”,也就是说病情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时的治疗。非典的发生使我开始思索:可否有一种方式能使人们远离疾病?能否让人们在疾病萌芽状态就能有所预防?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美国健康管理的课题。
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告诉我他们每年出钱给客户体检一次。我当时很惊讶,心想怎么有这样的好事啊?那保险公司不就赔钱了吗?其实他们才是最聪明的。美国多年的数据研究表明:人们为健康作出的10%的投保却能省下90%的医疗费。保险公司帮助你早期查出疾病,早点治疗,实际上是省了更多的医疗费。美国的几大保险公司,比如BlueCrossBlueShield,多年都在做疾病预防工作。
回国以后,我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才知道其实国家在“九五”期间就有关于预防疾病方面的调查。调查表明:1元钱的投资,可以减少8.4元钱的治疗费、100元钱的急诊费和300元钱的住院费等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启示说:防病胜于治病。我开始对健康管理越来越感兴趣。2005年我们医院要成立健康体检中心,院里问我愿不愿意来负责。说实话,当时健康体检虽然在国际上已经不新鲜了,但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它到底归属于什么学科?能有多大发展?谁心里都没有底。但我在美国期间已经理解了健康管理投入10%就能节省90%医疗费用的概念;而且国家总结十年医改的经验教训,提出“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策略,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因此,尽管这种专业转换对我意味着一种职业的风险,但我还是决定去冒这个风险。
从此我就一发而不可收!健康管理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学习各种知识。于是工作更忙、压力更大了!也做了一些工作,尤其在亚健康诊断方面在业内也渐渐有了名气。后来我国成立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分会,我做了分会的副会长;然后我作为首席科学家,开始负责国家的“863”课题研究。这使我有条件去系统研究和实践健康管理事业了。
作者:你开始做健康管理工作时,是从哪个环节入手的?
曾强: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入手的第一步就是健康信息的采集,这包括疾病的诊断、危险因素的发现以及身体功能的改变(亚健康状态的评估)。这时我接触到了“亚健康”这个概念。什么是亚健康呢?亚健康指的是疾病发生之前的不舒服状态,也就是疾病的萌芽状态。
关于亚健康的认定,因为缺乏标准,不容易量化,因此认定起来有些难度。这两年我们通过对国家“863”亚健康课题的研究,影响了一批科学家和学者来参与做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其中首都医科大学的王嵬教授也承担了一项国家“863”亚健康课题。在国际上还没有亚健康提法的时候,他使得亚健康这个词被国际承认。他还发表了几篇“SCI”的文章。“SCI”相当于科学引文,即被国际认证。所以亚健康理论已经不像有些专家说的国内外没有标准。目前国内很多人都在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标准。中医药管理局也有亚健康指南,王嵬自己也出了一个注册了专利权的亚健康标准,我们自己也在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实际上,通过我们国家近几年“863”课题的研究,使得亚健康概念已经开始被国际承认。我相信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亚健康就可以从一个空泛的自我感觉的概念变成一个明确的学术概念。
所谓健康管理,首先需要确定亚健康状态,这里就谈到亚健康检测。
作者:亚健康检测和常规体检是有区别的吧?
曾强:有区别的。在传统的体检和医疗里,最大的缺陷就是一切以疾病为标准。我在体检中心当主任的时候经常遇到体检者这样的困惑:“主任,我花了很多钱去查,可是我觉得你们这个地方的检查结果可能不对!你看医生的结论都是我没病,可我就是不舒服!”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体检者说的和医生说的是两回事。医生在医院里关注更多的是疾病,英文叫disease;而体检者的不舒服叫不适,就是illness,这是两回事。很多人来医院是因为不适,但未必达到疾病定性的标准。因为疾病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功能区的改变,最后演变成疾病。这个从疾病萌芽状态到变成疾病的灰色地带,我们称之为亚健康。在这个阶段你去医院体检,按医院的标准来说你是没病的,但是你确实感受到了身体的不舒服。事实上亚健康这个灰色地带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再往后就称为疾病管理与维护,也叫健康管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未病”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对疾病的预测、评价和评估,又何说管理呢?管理必须是有目标的、可以量化的。
亚健康仪器对疾病的预测需要大量的样本,而且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它的仪器不是定性的也不是定量的,而是定向的。这个“向”是“方向”的“向”,它可能会告诉和提示你身体哪些细胞会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你按照提示信息再去做进一步检查,然后针对性地用一些干预性的手段,使你的亚健康状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营养膳食、运动、保健品、自然疗法等方法回到健康状态,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这就使你免去了日后发生疾病后痛苦地使用药品和手术刀。
第二,亚健康检测仪器也不能代替传统仪器。亚健康仪器诊断通常应用的是弱磁和弱电,因为弱磁和弱电是最敏感的。我们体内微弱的磁场变化可能反映我们健康和疾病的信息,通过捕捉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对身体作出评价。这些仪器给你的微弱电流进入身体后,使你体内的电解质和活性物质发生改变。我们把这些信息捕捉到,然后能够分析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仪器是不能代替传统仪器的,因为传统设备是专业设备,比如磁共振;而亚健康检测的意义就是去发现传统仪器不能发现的亚健康问题,起到的作用是评估而不是诊断。亚健康检测应该是对传统仪器进行拾漏补遗,而不是去和传统仪器竞争,所以要把握好这两点:一是怎么做?二是能解决什么问题?
作者:传统仪器在体检中只能查出“已病”,很难查出“未病”,也就是亚健康的状态。你为何说不要放弃传统仪器呢?
曾强:亚健康检测仪器最大的作用是拾漏补遗。传统仪器检测不行你再做往前伸展的那一段。比如花10元钱就能查出血糖,又何必多花钱呢?但如果查出来你血糖有问题了,再通过亚健康检测仪器告诉你,如果你不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三五年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是高或低;风险高和低的健康管理是不一样的。
举个形象的例子:有一个很大的电梯公司老板到我这儿体检后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个顾问?他要用我管人的方法管机器。我“扑哧”一下笑了。他说虽然现在的市场是卖电梯市场,但十几年后肯定是维修市场,我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对他们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我说我给你出个主意:我们在健康管理之前要先做一个全身的健康评估,然后把最强的医师力量放在问题最大的人身上,中等问题的人由一般水平的医生来管理,最年轻的医生负责没什么病的——平时发个短信提醒一下就行了。你也可以把你所有的客户做一下评估,分出级别。把最有经验的老师傅放在最重要的级别,中等经验的搁在中档,日常维护让年轻人去做就可以了。这样既节省成本,客户也满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健康管理理念同样适合企业管理。
健康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过程分为:信息采集、评估、提出方案。刚才说的亚健康管理,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如果信息采集得不完整,怎么能评估准确?在评估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辨定体检”,是辨定这个概念。如果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状态,那你永远都很难让别人满意,也不可能有意识地做潜在疾病的干预,因为潜在疾病在体检指标上可能是正常的。所有评估要往前走一步:体检要查未病;评估要跳出辨病;不是没病就等于健康,没病还有危险因素,还有功能减退。这都是健康管理要做的事。“干预”就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有病,按科学规范的方法去治;防病,是评估风险因素、亚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管理。这两个方面都是在信息采集和评估的时候需要做的。这就是健康管理的全过程。
健康犹如财富,也需要经营管理
曾强说,业内有句话:只治不防,越治越忙。防病的意识需要有效的健康教育。虽然很多健康专家对民众的健康意识普及起了很大作用,但实际上“未病”预测的推广在社会上是有难度的。一般健康机构缺乏公信力,而当人们没有感觉出未病时又不重视。虽然很多亚健康设备和方法可以预测潜在疾病,但大部分人没有感觉就是不相信。就此问题我继续对话曾强——
作者:你说“未病”预测,“未病”先防,这种理念由301这样的权威医院专家推荐,消费者还是很容易相信的,但在社会上的推广就有很大的难度。你对此有何看法?
曾强:首先,健康意识非常重要。我们业内人士经常讨论健康管理的对象是哪些人?其实是那些依从性好的人。我经常和一些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打交道,对于那些你怎么和他说维护健康他都不听的人,宁愿不挣他的钱也不要去管他。为什么呢?没有用!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跟他说了也白说,健康是自己的。那通常什么人才会听呢?就是从死亡线上过来的人,就会变得很听话了!健康教育告诉你,你现在没有病不代表你以后没有病。
治疗有两个90%的概率:一个是10%的预防投入可以减轻90%的治疗投入;还有一个就是很多人把90%的医疗投入用于弥留之际。从来不看病,不体检;一旦得了大病才对大夫说:只要能治好我的病用什么药都行,花多少钱都行!但到那时已经病入膏肓,还谈何回天呢?医疗资源已经于事无补!
所以,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适用对象就是那些关注自己健康的人,或已经罹患疾病的人,以及大病初愈对防病有需求的人。那些自以为身体不错、没有防病意识的人,只能慢慢教育,无法强迫。
当然,亚健康评估也确实需要逐渐规范。有些亚健康检测仪器缺乏足够的临床依据,还有一些设备厂家夸大其词。所以,科学有效地应用和在正规机构适时适度地运用这些仪器才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那你怎么看健康管理理念推广的问题呢?
曾强:健康管理的确面临理念推广的问题。比如我们说一个完整的体检过程包括检前、检中和检后。检前是什么?就是唤醒民众的健康意识,让他主动来体检;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检前教育,要看怎么查才是最科学的。
作者:亚健康的疾病预测为什么重要?请举一些例子吗。
曾强:比如给你检测过亚健康状态的“超倍生物显微系统”,俗称“一滴血”。对这个机器我有很多体会。很多人经常觉得精神倦怠、没有力气,我们一查血液,发现血液黏稠度高。黏稠度高表明细胞的活动差;还有就是红细胞的大量聚集。这里至少有两个危害:首先红细胞在体内是携带氧气的,它把氧气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如果它聚集在一起,面积就会变小,携氧功能下降,这样供给的氧量就少了,人就容易疲劳犯困。其次,心脑血管就会变长。最小的毛细血管管径平均差不多3个微米左右,红细胞的直径比这个大,差不多5~8微米。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单个细胞,通过变形就能过得去,心脑血管供血供氧还可以;但成串以后变形了要想过去就有些困难;氧气过不去,微循环就变差;微循环一差,那人的末梢,包括脑、心的供氧和供血都会变差。氧气在红细胞上的孔过去,但如果成串红细胞聚集表面积就会变小,进来后斜着就更小,相当于携带的氧就少。好多微毛细血管过不去,带的氧少,又堵了很多。那你想,红细胞聚集通常是由于饮食生活不规律,细胞表面原来带的负电荷后来没有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通过功能水以及一些保健品进行调理就能改善。有位女士夸张到说开车等红灯的三五分钟都能睡着。我们给她吃了三个月的口服羊胎素,后来她精神了许多,脸上有了光泽,黄褐斑也变淡了,吃得好睡得香。她再检查红细胞时,细胞变得鲜亮、圆润,不聚集了。
还有另一个“鹰眼”设备的检测。有个人说老觉得肝区疼痛,让我帮他看看有没有脂肪肝。仪器查出来的结果是肝功能下降。当时设备上他肝区呈现的颜色是绿色。我们给他进行了保肝的调理,调理完后他肝区的颜色就改变了。这类的亚健康检测仪器是一个客观的评估,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到人体亚健康的状况。
还有就是血管弹性的问题,我自己就有体会。刚买来这个仪器进行检测的时候,发现我血管弹性不好。我问别人怎么才能改善血管的弹性?他们说通过运动能够改善血管的弹性。我就天天从家里步行到医院上班,这样走了一年,风雨无阻,每天来回各走30分钟左右。走了一年后我再检测,我的下肢血管弹性比我同龄人要年轻30%左右。这就是量化管理。
所以健康管理除了早期的疾病评估,还有干预过程的管理和量化。
还有,我们院的“量子共振”,在备战奥运会期间对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状况进行正确评估,把早期运动员的状况提前告诉队员和教练,做出预警,然后进行适时的辅导和干预。这种调节对运动员出成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些东西都是有很大价值的,不仅能量化而且确实能取得效果。
作者:那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亚健康检测其实就是一种对身体的预警作用。比如你疲劳了或者哪个地方有什么疾病了,它呈现出预警信号,提醒你去调理亚健康。这种信号可能提前几年就出现了对吗?就是说还是防未病的概念。已经发现重大的疾病是不是就晚了?
曾强:对于已经产生的恶性疾病就不是用亚健康检测设备查了,而是成为疾病诊断了。
作者:你觉得亚健康检测在健康管理中的意义是什么?
曾强:亚健康检测其实已经让我们在单纯的体检基础上,往前也就是往疾病预测上跨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也就是通过干预亚健康,把亚健康变成健康。我们的亚健康干预可以包括饮食处方、非药物的食疗、减肥、中医调理等等。
作者:你从事亚健康研究以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包括好的感受和不好的感受。
曾强:好的感受就是能从疾病的早期帮助那些身体不舒服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的人,并通过调理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困惑就是健康管理毕竟还是新生事物,国家虽然在投资,大家也都在做,但还是缺乏一个国内共识的标准。健康管理的概念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但医学界业内的人就比较较真,说没标准的事怎么能跟我们提呢?认为亚健康的提法不科学,而不科学就在于没标准。还有人说国外也不承认。这点我不赞成。国外不承认就表示不科学吗?外国人也有可能没想到呀!我认为,虽然亚健康很多地方还缺乏系统的标准,有些仪器也缺乏系统的认证,但既然研究出来了毕竟有其价值,对亚健康的预测也的确能起到好的作用。我们的任务就是继续规范,继续研究,事实上国家也给了越来越大的支持。
作者:你过去是治疗已病的心血管博士、资深专家。从治疗已病到投身于未病的事业,你对这种转换有何感想?
曾强: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非常高,因此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做后期治疗。胡大一教授把心血管介入做到了极致,放支架、做导管都很好,但他这两年为什么花大量的工夫去做生活方式管理、做预防呢?就是我刚才说的,“只治不防,越治越忙”。防病是怎么来的?一个是对生活方式的管理,还有一个就是提示你是高危。怎么知道高危呢,那你就得进行疾病预测。亚健康检测可以有各种方法,包括设备检测、问卷评估等等。
什么是上医?在你没得病的时候让你通过预防不得病。所以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但是,人最大的麻烦在于,他不到快死的时候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可贵,他们只对那些能治恶病、手到病除的人特别感激;但如果有人提前告诉你:我可以帮助你不走到那一步,却不会被人相信,因为他们缺乏健康管理的意识。
作者:你是心脑血管病专家,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吗?
曾强:可以预防。像冠心病、中风、高血压都是可以预防的。比如高血压,首先戒烟戒酒,增加运动,降血脂,避免特别高的心理压力;中风,最先进的说法就是我们的饮食里面缺乏叶酸;再比如脂肪多了就会造成肥胖的问题;血糖血脂高了,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很多东西都是慢病,可以通过对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去预防,或是得了以后让它不再发展。
我在讲课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健康犹如财富,也需要管理和经营。”善于管理和经营自己健康的人,自然能获得人生最大的财富,并用这个财富享受美好的人生;而那些不善于经营管理者,美好人生可能会因为健康的丧失而夭折或中断。
走出亚健康……
“未病预测,维护日常健康,是有效管理和经营健康的方法。”曾强说,“东西方的营养膳食有区别,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借鉴。”
美国农业部的健康膳食宝塔
曾强说着打开电脑,给我呈现出一张健康膳食宝塔图形。他说:“这是美国农业部健康膳食宝塔”——
哈佛的健康膳食宝塔
美国农业部在1992年颁布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希望借此指导美国人选择科学健康的饮食。然而十几年过去了,美国人腰围又粗了一圈,3/5的成年人体重超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许多人对“食物指南金字塔”的权威性产生质疑。最近,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沃尔特?威莱特博士又提出“健康饮食金字塔”概念,对“旧塔”做了较大修改。
威莱特博士在“健康饮食金字塔”中,将植物油(橄榄油、菜籽油、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放到了底层,把它们作为饮食结构中的脂肪基础。这种划分与地中海地区的饮食习惯不谋而合,那里的人们普遍食用从鱼、坚果和橄榄中提炼的食油,个个健康长寿。
“根据我国民众的饮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2007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可以把均衡饮食归纳为两句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曾强解释说——
“一”每日一袋牛奶或豆浆;
“二”每日主食250~350克;
“三”每日进食三份高蛋白食物;
“四”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五”每日500克蔬菜和水果。
红:每日50~100克红葡萄酒;
黄:每日进食胡萝卜、南瓜等食物;
绿:指绿茶、绿色蔬菜、螺旋藻类;
白:指燕麦片和燕麦粉;
黑:指黑木耳、黑芝麻等。
“还挺形象的,挺有意思。”我笑着问,“那你是不是也做一个中国人营养膳食宝塔啊?”
曾强笑道:“还真有个现成的宝塔。”他在电脑里给我展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宝塔
曾强说:“你听说过卫生部提出的‘大豆行动计划’吗?”
我摇摇头。
曾强笑着说:“‘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虽然听起来简单,却也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里要注意的是调整进食顺序:先吃易消化和吸收的水果或蔬菜,以获得酶而有益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在吃饱的基础上再加水果就增加了摄入的总热量。特别是糖尿病人,吃水果一定要放在两餐之间,以免血糖峰值超标。”
曾强仿佛从一个医学专家变成了营养学家,对健康的营养膳食津津乐道——
要保证食物多样化,服用多种不同食物来吸收不同的营养;维持高纤维素的摄入。尤其在生病时,需要特别多吃某些食物来促进复原,比如胃溃疡时多吃木瓜、花椰菜等。
要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不仅仅是由于它们的高热量,还因为滥用化学药剂灭虫必然导致农药由植物转移到动物体内,富集在动物脂肪细胞中。人吃动物肉后就让自己变成了农药残毒的最后富集者。蛋白质也可以从大豆、坚果、种子等含优良蛋白的植物中获得。健康人每天6克盐已足够生理所需,酱油、醋中含有一定的钠盐。
要增加水果、奶、谷物和薯类食物的摄入量。这些食物的共同特性是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属碱性,具有抗氧化等功能。增加薯类减少谷类的膳食结构应当尽快扭转。
曾强说:“健康食物的标准是天然——野生或有机食物;纯净——无人工色素、调味剂、防腐剂,无有害加工程序的食物;全部——食物的全部分,如米连糠、水果连皮,比如葡萄、苹果、西瓜白肉;新鲜——愈新鲜,营养价值愈高。”
曾强还提到食物的酸碱性问题。他说:“人体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内源性酸增多,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和身体不适症状的产生。其中碱性物质摄入不足,酸性食物摄入过多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运动量少,运动后出汗排泄尿酸少;第三是抽烟、酗酒、疲劳熬夜等不良习惯使体液酸化;再有,情绪不佳也是体液酸化的影响因素。因此,均衡饮食是纠正体内酸碱失衡的重要方法。”曾强建议进食酸性与碱性食物的比例为2∶8,以减轻肺、肾的负担,使人体免受酸性体液的侵害。
“除了健康的营养膳食,还要多做有氧运动。”曾强说有氧运动是指那些具有节奏性、不间断性、周期性和可持续性的运动,比如骑车、游泳、慢跑、快走。此时肌肉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有氧代谢产生。要达到一定效果,有氧运动也需要一定的强度,如疾病康复就需要中等偏上的运动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你健康了吗?
——了解健康,迈出健康的第一步
什么是健康?
曾强引用了1948年,WHO在前苏联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的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体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适当地满足。
曾强说:“因此,健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生命的质量;另一个是生活的质量。所谓生命质量主要指生命的长度,任何意义上的健康都必须意味着长寿。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出新说: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
“生得好”,不但是指五官端正,更重要的是没有疾病,尤其是没有遗传疾病。
“活得长”,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2~6岁。但是,如果男性注重自我保健,应该活得比女性更长,因为从成长和发育期来看,男性比女性要晚5年左右。
“病得晚”,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使你能活到88岁,可你在20岁就开始生病,疾病折磨你六十多年,这一辈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体魄,要让疾病晚点来。
“死得快”,就是身患疾病的时间短,如果一个人87岁得病,88岁去世,这样,既减少本人的痛苦,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昔日黄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当代医学研究也从基因角度及生长发育期判断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在125~175岁,人类目前依然是死于疾病而不是死于衰老。
“所谓生活质量则主要指生命的宽度。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失去一些快乐和幸福的体验。”曾强说。
警示:无病不等于健康
曾强说: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含义是:身体没有疾病却感觉不健康。现代医学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作人体第三状态,也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健康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借用精神病医学的灰色区理论,如果将完全健康的人比作白色,将完全不健康的人(接近死亡)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警示:管理健康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WHO提出的人体健康四大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方式管理的具体内涵。
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天花、疟疾等恶性传染病为主的疾病转化为高血压、糖尿病等以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疾病为主。由于后者的病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不良生活方式的管理,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如何健康活到100岁?
身体系统监控
您了解人为什么会衰老吗?您了解衰老分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吗?
您了解衰老是由三大疾病——癌症、代谢综合征、和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导致吗?
您了解大多数癌症的孕育通常需要8~10年以上的时间吗?
您了解常规体检很难发现早期癌症吗?
您了解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慢性病吗?
黄博士谈抗衰老
黄又彭博士196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瑞士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临床免疫学专家,抗衰老医学专家,老年病学专家。1980年起先后在瑞士鲁德文(Ludwing)肿瘤研究所,日内瓦医科大学医院内科、临床免疫学科、抗衰老医学科以及老年病临床研究所,从事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991年6月获瑞士联邦政府最高博士奖PriceF.Tissot。
再次走进黄博士的办公室,黄博士还是那么儒雅地端坐在办公桌后面,目光炯炯地笑望着我,表情祥和宁静却不失大专家的威仪和风度。他的办公室也还是那么干净、明朗、洗练。我环顾一下周围,目光下意识地又投向了博士身边那面墙,上面挂着一张张博士在国际国内获得的荣誉证书与照片,令人心生敬意。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幅艺术画,缤纷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幽幽地伸向远方,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没有人相信面前坐着的黄博士已经68岁了。因为外表看上去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头上银丝不多,脸上皱纹也不多,身材少有赘肉,说话思路非常敏捷,走路步履矫健,看资料不戴老花镜。黄博士自身的年轻形象已经诠释和验证了他自己的抗衰老理论:通过科学抗衰老人可以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十岁。
认识抗衰老权威专家黄博士很多年了。在认识黄博士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做养生保健以及抗衰老的专家,谈到抗衰老基本都是从一些“术”的层面来探讨,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但第一次见黄博士,他简短几句铿锵有力的话就把衰老的本质描述得淋漓尽致:“衰老分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目前地球上人的衰老主要属病理性过程。所以衰老是一种疾病!”
衰老是一种疾病?!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非常惊讶。黄博士当时解释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20~140岁,正是因为那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提前发生在人体上,人的寿命才缩短。
黄博士告诉我,以下三类疾病是阻碍长寿的主要疾病——
1.癌症(Cancer)。
2.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Syndrome):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硬化……
3.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ngDisease):如老年性痴呆症、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病……
黄博士认为,人类老化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主动破坏过程。人在发育成熟的同时,衰老也悄然开始了。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体又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其衰老的速度和程度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人类疾病的遗传因素仅占25%,疾病和快速衰老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包括生活不规律、环境恶劣、病毒与病菌感染、辐射线照射、不良饮食习惯、缺少运动、滥用化学药物、心理压力过重等等,而后天因素恰恰是可以通过医学干预来改变的。
社会进步使人类寿命延长,但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未得到真正改善。人到六七十岁时全身不适,味蕾萎缩,牙齿脱落,吃不好,玩不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与老化过程相关的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类风湿、糖尿病、老年痴呆、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延缓衰老的速度,来预防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然后才是科学地延长寿命。
和黄博士沟通的次数越多,就越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科学抗衰老理论之所以有说服力,还是因为这些理论都来自于他从事了大半生的医学临床实践。
黄博士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做过十年的临床医师。1979年到欧洲,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中心学习免疫学,之后留在那里做研究、做临床,一直勤勤恳恳做了25年。由于中国大学的文凭在国外不被承认,他必须得重新获得医学院的文凭才能做临床,于是黄博士在当地又念了第二个大学,接着又读了4年博士、5年博士后,这才取得了完全合法的临床医生资格。在这个过程中,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认真行医看病。当时黄博士从事的是临床免疫学、老年病学,尤其对老年病学做了长期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观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经验。
这几年,我在健康行业包括抗衰老应用领域继续学习和探讨着,脑子里也一直回旋着黄博士有关科学抗衰老的理论。每次有机会到黄博士那里,都会和他聊一会儿,汲取他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但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地就抗衰老问题和黄博士进行深层沟通。
这次借着写身心灵书籍的机会,我正式拜访了黄博士,要探讨一下科学抗衰老问题。黄博士百忙中在他的诊所约见了我。
寒暄过后,我就把话题转向采访的主题:“科学抗衰老:如何健康活到100岁。”
衰老研究缘起
——疾病与衰老密切相关
作者:黄博士,您在国外25年一直是一个医学专家,怎么去研究抗衰老了呢?
黄博士:我从事内科免疫学几十年,包括临床免疫学、血液病学、老年病学,但渐渐地对老年病学越来越感兴趣。我从1968年就开始做临床工作了,长期在临床上看到医院里大部分病人都是老人,发病率最高、病得比较严重、病情比较复杂的都是老年人,我自然就会想到疾病和衰老是有关系的,所以从1980年起,我对研究疾病和老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有兴趣。欧洲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
人的疾病其实是在身体老化的过程中慢慢增加的。释迦牟尼出家时说的生、老、病、死,是把“病”排在“老”后面的。比如肿瘤,随着人的老化癌症发病率逐年在增高;其他器官方面的衰退甚至疾病,包括免疫学范畴内的疾病类风湿、糖尿病、胆结石等都很明显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什么人衰老就会出现这些病?为什么越是年老,患肿瘤的几率就越来越大?我们如何去预防?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这些病?我们就需要研究老化过程。
在国外我一直研究临床免疫学,经常去老人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工作,和大量的老人接触,发现了很多疾病和衰老有明确的相关性。我们除了做临床外也向政府申请基金,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肿瘤的问题。在瑞士法语区每年在国家老年病院死去的老人就有好几百个,平均年龄差不多七八十岁。我们对这些人进行筛查,挑选了一些生前没有恶性肿瘤,也没有肿瘤症状的老人,他们大都死于心血管病、自杀,或者属于运动意外的死亡,比如滑雪摔死。我们选择了70~100岁死去的老人进行尸体解剖,居然发现有恶性肿瘤的老人占了47%。他们在生前都没有恶性肿瘤的症状,但死后发现他们身上都有恶性肿瘤,有的人甚至还有两个恶性肿瘤,很多人的肿瘤都已经转移了,不过他们生前过得还很好。美国、欧洲已经做了一些系统调查:一个人活到74岁,得恶性肿瘤的概率是47%。这说明肿瘤的发生是和人的衰老密切相关的。这点非常有意义!
作者:肿瘤的发生和人的衰老居然有这么大的关系!这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吗?
黄博士:是的。肿瘤是老化的一部分。人活到一百多岁他身上一定也会有肿瘤。怎样预防肿瘤?怎样延缓肿瘤的发生?怎样去诊断治疗肿瘤?这就需要我们把老化的过程弄清楚。
比如细胞免疫功能慢慢下降和调节功能失衡,就是产生肿瘤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预防老人肿瘤,或者在治疗老人的过程中就需要提高他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一般人得了恶性肿瘤,通常死得很快。怎么能带着肿瘤还活到一百多岁呢?
黄博士:人们对肿瘤的认识并不客观,过于夸大它的风险。有人一被诊断为肿瘤就似乎被判了死刑,然后造成恐惧的心理,造成神经内分泌的衰竭,就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我知道有一个人得了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在诊断之前他还可以工作、出国、打高尔夫,都很好的,但当医生宣布他患有恶性肿瘤后,两个月他就死了。这就是恐惧造成的结果。从医学角度讲,肿瘤造成的直接死亡原因一定是肿瘤发现在很晚期,转移到某些重要器官,产生压迫,然后引起衰竭、死亡。其实这种情况是不多的,大部分病人是在中晚期,出现恐惧的心理,然后出现衰竭;或者是由一个不当的、过度的放疗化疗,药物引起了严重的副作用,加快身体免疫系统衰竭,这种情况占的比例较高。
我们知道人在免疫衰竭的时候是不能活下去的。当人的细胞免疫力很低的时候,在正常环境下是不能生存的;人的免疫力低,你再抗病毒也不会起作用。所以肿瘤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非常有意义,需要大家对它重新认识。肿瘤是每个人都会长的,在90~100岁以后长肿瘤就是一种生理性过程;如果是提前长出来的肿瘤就是病理过程,说明他一定有一些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的促发因素,也可以说是致癌因素吧,导致提前长出了肿瘤。所以说,研究肿瘤要联系到免疫学、老年病学、衰老医学,才能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作者:可是您为什么要去那些老年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呢?这和您的研究有关系吗?
黄博士:当然有关系啊!所有疾病的发展过程,你只能从病人口中与临床观察得知,而不是从教科书上学到。因为教科书描述的是平均值,真正的病人你可以去面对面和他交谈。人在临终前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他不会保留自己的隐私。比如肿瘤病人濒临死亡,会把多少年前如何发病、如何精神抑郁、如何痛苦等等这些他平时不愿意讲出来的话都告诉你。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最直接可靠、最直观的信息,一般的病人没有到那个程度,就不会告诉你。
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时间一般需要8~10年,在这期间免疫力衰退和抑制的早期都有一个精神抑郁和一个非常不愉快的过程。这种状况会持续一两年,然后免疫力就开始下降,到8年左右,肿瘤就慢慢长出来,免疫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也有少数肿瘤发展很快,在很短时间内(几个月至1年)发展成晚期肿瘤临床阶段。
作者:是不是所有的肿瘤都和心情抑郁有关?
黄博士:当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和心情抑郁有关,强度辐射与化学损伤导致的肿瘤就没有精神因素;儿童的白血病也没有精神因素。心情抑郁会造成免疫力下降,所以说在肿瘤的生成与抗癌问题上,免疫力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平衡不要打破了,一旦打破,肿瘤就会提前长出来。实际上,每个人每分每秒都有细胞的基因突变,有基因突变就有可能生成癌细胞。为什么人在年轻时不容易生成肿瘤?是因为年轻时人的抗癌能力、修复能力、免疫力都非常好。我和好多教授交流过,比如乳腺癌患者,精神压力、不愉快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癌症一定和免疫力有关,而免疫力一定和精神压力、和情绪有关。
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是什么?
作者:到底哪些疾病与衰老、寿命密切相关呢?
黄博士:我们看到的临床常见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内分泌紊乱、代谢综合征等等,都和衰老有关系。衰老如果能延缓,这些疾病也会延缓。除了刚才讲过的肿瘤,比如女人内分泌功能减退,卵巢功能就衰退了,也会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如果50~60岁还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内分泌状态,即便她已经闭经了,但因为内分泌还有一个很好的代偿,那么她的状态就很好。有些中年妇女40岁就开始慢慢闭经了,如果她们在30多岁就提前进行治疗进行健康关怀的话,就不会这么早闭经。女性的卵细胞是有一定数目的,刚生出来卵细胞大概有80~120万,在37岁左右大部分卵细胞就凋亡了,还剩下几万个,而几万个也够排卵排到五六十岁。但现在人们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对,衰老的速度一直在加快。据我了解,现在城市白领阶层45岁左右月经就不正常了,47岁月经就没有了,最早的我知道有一个人42岁就闭经了。这样就衰退得太快了!
怎么使一种不正常的衰老变成正常的衰老?用一个专业的名词就是把病理性衰老转成生理性衰老。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不容易得烈性传染病了,比如霍乱、天花,这些疾病已经有很好的预防措施和疫苗了。我们现在主要的疾病和四十年前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主要疾病是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癌症、代谢综合征、和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
代谢综合征与生活方式有关,年龄也很重要。中年以后有些人吃大鱼大肉,很快就患上了脂肪肝,血脂也高了;年轻时没有衰老,运动量也较大,吃大鱼大肉血脂也不会高。随着年龄增长,整个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过程都改变了,稍微吃一点就不行了;女性尤其明显,稍微多吃一点盐血压就高了,这些都和衰老有关。代谢综合征更重要的是需要尊重人进化的历史过程。我们的社会进步太快了,但基因不可能进化得那么快,所以人一定会得代谢综合征。所以我并不赞成现在医学的一些做法,血脂高就用一些药物去降脂,这些药有严重的副作用。人一方面用人工干预的做法去降血脂,另一方面继续着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吃大鱼大肉,吃很肥腻很咸的东西,之后就会血脂高、脂肪肝,然后就去吃药减肥,血脂高去降血脂,血压高去降血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应该从源头找起。你为什么会发病?你要先把生活方式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要符合你的代谢基因。这时再适当用一些药,甚至不用药就能控制,比如高血压,如果你能够把盐控制在1.5克天,每天快步走,做腿部的运动,血压就能下来。现代人都很懒,所谓白领,就是脑力劳动者,工作特点就是坐在办公室,大部分的时间在伏案、开会,很少走动。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符合人体结构的。人需要站立起来,去走动,健康地活动。人类进化的历史有260万年,但260万年里有办公桌有凳子有沙发的年头不过几百年,追溯到几千年前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在地上不舒服,所以后来越坐越软,最后坐到了沙发上,人也随着越来越懒,越来越不爱动。总坐着不动血液循环会减慢,腿也会出现慢性缺氧,逐渐地血压增高,我们叫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什么白领寿命短,因为他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人体基因结构。但我们现在都愿意做白领,因为白领钱挣得多,相应付出的代价也很高,老年后会很痛苦。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好多人都寿命很长,而且身体状况非常好,因为他们年轻时总是不断地在走动。
人为什么衰老?
作者:黄博士,现在社会上讲衰老的观点和理论已经不少,您作为一位有丰富的免疫学、老年病学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能不能系统地讲一下人到底为什么会衰老呢?
黄博士:人衰老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多方面的,它在遵循一个生物学、细胞学的规律。凡是多细胞生物都会衰老,衰老的过程由基因密码调控;你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你的寿命最多到多少岁。比如,人类可以活到100多岁的寿命。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健康愉快地活到100岁。人类寿命的极限是120~140岁,有的人甚至提到160岁。这说明大部分人活到100岁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要所有的人都活到寿命的极限,是不科学、不可能的事。手指头伸出来也不一样长嘛!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未来13的人活到100岁以上是没问题的。
寿命的真理:第一,人是一定会衰老的;第二,人是一定会死的。不衰老,返老还童,长命百岁,根本不可能。记住:地球上只有病毒没有衰老,因为病毒处于一种状态,不是细胞状态,只有激活状态与非激活状态。非激活状态就和一个没有生命的石头一样;激活后就可以进入细胞里进行繁殖。我们叫active-face和inactive-face,处于两个界面。凡是有细胞结构的都有一个寿命。那为什么一定要有寿命呢?意义很明确。我们整个宇宙、地球的物质元素有一个循环,缩小在生物范畴里就叫生物链。我们人类如果只有生没有死,你想想那是很可怕的,那地球上的人早就装不下了。细胞分批分期地在死亡,又分期分批地有新的来替代它,因为它有一个生物学的规律。为什么要替代?因为替代,它的生存适应能力会更强,所以我们需要新陈代谢。
我们提出健康愉快地活到100岁,是说在我们现有的环境可以做得到的。我们知道与衰老相关的三种疾病:癌症、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和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如果能把这三种疾病控制住,活到100岁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为什么说代谢综合征是衰老的表现呢?
黄博士:一个是生活方式;一个是随着衰老,我们代谢的类型和对于我们摄入的食物,代谢平衡能力都在变化。比如,年轻人吃含蛋白质、脂肪、盐的东西比较多,却不会得高血压,也不会得脂肪肝,也不会一下子胖得不得了。因为年轻人在长身体的时候代谢很旺盛,吃的很多东西都消耗掉了,代谢可以帮他摆平。只有到一定的年龄,代谢功能开始衰退了,这些毛病慢慢来了。我们都知道,年纪大的人肚子都变大发胖,因为他的代谢类型改变了,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去吃了;如果还像年轻时那样吃就会发胖,随着人的衰老要吃得少,六七分饱,不控制就会发胖。一发胖后就会得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最厉害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等。目前来讲,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病率非常高。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国家,像美国,肥胖者的比例高达60%,其并发症发病率也很高。
现在有些孩子,还没有衰老却也开始发胖,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我们的食品中有一些不正常的东西,像激素,让儿童的激素的类型改变了,他便开始发胖。比如说很多快餐,肉里含有的激素超标,再加上制作后都很油,小孩拼命吃。现在的小孩又不喜欢运动,早晚上学有车送,家里有保姆,不用干活,就剩下念书了;甚至书也不好好读,打电子游戏、看电视,所以他的运动量就不正常,就会变得很胖。
衰老,有身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有外环境也就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先从外环境做起,尽量少吃红肉(牛羊猪肉),防止病从口入。很多病都是从嘴巴进来的,以前微生物感染就是从嘴进入,现在我们吃的食物也是从嘴里进入,极大地扰乱了我们身体里的代谢,引起了代谢综合征,而嘴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作者:什么叫代谢综合征?代谢出麻烦了就会导致衰老对吗?
黄博士: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刚出来七八年的新名词。有些专家讨论,像血脂高、血压高、脂肪肝、糖尿病、体重超重,这些病的源头都是由饮食造成的,所以就把它归在一起叫代谢综合征。
作者: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吧?得了这些病以后能治疗吗?听说要终身服药?
黄博士:II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预防的。一个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饮食,糖尿病是不会发病的。这是我的观点。糖尿病也是进化过程的一个缺陷。由于我们的基因进化速度太慢,它不能适应这种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引发糖尿病。人类两百多万年的进化,不用说这么远,就是五万年、五千年前人们在吃什么,有大米白面吗,有炒菜的油吗?都吃什么呢?吃草、树叶,吃点鱼,热量很低。胰岛素分泌是基于那种饮食习惯而工作的。
如果说真有上帝在两百多万年前造人的话,他一定是按照当时的环境条件造的。没有白糖、没有炒菜的油、没有香肠,更没有汉堡,因为上帝没有见过它们。在这种环境下只能吃野草野果子,所以他的基因密码是按照这个做的。吃杂粮,血糖上升的速度是很慢的,大概要四个多小时;胰岛素基本上按照杂粮的规律分泌。我们突然一变,变成吃细粮吃大米白面了,吃完后两个小时不到血糖就升高了,但胰岛素还来不及分泌,滞后了,所以很多医生给糖尿病人诊断叫胰岛素分泌滞后。这种医学术语不是很科学,应该说是你的高热量的血糖升高置前。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变了,而人类起源的时候是按照滞后的标准去做的,人不能适应了。所以你吃高热量的东西,吸收很快,血糖上升快,胰岛根本就不适应。我们的代谢基因进化的速度,一百万年才改变1%~5%,所以说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改变得太快太多了;而基因变化很小很慢,它不适应了。不信的话你让现在的动物都去吃细粮,不让它吃野果,也都会得糖尿病。
作者:看来是生活方式导致了人体衰老的现代病,这些疾病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啊!
黄博士:是的。进化的过程与目的有些矛盾。原始人下巴特别长,磨牙特别大,因为他吃杂粮要拼命地磨磨磨。熊猫吃竹子,竹子是很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它一天到晚就在吃东西,嚼啊嚼的,慢慢消化,嚼完后才变成碳水化合物,变成糖,变成能量。我们人类进化了,工业发达,我们主要吃细粮了,磨牙就开始退化。我们吃的东西热量很高,还可以吃流食半流食,不用嚼直接咽下去了。当然好处是我们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不需要天天坐在山洞里嚼野菜、杂粮。如果我们回到原始社会去生活,虽然没有代谢综合征但也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所以这是矛盾的。我们一定要找出平衡点。我们也要随着基因进化的水平来改善、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太快人肯定不能适应。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中国人的基因还是没变,生活方式变化却太大了!人们都大吃大喝,到处看到大肚子的人。
作者: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饮食改变了,但基因还是以前的基因,因此不协调了?
黄博士:是啊,所以有了代谢紊乱病。代谢紊乱以后,代谢综合征有些并发症,就会出现冠心病、脑溢血、脑血栓等。代谢综合征本身还有体重超重、体内脂肪比例增加,血脂高、脂肪肝、血压高,还有糖尿病,糖代谢紊乱。这是整个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这些病只是看到一些症状,我们叫它综合征,但是它的并发症是要命的。比如冠状动脉不通就引起心肌梗死,脑血管出问题就引起脑血栓或脑溢血,糖尿病引起脉管炎和周边的一些器官功能衰竭。所以人一定要知道这些病是怎么得的。
作者:高血压也是生活方式病吗?也和饮食有关吗?
黄博士:当然。两百多万年前人是不吃盐的,鱼肉里带着盐。我们对盐的需求一天24小时要在1.5克。但我们现在吃的盐大大超过这个标准。盐吃多了血容量就增加了,这就是血压增高的一个最基本点。世界高血压联盟做了很多研究和总结,定的标准是每天3克或者1.5克盐,而我们国家定的标准都是每天5克盐。东北人吃的咸菜,都到每天十几克甚至二十几克盐了。我认识的一个人一天吃咸鸭蛋要吃5个,大大超过了标准摄盐量。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除了吃盐,还有是因为承受精神压力。大脑皮质高度紧张后,会促进血压的增高。再者就是不运动,两条腿不动也会引起血压增高。所以还是和生活方式有关。对老龄木乃伊的研究,未发现有高血压引起的体内结构改变,这说明高血压也是社会进步造成的疾病。
作者:那血脂高是什么原因?也是生活方式病吗?
黄博士:血脂高也是生活方式导致的。吃进去的东西含脂肪酸太高,肥肉、炒菜的油,这些东西多了血脂就高了;碳水化合物热量太高了,甘油三酯就高了。
作者:那么血压高血脂高都是吃出来的?
黄博士:长征时没有东西吃能有高血脂高血压吗?没有的。朝鲜战争时战士们吃得很差,但把美军都打败了,为什么?美国兵跑不动,都有轻度的代谢综合征;他们打仗时都要喝可乐,要喝牛奶吃牛排,结果就被打败了。越南战争也一样。越南人穷肚子都是扁扁的,没有代谢综合征;美国兵一个个胖得都跑不动,要不被蛇咬死了,要不被越南士兵打死了。看越南报告,一个美国士兵到越南去,运送的物资都是1.5吨,可乐、酒、威士忌,他怎么还能打仗?跑都跑不动。有些人在战场上心肌梗死死掉了。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死掉5万多人,战斗力下降都源于肥胖。现在许多国家军队、警察、士兵都有限制,体重超标是要下岗的。
作者:您说的代谢综合征里还有一个肥胖,肥胖是怎么导致的呢?
黄博士:吃多了,消耗少了,代谢紊乱了就胖了。胖就是不应该有的脂肪超标,脂肪的比例不应该超过17%、18%,超过了脂肪就多了。
作者:那癌症、代谢综合征、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这三大疾病就是导致人快速衰老的原因,是吗?
黄博士:这三种疾病是导致人衰老加快、死亡提前的原因。不是要健康愉快活到100岁吗?就要把这三大障碍去掉!
作者:那在三大疾病里癌症是不是还有基因的因素啊?一个人如果天生有癌症基因是不是一定会得癌症啊?
黄博士:人可以携带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但癌症发作一定会有一个环境因素的平台。
作者:那癌症究竟是怎么导致的呢?八年、十年前有一个环境因素吗?
黄博士:癌症产生的基本起因是因为细胞基因突变,突变后变成前癌细胞,免疫细胞能把它消除掉,但这种能力减弱后,癌细胞就会慢慢长出来,癌细胞慢慢增多,时间久了就把免疫力消耗得差不多了。整个过程会花8~10年以上的时间。基因的作用有一点相关性,但基因不是绝对的,它起到的作用也不过25%~30%,70%还是因为后天的促发因素。一般促发因素包括精神压力造成的免疫抑制。身体内的一些免疫功能、修复功能、抗癌功能下降,都和衰老相关。年轻人很少得癌,十几岁小孩得胃癌、胆囊癌的几乎没有。年纪大的人抗癌系统慢慢出现问题,就易得癌症。孩子都是由外来因素引起恶性病变,比如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都与外环境因素——病毒、化学致癌因素等有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