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杨宇振 主编
本书是多位作者对城市研究领域诸多论著阅读的阅读札记,涉及城
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文学、电影、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等多
门类内容。本书作者均为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方向的研究者,通过对城市
研究文献的阅读展现给读者他们对社会、城市、建筑等的多维理解。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相关
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编者试图通过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融贯,促进专业
教育中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与社会的关联。
本书主要供城市规划、建筑、景观相关人员、城市管理者以及城市
研究者等阅读和参考。
|
目錄:
|
序 旅途的出发
第1部分 城市:社会、历史、空间
公共文化与公共空间《城市文化》……………………………………………… 2
城市与地点《城市的世界》……………………………………………………… 9
城市经验与城市理论批判《城市文化读本》……………………………………14
非“游荡者”的游荡《游荡者的权力》…………………………………………23
城市的地理思维《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29
揭开后现代的神秘面纱《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39
巴黎的神话:作为当代中国城市镜像《巴黎:现代性之都》……………………51
第2部分 城市体验与想象
凝视的角度《看》…………………………………………………………………64
感知中的城市意象《城市意象》…………………………………………………73
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认知《读城》………………………………………………80
建成环境的非言语表达《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86
从机械复制到大众狂欢《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95
行走在电影中的城市《映城志》……………………………………………… 100
电影与建筑符号《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106
多象之城《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 113
目录 VII
第3部分 城市的形成
中国建筑史的另类写法《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 122
诗化现实与拼贴意象《看不见的城市》《拼贴城市》………………………… 129
中国城市故事《溢出的都市》………………………………………………… 137
黑客帝国《比特之城》………………………………………………………… 145
第4部分 现代城市、建筑与景观
日常生活的感知《设计中的设计》…………………………………………… 152
于无声处听世界《静谧与光明》……………………………………………… 158
消费社会中的设计策略《负建筑》…………………………………………… 165
经历与历险《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 171
生活建筑学《交往与空间》…………………………………………………… 177
城市设计的多维视角《城市空间设计》……………………………………… 186
设计的社会化过程《总体设计》……………………………………………… 194
城市规划与社会《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200
景观建筑学:艺术还是社会服务?《未现之园:探寻美洲景观的现代主义》… 208
后记
…………………………………………………………………………… 222
|
內容試閱:
|
公共文化与象征经济
佐京认为,人类生活不是简单地发生于城市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从城市起源,
从城市生活繁复的特性上追根溯源。如果过往的社会学更多地专注于人类历史和社会
的主流研究,那么在现今,曾被忽视的“隐没的维度”也许更值得被讨论。基于这样
的意义,沙朗·佐京提出了“谁的文化?谁的城市?”的问题。文化,依附于和意
象、记忆相关的城市生活体验,显然与特定城市空间的认同密切相关。公共文化其实
是建立在社会的微观层次上,它由那些我们感受到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所组成,是由
街道上、商店里、公园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所产生。佐京认为,在城市空间里,
拥有越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人们同时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他们通过控制石头和混凝
土建造起来的貌似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来塑造公共文化,定义城市形象。
中国社会在20世纪所经历的变革使得城市文化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发展态势。如今的中
国城市一面迫切需要传统文化回归,一面又无法阻挡外来文化。在以经济为首要
目的的前提下,文化的资本价值被挖掘出来,这使得文化多元的论断有了立足之地,
更使得形态各异的文化生存下来。然而,此时的文化常常被简化成可以出售的形象,
如器具、主题公园、痴迷的物品等。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可以给城市带来丰厚的旅游收
益,其经济和行政资源的大量投入被视为文化事件而备受称赞。
而在城市大兴土木的过程中,住宅区、步行街、购物中心建立,无法忽视的是
外来务工人员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原住居民从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空间中无奈地退
出,然而没有人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建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上海世博会“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其代表机构为其自身定义的文化规则,并通过清晰的标
志感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强化这一理念。城市形象的推广者已经可以直接利用文化来
代表城市中光辉的一面,而不再是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条件,它已经被代表性机构
系列自定义规则所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文化已经被很大程度地私有化。
尽管如此,现今社会资本追逐文化给城市带来巨大繁荣的脚步从未停止。佐京认
为,文化既不是城市物质改革无足轻重的附属品,也不是划分社会角色的纯符号性范
畴。相反,文化符号具有物质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当城市不再那么依赖传统的生产资
源和技术时,文化符号的物质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个基础上,城市的建造取决
于三个层面的象征经济:城市应该具备怎样的面貌,这样的外表反映了什么,什么应
该展示出来,什么又不应该被看见?谁应该看到这些?这些基于审美观点的基本立场
是象征经济需要考虑的第一个使其产生实质性的成果,这就是象征经济体现的第二个
层面;最后,城市的宣传部门,会通过建造博物馆、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等方式来
向全国乃至全球发表并出售城市形象,从而形成了象征经济的第三个层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