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編輯推薦: |
案例教学,突出技能教材延续我社独创案例版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任务引领,紧扣大纲围绕教学基本要求,紧扣最新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相关教材正文中凡涉及执考考点的段落,均做了“考点”提示。“目标检测”采用执考高仿真模拟试题,学、考互动链接互动彩色印刷涉及形态学或操作性强的教材采用全彩印刷,另有部分教材采用双色印刷,版面新颖、活泼,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链接”模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打好基础配套课件教学相长全部教材配套PPT教学课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
內容簡介: |
《妇产科学第3版》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编写而成。全书共29章,内容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及计划生育。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实用性。每章均设计考点,引入案例,并附有案例分析及目标检测。《妇产科学第3版》供高专、高职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乡村医生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使用。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1节 外生殖器
第2节 内生殖器
第3节 邻近器官
第4节 血管、神经、淋巴
第5节 骨盆与骨盆底
第3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1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2节 卵巢周期性变化及性激素功能
第3节 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第4节 性周期调节
第4章 妊娠生理
第1节 卵细胞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及着床
第2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第3节 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第4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第5章 妊娠诊断
第1节 早期妊娠的诊断
第2节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第3节 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
第6章 孕期监护及孕期保健
第1节 产前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2节 评估胎儿健康的技术
第3节 孕期指导及常见症状的处理
第7章 正常分娩
第1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
第2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3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
第4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第8章 正常产褥
第1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
第2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
第3节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第9章 妊娠特有疾病
第1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2节 妊娠期旰内胆汁淤积症
第3节 妊娠剧吐
第10章 异常妊娠
第1节 流产
第2节 异位妊娠
第3节 妊娠晚期出血
第4节 妊娠时限异常
第5节 羊水量异常
第11章 多胎妊娠与巨大胎儿
第1节 多胎妊娠
第2节 巨大胎儿
第12章 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
第1节 胎儿生长受限
第2节 死胎
第13章 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第1节 胎儿窘迫
第2节 胎膜早破
第14章 妊娠合并症
第1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2节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第3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
第4节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第5节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第15章 异常分娩
第1节 产力异常
第2节 产道异常
第3节 胎位异常
第4节 胎儿发育异常
第16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1节 产后出血
第2节 羊水栓塞
第3节 子宫破裂
第4节 脐带异常
第17章 异常产褥
第1节 产褥感染
第2节 晚期产后出血
第3节 产褥期抑郁症
第4节 产褥中暑
第18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
第1节 妇科病史
第2节 体格检查
第3节 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第19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第1节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第2节 外阴硬化性苔癣
第20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1节 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
第2节 阴道炎
第3节 宫颈炎症
第4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5节 生殖器结核
第21章 女性生殖器肿瘤
第1节 外阴肿瘤
第2节 宫颈癌
第3节 子宫肌瘤
第4节 子宫内膜癌
第5节 卵巢肿瘤
第22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1节 葡萄胎
第2节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第3节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第23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1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2节 闭经
第3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4节 痛经
第5节 绝经综合征
第24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第1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2节 子宫腺肌病
第25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第1节 阴道脱垂
第2节 子宫脱垂
第3节 压力性尿失禁
第26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第1节 不孕症
第2节 辅助生殖技术
第27章 计划生育
第1节 避孕
第2节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第3节 输卵管绝育术
第4节 计划生育措施的选择
第28章 妇女保健
第1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意义
第2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任务
第3节 妇女保健统计指标
第29章 妇产科常用检查及诊疗手术
第1节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第2节 外阴及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第3节 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第4节 诊断性刮宫术
第5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
第6节 基础体温测定
第7节 会阴切开缝合术
第8节 手取胎盘术
第9节 胎头吸引术
妇产科学(高专、高职)教学基本要求
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
內容試閱:
|
第1章 绪论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
及生殖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其涉及面较广且
独立性较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一、妇产科学的范畴
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学、产科学和计划生育3
部分。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非孕期生殖系统的生
理及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临床医学学
科。妇科学包括妇科学基础、女性生殖器炎症、女性
生殖器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
疾病、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女性生殖器官先天畸
形及女性其他生殖器疾病等内容。
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
全过程,并对该过程的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生理、
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也是协助
新生命诞生的临床医学学科。产科学包括四大部分:
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胎儿和早期新
生儿学。围生医学是现代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医用电子学、细胞遗传学、畸胎学、生物生理学、生物
化学、药效学等相关学科为依托,已经发展成为研究
受精与受精卵着床、胚胎发育、胎儿生理与病理、早期
新生儿以及孕产妇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新兴学科。
我国的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主要研究女性
生育的调控,包括避孕、绝育、优生等内容。
二、妇产科学近代进展
随着基础医学不断发展,近年妇产科学也取得了
许多新进展,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产科学理论体系的转变 近年产科学理论体
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母子统一管理的新理论体系
取代以往的以母亲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新理论体系
的出现导致围生医学等分支学科的诞生。目前,国内
已广泛开展围生期监护技术和使用电子仪器,产科医
生与新生儿科医生在分娩时密切合作,显著降低了早
期新生儿的死亡率。
2.产前诊断技术不断创新 目前,通过产前的
一些特殊检查手段,如羊水、绒毛细胞及胎儿血细胞
培养等,在妊娠早、中期就能明确诊断出一些遗传性
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运用
遗传学新技术,开展遗传咨询、遗传筛查及出生前诊
断,能够减少遗传病患儿及先天缺陷患儿的出生,从
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和人口质量。
3.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 辅助生殖技术包
括控制性超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胚胎
移植、卵母细胞质单精子注射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
诊断、配子输卵管内移植、配子宫腔内移植、配子经阴
道输卵管内移植等。近年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大力
开展,也促进了生殖生理学的迅猛发展。
4.女性生殖内分泌学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女
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已从器官水平进入到
分子水平。随着许多新药物的问世,女性月经失调和
生殖功能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绝经后期女
性性激素补充治疗的推广应用使女性生殖内分泌学
发展成为妇产科学的一门专门学科。
5.妇科肿瘤学的快速发展 已知肿瘤的发生发
展与女性激素、病毒、癌基因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
等关键性基础理论有关,并已取得大量的科研成果。
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特别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绒毛膜
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已经取得近乎根治的效果;女性
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在许多医院已在腹腔镜、
宫腔镜下进行。腹腔镜及宫腔镜下微创手术的大力
开展,标志着妇科手术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6.妇女保健学的建立 妇女保健学是根据女性
生殖生理的特征,以妇产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女性群
体为服务对象,以女性保健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女
性健康为目的,预防为主开展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一
门新兴学科。我国通过建立健全妇女保健三级网实
现上述目标,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三、妇产科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妇产科学虽然人为地分为妇科学、产科学和计划
生育三部分,但三者有共同的基础,即女性生殖系统
的生理与病理,且产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常互为因果。
例如,产后大出血休克造成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
胞缺血坏死,引起腺垂体功能低下,导致希恩综合征;
输卵管慢性炎症能引起输卵管妊娠等。
妇产科学不仅是临床医学,也是预防医学。许多
妇产科疾病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减轻危害,如作
好定期产前检查能够预防和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遗
传筛查、产前诊断有可能及早发现胎儿遗传性疾病和
先天畸形;开展妇女病普查能筛查早期宫颈癌等。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
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理论学习和毕业前临床实
习。理论学习主要为系统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知识,
同时参加临床见习,加深感性知识;毕业前临床实习
须认真参加妇产科的临床诊疗实践并掌握基本技能,
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及临床思维方式。此外,还必
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风,才能逐步成为一名
合格的医师。
(兰丽坤)
第2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掌握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的来源,骨盆分界、类型及骨盆标志。
2.熟悉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会
阴解剖特点与分娩关系。
3.了解骨盆底基本层次,内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特点
及生理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
织。骨盆与分娩关系密切,故在本章叙述。
第1节 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位于两
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包括阴阜、大
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图
2?1)。
图2?1 女性外生殖器
(一)阴阜
阴阜为耻骨联合前面的皮肤隆起,皮下脂肪组织
丰富。青春期该部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阴
毛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
(二)大阴唇
大阴唇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起
于阴阜,止于会阴。大阴唇外侧面为皮肤,有色素沉
着和阴毛,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大阴唇内侧面湿
润似黏膜。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含丰
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出血时易形成大阴唇
血肿。未产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尿道口和
阴道口;经产妇大阴唇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可
萎缩。
(三)小阴唇
小阴唇系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
襞。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两侧小阴
唇前端融合并分为前后两叶,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
叶形成阴唇系带。大小阴唇后端会合,在正中线形成
一条横皱襞,称为阴唇系带。
(四)阴蒂
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顶端的联合处,它与男
性阴茎海绵体的组织相似,有勃起性。分为阴蒂头、
阴蒂体和阴蒂脚3部分,阴蒂头暴露于外阴,富含神
经末梢,为性反应器官,极为敏感;阴蒂体和阴蒂脚附
着于两侧耻骨支上。
(五)阴道前庭
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其前为
阴蒂,后为阴唇系带。此区域内有以下结构。
1.前庭大腺 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
如黄豆大,左右各一。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
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
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检查时不能触及腺体,
如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或前庭大腺
囊肿。
2.尿道口 位于阴蒂头的后下方阴道口上方,
其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其分泌物
有润滑尿道口的作用。尿道旁腺开口小,容易有细菌
潜伏。
3.阴道口及处女膜 阴道口位于尿道口的后方
前庭的后部。处女膜为覆盖在阴道口的较薄的一层
黏膜皱襞,内含结缔组织、血管及神经末梢。处女膜
中央有一孔,孔的大小、形状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处
女膜多于初次性交或剧烈运动时破裂,分娩后仅留有
处女膜痕。
第2节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
卵管和卵巢,后两者又称子宫附件(图2?2)。
图2?2 女性内生殖器正中矢状断面观
(一)阴道
阴道为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
通道。
1.位置和形态 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
下窄的肌性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
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其上端包绕宫颈
阴道部,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子宫颈周围
的部分称为阴道穹隆,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
部分。后穹隆较前穹隆深,后穹隆顶端与盆腔最低的
部位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引流或
穿刺。
2.组织结构 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
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很大的伸展
性。阴道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淡红色,
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绝经后的妇女阴
道黏膜上皮菲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受到创伤而
感染。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
血肿。
?考点:阴道后穹隆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
(二)子宫
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青春
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的改变并产生月经;性
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发
育、成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及其附属
物娩出。
1.位置和形态 子宫位于骨盆中央,呈倒置的
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略突出。成人非孕时子宫长7~
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重约
50g。子宫上部较宽称子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为子
宫底,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底的两侧为
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形,称
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
年妇女为2∶1,老年期为1∶1。
子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在宫体与宫颈之
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
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黏
膜在此由宫腔黏膜转变为宫颈管黏膜称为组织学内
口。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
3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
上方。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
呈“一”字形横裂。阴道顶端包绕在宫颈周围,以阴道
附着处为界将宫颈分为两部分,其上为宫颈阴道上
部,其下为宫颈阴道部。
2.组织结构
(1)子宫体:子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
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1)子宫内膜层:为粉红色黏膜组织,从青春期开
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其表面2/3发生周期性变化称
功能层(包括致密层及海绵层),剩余1/3靠近子宫肌
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基底层。
2)子宫肌层:较厚,由大量平滑肌束和少量弹力
纤维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分为3层:内层环
行,中层肌纤维交错,外层纵行。子宫收缩时贯穿于
肌纤维之间的血管被压迫,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
3)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脏
腹膜,与肌层紧贴,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的腹膜
向前反折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
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子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
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也称道格拉斯陷凹)。
(2)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
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子宫颈管黏膜呈单层高柱
状上皮,黏膜层有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
堵塞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
周期性变化。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
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
癌的好发部位。
3.子宫韧带 共有4对。韧带与骨盆底肌肉和
筋膜共同维持子宫的位置。
(1)圆韧带:起自子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
下方,然后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
沟管止于大阴唇前端。其作用是使子宫保持前倾
位置。
(2)阔韧带: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
缘向两侧骨盆壁延伸而成。阔韧带分前后两叶,其上
缘游离,内侧2/3包裹输卵管,外侧1/3自输卵管伞
部下方向外延伸至盆壁,称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
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
连处称卵巢系膜。卵巢内侧与子宫角之间的阔韧带
稍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
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为
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
穿过。阔韧带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的位置。
(3)主韧带:又称宫颈横韧带。在阔韧带的基底
部,自宫颈两旁延伸达骨盆壁,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构成。为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下垂的重要结构。
(4)宫骶韧带:自相当于组织学内口处的子宫后
侧壁开始,绕过直肠两侧,附着于第2、3骶椎前面的
筋膜,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考点: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三)输卵管
输卵管是一对细长弯曲的肌性管道,位于阔韧带
上缘内,全长8~14cm,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端游离
开口于腹腔并与卵巢接近,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成
受精卵的场所。输卵管外层为浆膜层,为腹膜的一部
分;中层为平滑肌层;内层为黏膜层,由单层高柱状上
皮覆盖。输卵管自内向外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
和伞部,伞部又称漏斗部,有“拾卵”作用。输卵管肌
层的蠕动将受精卵运送到宫腔。输卵管也受卵巢激
素的影响有周期性的变化,但不如子宫内膜明显。
(四)卵巢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可产生卵子、分泌
激素。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其外侧以骨盆漏斗
韧带连接于骨盆壁,内侧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
连,上缘以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下缘游离。
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
渐凹凸不平。成年女性卵巢大小约4cm×3cm×
1cm,重5~6g,灰白色,绝经后萎缩。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为表
面上皮。上皮的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为卵巢
白膜。再往内为卵巢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在外层,是卵巢的主体,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
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在卵巢的中心,无卵泡,但有疏
松的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
第3节 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
同在盆腔内且位置相邻,其血管、淋巴、神经系统也相
互密切联系。当女性生殖器官发生病变时,如创伤、
感染、肿瘤等,易累及邻近器官。
(一)尿道
尿道长4~5cm,位于阴道前面,耻骨联合后方。
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与阴道邻近,容易引起泌尿系
统感染。
(二)膀胱
膀胱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位于耻骨联
合后与子宫之间。空虚时完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可
上升至腹腔,影响子宫的位置和产程中胎先露的下
降,故妇科检查、手术和分娩前必须排空膀胱,在腹部
B型超声检查前需充盈膀胱。
(三)输尿管
输尿管全长约30cm,起自肾盂,在腹膜后沿腰大肌
前面下行进入骨盆腔,在阔韧带底部距子宫颈约2cm处
与子宫动脉交叉,并在其下方通过,再绕向前、向内进入
膀胱。妇科子宫切除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四)直肠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其下2/3与阴道后壁紧贴,
之间相隔一层结缔组织和筋膜。直肠下部和肛门括
约肌、会阴体相邻,故分娩时会阴裂伤可累及肛门和
直肠。
(五)阑尾
阑尾通常位于右髂窝内,末端有时可达盆腔并接
近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故阑尾有炎症时易累及输
卵管和卵巢。妊娠后阑尾的位置可随妊娠子宫的增
大逐渐向外上方移位。
第4节 血管、神经、淋巴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与淋巴管相伴行,各器官间
静脉及淋巴管以丛、网状相吻合。
(一)血管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
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卵巢动脉为
腹主动脉的分支,左侧卵巢动脉还可来源于左肾动
脉。除卵巢动脉外其余的动脉均来自髂内动脉。子
宫动脉是髂内动脉的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
向前走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
在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
由此分为上下两支:上支为主支,沿宫体侧缘迂曲上
行,称子宫体支,至子宫角处又分为子宫底支、卵巢支
及输卵管支;下支向下行,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部,称
子宫颈?阴道支。各部位的静脉均有同名动脉伴行,
但在数量上较动脉多,并在相应的器官及周围形成静
脉丛,且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
?考点:卵巢动脉、子宫动脉的来源
(二)神经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
支配。支配外生殖器的神经主要是阴部神经,系躯体
神经,由第Ⅱ、Ⅲ、Ⅳ骶神经分支组成,在坐骨结节内
侧下方分成痔下神经、会阴神经及阴蒂背神经,分布
于肛门周围、会阴、阴蒂和阴唇。临床上行阴部手术
时,常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达到止痛目的。支配内
生殖器的神经主要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子宫平
滑肌有自主节律活动,完全切断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
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临床上可见低位截瘫的产
妇能顺利自然分娩。
(三)淋巴
女性生殖器官和盆腔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及淋巴
结,均有相应的血管伴行,分为外生殖器淋巴和盆腔
淋巴两组。淋巴液首先汇集进入沿髂动脉的各淋巴
结,然后注入腹主动脉周围的腰淋巴结,最后汇入第2
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当内外生殖器发生感染或癌肿
时,可引起相应淋巴结肿大。
第5节 骨盆与骨盆底
女性骨盆是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
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
的影响。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
娩出。
(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 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
髋骨组成。骶骨由5~6块骶椎构成,其上缘明显向
前突出称为骶岬;尾骨由4~5块尾椎构成;每块髋骨
又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2.骨盆的关节 包括骶尾关节、左右骶髂关节
和耻骨联合。骶骨与尾骨的联合处是骶尾关节;骶骨
与髂骨之间是骶髂关节;在骨盆的前方两耻骨之间的
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
3.骨盆的韧带 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
骨、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韧带,为骶棘韧带,其宽度即
坐骨切迹宽度;另一对是骶骨、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
的韧带,为骶结节韧带。妊娠期受激素的影响,韧带
松弛,各关节的活动性略有增加,有利于分娩。
(二)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
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假骨盆又称
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以上,属于腹腔的一部分。
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以下,是胎儿娩
出的通道,又称骨产道。真骨盆上为骨盆的入口,下
为骨盆的出口,骨盆入口和出口之间为骨盆腔。骨盆
腔前壁是耻骨及耻骨联合,耻骨两降支构成耻骨弓;
后壁是骶骨和尾骨;两侧壁有坐骨、坐骨棘、坐骨切迹
及其韧带。
(三)骨盆的类型
骨盆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
种类型:
1.女型 为女性正常骨盆,我国妇女占52%~
58.9%。骨盆宽而短,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
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角度较大,骨盆侧壁直,坐
骨棘不突出,坐骨切迹较宽,骶骨宽短且弯曲度小,骶
骨岬前突不明显。
2.扁平型 我国妇女占23.2%~29%。骨盆入
口呈扁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前后径。耻骨弓宽,骶
骨变直向后翘。
3.类人猿型 我国妇女占14.2%~18%。骨盆
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耻骨弓较窄,
骨盆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坐骨切迹较宽,骶骨
向后倾斜。
4.男型 我国妇女占1%~3.7%。骨盆入口略
呈三角形,耻骨弓较窄,骨盆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
坐骨切迹窄,骶骨较直且前倾,骨盆腔呈漏斗形,易造
成难产。
(四)骨盆标志
1.骶岬 第1骶椎向前凸出形成骶岬,是骨盆内
测量对角径的重要依据点。
2.坐骨棘 坐骨后缘突出的部分,可经肛诊或
阴道诊触到。
3.耻骨弓 两耻骨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
弓,正常两者夹角大于90°。
4.坐骨结节。
?考点:骨盆分界及类型
(五)骨盆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
承托盆腔脏器并保持其正常位置。如骨盆底结构和
功能发生异常,可影响盆腔脏器的位置与功能,甚至
引起分娩障碍;若分娩处理不当,可不同程度地损伤
骨盆底。
1.骨盆底 由外层、中层、内层组成,封闭骨盆
出口。尿道、阴道和直肠经此贯穿而出。外层由会阴
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肛门外括约肌及
会阴浅层筋膜组成;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
坚韧的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
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是骨盆底最坚
韧的一层。
2.会阴 狭义的会阴是指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
软组织,即临床所指会阴,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