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进行哪些项目的监测?血糖监测分几个时段,各有什么意义?什么时候需要作额外的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如何计算适合自己的运动量?什么时间进行运动才最安全?运动加餐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参加运动?……《糖尿病监测与运动手册》为你一一解答。本书由解放军第306医院刘彦军、许樟荣主编。
|
內容簡介: |
《糖尿病监测与运动手册》共三篇:
上篇:详细介绍了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监测,为什么要进行这些监测,监测时的注意事项,监测的频率如何掌握,如何让监测数据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等问题。通过对本篇的学习,我们会对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相关指标。
下篇: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内容涵盖运动理论、运动技巧和运动宜忌等方面。通过对本篇的学习,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让你轻松运动、安全降糖。附篇:介绍了糖友心理调整的一些方法,内容简洁实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书由解放军第306医院刘彦军、许樟荣主编。
|
關於作者: |
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卫生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兼糖尿病学组副组长、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常委,解放军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
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学会常委兼秘书,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会委员,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
|
目錄:
|
上篇 自我监测
第一章 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监测与治疗,两手都要抓
餐后高血糖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元凶
不同时段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频率
1型病友的血糖监测
什么时候需要做额外的血糖监测
伴发其他疾病时的血糖监测
自测血糖别跟着感觉走
饥饿并不一定都是低血糖
选购血糖仪的十大关键点
血糖仪的使用细节
做好血糖监测记录
让数据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如何教育儿童监测血糖
第二章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认识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与血糖测定的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频率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 血压监测
高血压猛于虎
你的血压正常吗
如何测血压
热点解读:电子血压计到底准不准
血压监测的频率
第四章 血脂监测
定期监测血脂,意义非凡
血脂监测的主要指标
血脂监测的频率
血脂监测前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体重监测
一定要重视体重监测
控制体重须达标
科学减重,长期保持
避免体重不断下降
消瘦的糖友如何变胖
第六章 并发症监测
早期识别眼底病变
早期识别糖尿病肾病
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病
下篇 科学运动
第七章 运动理论
运动是最好的降糖药
有氧运动是首选
为自己开一剂合适的运动处方
特殊糖友的运动选择
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选对时间,平安降糖
勤测血糖,合理运动
运动加餐原则
糖友运动,选鞋很关键
做好准备,确保安全
糖友运动,要一步一个台阶
第八章 运动技巧
步行不是随意走
“老慢族”散步有讲究
健身跑怎样才能健身
越野行走降血糖效果好
饭后百步走,到底该怎么走
勤动双腿更年轻
毽子飞起来,血糖降下去
太极助您走出“糖”人街
重拾单车乐趣
糖友游泳有讲究
第九章 运动宜忌
糖友运动要谨慎
几类患者应绝对禁止剧烈运动
十一类病友不适合运动
糖友运动,记得带三样东西
运动中低血糖的处理
如何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老年糖友玩健身器有“三怕”
糖友运动有“三忌”
老年糖友防跌倒不妨慢半拍
运动要跟着服药时间走
四季锻炼宜忌
附篇 心态调整
糖友心理问题知多少
四种心态要不得
影响糖友心理状态的原因
抗“糖”莫忘调“心”
战胜糖尿病,从心开始
自我治疗,轻松好心情
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
內容試閱:
|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病友9000万人,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讲,糖尿病还没有有效根治的办法,控制血糖是唯一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通过这些治疗,将血糖始终控制在正常水平,病友就有可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并可使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少25%~60%。
无论是饮食控制还是药物治疗,都需要经常监测血糖,了解治疗效果。目前强调个体化治疗,这意味着对病友来说,不存在统一的始终不变的治疗方案。饮食控制不理想,或使用的药物剂量不足以及药物种类不合适,高血糖就得不到控制;反之,降糖过度,则会发生低血糖昏迷。通过血糖监测,适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才能使糖尿病得到理想控制。可见,只有治疗与血糖监测并重,糖尿病的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控制糖尿病最基本的指标是使血糖尽可能地维持在正常或可接受的范围。美国和加拿大的一项为期10年的糖尿病控制并发症试验研究显示:理想的血糖控制可使1型病友眼底病变减少76%,肾脏病变减少54%
,神经病变减少60%。对于已经患上此类并发症的病友,理想的血糖控制则可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在欧洲进行的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也发现: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以使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明显减少,中风、心脏疾病等显著减轻,患者的死亡率也明显减少。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效果,在患者继续治疗10年后仍然持续,尽管这些患者已经和普通患者一样接受门诊治疗。因此,有学者称这种情况为“代谢记忆”,也就是说,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给大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并且能长久发挥作用。
原则上,自我血糖监测适合任何病友。只要患者愿意接受糖尿病教育,能够进行简单的认读,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愿意根据自我监测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就可以进行。通过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分析原因,有利于客观地对待血糖的变化规律,不因血糖的波动而加重精神负担,不会因为治疗不满意而放弃。
餐后高血糖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元凶
在2型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以往仅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治疗。所以,在被医生或朋友、家人问及糖尿病控制得怎么样了的时候,患者可能会说:“不错,每次查空腹血糖都是正常的。”应该说,这种回答最多只讲对了一半。因为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这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多年的糖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如果餐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正常范围,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病、白内障、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仍较高。
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能反映进餐对血糖的影响,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餐后通过食物对胰腺β细胞的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果胰岛β
细胞储备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餐后2小时血糖可下降到接近空腹血糖的水平,即小于7.8毫摩尔升。一部分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虽好,但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易被患者忽视,尤其是午餐或晚餐后的血糖。有的患者,平时在家只测空腹血糖,只要空腹血糖不高,便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这是错误的。
在与广大糖友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体检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很理想;但是一查餐后2小时血糖,却让我们大吃一惊,远大于11.1毫摩尔升。
餐后血糖升高,对病友的并发症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影响,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病友如果只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血糖控制不良,则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2小时血糖越高,收缩压就越高。另有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升高,颈动脉内膜的厚度随之增加,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同时,餐后高血糖还会进一步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葡萄糖毒性作用”。长时期高水平血糖可危害到人体的多个重要脏器,包括心、脑、血管、眼、神经、肾脏等,这些重要器官受损的结果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空腹血糖水平相同的人群,餐后血糖越高死亡率越高。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升高19.2%,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则升高15.5%。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越高,非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也越高,其中最主要的是癌症。所以,我们要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使其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其所导致的死亡率。
总之,餐后血糖的监测至关重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餐与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便于进一步观察药物的疗效。因此,有条件的病友一定要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P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