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59.8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2.7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4.2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內容簡介: |
该书稿从“红色经典”的模式化叙事这一现象入手,发掘“红色经典”叙事规范形成的历史规律性。书稿选取左翼时期、解放区时期以及新中国十七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文本,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力求以左翼文学文本与“红色经典”文学文本间的叙事相似性,诠释革命叙事现象与现象间的审美复制性,从而深究“红色经典”文本在模仿、承袭甚至复制作为互文本的左翼文学背后隐藏的文学规律,并探寻左翼叙事的新的形态表现及其意义解释。
该书稿采用互文性视角研究“红色经典”的叙事模式,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左翼文学传统及文化语境的影响因素纳入研究视野之中,充分认识和考量“红色经典”文学文本与左翼文学文本、现实历史、传统文学、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各种复杂的关系,认为具有丰富内涵并代表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演绎规律的“左翼经验”具有推动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范式意义,它与文学体制力量、苏俄传统、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资源这三种因素互渗交汇,构成了“红色经典”叙事模式重要的价值资源体系和影响力量,并在注重以现实功利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新文学传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方法论思考:作为理论视角的互文性
一、理论概述
二、研究视角的确立:互文性视域中“红色经典”的历史诗学问题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的范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设想
第一章 革命话语的主题变奏与美学表达
第一节 苦难的代价:革命叙事中的成长模式
一、成长仪式:分离一考验一再生
二、话语重构:从失落到皈依
三、叙事隐喻:生命象征与历史寓言
第二节 自我的超越:革命叙事中的崇高形象
一、人与自然:力量之美
二、身体美学与暴力叙述
三、完美人格与生命圣化
第三节 牺牲的意义:革命叙事中的死亡美学
一、革命与牺牲:死亡情境的模式再现
二、叙事策略:死亡话语的诗意改写
三、生命献祭:死亡价值的意义建构
第二章 工农革命主体的身份确立与类型定位
第一节 工农阶级自我身份的确认与革命主体身份的错位
一、主体或同盟:工农革命模式与无产阶级主体的身份置换
二、启蒙与被启蒙:知识分子与工农的角色置换
三、身体错位:革命女性的性别身份变异
第二节 农民父子形象的对照模式与农民革命的象征结构
一、对立或承继:革命叙事中的农民父子关系
二、同一或裂缝:农民想象与农民两重性的象征结构
三、从启蒙到革命:父子权力等级秩序的重构
第三节 革命军人形象与“兵”的身份叙事
一、“兵”的形象:革命军人的类型化书写
二、“兵”的演绎:“兵”的知识分子化与“兵”的农民化
三、“兵”与战争:“兵”的身份意义与“兵”的叙事修辞
第三章 阶级斗争场景的艺术构思与激情想象
第一节 工农群众革命暴动图景的历史重现
一、暴动想象:压迫与反抗
二、群氓的时代
三、工农群像与群众英雄
第二节 斗争一翻身:农民群众斗争地主情境的激情演绎
一、乡村想象
二、斗争程式
三、群体性格
第三节 阶级矛盾一路线斗争:合作化叙事中的农村阶级斗争想象
一、叙事结构与阶级斗争的泛化
二、人物类型:正面人物一反面人物一中间人物
三、矛盾设置:敌我矛盾一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章 革命时代爱情的浪漫表现与格式法则
第一节 革命与爱情的情节复述与再现
一、公式:“革命+恋爱”的叙事谱系
二、形态:“革命+恋爱”的多重表述
三、意义:革命?身体?传播
第二节 主体身份的迁徙与爱情的格式化
一、知识分子与工农的政治之恋
二、精神导师与启蒙对象的同志之恋
三、才子与佳人/英雄与美人的传奇之恋
第三节 文学叙事与符号权力
一、政治权力与文学合法性
二、政治权力在文学中的运作
三、文学对权力的突围
结语:范式的意义——“红色经典”叙事的模式化与“左翼经验”
一、“红色经典”模式化叙事的成因
二、“左翼经验”及其范式意义
三、“红色经典”叙事对“左翼经验”的接受
附录一:左翼主要作家基本情况
附录二:“红色经典”主要作家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