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纪连海说甄嬛(百家讲坛著名主持人纪连海揭秘《后宫甄嬛传》,叙述宫闱秘史,澄清历史真相)

書城自編碼: 19079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纪连海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406588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3/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HK$ 7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105.6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售價:HK$ 54.0
独自走过悲喜
《 独自走过悲喜 》

售價:HK$ 81.6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售價:HK$ 94.8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HK$ 71.8
北京三万里
《 北京三万里 》

售價:HK$ 93.6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HK$ 70.8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3.6
《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
+

HK$ 202.8
《 耶路撒冷三千年 》
+

HK$ 103.0
《 不可思议的旅程 》
+

HK$ 146.9
《 国学知识大全(易中天备极推崇!迄今最全面完整的国学巨著!一代国学大师——吕思勉开示国学门径,针对青年学子写就的扛鼎之作,最切合今人实际的国学入门读物!) 》
+

HK$ 73.8
《 圣女的救济(《嫌疑人X的献身》续集 一场毫无破绽的犯罪后,她的爱被彻底碾成了绝望的碎片) 》
編輯推薦:
“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纪连海
讲述《后宫甄嬛传》背后的历史真相

 流潋紫的架空小说和郑晓龙执导的清宫电视连戏剧令亿万饮食男女为之倾倒为之痴迷。但正如纪连海所说:“小说毕竟是小说,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它们跟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本身相比,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故而,我们这本书,就是专门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的。”小说和电视剧的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真有假,引起受众的好奇与关切:历史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其实,小说和电视剧所反映的后宫人性的矛盾和冲突是真实的,但人物、地点和故事真假参半。而这正是吸引人的所在。
內容簡介:
一部宫廷情感大戏《后宫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甄嬛的原型到底是谁?雍正皇帝到底有几个皇后?十七王爷允礼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否真的与雍正妃嫔有染?弘历、弘时、弘瞻的生母分别是谁?清代宫廷是如何选秀女的?眉庄险被淹死的千鲤池真的在紫禁城中吗?历史上真有华妃这个人么?甄嬛修行的甘露寺是哪里?清代会允许太监和宫女对食吗?……

“百家讲坛”著名讲说人,结合海内外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逐集分主题地揭示电视剧剧情背后雍正后宫的真实历史。文字解读张弛有致,对历史的还原细致深入。是喜欢《后宫甄嬛传》的观众不可错过的一本珍贵的历史参考。
關於作者:
纪连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等56讲;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孝庄秘史〉大揭秘》等105讲,先后出版过一些历史著作。纪连海在《百家讲坛》中的每一次开讲都引起极大关注,他的“和珅十讲”以平均收视率0.69%荣登《百家讲坛》开播5年来的收视率冠军至今无人超越。
目錄
·1·雍正皇帝到底有几个皇后
·2·清代如何选秀女
·3·后宫妃嫔的等级
·4·果郡王能否私下入宫
·5·紫禁城哪里能淹死人
·6·果郡王允礼与雍正皇帝到底什么关系
·7·华妃的秘密
·8·太医能往哪里逃
·9·谁来养活皇帝的子女
·10·年大将军之谜
·11·宫中害人术
·12·宫中流行什么病
·13·官员的品级
·14·血滴子的秘密
·15·皇帝怕过谁
·16·金缕衣的秘密
·17·和亲的历史和种类
·18·贡茶的背后
·19·弘历是谁的孩子
·20·年羹尧之死
·21·宫中哪里有麝香
·22·皇宫多是政治婚姻
·23·北京哪有甘露寺
·24·被淘汰的宫女为何都愿去尼姑庵
·25·隆科多与太后
·26·齐妃与弘时
·27·对食
·28·弘历与钮钴禄氏
·29·钦天监和皇历
·30·宏曕是谁的孩子
·31·妃子有匕首么
·32·滴血认亲
·33·太后之死
·34·鹂妃
·35·儿子可以爱上父亲的妃子么
·36·智力玩具九连环
·37·允礼之死
·38·雍正之死
內容試閱
1 雍正皇帝到底有几个皇后

平心而论,流潋紫率先发布在网络上的《后宫甄嬛传》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架空小说,大学里面学过几年、而后又在中学教了二十六年历史的我,对这位八零后的作者不但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功底、而且还可以把这些历史知识非常娴熟的运用到自己的架空小说中,感到非常震撼。当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视剧版本的《后宫甄嬛传》又非常成功的把这部架空小说穿越到了雍正皇帝这个时代。当然,我们也知道,小说毕竟是小说,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它们跟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本身相比,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故而,我们这本书,就是专门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的。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一、二两集的朋友会发现,这第一集里有个“孝敬宪皇后”;而第二集里又说甄嬛与早先过世的“纯元皇后”十分相像。这就引发出了下面的三个问题:一是一般而言,清朝的皇帝到底应该有几个皇后?二是具体到雍正皇帝本人而言,他到底有几个皇后?三是雍正皇帝是否有个“纯元皇后”?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一般而言,皇帝应该有几个皇后?
这就得先来看看大清王朝在雍正皇帝之前的这四个皇帝(大汗)的后宫了。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平生娶了16位女人,当时把这些女人统称为“福晋”,到了康熙年间,才按照她们的历史地位,分别追封各种名目的内宫称谓。被封为皇后1人,元妃1人,大妃1人,太妃1人,继妃1人,侧妃4人,庶妃7人。努尔哈赤的皇后姓叶赫纳喇氏,名叫孟古姐姐,是努尔哈赤第6任妻子,共活28年,生了皇太极,后来皇太极当上了皇上,“母以子贵”,成为皇太后;元妃姓佟佳氏,哈哈那扎青,是努尔哈赤第1任妻子,终年32岁;继妃姓富察氏,名为衮代,原嫁努尔哈赤的叔伯哥哥威准,还给威准生了三个儿子,威准死后,富察?衮代转嫁努尔哈赤。
话说到这儿的时候,您知道了吧,努尔哈赤那个时代,后金政权还没有皇后呢。
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平生娶了15位左右的女人,从取得顺序和地位来说,首先是元妃钮祜禄氏,皇太极的原配,早死;继妃乌拉纳喇氏,后因政治联姻的需要而退居二线;皇太极称帝后册封了五宫后妃,分别是大福晋和日后的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即孝端皇后,这是皇太极生前唯一册立的皇后;关睢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她和娜木钟都是林丹汗的遗孀;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生子爱新觉罗?福临(日后的顺治皇帝)。
话说到这儿的时候,您知道了吧,皇太极生前,一共只有一位皇后,至于孝庄皇太后,那是因为母以子贵,沾了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的光,当上了皇太后而已——当然,孝庄皇太后只是爱新觉罗?福临的皇太后而已,到死也不是皇太极的皇后。
爱新觉罗?福临平生娶了40位左右的女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八年(1651年)册为皇后,顺治十年(1653年)被废;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册为皇后;孝康章皇后(母以子贵),佟佳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继位后尊为慈和皇太后;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顺治十七年(1660年)薨后,追赠孝献端敬皇后。
话说到这儿的时候,您知道了吧,福临生前,一共三位皇后:废后静妃、孝惠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不过,孝献端敬皇后是本人死后才获此殊荣的。而孝康章皇后则前面讲过的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一样,是属于母以子贵,沾了儿子的光而已。
爱新觉罗?玄烨的女人多得数不清,其中必要重要的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1674年);孝昭仁皇后(半年),钮祜禄氏(?~1678年);孝懿仁皇后(一天),佟佳氏(?~1689年);孝恭仁皇后(母以子贵),乌雅氏(1660~1723年)。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具体到雍正皇帝而言,他到底有几个皇后?
查阅一下《清史稿?卷214?列传1?后妃》(P8913~8914),我们可以知道,雍正皇帝生前,只有一个皇后,这个皇后就是“孝敬宪皇后”。
在《清史稿》中,对于“孝敬宪皇后”非常简单,加上我们日后添加的标点符号在内,才117个字。具体是这么说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元配嫡后。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谥孝敬皇后;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祔葬泰陵。子一,皇长子弘晖,殇。
说到的孝敬宪皇后父亲费扬古,我们要注意,费扬古在满语里是“老生子”的意思,也译作费扬武、费扬果、飞扬古。话说到这里,您就知道,这清朝的历史上,名叫费扬古的官员,其实有很多个。
这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出生于1645年、去世于1701年的、满洲正白旗人董鄂?费扬古,顺治皇帝的皇后的弟弟,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的他是康熙手下最为得力的悍将之一。在清王朝抗击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战争中,大显身手的费扬古显示出了他杰出的才华。但他不是“孝敬宪皇后”的父亲。
第二个是护军统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费扬古,世居苏完。祖费英东,父图赖俱以功封一等公。这个瓜尔佳?费扬古生活在顺治、康熙年间。
第三个是乌喇那拉?费扬古(?~?),满洲正黄旗人,步军统领内大臣。雍正皇帝继位时,不知何年何月出生的乌喇那拉?费扬古早已去世。乌喇那拉?费扬古的女儿早先在康熙皇帝身边服侍,颇得康熙皇帝喜爱,而拴婚给皇四子。而她的具体的年龄,谁也说也不清楚,因为死时五十多岁,故而有人说她是康熙二十年生,也有说是康熙二十一年生。而且,当时进宫当宫女的途径要么是通过选秀留下来,而没有册封的,要么是上三旗的包衣。好像没看到说乌喇纳拉氏是哪年选秀的记录,只说她是在康熙身边服侍的。乌喇那拉?费扬古的女儿,就是雍正皇帝生前唯一的皇后。
话说到这里,关于第三个问题——雍正皇帝是否有个“纯元皇后”的问题——的结论嘛,自然就轻而易举的出来啦:既然这大清王朝的历史上,雍正皇帝生前只有一个皇后,那《后宫甄嬛传》里面的“纯元皇后”自然就是不存在的啦!
可是,新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这个“纯元皇后”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我哦们都知道,《后宫甄嬛传》是架空历史的小说,也就是说纯元皇后是架空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本人虚构的,在随后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之后,依托为雍正年间的事,所以历史上雍正皇帝并没有这个“纯元皇后”。
不过,这大清王朝的历史上,还真有死后被加谥号为“纯”的皇后,不过这个皇后不是雍正皇帝的妃子,而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的皇后。大清王朝的历史上,只有一个孝贤纯皇后(1712~1748年),富察氏,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世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姐姐。关于这位富察氏皇后,《清史稿》上记载到:富察氏皇后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皇帝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皇后随乾隆皇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皇帝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富察氏皇后有两个儿子:端慧皇太子永琏(1730~1738年)、哲亲王永琮(1746~1747年),两个女儿:皇长女、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年)。
朝鲜历史上,倒是有个“纯元素王后”(1789年~1857年),不过,这位朝鲜历史上的纯元王后,跟大清王朝没什么关系。
?2?清代如何选秀女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三、四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大清王朝的选秀女——注意,是“选秀女”而不是“选秀”——很感兴趣。这大清王朝如何选秀女呢?真的像电视剧里面所描绘的那么复杂么?
告诉您吧,这大清王朝选秀女的活动复杂得很,比电视剧里所描绘的还要复杂得多呢!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康熙以后,后宫的位号有了具体的规定:一共分了八个等级,其中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另外,地位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不限人数。当然啦,清朝选秀女是从顺治皇帝开始的。
八旗选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当然,这些人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后来升为妃嫔,但绝大部分都成为后宫妃嫔的使女。
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乾隆皇帝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光绪年间,参选秀女的年龄,最小的是11岁,大的可达20岁。
每到要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大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骡车”,二是这个“门”。
先来说说这个“骡车”。备选的秀女,为什么要坐骡车呢?坐马车不行么?坐驴车不行么?做牛车不行么?
您还别说,还真不行。马,在那个时期,向来是为军队所用,算是军事物资,备选的秀女没资格坐。驴,这个词汇也太难听点儿了吧?备选的秀女不适合坐。牛,向来为农民春耕秋收时所用,算是生产物资,备选的秀女也没资格坐。
这样看来,只有骡车,才是备选的秀女适合坐的。
接下来再看看这个“门”。
瞧出来没有,地安门、神武门、顺贞门都在北京的北边,按照南前北后的顺序,都可以称之为“后门”——知道了吧,这备选的秀女,一路之上走的都是“后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走后门”的由来。
宫中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一般而言,太后、皇帝和皇后每天只阅看两个旗的秀女,原则上是先满洲,次蒙古,最后才选汉军八旗的女子。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四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二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三是老年的皇帝诸如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晚年的时候都曾经把选上来的秀女直接赐予自己的儿子;四是个别情况下,也有皇帝把随身的秀女直接赐予身边的重臣的——这种情况,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曾经发生过。
如果秀女已经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的眼帘时,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秀女中有靓丽容貌的实在不多。从一张张清末应选秀女的照片上,似乎很难将这些面孔与任何一个表述美貌的词汇联系起来。
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大清皇室公开的两条选秀的标准:一是品行,二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以及“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字眼。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相貌奇丑,但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最终也当上了皇后。
被选中入宫的秀女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是25至30岁),如果仍然未被皇帝看中,就可以被放出宫去,如若已经被皇帝看中,那么一直到死,都不能离开紫禁城半步,只有在深宫高墙内慢慢地度过自己的青春。被皇帝临幸的秀女均要授以封号,秀女们初得的封号一般是答应、常在、贵人或嫔,以后可逐级晋封。秀女有机会入选皇后,在清代十个皇帝中只存在于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朝。因为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湉四位都是在尚末成婚的幼年继承皇位的,而其它六位皇帝除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大清王朝灭亡时还不满六岁,不能成婚立后外,都是在婚后继承皇位的,故只能册立原邸中的嫡福晋(夫人)为皇后。
秀女被选中做皇后,需行大婚礼。届时,要举行许多规模隆重的典礼活动。首先,要由翰林院翰林撰写册文、宝文,礼部制造金册、金宝,然后备办彩礼等,择吉日派使臣持节到皇后家行具有定婚意义的纳彩礼。迎娶皇后入宫之前,皇帝要再备办迎亲礼物,役使臣持节到皇后家行纳征礼。行册立礼的前一天,皇帝要遣官告祭天地和太庙奉迎之日,皇帝要具礼服先至皇太后官行礼,再在装点一新的太和殿举行大朝)然后皇帝还宫,正、副使持节去皇后府邸行册立之礼,并奉迎皇后入官。在长长的仪仗队的前导后扈下,凤舆载着皇后进午门,经太和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至乾清宫(顺治、康熙时至太和殿阶下)停下,皇后步行过交泰殿,入坤宁官东暖阁大婚洞房,等候吉时与皇帝进合卺宴,行台卺礼。第二天,皇帝、皇后分别去慈宁宫拜见皇太后,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庆贺礼,文武百官、外国使臣进表祝贺,皇帝颁诏,布告天下。尔后,皇帝在太和殿,皇太后在慈宁官设大宴,分别宴请皇后的父亲、母亲等人并赐礼物。至此,大婚礼才算完结。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各帝中唯一一个行过两次大婚礼的皇帝。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爱新觉罗?福临册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后因爱新觉罗?福临认为这位皇后“乃睿王(指摄政王多尔衮)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联意不协”(《清世祖实录》),并“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僻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绣缀端,无益暴殄,少不知情”(《御制孝献皇后行状》),故于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将她废黜,降为静妃。第二年六月,爱新觉罗?福临册立了第二位皇后,即孝惠章皇后。
?7?华妃的秘密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十三、十四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甄嬛一舞艳惊四座,更得圣宠。岂料华妃早有准备,借惊鸿舞与《楼东赋》婉转复宠。人人都以为皇帝怜悯华妃是二人情深意浓,甄嬛却何尝不知,皇帝此举意在利用年氏一族协助自己来稳固大清的江山。
这里,就有个问题:历史上真有华妃这个人么?雍正皇帝到底爱不爱华妃呢?
您还别说,这历史上,还真有华妃这个人——只不过,当时的她,不叫华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也。年氏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左右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清史后妃列》载“幼嫔藩邸”估计十二三岁左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生福沛。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雍正皇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深得雍正的喜爱。雍正元年(1723年),年氏晋封为贵妃,年龄最小,但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齐妃。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结果,福沛生下来是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年妃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周三载”而必须谒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圆明园起驾赶赴河北遵化,年贵妃“不怿”请留,未能随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长途跋涉,回銮京城,准备冬至祭天大典。此际百端待理,万务纷纭,皇帝犹对病势已亟的贵妃“深为轸念”,十一月十五,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但是年妃没等到加封之礼,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皇帝辍朝五日举行皇贵妃丧礼,在皇贵妃丧礼期间,雍正激动不快的情绪在《汉文谕旨》等文献均将可窥端倪,辍朝期五日之内,竟然因同一件事发怒大骂廉亲王与兵工户部官员两次(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并将礼部官员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
雍正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年妃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年羹尧的处分。
年妃死后,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对此子十分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年过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证明了雍正宠爱福惠是弘历等兄弟所深知的。
综合来看,年妃的一生,多少还是受了她的哥哥年羹尧的影响。但以雍正皇帝对她的评价和对她所生儿子的喜爱,还是能看出雍正皇帝对年妃来说,还是很有感情的。
?26?齐妃与弘时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五十一、五十二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齐妃眼见儿子与皇后亲热的情景,深知自己的罪行会连累儿子前途。齐妃托付皇后照顾皇长子弘时,绝望自杀。这里,就有个问题:齐妃是谁?弘时又是谁?
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女。三子,弘昐、弘昀,弘时,只有弘时活至成年,其他两个皆殇;一女,下嫁星德。这里,我们要注意,雍正皇帝共得十子四女。
长子弘晖(1697年),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生于(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殇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实际上的第二子弘昐,因早殇而未序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二十九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二子弘昀,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二十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三子弘时,雍正削其宗籍。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三日,殇于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日。四子弘历,清高宗,乾隆皇帝。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时为雍亲王格格);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知道吧,从1697年夏开始,直到1704年为止的这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日后的雍正皇帝生育过儿女的,就只有齐妃李氏了。附带说一句,齐妃李氏为雍正皇帝所生的女儿也是在这一时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齐妃李氏受宠的程度。
雍正皇帝第一子弘晖逝年8岁,第二子弘昀逝年11岁。此后,弘时成为雍亲王府邸的大阿哥。弘历(乾隆皇帝)出生前,年已八龄的弘时,还是雍亲王的独子。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宣布秘密建储的决定时,却以“诸子尚幼”为理由,认为不可举行(公开)建储。当时弘时已20岁,绝非幼龄,况且其子,雍正皇帝的长孙永珅,也已3岁。雍正皇帝的上述话语,透露他在考虑皇嗣人选时,实际上已将弘时排除在外了。按常理而言,弘时应是雍正皇帝择嗣时的首要人选。因为他既在诸子中排行最先,又已成人,且有子嗣,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时已是侧福晋,其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弘时的上述优势,都是弘历所不具备的。可是,雍正皇帝建储时却弃长而择幼,选中比弘时小7岁,尚是一位少年,其生母钮祜禄氏在雍邸时并无正式位号的弘历。雍正皇帝为何不喜欢弘时呢?
弘时20岁以前,先后经历了康熙皇帝两废太子,诸皇子为谋取储位拉党结派,明争暗斗,皇十四子允禵率师西征,收复藏地,康熙皇帝猝死,胤禛获取皇位等一系列大事。乾隆皇帝称弘时“放纵”、“不谨”,表明他具有率直、任性的性格特征。尽管尚无史料予以证实,但根据雍正皇帝其后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这一情况,似可判断早在雍正皇帝继位前,弘时对于允禩等人,即有一定好感,他对康熙朝晚期储位之争的看法,具有与其父胤禛截然不同的倾向性。因此,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秘密建储时,当然要将这位怀有异志之子,排除在外。尽管如此,雍正皇帝继位前,他与弘时之间并无明显的利益冲突。当父子两人分别完成从皇子到皇帝,从皇孙到皇子的角色转换后,由于具有居长、生母地位较高等优势条件,弘时对储位怀有希冀,也是情理中事。然而,雍正皇帝秘密建储后,这对父子的关系逐步恶化,双方矛盾的性质,也随之改变。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的秘密建储虽然做得十分缜密,但仅3个月后,便由他本人泄露了天机。是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皇帝周年忌辰,雍正皇帝并不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爱新觉罗?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一个意味深长之举:在位皇帝特遣未来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对于雍正皇帝这一举措最为敏感,且又因之最为沮丧者,莫过于弘时。一年后,他的疑虑再一次被证实。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祭景陵”。至此,弘时对储位的幻想已完全破灭,在怨恨与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他进一步倒向雍正皇帝的反对派允禩一方,对其父所做一切持不以为然的态度。
雍正皇帝的继位,使允禩等人所拥戴的皇十四子允禵帝梦成空,他们做为新帝的反对派,受到皇权的制约和打击。雍正皇帝在秘密建储中以弘历为储嗣,弘时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永远丧失。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一共同原因,使弘时与允禩等人在政治上相通相近,并对雍正皇帝产生极大不满。从实质上看,雍正皇帝与弘时的矛盾,具有维护或削弱皇权的性质,随着弘时与其父关系的恶化,他已逐步站到皇权的对立面,为皇权所不容。值得注意的是,雍正皇帝继位后与弘时之间矛盾的发展,呈现出显着的阶段性特征,从中也反映出秘密建储之举以及雍正皇帝对允禩等人的打击逐步升级,对于他与弘时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雍正皇帝继位初始,对弘时尚怀有父子之情,为其择师一事,颇费心思。元年(1723)冬,56岁的安庆府教授王懋竑被召见,授翰林院编修,“命在三阿哥书房行走”。王懋竑原籍江苏宝应,自幼师从叔父王式丹,“刻厉笃志,耻为标榜声誉,精研朱子之学,身体力行。”雍正皇帝特从千里之外,找来一位惟谨惟慎,具有浓厚封建正统思想的宿儒,专门辅导弘时的学习,用心可谓良苦。这说明他对弘时尚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后者或许能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有所长进,改弦更张,使父子关系得到改善。
福建漳浦人蔡世远被雍正皇帝选做弘历与弘昼的师傅之一。史载,王懋竑上任后,与蔡世远“同侍内廷,卯入酉出,敬谨奔走”。看来,雍正皇帝继位后,即阖家迁入紫禁城皇宫,弘时虽已完婚生子,但亦同住宫内,并未分府另居。雍正皇帝所称弘时“断不可留于宫庭,”即指此而言。
清宫每年岁末,例由皇帝向大臣颁赐福字。元年十二月,雍正皇帝“命书房中有未得福字者,令亲诣养心殿”。适逢“三阿哥奉差出府”,王懋竑“不往书房,不得与赐,而蔡公独得之。次日,三阿哥言当请赐”,王懋竑“以小臣不敢请”,与户部尚书张廷玉相商,张廷玉对他的态度深表赞赏。这件事中,弘时的率直性格与王懋竑的谨小慎微作风,都表露无遗。弘时的“奉差”则表明,此时雍正皇帝与弘时的关系尚未破裂。雍正二年(1724年),王懋竑奔丧还乡,雍正皇帝令其“治丧毕即来京,不必俟三年满”。说明在他看来,王懋竑对弘时的规劝与教育,是无人能够替代的。是年冬暮,有从京师至江南办事的官员见到王懋竑,“促来春进京,且致三阿哥惓惓属望之意。”足见弘时对师傅王懋竑颇有感情。更重要的是,这反映出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底,弘时的情况还属正常。雍正三年(1725年)八九月间,王懋竑扶病返京,但“养疴旅邸,不接一客”,半年后休致归里。有关史籍记述他返京后的情况时,都只字未提三阿哥,表明弘时这时已出事,雍正皇帝勒令他做允禩之子,当发生在三年(1725年)八九月之前。王懋竑的养疴与休致,同他为避祸端而生急流勇退之念,或许也有一定内在联系。
促使雍正皇帝与弘时关系急剧恶化的具体原因与过程,已无考,但看来与清除反对派的进程,息息相关。雍正皇帝清除反对派的斗争始于雍正二年(1724年)。翌年二月后,因“三年服阙”,雍正皇帝不再有所顾忌,打击力度随之加大。所以,雍正三年(1725年)春夏之交,弘时因储位落空而与皇父的矛盾迅速激化之际,也恰是雍正皇帝清除反对派的斗争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正是在此期间,弘时的立场完全转向允禩等人,同雍正皇帝的关系彻底破裂,按照他的禀性,甚至还可能公开表示对允禩等人的同情,以及对雍正皇帝的非议。这自然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允禩等人也会以各种方式,予以拉拢。弘时在受到被逐出宫、勒令为允禩之子的严惩后,并未退缩,依然故我。因此,四年(1726年)二月,雍正皇帝将允禩、允禟等人从玉牒除名仅仅一个月后,对弘时也予以同样惩处。三年(1725年)春夏之间,雍正皇帝公开表示与弘时父子之情已绝,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这不仅是为“教导”其他皇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警告仍“以允禩为屈抑”的诸王大臣们,“使知儆戒”。弘时被除宗籍,交与允祹“养瞻”后,其心情与处境皆可想见。仅仅挨过一年半,24岁的弘时便郁郁而终,也是不难预料之事。
弘时事件,不仅是雍正皇帝个人家庭生活中的一幕悲剧,而且是那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满族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产物。雍正皇帝在清除反对派的斗争中株连甚众,打击面过宽,以致遭到众多皇室、贵族成员及朝臣们的抵制与暗中指责。这一不满情绪与舆论势头之大,甚至冲击到雍正皇帝本人的家庭,连其亲子也加入反对派营垒,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雍正皇帝对弘时的严惩,只是可以泄愤于一时,却无法改变他在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中的孤立处境。乾隆皇帝继位后,立即着手解决宗室成员所受惩处问题,释放允禵等人,恢复弘时的宗籍,并辅以其它一系列纠偏措施。这固然是为了促进宗室内部团结,以巩固统治,但也间接表明,即使是雍正皇帝所选定的嗣皇帝,对于他的有关做法,同样怀有异议,只是隐而不露罢了。
弘时事件发生在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由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向秘密建储制嬗变的转型时期,是两种皇位继承模式交叉碰撞下出现的一个历史现象。弘时对储位的希冀,表明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观念,对他已有较深影响,使之不自觉地以此做为要求雍正皇帝立己为嗣的根据。他在价值观等方面,同清朝入关初期的皇子(如顺治皇帝之子,实际为皇长子的福全以及康熙皇帝长子允禔)相比较,已有明显不同,受到汉文化熏陶而留下的印记,在他身上更为突出。
秘密建储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消除皇子对储位的希冀,更无从根绝他们的权力欲望。弘时在雍正初年政治风云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生动实例,此后清朝的历史,也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27?对食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五十三、五十四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槿汐为促成甄嬛回宫,甘愿自我牺牲,入宫找到皇帝身边大太监苏培盛,作其“对食”妻子。这里,就有个问题:对食,是什么意思?
宦官无妻而宫女无夫,两者由此而结成临时伴侣,以慰深宫之寂寞,这种关系称为“对食”。对食最早见于汉代,从这一称呼本身来分析,可能是宦官、宫女在一起吃饭,还不含有共寝之意。隋唐五代时期的《宫词》有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大致反映出此时宫中也有对食的现象。迨至明代,宦官与宫女因相互抚慰而结为对食的情形已相当普遍,甚至于一个宫女入宫很久而无对食,会遭同伴取笑为“弃物”。一旦宦官与宫女两情相悦,还有热心而甘当媒妁的人为之撮合。究其缘由,则在于宫中低级宦官无力娶妻纳妾,宫女又很少有机会被皇上临幸,宦官和宫女便只有自己寻求安慰,所谓“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明代宦官与宫女之间的伴侣关系,又有“菜户”之称。从史料分析,菜户与对食应是有区别的。对食可以是宦官、宫女之间,也可以是同性之间,且大多具有临时性;而可称为“菜户”的宫女与宦官,多共同生活,如同夫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宦官与宫女之间的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并严加取缔,对娶妻成家的宦官更处以十分残酷的剥皮之刑。但自永乐而后,宦官地位上升,这一禁令随之烟消云散,史载:“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菜户。其财产相通如一家,相爱如夫妇。既而嫔妃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大致类似的史料也见于野史。据《万历野获编》所载,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宫女接触较多,便逐渐产生感情。宦官以此为基础,往往主动替宫女采办衣食、首饰及日用杂物,以表达追慕之情。宫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结成伴侣,称为菜户。菜户在明代宫中是公然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时也会问宦官“汝菜户为谁?”宦官只据实回答即可。宦官与宫女成为“菜户”后,唱随往还,形如夫妻。宦官对所爱的宫女固然是任劳任怨,听凭驱使,宫女也会心疼宦官,不让他干太多的活儿,而是支使别的宦官去干。宫中有些地位低贱、相貌丑陋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便甘心做菜户之仆役,为其执炊、搬运、浆洗,宫女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银两。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善烹饪的宦官便成为追逐的对象,所得的报酬也较多,最多的一月可赚到四五两银子。这些宦官身着沾满尘土和油渍的衣服,背着菜筐,出入宫廷,购买一应所需杂物。
结为“菜户”的宫女、宦官,多在花前月下彼此盟誓,终生彼此相爱,不再与别人发生感情。宦官如果发现他所爱的宫女移情别恋,往往万分痛苦,但不会对宫女如何,却常常与其情敌发生尖锐的冲突。万历年间郑贵妃宫中的宫女吴氏,曾和宦官宋保相爱,后来又移情于宦官张进朝。宋保不胜愤怒,终至万念俱灰,出宫削发为僧,一去不返。宫中的宦官对宋保评价极高。如吴氏移情别恋的情形在明宫中较为少见,宫女和宦官结为“菜户”后大多能终身相守,并且彼此都以守节相尚。如果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万历野获编》曾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寓居于城外寺庙中,见寺中有一室平日紧锁,甚觉奇怪。趁寺庙中人打扫的机会,他进去看了一下,竟发现里面全是宫中宦官奉祀的已亡宫女的牌位。牌位上都写有宫女的姓名。寺庙中人告诉这位读书人,每逢宫女的忌日,与其结为菜户的宦官便会前来致祭,其悲伤号恸,情逾寻常夫妻。
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宫女和太监“对食”在明朝有,而在清朝则是被禁止的,个别偷着干,也可能有。但公然“对食”,则显然是不可能的。清朝皇宫的内务府有很多机构,其中就有慎刑司。宫中的太监、宫女如若违规、犯法,不会被交给刑部处理,而是由宫廷内部“司法”解决。其实,这些事都要报告皇帝,皇帝决定了再由具体部门去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