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五百罗汉之谜(600张精美全彩插图,细说佛教奥意)

書城自編碼: 19082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云一
國際書號(ISBN): 9787543065758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45/4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1.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6.9
《邓丽君全传(纪念邓丽君诞辰60周年特别纪念典藏本)》
+

HK$ 410.8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

HK$ 171.1
《般若妙相—五百罗汉线描图谱》
編輯推薦:
天道浩渺,佛路难寻,在佛教这个纷杂繁复的庞大系统里,学说各异,宗派林立,分支无数。而罗汉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就是以罗汉为开端,详细剖析佛教的前世今生。
罗汉的观念起始于印度,但对罗汉的信仰则形成于中国,这有赖于中国罗汉造像艺术的渲染与推动,可以说罗汉信仰与罗汉造像作为一种宗教观念与物质形态并存的文化现象,完全是中国化的产物: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历数佛教那些历久弥香的佛偈与典故,配以丰富的图文说明,带你游遍佛国;广阅万千世间莲华生灭,探晓古今丰外傍家之谜。
內容簡介: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
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分为罗汉入门、佛陀与菩萨、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传承、佛教人物五个章节,以此框架,用流畅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罗汉、有关佛教的基础知识,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佛教知识的图景,非常适合于想要了解佛教的初学者,也能使资深的佛教学者受到启发,从中有所体悟。
目錄
第一章 罗汉入门
第一节 罗汉概述
01. 罗汉的含义
02. 罗汉概念的演变
03. 罗汉造像的出现
04. 罗汉造像成为主角
05. 十六罗汉
06. 十八罗汉
07. 五百罗汉
08. 数罗汉
第二节 十六罗汉
01. 宾度罗跋哕惰闭
02. 迦诺迦伐蹉
03. 迦诺迦跋厘惰闭
04. 苏频陀
05. 诺距罗
06. 跋陀罗
07. 迦哩迦
08. 伐闭罗弗多罗
09. 戍博迦
10. 半托迦
11. 罗喉罗
12. 那伽犀那
13. 因揭陀
14. 伐那婆斯
15. 阿氏多
16. 注茶半托迦
第三节 五百罗汉
01. 五百罗汉的来历
02. 五百罗汉的名号
03. 五百罗汉之001—050
04. 五百罗汉之051—100
05. 五百罗汉之101—150
06. 五百罗汉之151—200
07. 五百罗汉之201—250
08. 五百罗汉之251—300
09. 五百罗汉之301—350
10. 五百罗汉之351—400
11. 五百罗汉之401—450
12. 五百罗汉之451—500
13. 五百罗汉的构成
第四节 佛教中的僧
01. 从罗汉到僧人
02. 僧的意义
03. 僧团的成立
04. 七类信徒
05. 戒法于僧团的作用
06. 在家信徒的生活规范
07. 沙弥生活的规范
08. 比丘生活的规范
09. 比丘尼教团
10. 六和敬
11. 声闻僧与菩萨僧
第二章 佛陀与菩萨
第一节 佛陀的一生
01. 诞生与出家
02. 参访明师
03. 六年苦行
04. 降魔成道
05. 初转法轮
06. 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
07. 广教化
08. 佛陀教化弟子的方法
09. 最后遗教与涅槃
10. 八王分舍利
第二节 佛教的转轮圣王
01. 转轮圣王与佛教
02. 分让国土的频婆娑罗王
03. 造像供养的优填王
04. 忏悔得救的阿阇世王
05. 护法求法的波斯匿王
06. 分灯世界的阿育王
07. 博学善辩的弥兰陀王
08. 重视佛教艺术的迦腻色迦王
第三节 佛陀十大弟子
01.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02.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
03. 头陀第一的大迦叶
04. 多闻第一的阿难
05. 说法第一的富楼那
06.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07.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
08. 持律第一的优婆离
09. 论议第一的迦旃延
10. 密行第一的罗喉罗
第四节 僧信的典范
01. 垂范后世的僧信
02. 传教锡兰的摩哂陀
03. 参学好问的善财童子
04. 在家典范维摩诘居士
05. 最初比丘尼大爱道
06. 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07. 转迷为悟的摩登伽女
08. 第一夫人末利皇后
09. 讲说大乘的胜矍
第五节 大乘佛教的菩萨
01. 大乘菩萨的代表
02. 文学家马鸣菩萨
03. 冲观祖师龙树菩萨
04. 为教殉身的提婆菩萨
05. 瑜伽始祖弥勒菩萨
06. 阐扬唯识的无着与世亲
第三章 佛法的传布
第一节 佛陀弘法的道场
01. 弘法道场的作用
02. 第一座弘法道场——竹林精舍
03. 初转法轮的鹿野苑精舍
04. 胜会犹在的灵鹫山
05. 庄严广大的祗园精舍
06. 毗舍怯捐衣建鹿母讲堂
07. 宣说遗诫的重阁讲堂
第二节 佛教经典的构成
01. 佛法的意义
02. 佛法的内容
03. 三藏十二部
04. 经藏
05. 律藏
06. 论藏
第三节 佛教经典的结集
01. 经典结集缘起
02. 王舍城结集
03. 优婆离诵出《八十诵律》
04. 阿难诵出《阿含经》
05. 毗舍离结集的远因
06. 七百结集
07. 大天五事
08. 阿育王召集华氏城结集
09. 论藏的雏形
10. 第四次结集
11. 《南传大藏经》的结集
第四节 佛教经典的汉译
01. 译经事业的发展
02. 佛经汉译的三个阶段
03. 译场的发展历程
04. 译场组织与人事
05. 五失本,三不易
06. 八备十条
07. 五种不翻
08. 新意六例
第五节 弘法现场——寺院
01. 大话寺院
02. 佛寺建筑
03. 寺院清规
04. 法器法物
05. 衣单僧物
06. 各种称谓
第四章 佛教宗派传承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发展
01. 部派佛教的产生
02. 上座部与大众部
03. 二十部派
04. 有无与真假
05. 佛陀观
06. 心性及解脱
07. 轮回转世
08. 阿毗达摩的发达
09. 大乘佛教地位的确立
10. 大乘佛教的发展
11. 佛教的重新融合
第二节 印度诸王朝的佛教
01. 孔雀王朝——佛教成为国教
02. 熏迦王朝——中印法难
03. 案达罗王朝——大乘佛教兴起
04. 贵霜王朝——佛教大放异彩
05. 笈多王朝——佛教接近民众
06. 波罗王朝——密教的兴衰
07. 新时代——佛教在印度的复兴
第三节 中国佛教宗派
01. 宗派各有旨趣
02. 涅槃学派
03. 成实学派
04. 其他学派
05. 天台宗
06. 三论宗
07. 唯识宗
08. 华严宗
09. 律宗
10. 禅宗
11. 净土宗
12. 密宗
第四节 中国禅宗的发展
01. 禅宗一枝独秀
02. 南北两宗的对峙
03. 慧能南宗禅的法脉传承
04. 沩仰宗
05. 临济宗
06. 杨岐派
07. 黄龙派
08. 曹洞宗
09. 云门宗
10. 法眼宗
第五节 藏传佛教的宗派
01. 藏传佛教
02. 宁玛派
03. 噶举派
04. 萨迦派
05. 噶当派
06. 格鲁派
07. 觉囊派
第五章 佛教人物
第一节 西行求法的高僧
01. 艰难而有意义的西行路
02. 最初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03. 敦煌菩萨竺法护
04. 游历印度的法显大师
05. 冲印佛教之光——玄奘大师
06. 《南海寄归传》的著者义净三藏
第二节 中国帝王的佛缘
01. 石勒、石虎与佛图澄
02. 苻坚与道安大师
03. 姚兴与鸠摩罗什
04. 梁武帝的菩萨道
05. 隋文帝兴佛治国
06. 隋炀帝设道场迎高僧
07. 唐太宗是护教仁君
08. 唐高宗促成译经大业
09. 武则天赏华严佛理
10. 唐中宗是模范佛教帝王
11. 唐宣宗与黄檗禅师
12. 朱元璋沙弥出身
13. 建文帝一度为僧
14. 顺治皇帝尊封达赖喇嘛
第三节 藏传佛教人物
01. 莲华生
02. 玛尔巴
03. 米拉日巴
04. 贡噶宁布
05. 萨班·贡噶坚赞
06. 八思巴
07. 阿底峡
08. 仲敦巴·甲哇迥乃
09. 噶玛巴·都松钦巴
10. 宗喀巴
第四节 佛教的僧官制度
01. 僧官制度的建立
02. 法果受命道人统
03. 昙曜继任道人统
04. 三藏取代道人统
05. 南朝沿用僧正
06. 隋代设众主
07. 唐代的十大德、修功德使
08. 宋代的中央僧署与地方僧署
09. 元代的帝师
10. 明清的僧录司与僧纲司
第五节 佛教奇僧异士
01. 达摩只履西归
02. 慧能提倡顿悟
03. 马祖创建丛林
04. 百丈订立清规
05. 菩萨化身寒山与拾得
06. 奇人布袋和尚
07. 东坡僧友佛印禅师
08. 癫僧济公和尚
內容試閱
01. 罗汉的含义
罗汉的观念起始于印度,但对罗汉的信仰则形成于中国。罗汉信仰的兴起与确立,在很多佛典中都有记载,但总的来说,还有赖于中国罗汉造像艺术的渲染与推动。因此,可以说罗汉信仰与罗汉造像作为一种宗教观念与物质形态并存的文化现象,完全是中国化的产物。
罗汉又称阿罗汉,意译作“杀贼”、“应供”、“不生”等。“杀贼”
即杀一切烦恼之贼;“应供”则谓到达阿罗汉果位,已然断灭一切能导致生死流转的“有漏”法,身心清净,应受人天供养;“不生”即是说阿罗汉已进入永恒不变的涅槃,不复生死轮回。
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得的最高果位。小乘佛学认为修到罗汉境界,就已经断尽三界烦恼,灭除见、修二惑,永远解脱轮回。因此,阿罗汉果位,又可称为“无极果”或“无学果”,表示已到达极点,所学已尽,再无可学之处。但在大乘佛教中,罗汉远非最高果位。至高无上的当然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在大乘佛教中,罗汉的职能是常住世间不入涅槃并护法弘法。
据说,一位小乘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学位。这四种果位是:初果,名为“
预流果”音译须陀洹,获得了初果,在轮回转生时就不会堕入“恶趣”
指变成畜生、恶鬼等;二果,名为“一来果”音译斯陀含,得到此果,轮回时就只转生一次;三果,名为“不还果”音译阿那合,得到此果,就不再回到“欲界”受生而能超生天界;四果,是“阿罗汉果”,受了此果,表示诸漏已尽,万行圆成,所做已做,应办已办,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而遭受“生死轮回”之苦。得此果位的人,就称为“阿罗汉”,简称“罗汉”。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证得罗汉果呢?传说古代印度次大陆的弥兰王曾经特别问过那位在佛经中著名的那先比丘,是不是在家居士也有可能成为阿罗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那先比丘告诉他,须具备一个条件——居士成为阿罗汉那一天,如果不当天出家,就有死去的危险。因此,成阿罗汉果的全是和尚。
佛教经典,特别是早期佛典中,提到过许多罗汉,释迦佛著名的十大弟子,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迦旃延、阿那律、优婆离、阿难、罗喉罗都是修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而中国佛教艺术作品中流传广泛的却是大乘佛教中其职能经过改造的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
02. 罗汉概念的演变
罗汉概念的由来,最早见于汉末支谦所译的《太子瑞应本起经》:“一心之道谓之罗汉。罗汉者,真人也,声色不能污,荣位不能屈,难动如地,已免忧苦,存亡自在。”
《佛祖统纪》有关阿难证得阿罗汉果的记载,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蕴:“
迦叶入定以天眼观,阿难一人烦恼未尽,手牵令出。阿难思惟诸法,求尽残漏。定力少,故不得道。后夜欲过,疲极偃息,仰卧就枕,霍然即悟。”
这里所指的便是那种断除轮回,诸漏已尽,六通具足的罗汉圣者。这是典型狭义上的“罗汉”,大多指佛陀弟子中的得道者,这是罗汉最早的意义。
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罗汉”的意义有了新的衍生,即得道高僧也被称为罗汉。《洛阳伽蓝记》载云:“菩提流支解佛义知名,西土诸夷号为罗汉。”《释迦方志》也称琼州沙门智俨为“罗汉”。此时的罗汉,大多作为佛陀的侍者出现,如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至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的龙门宾阳洞,在宾阳洞中就刻有两位罗汉随侍三尊坐佛。
随着大乘佛教的逐渐兴起,“罗汉”的含义及其地位便有了相应的变化,西晋竺法护266—313所译《弥勒下生经》和稍晚昙摩难提所译《增一阿含经》皆有相关记载:“尔时世尊告迦叶日: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徒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喉罗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桀,须待弥勒出现世间。”
由上可以看出,早期小乘佛教中独善其身,“存亡自在”的阿罗汉,至此已接受了佛陀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间了。这是小乘罗汉由“自了汉
”转小向大,成就阿罗汉的开始。
类似的经义亦见诸东晋时译《舍利弗所问经》:“如来告天帝释及四大天王云:我不久灭度,汝等各于方土护持我法。我去世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钵叹、罗喉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至此,小乘圣者的罗汉已经被明确地赋予了“流通佛法”的使命,因而大乘菩萨的色彩更为明显。
03. 罗汉造像的出现
自二三世纪,中国佛教造像初兴,三四世纪石窟艺术崛起以来,雕塑的题材总是以说法佛像,或交脚弥勒菩萨像等为主尊,而石窟壁面上,或施以佛传故事、本生经变、维摩法华经变等题材,或以千佛飞天、伎乐供养天等为装饰,而有关“罗汉”这个题材的创作,在这一时期还是相当少见的。
但是就文献所载,最早在四世纪便有人画罗汉像了,东晋时代的戴逵曾经画“五天罗汉像”,或许五天罗汉不是后世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的其中之一,也不是释迦世尊在世时的弟子比丘之一。但既以罗汉为名,最起码也是指道德修持已有成就者,或是高僧,或是善知识者;他们可能是汉人,也可能是西域人。
公元四世纪,宾头卢罗汉的信仰已悄悄流布。如东晋高僧道安便曾图画供养宾头卢尊者。南朝刘宋泰始年间465_471年僧法愿、法镜也曾图画圣僧即宾头卢像,梁武帝也曾祈请愈疾。唐代高僧道宣在所写的《道宣律师感通录》中,记载了当时有座宾头卢圣僧像立房供养的事。宾头卢的罗汉造型以“头白眉毛长、形甚庸陋”为特征,虽屡有画造宾头卢供养的文献记载,但南北朝以前的实物遗例,却是一件也没有发现。现存年代较早的罗汉像实物,应是甘肃张掖金塔寺石窟西窟内中心柱北面龛上的几尊佛弟子像。其像有坐姿也有立姿,均顶上光圆,五官秀丽,表情亲和,身着通肩大衣,紧密贴身,带着浓厚的秣菟罗式样,是北凉时代397—440年的作品。
北魏以后,罗汉像创作渐多,依其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石窟位置,而展现出不同的类型。归纳之,有如下数种:
第一,侍佛二比丘——迦叶阿难像。在释迦世尊坐像的左右两旁,创作了一老一少二比丘,以为侍者。此种题材在北朝后期便相当兴盛,如甘肃麦积山石窟的北魏窟、敦煌的北周窟、响堂山的北齐石窟都有相当传神的老少佛弟子像。
第二,涅檗变相中哭泣的弟子。麦积山石窟在北魏时代已有涅槃变相,在立体的卧佛身后塑作出几位身量较小的佛弟子像,作悲哀哭泣的神情。敦煌北周窟428窟的壁画上,也出现涅槃变相。
第三,十大弟子像。典型代表是云冈第十八窟,洞壁四周以圆雕和浮雕雕出十大弟子像。每位弟子的头部是圆雕,上半身为浮雕,下半身则没入石壁中,每个弟子的头部造型均不相同,很能表现不同个性的罗汉特征。
第四,经变或说法图中的听法比丘。如龙门石窟寺北壁西侧有浮雕菩提树和罗汉。
第五,供养图、礼佛图中引导贵人的比丘,如龙门莲花洞、石窟寺壁面。P2-7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