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盛世微言微博营销专案

書城自編碼: 19086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电子商务
作者: 李光斗
國際書號(ISBN): 9787115274038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4/185000
書度/開本: 小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售價:HK$ 86.3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售價:HK$ 79.4
水悖论(“同一颗星球”丛书)
《 水悖论(“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78.2
空间微电子. 第二卷.空间用集成电路设计
《 空间微电子. 第二卷.空间用集成电路设计 》

售價:HK$ 250.7
罪恶与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罪恶与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35.7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全集(特装刷边版,精装彩插,德文原版直译,随书附赠古希腊神谱+诸神图)
《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全集(特装刷边版,精装彩插,德文原版直译,随书附赠古希腊神谱+诸神图) 》

售價:HK$ 147.2
英伦历史漫步 探寻世外桃源之旅
《 英伦历史漫步 探寻世外桃源之旅 》

售價:HK$ 67.9
知识如何流动(三棱镜译丛)
《 知识如何流动(三棱镜译丛) 》

售價:HK$ 9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7.2
《插位:颠覆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新战略(升级版)》
+

HK$ 135.7
《事件营销——引爆流行的行销艺术》
編輯推薦:
1.大量新而经典的正反面实例,能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2.对实例分析透彻,总结出了通用且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3.作者知名度高,是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4.作者本人微博粉丝30余万.
內容簡介:
新网络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今,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的微博已经成为最能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信息来源,微博已成为现今企业营销的新利器。企业纷纷通过开通微博,迅速聚拢“粉丝”,提升品牌形象。微博营销有成本低、贴近消费者、传播快等传统营销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但微博营销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威力无边,但如果利用不善,利器也会伤及企业自身,最终导致负面的能量使企业受损。所以微博营销特有的方法和思路是企业必须了解并灵活运用的。

《盛世微言微博营销专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介绍了微博的前世今生,如何让自己的微博受到关注,企业利用微博营销的重要性、策略和成败秘籍,以大量真实的实例反映了微博营销的两面性,对企业进行微博营销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盛世微言微博营销专案》适合希望利用微博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和对微博营销和经营微博有兴趣的读者。
關於作者: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作者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目錄
第一章 微博:第N代广告媒体 
第一节 从拉登之死说起 
第二节 Facebook传奇 
第三节 Google+的威力 
第四节 微博的前世今生 
第五节 微博营销与品牌效应 
第二章 你要“围”住谁 
第一节 凭什么微博能火 
第二节 万千宠爱在微博 
第三节 创意 创意 还是创意 
第三章 官方不官腔 
第一节 企业营销武器之首 
第二节 王子与庶民同“博”——全员微博 
第三节 官方微博的成败秘籍 
第四节 老罗微博大战西门子 
第五节 睹微知著,三亚的微博之痛 
第四章 “微载体”里的大商机 
第一节 快乐“微”营销 
第二节 史上最贵微博诞生记 
第三节 不再受鄙视的微博广告 
第四节 微博营销暗藏危机 
第五章 玩转140字的商业乾坤 
第一节 如何让你的品牌成为谈论焦点 
第二节 “图文并茂”和“看图写作” 
第三节 “莲花小王子”的绽放之路 
第四节 动起来才更美 
第六章 每个微博营销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第一节 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 
第二节 比广告更好的名人微博代言 
第三节 咱们草根有力量 
第七章 在微博说话的N种方式 
第一节 微博酷爱剑走偏锋 
第二节 榜样微博 
第三节 经典造势策略剖析 
第八章 微博也能“草船借箭” 
第一节 @名人热点是王道 
第二节 大家转,才能疯传 
第三节 “活力宝贝”微博show 
第九章 微博的逆行——被扁找乐 
第一节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第二节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三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四节 任大炮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十章 微博还能走多远 
第一节 微博走势大盘点 
第二节 微博战斗白热化 
第三节 微博行行出状元——垂直微博 
第四节 你好,我也好——满足需求才是硬道理 
第五节 微博还能怎么赚钱 
內容試閱
  微博:第N代广告媒体
  从拉登之死说起
  每秒5 106条Twitter,拉登被击毙引微博热议
  奥萨马·本·拉登被击毙了!
 
2011年5月2日,著名微博网站Twitter发布一系列数据,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周一引起了Twitter用户的热议,巅峰时期的Twitter消息发送量每秒达到5
106条。
 
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22时45分(北京时间5月2日10时45分)至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2时20分(北京时间5月2日14时20分)的3个多小时里,Twitter消息发送总量达到3
870万条。 Twitter发言人马特·格雷弗斯表示:“在奥巴马总统今晚发表演说,宣布本·拉登死讯的开头和结尾,
Twitter的流量上升至每秒超过4 000条消息。”与美国官方相比,
Twitter更早地发布了本·拉登的死讯,有一个Twitter用户甚至对美军击毙本·拉登的行动进行了直播。随后中国各大微博逐渐出现热议。“拉登死了”等词,成为各大微博的热门话题。
  微博已经成为了世界博友获得、分享、传播信息的日常工具。
  Hold不住的“微博热”
  对于什么是微博,已不用赘言。微博现在是怎样的发展势头,看一些统计数字便见分晓。
  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4.85亿;2011年6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均超过2亿。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微博独立用户数, 2011年、 2012年、 2013年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
1.68亿、 2.53亿人左右。
  据国外媒体报道,
Twitter信息网站Twopcharts数据显示:2011年5月Twitter已拥有超过3亿注册账号,而且每秒新增8.9个新账号,网站70%的流量来自于美国本土以外。
2011年初,
Twitter分析工具PeerIndex的创始人阿齐姆·爱资哈尔透露:Twitter注册账号数的官方数字是2亿,但活跃账户可能只有2
500万。虽然注册数无法代表活跃数,但不可否认, Twitter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5年的时间,
Twitter现在已经可以支持9种语言, 2011年年底达到12种;“本地趋势”(Local
Trends)功能新增了70个地区,至此Twitter本地服务地区总量已经超过100个;第三方程序开发者总数已经超过60万,Twitter程序量已逾90万。
 
SNS网站在2010年也曾大行其道,网站数目及赢利模式不断增多。当微博疯狂时,此类网站同样将微博融入其中,微博形式便是此前的“个性签名”也就是用户状态。可以说,各类网站都在增加或者变相与微博扯上关系。国内知名社交网站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无一例外。
  Facebook传奇
  Facebook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站,创始人是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网站于2004年2月4日正式上线。
  Facebook作为典型的SNS网站发展案例,其成功与SNS顺应当今网络潮流是有很大关系的。随着Web
2.0时代所塑造的全新信息生态环境的到来,网民可以在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里不受约束地发布个人信息,且打破了传统信息过滤的规则,形成自媒体模式。这种模式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公平发布言论的平台,这使得草根阶层迅速崛起。而Facebook这样的SNS网站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Facebook网站最初只是向大学生提供实体社区所不能获取的信息服务,且它最初仅限于能够验证所在大学的.edu邮件地址的用户登录使用Facebook,Facebook网站并没有创建一个新的社区,相反,它是为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一种更重要的信息和交流服务。
  Facebook迅速蔓延全球。在美国,它继续偏重于白领与大学用户。而在其他国家,它则拥有更广泛的人群。
 
Facebook为网友带来真实的社交生活。为大家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如居住地点、喜爱的电影、交往对象等。如果有人提供了虚假信息,他的隔壁好友能够轻易地发帖指出,由此,虚拟网络以另外一种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 Facebook在全美网站的排名由60名直线飞升成为第7名,
Facebook在网站发展中堪称一个传奇。到2010年, Facebook在世界品牌500强的排名中甚至超越了微软。
  Google+的威力
 
Facebook大行其道,令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Google坐不住了,并在2011年6月28日首次将自己的SNS平台Google+(Google
plus)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虽然Google+目前还处在内测状态,用户只能通过邀请码来进行注册,但是在公布后的短短3周内,其注册用户依然迅速地突破了2
000万,平均一周的增长率高达283%,
Google+在iPhone的应用客户端也在发布24小时后达到了免费商品下载的第一名。这一切都表明了Google+所拥有的巨大潜力。
  Google+是Google高管维克·冈多特拉(Vic Gundotra)和布拉德利·霍洛维茨(Bradley
Horowitz)负责的一项社交服务项目,其用户界面出自苹果前Mac软件团队设计师安迪·赫兹菲尔德(Andy
Hertzfeld)之手。以时尚和人性化为设计点的用户界面,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Gundotra和Horowitz认为Google+不只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种战略方案,而是一个扩展后的Google。
Google+的目的是让Google在线资产在日常生活中更普及,而不只是网上冲浪时偶然点击、搜索一个网站。
  在Facebook、 Twitter主导SNS网站市场的今天,如果不做出自己的特色,是很难突破重围的,于是,
Google+推出了圈子(Circles)这一功能,通过圈子,你可以将不同的内容分享给不同圈子的人。
 
用户可以通过交际圈来选择加入和组织群组从而达到最优的共享模式,虽然用户不大喜欢做群组管理,但Google尽可能地将管理过程做得讨人喜欢。你只需从一份推荐联系人的名单(来自于你的Gmail或Google通讯录)中选择合适的人选,然后将他们拖进你指定的交际圈中。整个过程的用户界面都简单直观,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有趣。它完全可以打败Facebook的建群功能。利用软件来模拟真实的社交世界,
Google对此非常有信心,并坚信Circles能取得成功。
  除了Circles这一主打功能外, Google+还拥有以下几大功能。
 
Hangouts:视频群聊。视频聊天早已普及,但群视频聊天却很少被应用。群视频聊天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聊天方式并未受到社会欢迎。
Google+的项目负责人Gundotra也认为,目前使用群视频聊天的人数依旧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Google+的团队想到了真实生活中那些坐在门前的邻居们。如果你的邻居独自坐在门前,那么他们应该是想跟人聊天的,如果你只是经过而不打声招呼,这或许有点说不过去,
Google+的巢穴功能可以让你的好友知道你想要与人聊天,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视频聊天的问题。如果你准备好与交际圈中的人聊天,那交际圈中的每个人将收到一个来你的巢穴逛逛的邀请。它最多能支持10个人同时进行群视频聊天,而且Google+聪明到能够随时分辨出谁是谈话的主角然后关注此人,这将便于聊天者观看聊天过程,就像是有个编辑坐在屏幕后面,随时对视频进行剪接。
  Sparks:内容推送页面,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好玩的内容。只要按一下指定按钮,你可以知晓全球最新鲜的东西。
  Huddle:文字群聊。
  Instant Upload:结合Android
手机的快速上传功能,拍摄照片是一件乐事,共享照片同样充满乐趣,可是将照片从手机中导出并上传到网络可不是那么有趣。因此,
Google+创建了“即时上传”功能,这样,从今往后你的照片将会自行上传,你拍照时还得说“茄子”,而“即时上传”功能比拍照还容易。
  北京时间2011年8月12日凌晨,
Google+又正式推出了游戏功能,其中包括《愤怒的小鸟》、《宝石迷阵》、《Zynga扑克》等多款时下流行的游戏。
 
虽然Google+只能通过Gmail来进行内部邀请,但是仍然阻挡不了时尚的美国网民。目前,已经有13%的美国网民注册了Google+,而Google+也被一致认定为Twitter、
LinkedIn,甚至是Facebook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经过统计分析后,英国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YouGov发表研究报告称,未来一年Google旗下的Google+将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络。
  Google+作为Google的新一代杀手锏名副其实,但是很可惜的是,中国大陆的网民目前还无法体验这个新鲜玩意。
  微博的前世今生
  简化的博客,自媒体的给力版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这就不得不从博客开始说起。
  博客(Blog)又称网络日志,是继E-mail、 BBS、
IM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个人或者企业通过在网络上发表博文的方式向外界展示自己、表明自我观点的一种方式。它是大众的、个人的、自由的、共享的、互动的,是自媒体的一次全面爆发,“草根”开始有了话语权。
  1997年博客正式诞生;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受众反应一般,仍属于小众媒体;
  2004年木子美事件,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大批博客网站兴起;
  2005年,国内门户网站加入博客阵营,如新浪、搜狐,博客进入了多国争霸的时代。
 
微博,是简化的博客,网民所需要的不是整理一篇博文发布,只需要一句话,一张图片,就可以直接发布,所以微博是碎片化的,这是自媒体之后,信息碎片化的发展和表现。如果把博客当做是日记本的话,那么微博则是流水账,140个字便成文。
  微博与博客的同与不同
  微博进一步催化了自媒体的狂欢。网民在微博上可以以刷屏的形式不断自言自语,然后与他人互动。这一点让博客望尘莫及。
  共同点:
  1.可以使用文字、图像、视频、其他博客或网站链接等形式发布;
  2.展示自我、自由表达的平台;
  3.能够让读者评论进行互动。
  不同点:
  1.微博具有字数限制,通常在140个字符以内(搜狐微博不限);
  2.微博在一个页面上可以同时浏览多人微博内容;
  3.表达更随意、即时。
 
可以说微博在保留博客基本属性的基础上,让沟通更及时、互动更方便,再也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说话,这些改进让微博的门槛降得更低,受众更为广泛,自然比博客更受欢迎,所以微博上出现父母级的博友便不足为奇了。
  微博是个舶来品
 
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Twitter服务。在最初阶段,只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年底,
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须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则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一开始只在内部测试,
2006年7月15日,
Twitter对公众开放。其口号:What‘s happening?准确地点出了Twitter的功能。这便是Twitter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微博是2007年4月上线的叽歪,随后饭否、做啥、腾讯滔滔等纷纷上线。微博的发展如下所示。
  1. 2006年3月21日, Twitter内测。
  2. 2006年7月15日, Twitter向公众开放。
  3. 2007年4月14日,叽歪上线。
  4. 2007年5月12日,饭否上线。
  5. 2007年7月9日,做啥上线。
  6. 2007年8月13日,腾讯滔滔上线。
  7. 2008年5月12日, Plurk上线。
  8. 2009年2月8日,嘀咕上线。
  9. 2009年5月22日,聚友9911上线。
  10. 2009年8月6日, Follow5上线。
  11. 2009年8月16日, 139说客上线。
  12. 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上线。
  13. 2009年12月14日,搜狐微博上线。
  14. 2009年12月22日,人民微博上线。
  15. 2010年1月20日,网易微博上线。
  16. 2010年4月1日,腾讯微博上线。
  其中有的微博因对舆论管理失控遭关闭,饭否由人人网创始人王兴创立于2007年5月, 2009年7月9日正式关闭,
2010年12月1日饭否重开,但“食客”江湖已变。
  有人说,孔子的《论语》是世界上第一个博客,其实说是第一个微博更贴切。
“微博”这一平台,中国应该有资格抢先,最有可能的是腾讯网。目前,腾讯微博依然采取与QQ个性签名绑定的形式,其实这就是很多SNS网站现在的微博形式。腾讯在2007年就已推出滔滔,是门户网站对微博的首次尝试,但是因为没有持续重视,此业务最终流产,一年后被新浪超越。
 
由于国内对Twitter访问的限制,促使国内微博迅速发展,在饭否被关闭之后,以新浪为首的门户网站纷纷展开微博业务。与新浪博客一样,新浪微博依然采取名人微博战术,快速聚集人气。
  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
000万,到了2011年更是突破2亿。搜狐与腾讯在微博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鏖战新浪。
  微博刮起简化风
 
微博简化了博客,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消息,这一简化形式,让许多网站开发者开始弃繁从简,不再一味追求功能的全面,而更在乎用户的个性化、使用的便捷性,于是国内外出现了一批轻博客,如tumblr、点点、宽岛、宽途,这些轻博客都以简洁、个性化自定义等特点吸引着网民。
  微博代替博客,成为信息源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案;2001年,
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这样一些信息,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微博?不是报纸、不是电视,李开复的一条微博信息就让全中国都知道了首都机场因大雪200多航班误机一事。
 
随时随地发微博,微博已经超越博客成为第一手的信息源。这里的一手信息源有两个含义:一是确实是首先报道,其他媒体还未发布的信息,也就是说,微博成为传统媒体的部分信息来源;二是由于微博随时随地的特性让用户养成了阅读微博的习惯,微博成为其每天了解各种资讯的第一选择。许多人在起床后或者上班路上都习惯性用手机查看微博。如同前面提到的Twitter的口号:What’s
happening?想知道答案?上微博吧。
  微博营销与品牌效应
  网络广告受青睐,微博为其拓展新路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快速增长,网络广告已发展成为当今最具潜力的广告形式之一。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统计,
2010年美国网络广告收入达到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而广告商在印刷报纸广告上的支出达228亿美元,同比下降8.2%。据估计,网络广告支出的增速将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4年其总额支出将突破400亿美元。同样,中国网络广告也在飞速发展,
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整体营收总收入达256.6亿元,增长率为32.7%, 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首次超过纸媒体广告。
 
网络广告由于其相对成本低、覆盖面广、精准投放、效果可监测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企业都希望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快速有效地促销商品、建立品牌,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都在被极力挖掘。曾经,博客营销风靡一时,如今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在网络上没有什么是长久的,一切都将被创新取代。微博的出现,又拓开了一条新路。
  “销售才是王道,有效才是硬道理”,这一句话或许可以作为微博营销的广告语。
 
我们知道在众多传播手段里,口碑传播是信任度较高、成本较低的传播方式,微博恰恰如此。通过互粉相识,通过互动成为“熟人”,因为熟悉而了解,于是企业便可以通过搜索锁定目标消费群,进行直接传播,精准投放。个人用户通过关注对方,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生意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做成了,这是一个先双向传播,然后通过“转发”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这一信息的多向传播,企业及产品就如此推销出去了。当大众传播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的时候,微博的出现,有可能将未来的营销变成熟人营销。
 
过亿的微博用户,明确的用户特征,让企业可以快速找到目标消费者;相对于一掷千金的传统媒体,微博营销的传播成本几乎为零,面对这样巨大的诱惑,不难想象如今微博营销的铺天盖地。微博商业化还只是一个开始。
  新浪“微博快跑”,加速未来
  2010年8月28日,新浪微博一周年的这一天,一场声势浩大的绕城活动正式举行:10辆造型各异的MINI
COOPER车队,载着特色礼物和网上征集的微博代表以中关村理想国际为起点,途经欢乐谷,最后到达三里屯,穿越北京的大街小巷,将微博“随时随地分享”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路人。这就是新浪的“微博快跑”活动。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随行的美女团,热情火辣的微博美女们,吸引了大批路人参与现场互动。在主会场欢乐谷,美女团现场表演的地毯热舞引爆了全场,气氛在香车、美女的带动下被推向了高潮。
 
自2010年8月20日起,新浪在微博上建立了ID为“微博快跑”的官方微博,通过话题讨论、悬念设置、投票PK、礼品激励等形式为活动进行预热,吸引近10万粉丝的热情参与。线下活动当天,快跑车队每到一站都会组织车内、现场和线上的网友进行互动,网友通过手机记录现场气氛,拍下照片上传至微博,当天共产生3万多条微博内容,引发各大媒体高度关注和报道。活动结束后3天,“微博快跑”的相关搜索达71万条之多。此后,新浪“微博快跑”在上海、西安、武汉等全国各大城市相继进行了活动,反响空前。
 
从表面上看,“微博快跑”是新浪微博庆生的一个大party,实际上是一次大型的事件营销活动,通过这一线上线下的联动,将新浪微博品牌进一步推向大众,树立自己不可动摇的品牌形象。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