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听钱钟书讲文学:“钱学”知识的精华浓缩 文学“围城”的独特解读

書城自編碼: 19094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李莫谦
國際書號(ISBN): 9787212047504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2/20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

售價:HK$ 69.6
说不完的明朝
《 说不完的明朝 》

售價:HK$ 68.4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售價:HK$ 92.0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164.0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售價:HK$ 80.2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售價:HK$ 88.5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售價:HK$ 69.6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售價:HK$ 81.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7.5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他有着鲁迅的犀利、梁实秋的幽默、金岳霖的痴情。他看穿媚骨奴颜,从不为权贵折腰;钱钟书逝后再无真国学泰斗!《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倾情作序!) 》
+

HK$ 3510.0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一輯(全三册) 》
+

HK$ 70.8
《 老子试读: 著名学者刘光弼教授逐章讲解《道德经》,畅销30余年(台湾商务印书馆“百年精品书系”) 》
+

HK$ 203.6
《 谈艺录 》
編輯推薦:
  “钱学”知识的精华浓缩 文学“围城”的独特解读
  民国第一才子,“钟情于书”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用中西贯通、古今印证的视角讲述文学天地
內容簡介:
本书从读书、创作、鉴赏、评论等方面着手,既对钱钟书的文艺思想作了宏观微观的探讨,又就这位超凡圣哲的为人处世之道作了颇有意趣的解析。所蕴蓄于字里行间者,是作者对一代国学大师之无限钦敬,及对当今学风文风之深沉思虑。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这种独到的悟性是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关键,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妙和独特之处。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书本里的智慧
◎热读与冷读
◎读书好比吃饭
◎诗心、文心和人心
◎以书印证人生
第二章 作文与做人
◎作文要“刻薄”
◎作文与做人的双面性
◎文学良心
第三章 读书的精神
◎“尽信书不如无书”
◎文史不分家
◎不尽信“名”
第四章 诗词歌赋的风采
◎优秀的画工
◎美人之美
◎以梦表达心情
◎迥异的唐宋诗歌
◎南北文学
◎宋诗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 由心到物的创作
◎创作三部曲
◎飘起来的思绪——比喻
◎能听香的耳朵——通感
◎艰辛的寻觅——炼字
第六章 诗文的最高境界
◎“圆”的审美
◎镜花水月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有别才别趣”
◎争奇斗艳的文体
第七章 文学的共鸣
◎艺术中的几种悲剧情境
◎诗可以怨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第八章 文学里的辩证法
◎说文解字
◎和而不同
◎有无相生
第九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相通
◎写意山水和神韵诗
◎诗高于画
◎中国诗和中国画
第十章 中西方文学比较
◎文学中的相互印证
◎中西文学中的镜子母题
◎神韵诗和浪漫主义
附 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钱钟书小传
◎挚友相伴——钱钟书与近代学人
◎钱钟书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热读与冷读

读书,要讲技法。这里将钱先生的读书心得总结为“热读”和“冷读”。热读,就是快读,但快不同于马虎,快读也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和大意。冷读是逐字逐句地慢读。热读和冷读不是机械的规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宜。这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读书也有技巧,不能平均用力,要掌握灵活的方法。

书籍,是整个人类的记忆。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年代里,人们就开始结绳记事或者以图记事。正是这种保留种族经验的强烈愿望,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一个物种。随着文字的诞生,书籍出现了。每当在博物馆走过,看到那些刻满文字的散落的竹简、残破的丝帛和坚固的碑石,我们不得不慨叹祖先们传承人类文明的苦心。
没有书,我们的头脑将是一片空白;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徘徊;没有书,人类的一切创造将会缺乏根基,我们也不会拥有现代生活的一切便利。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后耸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读书,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着。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学巨匠,除了天赋和才气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博闻强识,无论诸子百家、文艺小说、哲学理论、国文西文,全在他的阅读之列,古雅如《古文辞类纂》,通俗如侦探小说,钱先生读来都兴致盎然。只要看看他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书,便可以发现钱先生读书之多。
但是,读书破万卷谈何容易。有许多人皓首穷经,结果只做了泛黄的书页中的尘埃。前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多少英雄齐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而对于这种感叹,钱先生也许会做拈花微笑状的。
读书,实际上是要讲求技法的,而不是一味地盲读。钱钟书读书的一条捷径就是把读书分为“热读”和“冷读”。虽然前人也曾意识到读书方法有快慢精粗之分,但没有更精微透彻地把握住读书的奥妙所在。例如,朱熹曾说过:“《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并把熟读比作鸡孵蛋。钱先生对此就提出了疑义。同样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为什么对两者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呢?按道理讲,《论语》是孔子的著述,更应当熟读啊!所以,“熟”字用在此处是不准确的。朱熹的本意应理解为:对《论语》要字斟句酌,认真研读,因为这部书微言大义,每一句话都蕴涵着深厚的道理;而文字则简洁平实,所以尤其需要读者细细领会。而《孟子》的行文则以浩大的气势取胜,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围绕着一个论点,作者会打比方,发议论,层层深入,层层展开,直到这个论点被阐发得淋漓尽致,正如潮水叠涌,观潮要观其浩瀚之姿;而读《孟子》也要紧跟作者的思路、情感的跌宕起伏,从整体上领会全文的意思。因此,钱先生认为这里用“热”字更加恰当。热,更侧重速度,一气呵成,如写草书。熟,只能说明对一本书掌握的程度。
对陶渊明两句话的理解,更能把握其中的含义。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又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既然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要对疑难之意细细分析呢?钱先生解释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难字过”,即有的书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疑义相与析”是指“重与细论文”,即有的书需要细细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是对待不同类型的书的不同态度。对于“冷热”二字的含义,钱先生曾引用一个英国人比较英法两国人吃牛肉的例子,进一步形象地说明:“法国人热吃冷牛肉,英国人冷吃热牛肉。”法国人有激情,对面前的美味可以大快朵颐,吃得痛快淋漓。而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面对热气腾腾的牛肉,更要吃得慢条斯理,细细品味。掌握了冷读和热读的秘诀,则可以质量和速度兼具,深度和广度兼具,既能开阔视野,又能磨砺思想。
当然,“热”也不是马马虎虎、囫囵吞枣。否则,法国人热吃冷牛肉除了充饥,还有什么兴致可言?朱熹读《孟子》不求甚解,又怎能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呢?热,一方面强调读书的速度,一方面还要讲究质量,或者实现了情感的陶冶,或者抓住了文章的关键,找到了通畅透彻的感觉。文艺作品可以热读。譬如诗文通常以整体的意境和气势取胜,掌握了贯穿全文的情感意绪,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才算是掌握了诗文的妙处。尤其是中国的诗歌,更是追求一种朦胧含蓄的境界,如镜花水月,只是一个个美丽的幻影,却万万不能拆解。对于这样的作品,当然应如欣赏怀素的书法,在笔画的钩连、布局中做整体赏析。如果十目一行,字字分析,就会拆碎不成片段。钱先生讲过一个笑话,陶渊明在《与子严书》里有一句话“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本意是说他的几个儿子虽然不是同时出生,但要团结友爱,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何况是亲骨肉呢?后世的学究们却穿凿附会,猜测陶渊明有妻有妾,或者说他的妻子死后又续娶了一房,或者说他有两个孪生的儿子,这岂不可笑!但如果是做学问,进行考据,则又要一丝不苟地冷读了。
培根说过:“有的书只需要染指,有的要囫囵吞枣,有的则要咀嚼消化。”这话还有要补充的地方。事实是,即使需要仔细分析的书,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可以不求甚解的时候。钱先生说:“一人之身,读书之阔略不拘与精细不苟,因时因事而宜矣。”就是说,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冷热精粗也要根据时间、目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正是钱先生高出前人的地方。读一部文学作品,可以翻看取其大意,又可以在通读后掉过头来,对精彩的部分细细研读。如果只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可以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如果是认为对自己的人生大有裨益的书,可以做笔记,写感想,甚至反复阅读。读书的目的不同,即使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讲也有不同的读法,这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看小说,以娱乐为目的的人可以热读,而以赏析和研究为目的的人却需冷读。
可见,冷读和热读,并不是为了制定某种标准,而是提醒我们读书一定要讲究技巧,只有掌握了这种灵活的观念才是找到了读书的方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