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沉默的智谋:我是王莽(重读王莽,感受他从官场高手到改革皇帝静水流深的权谋智慧。一个人的仕途起点;一个人的权力之路;一个家族的发迹;尽在《沉默的智谋:我是王莽》:一部深度解析王莽仕途的启示录。)

書城自編碼: 19256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巫解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323798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6/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梁晓声读书与做人
《 梁晓声读书与做人 》

售價:HK$ 59.8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

售價:HK$ 227.7
我的彩铅好有趣.精美小物简单画
《 我的彩铅好有趣.精美小物简单画 》

售價:HK$ 56.1
文物收藏:纵览镌刻文明的千年印迹
《 文物收藏:纵览镌刻文明的千年印迹 》

售價:HK$ 78.2
湖畔的女人们
《 湖畔的女人们 》

售價:HK$ 64.4
你就是性子太直
《 你就是性子太直 》

售價:HK$ 57.3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特装版)
《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特装版) 》

售價:HK$ 193.2
汗青堂丛书135·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
《 汗青堂丛书135·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 》

售價:HK$ 135.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7.9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隐忍数十年,伪装三代,老狐狸司马懿一口口吃掉三国群雄的嗜血历程。忍一年成事,忍三年成功,忍十年就是司马懿!) 》
+

HK$ 121.9
《 帝王师:刘伯温 (翻开本书,领略千古第一谋臣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乱世攻城略地,拿下元朝万里江山;盛世安邦治国,定下大明百年基业。) 》
+

HK$ 87.9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隐忍数十年,伪装三代,老狐狸司马懿一口口吃掉三国群雄的嗜血历程) 》
+

HK$ 87.9
《 算死人不偿命——诸葛亮.2(第一部把诸葛亮当人写的三国史。层层讲透诸葛亮洞悉社会规则,吃透人性规律的独门心法) 》
編輯推薦:
重读王莽,感受他从落泊少年到改革皇帝静水流深的权谋智慧。
看一个贫穷苦闷少年,如何登上权力列车,步步为营,成为权倾天下的大司马,并在万众欢呼中坐上龙椅。
內容簡介:
王莽为了成功上位,在大伯的病床前扮演孝子,一言不发,得到大伯的举荐;王莽在同事甚至下级面前放低身段,对待同僚的指指点点沉默不语,甘为孺子牛;王莽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不在言语上做任何辩驳,直接将汉平帝的母系家族满门抄斩,并眼都不眨地逼迫自己的亲生儿子自杀。王莽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给同僚的感觉却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王莽就是这样,从一个贫穷苦闷的少年,成功登上权力的列车,进而步步为营,成为权倾天下的大司马,直至在万众欢呼中登上龙椅,达到人生的巅峰。
一个人的仕途起点;
一个人的权力之路;
一个家族的发迹;
尽在《沉默的智谋:我是王莽》:一部深度解析王莽仕途的启示录。
關於作者:
巫解,本名王清华。
一个通俗历史的书写者,一直信奉这样一些信条:历史本身是冰冷的,但写史的人可以让它拥有体温;历史的真假不应仅仅以正史、野史来区分,而要看它是否符合人性;最伟大的悲剧是喜剧,最深沉的历史都能让人哈哈大笑。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我要奋斗
第二章 扶摇直上
第三章 突遭变故
第四章 韬光养晦
第五章 重获新生
第六章 攫取权力
第七章 步步紧逼
第八章 新朝代汉
第九章 王莽改制
第十章 四夷蜂起
第十一章 天下大乱
第十二章 刘秀起兵
第十三章 昆阳决战
第十四章 新朝灭亡
尾声:天下一统
內容試閱
屈辱的滋味
西汉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王莽18岁。
这年夏天,汉成帝刘骜一纸诏书,王莽的五个叔叔——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同一天被封为侯爵。其中,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人称之为“一日五侯”。
至此,加上之前早已受封的王禁(王莽的爷爷)、王凤(王莽的大伯)、王崇(王莽的叔父),王家已经有八人封侯。
在长安城,乃至整个大汉朝,人人都对王家炙热的权势敬畏三分。
但这一切,似乎与王莽无关。
就在五个叔叔封侯的那天,在首都长安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破败院落里,王莽正在痛苦地煎熬着。他的母亲已经患病多日,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而家里已经拿不出请郎中的钱。
眼睁睁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王莽心如刀绞,但也无计可施。
他望着苍天,内心一遍遍地抱怨它的不公:天下人都知道我王莽是当朝太后的侄子,还有一个身为大司马的伯父和五个同日封侯的叔叔,可谁会知道我连给母亲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抱怨归抱怨,不忿归不忿,病还是得想办法医治。
终于,他鼓足勇气,来到母亲病榻旁,低声说:“娘,实在不行,我去伯父、叔叔家讨些钱来,给你看病。”
王莽的母亲睁开眼,虚弱但是倔犟地斥责道:“住嘴。你要敢去,我现在就咬舌自尽。”
这个老太太,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自尊心。她经常教育王莽的一句话是:宁做荒郊饿死狼,不当人前饱食犬。
她像怀抱贞节牌坊的烈女一样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信条。
王莽的两行清泪刷地一下奔涌而出,痛苦的表情无法用任何一个词语来形容。
当一个儿子面对病榻上的父母,而他却没有能力请大夫医治时,这种对自己无能的自责和痛苦,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他唯有紧紧握住母亲的手,任泪水吧嗒吧嗒地滴在床沿上。
王莽的母亲继续说道:“莽儿,你记住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丢了以后是可以捡回来的。但要是你把体面丢了,就永远捡不回来,就得一辈子做低贱之人。”
王莽含泪点头:“娘,我记住了。”
王莽话音刚落,老太太伸手从身上拽下一块玉佩交到王莽手上说:“别哭。这是你父亲临走时留给我的唯一一件遗物,你拿去当了吧。”
王莽哆哆嗦嗦地接过玉佩,说了一声“嗯”,就起身离去。
大雨后的长安,草木青绿,远山如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洗涤后的尘土味。走在路上,王莽步履匆匆,面色凝重。突然,几辆超级豪华的马车呼啸而过。
这马,产自西域,是最负盛名的大宛驹。这车,则出自当时最有市场号召力的巧匠之手,纯手工打造。名马名车,造价自然不菲,要是搁在今天,至少能换十来辆顶级兰博基尼吧。
车队过处,王莽避之不及,被溅了一身泥水。王莽定睛一看,车上坐的是自己的几位堂兄弟。
而他们看到王莽,跟看到空气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堂弟王舜和王邑模模糊糊地喊了一声“巨君”(王莽字巨君),但根本不可能为他停车。
王莽目送他们离去,攥紧手里的玉佩,继续面无表情地往前走。
他已经习惯了被冷落,甚至习惯到了麻木的地步。他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他时常想,如果他的父亲王曼还活着,那么他也会是侯王的儿子,他也可以驾着豪华的马车在长安城里不可一世,与他的那些堂兄弟毫无二致。
每次想到这儿,他甚至有点怨恨早逝的父亲。
他又把怨恨扩大到了自己的姑姑王政君,也就是当朝的王太后。她把这个四岁就失怙的侄子完全遗忘了,没有给予半点照顾。这让王莽无法释怀。
他还怨恨自己的叔伯们,他们个个身居高位,锦衣玉食,但跟王政君一样,从来不会想到还有一个贫困窘迫的侄子。
这些怨恨藏在王莽心中很久了,但他不敢把这些话告诉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一定会呵斥他没出息。
其实他自己也觉着这样没出息。他曾经强迫自己不去怨天尤人,但他依然忍不住心中的怨恨。
十七八岁,正是羡人有、恨己无的年纪,攀比心理严重,内心长满荒草,很容易拿着显微镜搜寻身上所有的细微伤口,然后在自卑和愤怒的双重夹击下,茫然不知所措。这一点,王莽也与常人无异。
原则与规则
来到当铺,越过高高的柜台,王莽把玉佩交到了爱答不理的掌柜手中。
这玉佩来自皇宫,是当年王政君送给王莽父亲的结婚礼物。既是皇宫之物,按说应该能换个不错的价钱。
但傲慢的掌柜只是胡乱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睛看了一眼王莽,就从柜台里抓出一串五铢钱摔到柜台上。
“就这些,爱当不当。”掌柜说。
王莽也不争辩,他拿起钱掂了掂。
“够请大夫了。”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吃惊不已的掌柜呆站在那里。本来,他是等着王莽还价的。这大概是他碰见的唯一一个没有讨价还价的客户。掌柜再次拿起玉佩,细细观察起来,然后露出了小人得志般狡黠的笑容。
有了钱,大夫总算是请来了。还好,经过一番诊断,王莽的母亲虽然病重,但不是要命之症。在王莽和嫂子的悉心照料下,到了这年秋天,老太太终于康复了。
王莽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人在病中,也许思维更为脱俗飘逸,所以更容易想清楚一些长远的问题。老太太康复后,作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送王莽去跟随大儒陈参学习儒术。
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王莽的一生。
西汉开国初期,由于长年战乱导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人民群众急需休养生息。再加上吸取暴秦灭亡的教训,因此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等皇帝都信奉“黄老之学”,追求“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正是在这种执政思想的指导下,西汉的经济渐渐复苏,人民逐渐宽裕,出现了本朝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西汉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迅速发展,严重威胁到了西汉的中央集权。而“无为而治”的统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形势需要。
于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果断出手,舍弃了“黄老之学”,转而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开始成为西汉的官方哲学。
汉武帝之所以看上董仲舒的儒学,完全是出于实用主义。要知道,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大一统”、“天人感应”等理论,正好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完美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后世的统治者继续为之推波助澜的根本原因。
理论有了,还需要把它变成现实的践行者。于是,汉武帝开始大肆任用儒生。自此之后,学习儒学成了通往仕途的必经之路。大量的儒生步入仕途,成了西汉官场上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这个政策,到了汉成帝刘骜这里,涛声依旧。
王莽的母亲虽是妇道人家,但对国家的干部任用政策心知肚明,所以,她拍板让自己的儿子学习儒术,并希望他学有所成,然后靠自己的真本事出人头地,坚决不走王莽叔伯们的裙带路线。
对于母亲的这个决定,苦闷彷徨的王莽求之不得。之前一直迷茫着,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陈参远在沛郡,距长安千里。但陈参是当时儒学界的泰山北斗,能拜他为师,相当于赢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即使跋山涉水,王莽也在所不辞。
这天早上,王莽告别母亲、妻子以及守寡的嫂子、侄子,像个有志青年一样,昂着头,信心满满地上路了。
翻过了十万座大山,趟过了八万条大河,王莽终于站在了陈参的门前。
要知道,作为一位儒学大师,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有资格当他徒弟的。但当王莽报出自己的名号后,陈参笑了。
“我知道你。王氏家族第二代中唯一一个有理想有道德且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陈参说道。
王莽有点震惊,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是声名远播。
这都是沾了出身的光。尽管这出身与生活窘状之间的落差让王莽觉得尴尬,但他毕竟是王氏家族的一员,而全天下的镜头都聚焦在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于是,对于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王莽的一切窘迫都成了他的美德。
王莽在心里说:不是我境界高,实在是没有享受低级趣味的资本。但说出口的话却是:“我想拜您为师。”陈参欣然应许。
受宠若惊的王莽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从《仪礼》到《周礼》,王莽驰骋于儒学丛林之中,勤奋不懈、废寝忘食,如找到母乳的婴孩一般孜孜以求。
话说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的求学时光就过去了。
这三年,对王莽来说是充实的三年,也是脱胎换骨的三年。凭着刻苦和老天赋予的悟性,王莽参透了儒学的精华,同时看透了儒学的迂腐和呆板之处——这一点至关重要,决定了他日后所能到达的高度。
当陈参把自己最后一毫克学识教给王莽后,他满意地点点头,对王莽说:“巨君,你可以离开了。”
王莽双膝触地,恭恭敬敬地给陈参磕了三个头,然后胸有成竹地说:“师父,我一定将儒学发扬光大。”
在陈参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王莽离开沛郡,日夜兼程,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长安。
此时的王莽,早已不是那个心态失衡的青葱少年,他成熟了。通过三年的潜心研读,他不仅学会了治国为官之道,更领悟到了淡定的力量。所以,当王莽气定神闲地站到母亲面前时,老太太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已经长大了,能够承担起这个家的荣耀和屈辱了。
当年,她曾把希望寄托在大儿子王永身上,但很遗憾,王永英年早逝,空留给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如今,看到王莽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叫她如何不喜极而泣?
王莽回到长安后,淡定地等待着那趟开往仕途的列车。但很遗憾,一连三年,没有一趟列车为王莽打开车门。他成了学成归来的待业青年。
西汉时,还没有实施科举制度,朝廷选拔人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它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正式开始实施。察举制不同于之前的世袭制和后来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征辟制也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不过与察举制相反,它是自上而下的,由皇帝和官府征聘、辟举有名望的人士出来做官。
按说,王莽自小便待人温厚,对外谦恭有礼,对内孝敬母亲,对守寡的嫂子和失怙的侄子也是悉心照顾,后来又远赴沛郡拜师学习儒术,学成归来,可谓德才兼备啊。即使达不到征辟制的标准,符合察举制的要求应该没有半点问题吧?可为什么就是没人举荐他呢?
我猜,也许有人动过举荐他的念头,但人家转念一想,王莽有五个封侯的叔伯,还有一个身居大司马之职权势滔天的伯父,他们都不吱声,用得着自己这个外人多嘴吗?于是乎,王莽就被耽误了。
而王莽那些庸俗不堪的叔伯,正在迫不及待地享受着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早就把他这个侄子忘到九霄云外了。
而且,由于王莽的父亲和叔伯们是几房太太所生,所以平时就关系冷淡,五位侯王之间互相不服气,互相拆台的事儿时有发生,甚至连其门客之间都不敢互相往来。据《汉书?元后列传》记载:“谭倨,不肯事凤。”王莽的叔叔王谭倨傲,不肯侍奉王莽的大伯王凤。通过这区区几个字,王家几兄弟间的关系可见一斑。因此,王莽不被他们提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
在这段悠闲却焦虑的岁月里,王莽继续气定神闲,书照样按部就班地读,日子照样按部就班地过。才二十二三岁,还有大把的岁月可供使用,他不急。
他母亲却急了。但急归急,解决的办法依然没有。她是万万不会让王莽低三下四地去求人举荐的。她有自己的原则,如同化学元素周期表秩序井然、不可更改的原则。这原则够坚定,只是略显呆板,不够圆融。
王莽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在母亲的原则和世俗的规则之间顽强生存的机会,它虽在夹缝,却力达千钧,一矢中的。
所幸,上苍这次没有放他的鸽子。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这个机会终于扭着屁股,向着王莽款款走来。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