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班秀文医学文集(第2版)

書城自編碼: 19803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戴铭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5302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162/184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圆脊精装

售價:HK$ 879.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HK$ 71.8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HK$ 81.6
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人:从但丁到伽利略
《 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人:从但丁到伽利略 》

售價:HK$ 117.6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HK$ 57.6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HK$ 58.8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HK$ 143.9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HK$ 69.6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HK$ 8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0.0
《 灸治百病——百岁医生讲述无极保养灸[第二版] 》
+

HK$ 83.3
《 针灸八要 》
+

HK$ 421.8
《 班秀文医学著作集 》
+

HK$ 73.8
《 图解刺血疗法(轻松速学中医特色疗法丛书) 》
+

HK$ 112.1
《 图解艾灸疗法(轻松速学中医特色疗法丛书) 》
+

HK$ 430.7
《 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版) 》
編輯推薦:
戴铭编著的《班秀文医学文集精》搜集整理收录了班秀文教授的医学论著和医案等,分为学术专著、讲义讲稿、医论医话、临证医案、附录五部分,涵盖了其治学方法、理论探讨、临床论治、专题讲座、教育教学、医事传略、论著题录、大事年谱等内容,全面反映了班秀文教授的成长历程、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本书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內容簡介:
班秀文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70余年,为医精诚,治学严谨,精通经典,谙熟各家,医术精湛,经验宏富,造诣深厚,尤精妇科,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壮医学家、中医壮医教育家,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八桂医学最杰出的代表。
《班秀文医学文集(第2版)》搜集整理收录了班秀文教授的医学论著和医案等,不少文稿为第一次公开发表,分学术专著、讲义讲稿、医论医话、临证医案、附录五部分,涵盖了其治学方法、理论探讨、临床论治、专题讲座、教育教学、医事传略、论著题录、大事年谱等内容,全面反映了班秀文教授的成长历程、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是学习、总结和研究班秀文教授治学方法、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班秀文医学文集(第2版)》第1版的出版得到了读者的好评,第2版的出版得到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了《班秀文医学文集(第2版)》的内涵,对全书错漏之处进行了核改及删繁补遗,以求做到精益求精。《班秀文医学文集(第2版)》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關於作者:
戴铭、艾军、班兆根、班胜
目錄
甘序
唐序
我的历程代序
前言
学术专著
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
上篇 医论
一、论胞宫
二、论奇经
三、论脏腑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四、论妊脉
五、论六经辨证在妇科病的运用
六、论治肝特点及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七、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病应用的体会
八、月经病的防治
九、从肾治经
十、崩漏的治法
十一、带下病的治疗
十二、从肾治带
十三、胎前病防治的体会
十四、产后病治疗的几个问题
十五、论《金匮要略》妇科三篇
十六、《金匮》方在妇科病的运用
十七、逍遥散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十八、论四物汤
十九、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初探
二十、试论胎教
下篇 医案
一、月经疾病
一月经不调8例
二痛经6例
三闭经4例
四经行吐衄2例
五崩漏5例
六经行前后诸症1例
七经行浮肿1例
八经行发热1例
九经行感冒2例
十经行抽搐1例
十一经断前后诸症2例
二、带下疾病
一脾虚带下2例
二阳虚带下3例
三湿瘀带下2例
四湿热带下4例
五孕妇带下1例
三、胎产疾病
一恶阻2例
二胎动不安2例
三胎漏3例
四滑胎2例
五早产1例
六妊娠感冒1例
七妊娠失眠1例
八恶露不绝4例
九产后发热1例
四、妇科杂病
一不孕7例
二阴痒2例
三术后诸症1例
四断乳痒疹1例
五脏躁1例
六性交出血1例
七阴吹2例
八乳痈2例
壮族医药
一、源远流长
一壮族医药的萌芽
二壮族医药的发展
1.秦汉时期
2.魏晋隋唐时期
3.宋金元时期
4.明清时期
5.民国时期
6.新中国成立以来
二、病因病名
三、诊断方法
一望诊
二脉诊
三甲诊法
四、药物资源
一动物药
二矿物药
三植物药
1.毒药和解毒药
2.治瘴气药
3.治跌打损伤药
4.清热药
5.补益药
6.治痧症药
7.祛风湿药
五、治疗技术
一壮医方药
二壮药熏洗
三带药佩药
四槌药敷贴
五祛秽消暴
六洗鼻雾化
七隔离更衣
八角吸疗法
九骨弓刮法
十药刮法
十一夹捏法
十二灯花灸
十三药线灸
十四挑针疗法
十五陶针疗法
十六掌针疗法
十七跖针疗法
十八颅针疗法
十九旋乾转坤针法
六、防治特点
一外治为主,偏重祛毒
二防治结合,有病早治
三用药简便,贵在功专
四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
妇科奇难病论治
妇科奇难病
一、经行抽搐
二、经行吐衄
三、经行乳胀
四、经行痒疹
五、经行浮肿
六、经行头痛
七、经行便血
八、经行吊阴痛
九、氤氲期出血
十、老妇崩漏
十一、室女崩漏
十二、老妇阴痒
十三、少女阴痒
十四、妊娠失音
十五、妊娠尿血
十六、孕妇跌仆
十七、宫缩乏力
十八、羊水过多
十九、多次流产
二十、妊娠急性胰腺炎
二十一、产后尿闭
二十二、产后便秘
二十三、乳汁不行
二十四、产后关节痛
二十五、产后多汗
二十六、输卵管阻塞
二十七、子宫肌瘤
二十八、悲怒乳断
二十九、乳汁自出
三十、暴怒乳衄
三十一、乳头皲裂
三十二、乳头忽凹忽起
三十三、断乳痒疹
三十四、外阴白斑
三十五、性交出血
三十六、撞红腰痛
三十七、交合涩痛
三十八、交合惊汗
三十九、妇人梦交
四十、临交惊厥
四十一、少妇阴吹
四十二、乳腺增生
四十三、妇女阴痿
四十四、经前遗尿
四十五、青春粉刺
附 妇科特殊病案17例
一、氤氲期浮肿
二、长期经行错后
三、经行口腔溃烂
四、阳虚痛经
五、经行膻中痛
六、肥女闭经
七、宫颈糜烂
八、胎水肿满
九、妊娠瘙痒
十、孕妇抽搐
十一、湿热胎漏
十二、孕妇便秘
十三、性感异常
十四、痰湿不孕
十五、产后干咳遗尿
十六、悲怒发狂
十七、老妇阴疮
壮乡医话
一、读书与临床
二、继承和发扬
三、必须重视《内经》的学习
四、学习《伤寒论》贵在融会贯通
五、“神明之心”
六、“心开窍于耳”
七、“心与胞宫”
八、“切脉识病”
九、滑脉不一定是妊脉
十、辨证与辨病
十一、谈“上病下取”
十二、脾以升为健
十三、治本与治标
十四、浅谈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十五、见痰休治痰
十六、虚痰治肾
十七、治郁不离肝
十八、疏肝与柔肝
十九、治痹证贵通
二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二十一、谈治血之法
二十二、《内经》论经孕之源
二十三、虚人感冒的治疗
二十四、漫话头痛的治疗
二十五、富贵病——肺痨
二十六、浅谈冠心病的治与防
二十七、治水与治血
二十八、谈谈妇女病治疗的几个问题
二十九、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三十、谈瘀血的治疗
三十一、痛经证治
三十二、痛经治疗重在理气活血
三十三、经病要治血
三十四、功能性子宫出血证治
三十五、治带不忘瘀
三十六、子宫颈糜烂
三十七、漫谈盆腔炎的治疗
三十八、妊娠病要养血
三十九、妊娠呕吐的简易治疗
四十、习惯性流产的防治
四十一、新产多虚瘀
四十二、更年期综合征证治
四十三、漫谈不孕症
四十四、不孕症的治疗首要调经
四十五、动物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四十六、带状疱疹的治疗
四十七、治麻贵透
四十八、话说癫痫
四十九、漫话疳积
五十、“婴病治母”
五十一、治病与营养
五十二、漫话老年病的饮食疗法
五十三、浅谈患者的“忌口”问题
五十四、浅谈生草药
五十五、漫话土茯苓
五十六、益母草是妇科良药
五十七、漫话鸡血藤
五十八、车前草运用体会
五十九、“蕹菜解药”
六十、漫话糯稻根须
六十一、附子临床应用点滴体会
六十二、古方能治今病
六十三、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一得
六十四、当归芍药散在妇科中的临床运用
六十五、清宫解毒饮
六十六、滋阴降逆汤
六十七、解毒止痒汤
六十八、柔肝止痒汤
六十九、针灸能治危重病
七十、肚腹三里留
七十一、行针手法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
七十二、美以健为本
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
前言
第一章 医理琐谈
一、试探《内经》有关妇科的论述
二、试论《金匮要略》的温法
三、试论张仲景对妇科学的贡献
四、试探张景岳辨证论治的特点
五、调补肝肾在妇科病的临床应用
六、治血法在妇科病的临床运用
七、治肾与妊娠
八、治肾与产后
九、论治瘀与产后病
十、试论妇科节育手术后诸症的病机与治疗
十一、壮族医药学的防治特点
第二章 医论医话
一、月经病的辨证施治
二、痛经的辨证施治
三、经痛治疗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四、崩漏的辨证施治
五、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六、不孕症的治疗经验
七、输卵管阻塞的辨证施治
八、试论子宫肌瘤的治法
九、房事外感证治
十、运用桂枝汤的经验
第三章 医案精选
一、月经疾病
1.月经先期4例
2.月经后期7例
3.月经先后无定期1例
4.月经过多4例
5.月经过少4例
6.经期延长3例
7.痛经7例
8.经间期出血1例
9.闭经5例
10.崩漏9例
11.经行感冒2例
12.经行头痛2例
13.经行泄泻1例
14.经行吐衄1例
15.经行口糜3例
16.经行风疹块1例
17.经行眩晕2例
18.经行自汗1例
19.经行溢乳1例
20.绝经前后诸证1例
二、带下疾病
1.湿瘀带下4例
2.湿热带下4例
3.脾虚肝郁带下2例
4.肾虚带下5例
三、胎产疾病
1.胎漏 胎动不安4例
2.滑胎1例
3.子淋2例
4.孕妇痒疹2例
5.产后恶露不绝5例
6.产后自汗3例
7.产后诸痛3例
8.人流术后下肢浮肿1例
9.产后血晕1例
四、妇科杂病
1.不育症、不孕症8例
2.癥瘕8例
3.交合诸症3例
4.阴痒3例
5.阴肿2例
6.郁厥1例
第四章 药物漫谈
一、鸡血藤治疗妇科病
二、连翘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三、花类药在妇科中的应用
四、藤类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五、青蒿鳖甲汤之妙用
第五章 验方撷英
一、养血调经汤
二、养血化瘀消癥汤
三、养血通脉汤
四、安胎防漏汤
五、活精汤
六、加味芍药甘草汤
附1 著名老中医刘惠宁学术思想
附2 老中医刘六桥
讲义讲稿
中医基本理论1974年春西学中班讲稿
第一章 绪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四、生理与病理的关系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三、对五行学说的评价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论
一、藏象的含义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藏象学说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心与小肠
一、心
附 心包络
二、小肠
三、心与小肠的表里关系
第三节 肺与大肠
一、肺
二、大肠
三、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
第四节 脾与胃
一、脾
二、胃
三、脾与胃的表里关系
第五节 肝与胆
一、肝
二、胆
三、肝与胆的表里关系
第六节 肾与膀胱
一、肾
二、膀胱
三、肾与膀胱的表里关系
第七节 三焦
一、概括人体的部位和脏腑功能
二、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是证候分类归纳的依据
第八节 女子胞
第九节 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气、血、精、津液
第一节 气
一、气的含义
二、气的分类和来源
三、气的病证
第二节 血
一、血的含义
二、血的生成与分布
三、血的生理和病理
四、气血的关系
第三节 精
一、精的含义
二、精的生成来源
三、精的作用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含义
二、津液的生成
三、津液的作用
四、津液与气血的关系
五、津液的病证
附:痰饮
第五章 经络
第一节 概论
一、经络的主要内容
二、经络的生理病理
三、十四经穴位主治规律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与主治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任脉
二、督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跷脉和阳跷脉
六、阴维脉和阳维脉
第四节 经络在临床上的运用
一、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二、经络在药物方面的应用
三、经络在针灸疗法中的应用
第六章 病因
一、病因的含义及其内容
二、疾病的决定因素——外因决定于内因
第一节 内因
一、精神因素
二、体质因素
第二节 外因
一、六淫六邪
二、疠气
三、饮食不节
四、劳伤
五、其他致病的因素
第七章 病机
第一节 八纲病理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第二节 病机十九条
一、病机的基本精神
二、对“诸”,“皆”,“属”的理解
三、六淫病机
四、五脏病机
第八章 治则
第一节 预防为主
一、无病先防
二、有病早治,防其传变
第二节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第三节 治标与治本
一、标本的含义
二、治标与治本的依据
第四节 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
二、反治
第五节 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
第六节 常用治疗方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妇科讲义基础理论部分
编写说明
第一章 绪言
一、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
二、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夏、商、周时期
二两汉时期
三晋隋时期
四唐宋时期
五金、元、明、清时期
第二章 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简介
一、唐宋时期
一《经效产宝》
二《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三《妇人大全良方》
二、明、清时期到现代
一《产鉴》
二《妇人规》
三《万氏妇人科》
四《达生篇》
五《医宗金鉴·妇科心法》
六《沈氏女科辑要》
七《妇科玉尺》
八《济阴纲目》
九《傅青主女科》
十《女科经纶》
十一《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十二《妇科知要》
十三《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第三章 《内经》有关妇科的论述
一、有关经孕的生理
二、有关病因病机
三、有关诊断辨证
四、有关治疗原则
第四章 《金匮要略》妇人病篇
一、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二、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三、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科发展史讲义
前言
第一章 妇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婚姻的演变
第二节 有关妇科药的记载
第三节 最早的剖宫产手术
第二章 早期有关妇产科的记载夏~春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病名的出现和临产的顺逆
第二节 注意晚婚和胎教
第三节 种子药和避孕药
第三章 妇科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战国~三国 公元前475~公元265年
第一节 《内经》和《难经》对妇科的贡献
第二节 辨证施治的《金匮要略》妇科三篇
第三节 产科的检查和催产术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五节 带下医和女医的出现
第四章 理论和实践的充实晋~五代 公元265~960年
第一节 妇科理论的创新和提高
第二节 胚胎的形成过程和妊妇的宜忌
第三节 难产的原因和“人流”的适应证
第四节 临产的注意及产后的保健
第五章 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宋~元 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 妇产科的确立和专著的问世
第二节 金元四大医家对妇产科的贡献
第三节 妇科名方的创立
第六章 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明~清·鸦片战争前 公元1368~1840年
第一节 妇人科与女科
第二节 理论的充实和实践的发展
第三节 先天不孕的原因
第四节 主要的妇产科专著
第七章 在逆流中缓慢前进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公元1840~1949年
第一节 两种医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二节 对待中医药两种不同的措施
第三节 在困境中奋勇前进
第八章 枯木逢春花灿烂公元1949~1986年
第一节 人才的培养和妇产科的设置
第二节 妇产科专著的出版
第三节 诊疗技术的提高
第四节 计划生育和避孕药
第五节 学术活动
医论医话
一、针灸治疗疟疾的初步观察报告
二、针灸治愈回归热二例介绍
三、针灸治疗疟疾的初步探讨
四、我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五、《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探讨
六、读“我对疾病内外因关系的认识”后的意见
七、我对“三焦”的看法
八、谈谈中医临床教学问题
九、麻疹证治
十、谈瘀血
十一、月经病的防治
十二、谈谈妇女病治疗的一些问题
十三、毛主席的阳光照耀着壮家
十四、《内经》的防老思想初探
十五、试谈风温的辨证论治
十六、谈谈人体脏腑的气化
十七、谈谈《金匮要略》的学习问题
十八、虚心学习,矢志不渝
十九、医话六则
二十、张达旭《中医妇科临床经验选》序
二十一、崩漏证治梗概
二十二、《金匮要略》论瘀初探
二十三、谈谈理论与临床
二十四、略论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及辨证论治的特点
二十五、浅谈崩漏
二十六、试论心与妇科的关系
二十七、试论医史教学的作用和课程设置
二十八、崩漏治肾
二十九、要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三十、习惯性流产的中医治疗评估与展望
三十一、健脾消积丹
三十二、麻疹之治在于透
三十三、谈谈学习《内经》的重要性及方法
三十四、滋养肝肾治死精
三十五、温养软坚,唯求一通
三十六、五淋为病皆秽湿,通治有方土茯苓
三十七、勿拘癫狂,详审虚实,实泻肝胃,虚扶心脾
三十八、崩漏辨证论治
三十九、壮医对不孕症的饮食疗法
四十、铭感与期望
四十一、劳逸动静,持之以恒
四十二、漫话滑胎
四十三、玫瑰花
临证医案
一、妇科
一月经病
1.月经先期
2.月经后期
3.月经先后无定期
4.经期延长
5.月经过多
6.月经过少
7.崩漏
8.闭经
9.痛经
10.倒经
11.月经前后诸症
12.经行感冒
13.绝经前后诸症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1.妊娠恶阻
2.胎漏、胎动不安
3.堕胎、死胎
4.滑胎
5.妊娠感冒
6.妊娠吐血
7.妊娠腰痛
四产后病
1.恶露不绝
2.产后发热
3.产后咳嗽
4.产后眩晕
5.产后腰痛
6.产后风、产后血痹
7.产后腹泻
8.产后乳汁自出
9.术后腹痛
10.术后腰痛
11.术后诸症
五杂病
1.不孕症
2.癥瘕
3.乳癖
4.乳痈
5.乳痛
6.阴痒
7.阴挺
8.外阴白斑
9.腹痛
10.腰痛
11.脏躁
12.郁证
13.痉证
14.淋证
二、内科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2.痢疾
二肺病证
1.咳嗽
2.哮病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2.胸痹
3.眩晕
4.中风
5.失眠
6.痫证
四脾胃肠病证
1.胃脘痛
2.腹痛
3.泄泻
4.便秘
五肝胆病证
1.胁痛
2.臌胀
六肾膀胱病证
1.水肿
2.淋证
3.癃闭
4.阳痿
5.遗精
七气血津液病证
1.梅核气
2.奔豚气
3.血证
4.汗证
5.消渴
6.内伤发热
7.虚劳
8.痰饮病
八经络肢体病证
1.头痛
2.面瘫
3.痹证
4.痿证
5.腰痛
九其他
1.不育症
2.鼻咽癌放疗后诸症
3.脑垂体瘤术后诸症
4.药物损伤
三、儿科
一肺系疾病
1.咳嗽
2.哮喘
二心肝疾病
1.惊风
2.癫痫
3.厥证
4.百合病
5.夜游症
6.臌胀
三肾系疾病
五迟、五软
四传染病
1.麻疹
2.黄疸
五寄生虫病
虫证
六其他
1.内伤发热
2.癥瘕
3.色盲症
4.血证
四、其他科
一皮肤科
1.红蝴蝶疮
2.鹅掌风
3.白癜风
4.痤疮
5.瘾疹
二耳鼻喉口齿科
1.耳鸣、耳聋
2.鼻渊
3.喉痹
4.牙痛
三眼科
1.视瞻昏渺
2.花翳白陷
附 公开发表的医案
阴痒二例
斑秃
医案四则
贫血
经行疼痛
附录
附录1 班秀文传略
一、铭记祖训,立志学医
二、潜心学术,专精妇科
三、悉心传承,泽被后学
四、根植故土,倾情壮医
五、关注中医,献身中医
附录2 班秀文专著、讲义和论文题录
一、学术专著
二、讲义讲稿
三、医论医话
附录3 班秀文培养的研究生及学术继承人
一、硕士研究生
二、学术继承人
附录4 班秀文年谱大事记
附录5 方剂索引
內容試閱
上 篇 医论
一、论 胞 宫
胞宫,又有女子胞、胞脏、子宫、子脏、子处等之称,各种名称都有所侧重,均有一定的意义。但我认为还是叫“女子胞”为好。理由有二:一是女子胞为“奇恒之腑”之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二是女子胞为妇女生理结构特有的脏器,若以女子胞名之,既点出它的特性属阴,是藏而不泻,又显出它是妇女独特的生理器官,因而女子胞不仅是子宫,而且包括一部分与生殖有关的组织,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如何,都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经、带、胎、产的是否正常。
胞宫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月经的运行,按时来潮;二是,孕育胎元,妊养分娩;三是,施泄生理带下,润泽阴部。这些作用之所以能实现,与脏腑、经络、气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肾气的盛衰,天癸的至否,冲任脉的通盛,更是息息相关。所谓“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肾为先天之本,是元阴元阳之所出,储藏先、后天的精气,只有肾气充盛,才能使天癸充盈,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按时而下,胎产有期。肾气对妇科的作用,固然极为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脏腑的作用,这因为每一个脏腑与胞宫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评热论》)。肝、脾、肺三脏通过冲任起于胞中的联系作用,与胞宫有间接的联系。只有肝藏血而疏泄,脾气健运而统血,肺主气而朝百脉的功能正常,同时,心能主神明和血脉,心气下降,心血下行,保证血海满溢,才能实现经、带、胎、产的正常活动。从这里分析,说明胞宫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受到五脏气血盈亏的影响。但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胞宫既然是妇女独特的脏器,自然有它特殊的生理功能,胞宫虽是“奇恒之腑”之一,但形态中空而壁厚,能藏阴精而不受糟粕,有藏与泻的作用。在不行经期间及孕育胎元的整个时期,可以说是“藏精气而不泻”,主要是“藏”的功能;反之,当月经来潮及临盆分娩期间,是以“泻”的作用为主要表现。可见胞宫的“藏”,既不同于五脏;胞宫的“泻”,也不同于六腑。正由于胞宫具有该藏的藏,该泻的泻的特殊功能,才能保持精气充实,气血调和,从而达到以通.为顺,以行为常的生理状态,完成其产生月经、孕育胎元、施泄生理带下的独特功能。要是没有胞宫的独特功能,冲脉为血海而司月经的运行,便不可能实现;任脉主胞胎的妊养,也无法完成;纵然肾气旺盛,肝的藏血、疏泄,脾的健运、统血,心主神明和血脉,肺主气而朝百脉的五脏功能正常,气血调和旺盛,仍然不能实现行经、带下、孕育、产乳等一系列妇女特有的生理功能。这些情况,在临床中时有所见,如古称螺、纹、鼓、角、脉的“五不女”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现代医学所称的无卵巢、无子宫的原发性无月经及子宫摘除后的妇女,虽然六脉平和,体质强壮,仍无经、带、胎、产的可能。
由于过去在生理上一贯强调“经源于肾”,强调月经来源于五脏气血的化生,因而在病理上,也偏重从五脏不和、气血失调、冲任亏损等着眼。其实从妇科临床来看,妇女的病变,应该是有二方面:一是由于脏腑功能的不和与冲任的亏损,特别是肝、脾、肾三脏和冲任二脉功能的失常,最易导致妇女的病变,但这是间接的影响;一是胞宫本身的病变,这是直接的病变。由于胞宫居下焦阴湿之地,其生理结构又相当复杂,下口接连阴道而通于阴门,而阴门开口于外,除房室纵欲,可以损伤胞脉,影响子宫之外,凡外界六淫之邪和污秽邪毒,均可侵袭而客于胞宫,与血相互搏结,以致胞宫的“藏”、“泻”功能失常,因而使经、带、胎、产发生各种病变。本来,胞宫自身直接感受邪毒而发生的病变前哲早有论述,例如月经不调,《诸病源候论》认为可因“风冷之气客于胞内”;对经闭不行,《金匮要略》早有“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之论述;对于病理带下,《诸病源候论》认为是“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以致胞络之间的秽液与血相兼而形成。对妊娠腹痛,《金匮要略》创“子脏开”之说;胎萎不长和产后胞衣不出,《诸病源候论》以“胞藏冷”与“胞冷血涩”立论。仅仅从以上的举例,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很重视胞宫自身直接感受邪毒引起的病变。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高。当然,强调胞宫自身发病的病因病机,并不否认脏腑、经络、气血对妇科特有生理、病理的影响。脏腑经络发生了病变,可以导致胞宫藏泻功能的失常,同样,胞宫发生了病变,也可以引起脏腑经络功能的不和。根据临床所见,五脏不和而导致妇科的病变,属虚属寒或虚实夹杂的为多;胞宫感受外界邪毒,自身直接发生的病变,往往多属实属瘀。胞宫病变的发生,既然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因而对于妇女的生理特点,从广义来说,是经源于肾,是五脏之精气所化;从狭义来说,应该是经生于胞宫,行于胞宫;以人体而言,五脏是构成人体的核心,是生命的主宰;从妇科特有的生理来说,则当以胞宫为中心,没有胞宫的存在,便没有月经、带下、孕育、分娩等生理现象。
经、带、胎、产的发病,既然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因素,因而在治疗上,便有所不同。间接因素方面,其治疗当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如肝失疏泄,不能贮藏调节血量,当以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为法;脾虚不健,运化统摄无能,宗乎健脾升清,益气固摄;肾虚不固,当别阴阳,阴虚者滋,阳虚者温,协调其阴阳,以固其主蛰封藏之本;心血亏损,神不安宁,当以益气养血,补心宁神为法;肺失宣发,治节失司,不外乎补气或清润为佳。总以达到五脏功能正常,气血调和为贵。若是六脉平和,神色形态无异常,脏腑气血本无病变,而由外界邪毒秽浊之气直接损伤胞宫而为病者,当辨别其寒热虚实,瘀之久暂,毒之轻重,邪之深浅,然后论治立法。如?瘕积聚属寒凝者,当温经散寒,暖宫化瘀;属热结者,又当以清化行血为佳;新伤瘀血,多以行血活血为法;瘀积日久,正虚邪实者,当以温脏暖宫为主,佐以活血;湿浊停滞,带下黄白相兼,质稠秽臭,阴痒难忍者,当以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为法。由于胞宫自身感受邪毒而发生的病变,偏重在局部,除了内服药之外,还要结合外治之法,如熏、蒸、洗、敷等,则疗效尤佳。人体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对胞宫局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不能忽视各个脏腑对胞宫的作用。如有些病例由于寒湿侵袭胞宫而引起的经痛或经闭,往往通过“温肾暖宫”而收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最大的困难,除了部分外用药,能直接用于胞宫病变之外,在内服药方面,究竟哪一些对胞宫病变的直接作用最大,它的药理如何,则有待今后进一步地探讨。
总之,胞宫是“奇恒之腑”之一,能藏能泻,以行为常,以通.为顺,经源于肾而生于胞宫。
二、论 奇 经
奇经,就是督脉、冲脉、任脉、带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八脉的简称。由于这八脉的循行、分布、配属与十二经脉有所不同,在生理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在病理的变化上亦有其特殊的表现,所以称之为“奇经”,即是说与十二正经有所区别。现在就奇经的重要性、奇经与妇科的关系、奇经的用药等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体会。
1.奇经的重要性
奇经八脉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体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其一,辅助正经,调节气血。奇经八脉的循行,交叉贯串于十二经脉之间,与十二经有直接的联系。督脉之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脉汇合之处,而手、足三阴经脉,则皆会于任脉之膻中穴,故称督脉“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任、督二脉分别贯串于人身的腹背中线,上头入脑,统辖着阴阳十二经脉。冲脉下行至足,上行至头,为总领气血的要冲,故有“冲脉为血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之谓。其他五脉亦交贯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气血满溢之时,则可流注于奇经八脉,储蓄备用;不足之时,则由奇经灌注以补充。《难经》喻之十二经脉如“沟渠”,奇经八脉为“深湖”,确是切当。足见奇经八脉能辅助十二经脉,调节一身的气血。
其二,维系阴阳,保持平衡。奇经八脉通过十二经与脏腑有间接的联系,所以奇经八脉对人体阴阳的协调,气血的平和,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带脉环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前后左右诸脉;阳维则维系诸阳,主一身之表;阴维则维系诸阴,主一身之里。阴阳自相维持,则全身之经脉调和;阴跷和阳跷,是有轻健矫捷之意,阳跷主人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人身左右之阴。只有奇经八脉的功能正常,才能维系一身之阴阳,促进气血流通,保持平衡矫健。要是两跷、两维失调,就会产生运动失常的病态,人的站行,便会摇摆不稳。
其三,胞宫和脑,直接相关。奇经八脉与奇恒之腑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脑髓的关系更为突出。因为带脉环绕腰部一周,能约束冲、任、督三脉的协调。冲、任二脉皆源于腰中而上行至头;督脉起于会阴,沿脊椎上行至风府穴,进入脑中,并由项上巅循前额下行鼻柱至人中,与任脉交会于承浆穴,负责阴阳营卫气血津液的调节。奇恒之腑之所以能贮藏阴精,头之所以能舒爽精明,审辨万物,除了依赖五脏六腑的功能之外,亦与奇经八脉的作用分不开。在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在强调奇经与脑、髓、胞宫直接关系的同时,并不否认奇经与五脏六腑的间接关系。例如,胃和冲脉同是五脏六腑之海,但前者储藏水谷,后者储藏精血,水谷精微为精血的物质基础,没有水谷的精微,精血便无从化生,所以在习惯叫做“冲脉隶阳明”。张景岳把胃和冲脉同属月经之本,叶天士有“八脉隶肝肾”之说,足见奇经与脏腑的关系,虽然是间接的,但仍然很重要。
2.奇经与妇科
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奇经八脉既然能辅助十二经调节气血,又与胞宫、脑、髓等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妇女的经、带、胎、产都与奇经八脉息息相关。“女于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妇女月经的正常来潮,婚后受孕而能足月顺产,除了依赖肾的封藏功能之外,还与任脉的通.、太冲脉的旺盛、督脉的统摄、带脉的约束有密切的关系。如冲脉血海空虚,则月经不调,经行量少,或孕则胎萎不长;血海气滞不利,则少腹、小腹胀痛,月经不行;任脉气虚,则不能妊养胎元,可引起月经过多、崩漏、胎漏等冲任亏损之变;督虚不固摄,带脉失约,即有腰腿酸痛、月经漏下不止,或带下绵绵、不孕、堕胎、小产等。阴阳维脉和阴阳跷脉,有维系调节全身左右表里阴阳的作用,如阴阳维、阴阳跷发生了病变,则阴阳经失去固束维系之力,因而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在妇女也会发生经、带、胎、产的病变。
在探讨奇经对妇科重要性的同时,不要忽视五脏在妇科中的作用。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影响到奇经,进而影响到妇女的经、带、胎、产。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奇经八脉既然有它独特的生理作用,因而也有它独特的病变。脏腑的病变,可导致奇经的病变;而奇经的病变,同样也可以引起脏腑的病变。例如,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肾气亏损,可导致冲任不固而有月经过多、崩漏、胎漏、滑胎等病;冲任的损伤,除了经、带、胎、产的病变外,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出现寒热、呕吐、头晕、失眠、心烦、心悸等症。所以,不能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某一方面,应该局部与整体并重,奇经与脏腑并重。
3.妇科的奇经用药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了辨证论治,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脏腑经络的特性,采取对某脏某经有特殊作用的药物,也是很重要的。奇经既与十二经、胞宫、脑髓有直接的联系,因而治妇科病,必须注意奇经用药。我们不能仍然囿于“八脉隶肝肾”,治肝肾之药便是奇经之药,从临床实践看,有些治肝肾之药,并不能尽达奇经。所以,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有“论女科,须究奇经”之说,他对奇经的用药,有较全面的论述。现在结合个人的体会,举出一些临床中常用的奇经用药。
冲脉用药:冲脉为血海,冲脉为病,以血为主,多用补血、活血、通络、化瘀、镇逆之品,如当归、何首乌、桃仁、益母草、延胡索、香附、半夏、紫石英等。
任脉用药:任主胞宫,任脉为病,与阴血有关,多用滋阴养血之品,如龟板(胶)、阿胶、杜仲、沙苑子、菟丝子、枸杞子、茺蔚子、核桃肉等。
督脉用药:督为阳脉之海,主持一身之阳经,若督脉阳虚,多用益阳温煦之品,如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龙眼肉、熟附子、肉桂、巴戟天、锁阳等。
带脉用药:带脉为病,多用温涩之品,如桑螵蛸、鹿角霜、覆盆子、金樱子、白术、淮山药、赤石脂等。
以上冲、任、督、带用药的举例,亦不外乎是肝、脾、肾的常用药。但我们应该看到,如果从脏腑出发用药,必须有脏腑亏损的病变,若是依据奇经用药,不一定伴有脏腑病变。例如,阳虚宫寒不孕之妇,往往脉证并无明显的异常,仅仅有性感低落、月经色淡等变化,便可用温暖奇经之品,如紫河车、鹿角胶、蛤蚧、当归身、小茴香、熟附子、肉桂等。至于阴维、阳维和阴跷、阳跷的病变,相对来说,与妇科的病变关系不大,历代对其用药论述不多,个人体会亦肤浅,这里也就从略了。
总之,奇经八脉有独特的生理作用,也有独特的病变,尤其是与妇科关系密切。我们既要重视到“八脉隶肝肾”,治肝肾之药即是治奇经之药外,还要注意奇经的病变及其用药的特殊性。事实证明,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如果脏腑、奇经并重,既注意通过治肝肾达到治奇经,又注意奇经用药的特殊性,则其疗效较为迅速。目前,亟待我们探讨的是进一步充实提高奇经用药,以便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三、论脏腑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内脏的生理功能活动,内而饮食消化、血液循环,外而视听言行、肢节运动。实质上就是人体整个的生命活动。妇女以血为本,血旺则经调子嗣。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而血来源于水谷的精微所化。可见,妇女的经、带、胎、产与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具有疏泄气机、储藏调节血液的作用,为冲任二脉之所系。肝气条达,则脏腑安和,气血津液生生不息;肝血充足,气机冲和,则冲任脉通盛,月事得以时下,已婚育龄妇女,易孕而胎壮,分娩顺利,产后乳汁充溢。倘若肝失疏泄,肝郁则诸脏皆郁,气机怫结,则诸病丛生,如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甚则崩漏或经闭不行,已孕则多有胎萎不长、堕胎、小产等之变。不论从肝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都说明肝在妇科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叶天士强调“女子以肝为先天”,确是卓识之论。
例1 黄某,女,21岁,学生。
13岁月经初潮,一向周期、色、量、质正常,经期中无不适。近因毕业考试将临,情绪紧张,作息失常,已2个月无经行。3天来头晕腰痛,心烦易躁,夜难入寐,寐则多梦,胃纳不振,大便干结,小便淡黄,脉象细弦,舌质淡红,苔薄黄。
处方 当归身12g 柴胡5g 白芍9g 枳实6g 香附6g 川芎6g 益母草20g 黄精12g 薄荷3g(后下) 淮牛膝6g 甘草3g
此为肝体、肝用合治之法,并用益母草、牛膝之通降,服药2剂,经水即来潮,诸症消失,精神舒爽。
按语 肝藏血而主谋虑,患者因思虑过度,思则气结,以致肝气抑郁,故月事不能以时下;郁久则化热,相火内动,经水欲行而不能行之际,故心烦易躁,腰痛楚楚。本《笔花医镜》“养血疏肝”之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之。
心为火热之脏,为五脏六腑之主,主血脉而司神明。“主明则下安”,心的功能正常,能协调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流通,神志爽朗,思维敏捷,保持人体的健康。反之,“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不仅发生神志和血脉的各种病变,而且导致各个脏腑的功能失调,所谓“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妇女以阴血为主,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主血脉、神明的功能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心神.达,心阳之气下降,心血下交于胞中,则月经按期来潮,胎孕有期。倘若忧愁思虑太过,以致暗耗心阴,营血不足,神志郁结,胞脉不通,气血不能下达于胞宫,血海空虚,则月经不调,甚或闭止不行,胎孕艰难,如《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月经的通行或闭塞,虽然有多种的原因,但总的来说,是与心主血脉的运行息息相关。
例2 韦某,女,36岁,南宁某厂干部。
往时月经基本正常,经中并无不适。自随爱人调邕工作迄今半年,月经闭止不行,自觉并无所苦,睡眠、胃纳、二便一般,脉细数有力,苔薄白,舌质如常。
处方 当归9g 川芎5g 桃仁6g 红花6g 老葱9g 桂枝6g 佛手9g 石菖蒲5g远志5g 益母草15g 炙甘草5g
上方水煎服3剂,经水即行。
按语 患者平时月经本无异常,自调邕工作之后,实由于环境变迁,生活骤变,公私事务,肇端从新,难免暴喜多思,“喜则气缓”,“思则气结”,以致心阳之气不能下达胞脉,胞脉闭塞,故月事不行。其所以无所苦者,以病在神而不在形故耳。拟芳香辛开,温通血脉为法,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之。
脾居中焦,性属湿土,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而升清,输送水谷精微于心肺,化为津液气血,故称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脾气健运,则气血的生化源源不息,使气血循经脉运行,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四旁,保证各个脏器和四肢百骸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支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倘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统摄无能,往往月经来潮前后不定,量或多或少,甚则崩漏或闭经等之变;脾阳不摄,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绵绵,湿邪泛溢于肌肤,在孕妇则为子肿;脾气下陷,血亏不养胎,往往有堕胎、小产之虞。可见脾气的盛衰盈亏,都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经、带、胎、产。
例3 赵某,女,32岁,南宁市某门市部售货员。
经期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色淡质稀,经期眼胞及四肢轻度浮肿,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神倦嗜卧,四肢乏力,纳差,便溏,舌苔薄白,舌质淡嫩,脉象虚迟。
处方 制附子9g(先煎) 白茯苓9g 白芍12g 党参15g 益智仁9g 台乌药9g 当归身12g 炒谷芽15g 炙甘草6g
上方为经、带合治之法,守方出入,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9剂,胃纳转佳,大便正常,精神良好,经行周期、色、量均正常。
按语 脾虚不统血,故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脾阳虚则不化湿,故带下绵绵,经行浮肿,余亦为脾虚之征。拟温肾健脾之法,药用附子汤加味。
肺为乾金,主持一身之气而朝百脉,有宣发肃降的作用。肺气宣发,才能输送气血津液于全身,以营养各个脏器;肺气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人体水液的输布排泄;肺主气而朝百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若肺虚气弱,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不能朝通百脉,则心主血脉不.,常有胸胁苦满,甚则闭痛;肝失疏泄,不能储藏调节血液,因而常常有月经不调、崩漏或闭经;子病及母,以致脾失健运,湿浊下注,带下绵绵;脾不统血,则月经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甚则经闭不行;肺主气,气之根在肾,肺气虚弱,则可导致肾气封藏无能,便有月经过多,崩漏;在孕妇则多有堕胎、小产之变。
例4 孙某,女,28岁,南宁市某中学教师。
患肺结核病2年,经治疗肺结核病灶钙化,但尚感疲劳,四肢乏力,经行错后2~3周,量少而色淡,2天即净,胃纳一般,二便正常,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体质消瘦。
处方 炙黄芪20g 潞党参20g 当归身9g 川芎6g 熟地黄15g 白芍5g 佛手5g 益母草9g 红枣10g
上方每日一剂,连续守方出入煎服半月,经行周期、色、量正常,再以异功散善后。
按语 肺痨虽有好转,但元气尚未恢复,肺气未充,治节无能,故疲倦乏力,经行错后而量少,拟益气养血为法,药用圣愈汤加味。
肾为先天,乃水火之脏,是元阴元阳之所出,有藏精、主水、主骨及生髓的作用。肾的功能正常,则能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殖的活动。所谓“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要是肾气不足,精血衰少,肾的主蛰封藏无能,则往往经行量多,崩漏,带下质稀如水;“胞脉系于肾”,在孕妇则多有小产、滑胎之患。所以肾气的强弱,是决定经、带、胎、产的关键。肾气充沛,作强封藏功能正常,则康健无恙;肾气虚弱,则百病丛生。
例5 黄某,女,35岁,南宁市公共汽车售票员。
结婚10年,堕胎3次,现又受孕2个月余,阴道量出血已3天,色淡红,小腹胀堕,隐隐而痛,腰脊酸痛,腿膝软弱,面色苍白,头晕耳鸣,胃纳一般,大便正常,小便较多,脉虚细,苔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