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59.8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哲学史,最重要的,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整理中国哲学史的丰富史料,探索中国哲学的具体发展过程,从而发现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张岱年编著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所讲,大部分是个人的管窥之见,思虑未周,难免偏失,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
目錄:
|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方法论与世界观的一致性
(二)促进中国哲学史的科学化
第二章 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性质
(二)哲学史的范围
(三)哲学史是理论思维发展的历史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五)如何处理哲学史上的一些复杂情况——马克思主义处理哲学史上复杂情况的范例
(1)亚里士多德
(2)培根
(3)斯宾诺莎
(4)康德
(5)黑格尔
(6)赫胥黎
(7)费尔巴哈
(六)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名义和特点
(七)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八)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哲学史中的意义
(九)“哲学史”的两重含义
第三章 对于哲学思想的阶级分析方法
(一)阶级分析的理论根据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范例
(1)马克思论一个阶级的理论代表与所代表的阶级的关系
(2)恩格斯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3)马克思、恩格斯论康德
(4)马克思论蒲鲁东
(5)列宁论托尔斯泰
(三)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如何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1)考察思想学说的阶级意义
(2)注意阶级关系的复杂情况
(3)正确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阶级基础
(4)正确认识劳动人民对于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5)关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
第四章 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
(一)理论分析的必要性
(二)如何分析哲学的概念范畴
(1)名词、概念、观念、范畴
(2)普遍、特殊、个别
(3)概念、范畴的演变
(4)概念和观念的理论意义和阶级意义
(三)如何分析哲学命题
(1)哲学命题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哲学命题的多层意义
(四)如何考察分析哲学体系
(1)注意一个哲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考察每一思想家哲学理论的基本倾向,确定其基本性质
(3)注意考察哲学体系中概念范畴的层次
(4)“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理解哲学学说的真谛与所达到的深度
第五章 历史的与逻辑的之统一
(一)正确理解“历史的与逻辑的之统一”
(二)总结中国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研究中国哲学固有的概念范畴
(四)哲学思想的螺旋发展
第六章 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一)认识的发展与思想的继承
(二)真理的具体性与普遍性
(三)古代思想的历史检验
(四)批判继承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整理史料的方法(上)
(一)史料的调查与鉴别
(1)史料的广泛调查
(2)辨伪与证真
(3)辑佚与“集语”
(二)校勘
(1)校勘的必要
(2)校勘的主要方法
(3)校勘应注意的问题
(三)训诂
(1)“训诂之学”的源流
(2)训诂的基本原则
(3)误训误释举例
第八章 整理史料的方法(下)
(四)史事的考证
(1)关于历史事实的考证方法
(2)全面考察每一时代不同学派的关系
(五)史料的诠次
(1)史料的区分与会综
(2)釐定史料的次序
(3)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
附录
(一)关于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二)开展中国哲学固有概念范畴的研究
(三)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四)谈中国哲学史的学习方法
(五)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六)梁启超论辨伪方法
|
內容試閱:
|
序
一九七九年,我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硕士学位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本拟于讲课之后的一年之内把所讲的内容整理成书,而因忙于别的工作任务,致将这项计划搁置下来,匆匆遂逾三载。今年一月才拨冗抽暇,重新整理讲课内容,更加补充,共成八章,亦仅研讨了有关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大要而已。
承中华书局编辑部同志们的雅意,将此书列入出版计划,使此书得以问世,这是我衷心感激的,谨在这里表示谢意。
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哲学史,最重要的,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整理中国哲学史的丰富史料,探索中国哲学的具体发展过程,从而发现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本书所讲,大部分是个人的管窥之见,思虑未周,难免偏失,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近几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颇有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争鸣,这是可喜的现象。关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我至今坚持三点: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的论断也适用于中国。第二,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掌握全面的丰富的史料,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