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9.7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4.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3.9
|
編輯推薦: |
姜弘,一位中国纯本土老广告人。从国企到私企,他50多岁跳出体制,下海创建了北京市第一家私营广告公司,经历了电通、奥美等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初进中国与国内广告企业的分分合合,曾担任北京电通第一任总经理。
他超过50年在中国广告圈中摸爬滚打,见证了中国广告业成长的历程和超过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亲历无数广告业重大事件,如今讲来却平淡如常。
所有过往,无论甘苦,却都因为有广告梦想的支撑,变得值得。做事难求完美,值得最佳。姜先生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自己跨越半个世纪的广告人生,其人生不仅可以看作中国广告业的“野史”阅读,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诠释——有理想相伴的人生总是精彩,不管是好梦、美梦还是噩梦。
《广告人生》值得所有以投身广告业为人生至高理想的人阅读,值得所有敢于做梦并持之以恒的勇者阅读。
|
內容簡介: |
时间总不会白白流走,它除了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多彩人生,对过往的记录更能让后来者受益颇多。温故知新这句话从来不是虚的。
《广告人生》为中国广告业老人姜弘先生的自传,讲述了作者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广告业打拼的历程,其中穿插有中国广告业从无到有、从初级到慢慢进步的发展过程。除了具有史料价值,同时也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有理想相伴的人生总是精彩,不管是好梦、美梦还是噩梦。
|
關於作者: |
姜弘,曾用名:姜普缘。
1942年生,青岛人,高级经济师。
1961年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今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商业美术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今北京工美大厦)从事橱窗设计工作两年。
1963年调入北京外贸企业,先后在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包装进出口公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从事商标、包装、出口商品对外广告宣传工作21年。
1984年至1988年,任北京广告公司总经理。
1988年至1993年,先后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0年至1993年,兼任亚广联(AFA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1993年2月,辞职“下海”,创办北京市第一家私营广告代理企业——北京市大诚广告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94年至1996年,任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1996年至2005年,任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特别副总经理。
2005年至今,任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1995年至2011年,兼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任。
1999年,被《新周刊》列入中国广告20年“十大广告关键人物”。
2008年,获中国广告协会颁发的“中国广告30年历史贡献奖”。
|
目錄:
|
推荐序一 一部活的广告史书
推荐序二 广告的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
推荐序三 情缘广告
推荐序四 感谢(代序)
前言 晒晒我的陈芝麻烂谷子
第1章 初入社会涉足橱窗设计
王府井几个惹眼的橱窗
笑脸儿苏惠泉
见识“希老”
橱窗设计新境界
“麻利 儿地拆去吧!”
热烈红火的“遵命设 计”
第2章 偶遇机缘痴迷话剧艺术
《胆剑篇》给我的震撼
沉迷于戏剧与文学的 “月光族”
未完成的专业演员梦
第3章 顺势跳槽闯 入外贸企业
出口商品宣传提到日程上
求变是人的本能
“软磨”策 略果然奏效
我成了管商标的干部
第一次“做”广告
由广告衍生的风月故事
第4章 外贸广告主的悠悠岁月
指点迷津的引路人
广交会布展从未间断
“文革”时 期的外贸广告
年历过年的外贸“大戏”
第5章 办展览第一 次走出国门
这是交什么好运了?
头一次看到电视广告
亲眼目睹展览盛况
一对日本恋人的中国情结
第6章 极左路线下的艳照绯闻
一封来自大阪的信
哪敢轻举妄动?
真实的“艳照门”
“这算什么 事儿?”
第7章 创作剧本险入政治旋涡
跨进业余文艺创作阵地
“创新 与复旧”的主题
一不小心玩儿大了
按照既定的调子起舞
就差那么一丁点儿
第8章 改革开放吹来和煦春风
我能熬得下来吗?
再也不愿去想它
对外宣传电影座谈会
强势的外贸广告主
当代广告摄影的发端
第9章 第一个国外广告观摩展
广告摄影研究会
囊中羞涩也要办展览
如饥似渴的国人
莫名的厄运
第10章 相扑比赛的景泰蓝奖杯
略有时差的结识记忆
八木信人的建议
好事多磨
中日友好景泰蓝杯
第11章 景泰蓝的日本市场调查
电通广告讲师团
全新的 MARKETING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胆识俱佳的开明之举
我醉了……
第12章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市场调查不能打水漂儿
给钱也不敢花
我把不该说的都说了
公司领导吃错了药
自食其果
第13章 经营景泰蓝的无奈之举
瞅你有什么新鲜的?
事,要一件一件地办
什么才是最关键的那一件 ?
束手无策,举步维艰
顺风搭载初见成效
支部书记不能成摆设
第14章 我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来了新调令
“第一副” 经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跃跃欲试的亢奋
第15章 北京广告公司的新理念
企业得有个发展纲领
公司有了新理念
率先迈出了第一步
广袤无垠的新天地
北京广告公司经营的主旋律
创意革命浪潮
第16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探索
“北广 人”——令人自豪的称呼
由一枚司徽引发的风 潮
精神的力量
心里涌上一股热流
第17章 跨国公司合资的前奏曲
奥美的真情
电通的期望
终于见到了“真”电 通
何不来个两全其美?
又见奥美领袖
第18章 王府井索尼路牌的风波
“你们先把 我打死好了!”
一个橱窗惊动 5 位副总理
一块路牌引起轩然大波
“大政方针 一张嘴”
第19章 走近第三世界广告大会
广告大会新创想
徐信与高哈
肚皮舞娘的邀请
不寻常的开幕式
美好的瞬间
无言的结局
第20章 从广告公司到行业协会
“必须得换秘书长!”
没有人手怎么干事?
两难的选择
恰逢其时的“稻草”
《国际广告 》迁京
第21章 出口贸易广告的鼓与呼
出口贸易广告乱象
哓哓不休的呼吁声
一份传单入耳惊心
遭遇了应有的尴尬
“定千 分之三这个比例,要比不定好”
第22章 由老马牵线的奥美情缘
我所认识的老马
推开奥美大门
“好东 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一个 广告人的自白》大陆中文版
挥之不去的奥美情缘
第23章 两岸广告人的早期交流
电话里“结识”T. B5
广告人“破冰之旅”
刘毅志的《授权书》
菊月的珍贵礼物
郭承丰的“心路历程 ”
第24章 亚洲广告大会申办憾事
说申办就申办
先得理清诉求
我的申办演说
朋友的肺腑之言
第25章 亚广联第十三届理事会
机会来了
亚广联(AFAA)
想要的就是这句话
“千古罪人 ”乎?
第26章 从这儿开始了山重水复
换届的人事变动
缺氧、憋气、窒息……
如此引而不发?
“板砖”横飞
猝然的警醒
第27章 又是个柳暗花明的春天
这一年整个儿都是春天
司长撺掇我“下海”
“没退路, 我养着你!”
向多舛的仕途说再见
解禁私营广告“代理”的信号
大诚广告低调开业
第28章 全力打造理想主义王国
天真烂漫地起航
“命运共同 体”
大诚大家
一脑门子的激情
附录
第29章 八木信人抛出了橄榄枝
跟电通合资?
电通在中国的合资脚步
把“国广”也加进来
一个亮堂的公司名字
合资就是合人合心
挣揣了襁褓就厮杀
第30章 拿什么来拯救我的爱人
我的眼前一阵昏黑
“会做 菜”的好口碑
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
是否是理智的抉择?
第31章 亦真亦幻的本土电通梦
理想的火花
星星之火明灭可见
无可奈何花落去
难于幸免的“水土不服”
第32章 人生就是那么几个路口
不弃不离的广告路
广告路上第一步
梦想的泯灭
道不同不相为谋
多梦的广告人生
第33章 电通老朋友的温故之旅
我们都很珍惜友谊
温故之旅
时尚达人玉木徹志
今又拜访电通
温故知新,友谊长存
后记 送给我的一份生日礼物
|
內容試閱:
|
广告的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
随着姜弘老师的叙述,我们穿越到20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中专毕业工资只有32元。在那个年代,按照现在的说法,姜老师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三分之一的工资花在了看话剧上,是60年代的月光族。而在那个时代,实际上一切已经被决定了。不愿意画瓷的年轻的姜弘、不想离开北京进入文工团当奶油小生的姜弘、新中国外贸行业最早的广告男模姜弘,不安分地主动要求调动岗位,开始了商标管理的工作。
在中国广告史上,姜弘老师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在当代中国广告初创的那个充满了激情与梦想的时代,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中,一定会有姜弘的身影。因而,姜弘老师关于个人广告生涯的回忆与记叙,就成为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的叙事。
从20世纪60年代毕业到2011年在日本广告老友相聚,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广告发展的激动人心的脚步声,以及在那一代广告人心底刻下的不平凡的印痕,这里面肯定有创新的兴奋与喜悦,有面对挫折和挑战的苦恼与思考,当然还有小八卦,以及深沉的抒情。感谢姜弘老师的写作,几十年的历史脉络,在这本书中,以一种淡然的笔触为我们徐徐道来,却栩栩如生。
生生死死,恩恩怨怨,悲欢离合,荣辱成败。人生确实是一场飘忽的缘,而广告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缘。虽然我是姜弘老师的晚辈,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人生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历史是一个长廊,在这个长廊中走过无数人,其中的一些人因广告而相识相聚。80年代的广告人群体,在已经过去的那段充满活力的广告理想主义时代,在他们像我们这样年龄或者更年轻的时候,共同开创了一个伟大的行业。如今,虽然在广告行业依然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但书中谈到的一些或者熟悉或者耳闻的前辈,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还有的前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人生、历史这些词说出来会很轻松,但仔细品味,是一种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沉甸甸的感觉。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广告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一群人会汇聚在这个行业?为什么其中的一些人能够立足前沿?广告看似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缘,实际上是被选择的命运。不安分,喜欢挑战和刺激,有才华,有激情,首先已经机缘巧合地为一批人确定了事业的归宿。有情谊,有责任,有追求,有担当,使得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被历史选择,他们必须开创,必须承担自己的使命,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广告业是一个值得热爱的行业,而对一批人来说,广告业是必须献身的事业。姜弘老师的这本书,所描绘的正是献身广告事业,在80年代引领潮流的广告人群像。他们的责任意识、为整个行业担当的使命意识,在当下的广告业中,已经被可怕地淡漠了。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国的广告人应该继承并且必须坚持的。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我们思考现在和未来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姜弘老师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今天的反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
我一直认为,80年代在中国历史中的价值一直没有被准确地评估。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80年代的伟大。对中国的广告业来说也是如此。在姜弘老师的这本书中,有许多对当代中国广告奠基的岁月那些珍贵的历史瞬间的还原。近年来,我特别关注当代中国广告史的梳理和分析。正如只有研究一条河流的发源和流动的轨迹,才能更好地判断现在的位置,以及将来的流向变化。研究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有历史的意识,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中国广告产业流变的特点。因为发展始终是在延续中向前推动。而且只有从广告产业历史发展的整体视角切入,才有可能探究和把握中国广告产业的规律。在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过程中,80年代是极其重要的一段时间。但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对当代中国广告业的这段黄金时代,我们更多的只能想象。在姜弘老师的笔下,那些历史的细节,神采各异的人物,以不经意的笔触一一呈现。这对中国广告史的研究而言是难得的完善和补充。基于这些史料,我们有可能对80年代的中国广告发展的价值作出更清晰的判断。
对目前中国广告业的状态,我概括为高度世俗化。所谓世俗化是指两个方面的纠结:高度商业化和高度行政化。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荒谬无比与精彩绝伦并存的很奇怪的时代。机会远远超过以往,而矛盾盘根错节,匪夷所思。有没有可能走出这种状态?中国的广告业未来走向如何?对这个问题,我是个偏乐观主义者。如果说,姜弘老师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是中国广告业的第一个春天,我一直认为,目前的中国广告业,正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的使命是创建当代中国广告业的根基,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广告人的使命是努力要在全球广告业中创建中国的领先地位。今天的广告业,最需要的是超越世俗化,重建广告业的理想主义。理想不仅是感性的,浪漫的,而且是理性的,务实的。只有建立历史感,通过历史的梳理,把握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广告业的理想才是可实现的理想而不是梦想。当然还需要一批能够突破商业和行政的藩篱,立足全球视角,在更高的层面透析广告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引领广告业发展的有使命感的广告人群体。他们不仅是为了商业利益和行政利益,而是真正热爱广告业并愿意为这个行业献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中国广告业新的辉煌。这是姜弘老师的这本书的非常重要的启示。
曾经为一些书写过一些文字,但从来没有这次压力这么大。姜弘老师在书稿完成之后,邀我为序。晚辈得意于先睹之荣幸,但岂敢写序。写下这些文字,作为读后感,希望能够在本书中作为附录,传达作为晚辈的广告人的敬仰、读书的心得,当然还有感谢。
陈 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院长
情缘广告
姜老师说,自己的新书要出了,要我写“序”。这让我惶恐,无论资历,还是学养,乃至专业水平,我岂敢担当“作序”之职?姜老师如期把打印稿当面给我了。我权当学习宝典,依然不敢有作“序”的念头。由于忙,稿子放了一个星期也没有得空拜读。一次去长春的途中,随身带着稿子。晚上下榻宾馆,本来想能看多少先看多少,因为第二天还有活动要参加。没想到,像上了瘾似的,一口气看到凌晨四点。
我一再声明,不是“序”,是读后感。
读这本书,有亲切感,犹如同老朋友促膝聊天,听姜老师娓娓道来那些广告界的人与事。有些是我也经历过的,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现场,真实亲切;有些是听说过的,模模糊糊,如今得以确认;有些是第一次知道,新鲜而受教。
小故事里蕴藏了许多关于广告发展的思虑。如“头一次看到电视广告”、“广告摄影研究会”、“八木信人的建议”、“一枚司徽引发的风潮”、“老马”、“徐信与高哈”等,一件件小事,看似简单,只有在广告界摸爬滚打过来的人,才能深切地领悟到小故事里的含义。这些小事,光靠记忆是留存不到现在的。按照姜老师的说法,是从“一张纸条、一幅照片、一盘录像带”等,勾沉出来的。不仅以事实说话,更是活灵活现的真情故事。
看完全书,我才知道,姜老师在广告界经历的一些大事,今天看来,那的确是大事。当下,有些广告圈的人士,干的事没有多大,张扬得挺大,气派也大。看看姜老师经历的大事,这种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自吹自擂的,充其量是不了解历史而已。1990年11月,姜老师代表中国争办第19届亚洲广告大会的演讲,那才叫中国气派。1987年,第三世界广告大会开到了人民大会堂,代总理出席讲话,国家主席接见与会代表,这样的广告大会够规格吧?说句戏言,从那以后,中国广告界不再有大事。近20年来,我们许多人跟我一样,一直想为中国广告界做些事情,但总感觉收效不大。比照姜老师的经历,的确收效了。
书中记述了好多个中国广告界中的“第一”,如“宣展人员中走出国门的第一人”、“我国最早举办的广告理论与实务讲座”、“最早向中国广告界全面系统介绍MARKETING理论的人”、“海峡两岸广告人第一次正规的学术交流”,等等。这些“第一次”,我们许多人只是听说过,但这是姜老师的亲身经历。无论是在广告公司,还是在中国对外贸易广告协会,他一直为中国广告赓续几十年如一日,勤勉耕耘,成就不凡,但总是低调,不事张扬,这也是姜老师赢得广告界敬重的
原因之一吧。
姜老师给我印象最深,
也是我望尘莫及的是,这么多年,无论是天冷天热,刮风下雨,还是大场合或者小聚会,姜老师从来都是衣着得体且讲究,且从不迟到。那份讲究,如果只是一次两次,不必渲染。这份讲究,自我认识他以来,从来如此。不知别人是如何理解的,我读了这本书后,我的理解是,姜老师是个讲究之人,他的执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喜欢话剧,到写剧本;从“北广文化”,到“奥美情缘”,都体现出了姜老师的那份执着与坚持。
姜老师半个世纪的广告人生中,对广告的情感,对广告的探索,对广告的信念,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也许你会认为我牵强附会,但实话实说,这是我对姜老师的理解。
我还要说,这本书的启发性特别大。没有那种老人出书的“惯例”,居高临下。都是身边的事,都是姜老师自己经历的事。但不能说这本书没有所谓的高度。书中并没有专门说广告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有什么作用,但我从姜老师说的那些事那些人中能隐约品出广告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意味着什么。书中没有说,中国的广告面临哪些挑战,但读完之后,你却能感悟出挑战在哪里。仅此一点,这本书就很值得我们读,尤其是值得广告人读。
我特别赞成学者丁东先生的一句话“研究历史的最高目的应该是弄清史实”。但是,由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语,弄清史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姜老师的这部著作,让我们弄清了许多广告史上的史实。
丁俊杰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
中国高教学会广告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