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小说般好读、杂文般幽默,档案般严谨,充满第一手材料,让你惊奇连连的“酒书”;
法国红酒走下“高级论坛”,与你聊第一手真相,轻松又专业,幽默又深刻。写给所有想孝敬长辈、赠亲朋挚友、为孩子保存、和爱人分享的……想学、想喝红酒的人。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以严谨的红酒专业知识为基础,用轻松风趣的行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词汇、讲解酒标信息,间或对某些消费行为进行幽默的自嘲,使读者免于再落入种种购买陷阱,更学会识别真假良莠,分辨种种微妙之别。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葡萄酒指南,更不是专业的技术手册。阅读这本书犹如同作者一起开始一次葡萄酒的另类“发现之旅”。畅游葡萄酒世界的同时,还能了解真相,揭开葡萄酒酿造、销售、品尝与挑选过程中的种种奥秘。
|
關於作者: |
刘佳
“拉菲官网”中文版译者,巴黎名店侍酒师。
|
目錄:
|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作者的话
只谈干红
几点说明
01 第一章 验明正身 ── 喝正宗干红
红色+葡萄+酒就是红葡萄酒吗?干红味道一定要酸涩苦吗?木桶陈酿是高档干红的标志吗?验明红酒正身的火眼金睛即将练就!
何为正宗出身?
1.Wine的三条家规——葡萄+酒精就是葡萄酒吗?
2.“巨峰干红”的味道——所有葡萄都能用来酿酒吗?
3.混血娇娃——红酒是用红葡萄酿造的吗?
4.深即是美?——红酒的颜色越深越能证明是好酒吗?
酸与甜哪个正宗?
5.干与红的纠结——干红和红葡萄酒有什么不同?
6.甜和白的三言两语——“甜红”是什么?
7.怀旧的整形内衣——“普通红酒”为何要加糖?
有添加物就不正宗吗?
8.填充整形的“隆胸术”——正宗法国干红为何也能加糖?
9.接种SO2疫苗——法国干红为何也含有二氧化硫?
10.有关“天然”的疑问——“无硫干红”为何也含硫?
11.“澄清”这个误会——正宗干红是否澄清无沉淀?
没有软木塞就不正宗吗?
12.依恋那一声叹息——正宗干红都用软木塞封装吗?
13.金属旋帽能“克木”——螺旋帽是低档红酒的标志?
14.AOC也有权“利乐”一下——纸盒装红酒是最低档的餐酒吗?
15.马车上的桶中袋——小橡木桶包装的干红是否最正宗?
“正宗干红”都要有木桶味儿吗?
16.木桶校园、水泥课堂与青春期教育——什么叫Aging?
17.梦工厂小木桶——高档干红都要“木桶陈酿”?
18.化淡妆、穿旧衣的韵致——木桶的新旧会影响干红的档次吗?
19.橡木大片,流行小调——为何有些橡木味干红很便宜?
杯沿酒语 “正宗”谁说了算
02 第二章 行话切口——说地道的酒话
木桶陈酿、“大小拉菲”、年份与保质期,AOC与列级庄,一直没有搞清楚的专业词,从此你也能娓娓道来。
几个“行话关键词”
“酒庄”、“酒庄酒”、“酒商酒”
年份与“年份酒”、cuvee
酒庄的疑惑
1.葡萄酒的农工商—— “拉菲有分厂吗?”
2.让人走丢的“庄园”——“酒庄酒”都要有Chateau?
3.“就是一家种葡萄酿酒的”——Chateau都要有“城堡”?
工艺的疑惑
4.装瓶者的底细——酒庄装瓶是品质的保证吗?
5.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 ——“酒庄装瓶”有多少种写法?
6.采收方式的手心手背 ——手工采收是品质的代名词吗?
酒名的疑惑
7.出牌的战略战术——正牌酒、副牌酒是什么意思?
8.Cu`vee的身份 ——“特酿”有何特别?
年份的疑惑
9.年的份量——为什么葡萄酒要讲年份?
10.坏年份,好宝宝——坏年份里也能出好酒吗?
11.“野孩子”的户籍——非年份酒都是劣质酒?
12.年份事小,话题事大——年份酒是高档酒的标志吗?
13.“新酒”如烟花之美——为何难以买到本年份的干红?
保质期的疑惑
14.何必在乎“装瓶日”——年份和生产日期是什么关系?
15.保质期的十年罩衫——红酒到底能存多久?
16.从繁华到凋败——红酒过了适饮期还能喝吗?
17.问香何时绝——酒老了会不会变坏?
等级的疑惑
18.三字经的深意——AOC到底是什么意思?
19.AOC套娃—— 法定产区是等级和质量的保证吗?
20.乡村里的150个P——地区级餐酒也分档次?
21.越日常,越自由——日常餐酒真的很低廉?
列级庄的疑惑
22.Grand Cru的多重身份——名园、名庄还是列级庄?
23.波尔多人爱选美——法国究竟有多少列级庄?
24.薰衣草国度的Cru Classe——普罗旺斯的“冒牌”列级庄
杯沿酒语 “Chateau XXX 是什么品牌的红酒?”
03 第三章 三口为品——优雅品红酒
优雅的姿势,标准的用语,好用不贵的酒具,特别容易学习和掌握,让红酒变得亲近而透明!
解读“品饮指南”
这些问题并不可笑
1.倒掉不如调鸡尾——红酒兑雪碧,真的很可笑吗?
2.Balance星座的特质——什么叫红酒的“平衡”?
3.好喝未必高大浓——红酒的度数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4.四季红酒心情——喝红酒也讲究季节吗?
香气和单宁
5 香气的AB型——为什么酒里会有葡萄所没有的香味?
6 单宁其实姓“多”——单宁到底是什么?
7 香也值钱——红酒都要“闻香”吗?
8 花香还是花臭——怎样根据红酒香气判断质量高低?
变没变质
9.酒老珠也黄——怎样根据红酒的颜色识别新老?
10. 病了还是累了?——红酒变质有何真假症状?
11.元凶难辨——什么是酒的木塞味?
姿势和礼仪
12.腿重要还是肚子重要?——喝红酒一定要用高脚杯?
13.莫要满把攥、莫翘兰花指——怎拿红酒杯最标准?
14.晃出来的风情——应该怎样晃杯?
15.吐酒不会丢面子——在试酒会上如何品酒?
16.完美烛光宴——正式宴会上,怎样喝红酒才合乎礼仪?
杯沿酒语 说说品酒专业词的闲话
04 第四章 侍酒之道——正确侍红酒
红酒喜欢礼尚往来,红酒也有表演欲。让它们“舒服”了,我们也会更快乐。
存放
1.红酒不是大米白菜——没开封的葡萄酒应如何保存?
2.站着睡?躺着睡?——红酒一定要卧放保存?
3.盒子要得要不得?——红酒可以留在包装盒中存放吗?
4.你会把大象关进冰箱吗?——开瓶后的红酒怎么保存?
开瓶
5.侍者之友,大家的好朋友——专业开瓶器也适合初学者使用吗?
6.红酒美刀郎——怎样使用酒刀开红酒?
7.兔头快快开——用什么工具可以快速开酒?
8.一把金钥匙——开非常老的酒有什么技巧吗?
9.出手莫动刀——怎样打开瓶口有蜡封的红酒?
醒酒与滗酒
10.败火还是热身——如何掌握红酒的“饮用温度?”
11.在众妙之门中醒来——什么样的酒需要醒?
12.大醒还是小醒——如何选择醒酒器?
13.鸭子瓶会滗酒——怎样去除酒渣?
14.跟Decanter较较真儿——到底是滗还是醒?
选择酒杯
15.找个大众情人?——怎样选择你的第一支红酒杯?
16.抻长的煮鸡蛋——国际标准杯是否适合家中品酒?
17.如何清洗酒杯和醒酒器?
18.如何清除衣物上的红酒污渍?
杯沿酒语 余光中的优雅
05 第五章 搜酒寻欢——轻松选红酒
标签能看懂,还会与侍酒师做“专业交流”,在法国的葡萄酒专卖店、在巴黎的星级餐厅,挑选红酒是如此轻松自在!
选酒灵通卡(中英文参照)
识标签
1.“酱油瓶”及其他——怎样根据包装特征判断是否干红?
2.迷情复古范儿——酒标上有“城堡”才是好酒吗?
3.不和你玩藏猫猫——怎样快速读懂酒标?
4.绿帽子与女人头——封帽上的绿色标签是档次的标志?
评高低
5.越凹越好?——红酒的包装与质量有关吗?
6.波尔多的14个单词——怎样迅速识别Bordeaux?
7.双C的另一种解读——怎样辨识列级庄?
8.老酒自己会说话——怎样根据外观判断老酒的保存状况?
9.占士罗的拉菲传奇——如何识别Lafite正身?
10.到底谁是传说——“拉菲”有多少亲戚?
来法国旅游,怎样买红酒
11.小酒庄,大年份——怎样选到最佳性价比?
12.价格与特色难兼得——买酒应去超市还是专卖店?
13 .生辰年的运气——买瓶出生年份的酒回家珍藏,是个好主意吗?
14.和她一起飞——怎样带酒安全回家?
巴黎餐厅如何点酒
15.爱上“到此一游”——哪里能喝到零杯“列级庄”?
16.酒单,没那么简单——法国餐厅的Wine List该怎样读?
17.像本地人一样从容——在高档餐厅点酒有何学问?
18.“瓶开了,但我不喜欢……”——餐厅里点的酒是否可以退换?
杯沿酒语 给红酒入门者的不完全建议
06 第六章 爱而不伤——健康饮红酒
好男人不喝酒,因为一喝就会酒气熏天不醉不归;好女人更不喝酒,因为一喝就很风尘很容易出轨。有了红酒,我们的观念也许可以变一变了……
1.这个知己是红颜——红酒真有这么多保健功效吗?
2.谁让你头疼——红酒中的二氧化硫会影响健康吗?
3.红对白,三打一 ——怎么计算红酒的酒精摄入量?
4.爱而不伤——怎样饮红酒有利于保健?
杯沿酒语 “法式”不是模仿秀
附录一:法国葡萄酒大区幽默记忆法
附录二:轻松记忆波尔多“八大”与“Chateau”
附录三:一部分性价比优秀的波尔多副牌酒
附录四:法国葡萄酒年份参考(分大区)
附录五:“酒庄酒”与“酒商酒”的若干情况
后记
|
內容試閱:
|
葡萄+酒精就是葡萄酒吗?
现在国内“半汁葡萄酒”已经不允许生产了,即使生产也不允许再挂“葡萄酒” 的名。不过还有很多“
鲜汁葡萄酒”、“纯汁葡萄酒”、“原汁葡萄酒”、“原浆干红”…… 汉语词汇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冠名方法,却也让人难明就里。
外语中的表述则简单明了又有概括性,无论是wine(英语),或者vin(法语),乃至德语中的we
i
n,俄语中的вино,葡萄牙语中的vinho,西班牙和意大利语中的vino,不仅表述了“葡萄酒”的意思,而且这一字眼已经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一,产品原料:必须是百分之百葡萄或葡萄汁;
第二,生产原理:必须是上述原料全部或部分酒精发酵而成;
第三,酒精度数:不得低于8.5度。
会说中文的法国人,见到“原汁葡萄酒”之类的名称会瞠目,就像他们说“有馅儿的包子”会令我们觉得可笑一样。
为什么外语中只用一个字就能表述清楚的含义,我们用三个字却还是概念宽泛以致概念杂糅?因为汉语中“葡萄”+“酒”的构词法很容易令人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只要包含葡萄或葡萄汁、有酒精,就可以称为“葡萄酒”,而不必问度数、不必问工艺,甚至不必问葡萄汁里是否掺过水。
这并非语言之过,而是我们缺乏葡萄酒知识的背景,先天认识不足;这也并非买酒人知识缺失之过,而是某些酿酒人、卖酒人拼凑词语兜售概念,拼命想证明自己是“正身”的“鲜原纯”,这往往是所谓“高级葡萄酒”最难于觉察的伪证。
怀旧的整形内衣——“普通红酒”为何要加糖?
红酒做成sweet型,也要辅以微量酸苦涩才比例匀称味道丰富。而大多数“普通红酒”像激素催肥毫无身段可言。前者的甜来自葡萄天然糖分中没有转化成酒精的那部分,而后者的甜却是硬生生的往酒中人工加糖。就算都有丰乳肥臀,但前者是天生,后者是整形内衣挤出来的。
为什么要人工加糖?与其说是为迎合大众对甜味饮料的偏好,不如大方坦承是企图纠正过于酸涩的味道。葡萄若发育不佳,“三围”便不达标:色不够浓、汁不够甜、皮不够熟——颜色自不用说,就连香与味也十有七八要仰仗葡萄皮。葡萄成熟好,果皮才会从“生涩”转为极富内涵的“熟涩”,“出汤”才会优美醇和。
葡萄皮的绕口令先打住。如果葡萄不够熟,糖分少,就算全变成酒精,度数也不会高。当然更不会留些余糖试图掩盖生涩,因为这一来酒精度必然更低。酿好之后拿糖和香精来塑身,但对内在美毫无提升。“全汁”是真而身材有假,叫做葡萄酒精饮料倒还合理,与真正意义上的“甜红”全不相干。
让市场来大浪淘沙吧用严格的工艺标准来规范,或许我们身边不少酒要改名换姓,但难以更改的是人的记忆与习惯。
二十多年前有种“小香槟”,像汽水一样的酒,酒一样的汽水,很让小孩子向往,觉得能喝一口就很像大人了。很多家庭只有在周末或国庆春节时才买一瓶上桌,那时没人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在法国也没有人知道他们那里最著名的一个“地名保护区”在中国已经有了“小”字辈,而且除了酒里的二氧化碳气泡,其余都跟他们毫无关系——叫起真儿来,连气泡的来源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后来,法国人站出来维权了,国产“小香槟”现在找不到了。即使在酒精类果汁饮料档里找到类似制法的,那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了。
有几款经典“普通红葡萄酒”卖了很多年,我们也喝了很多年。在没有人知道干红是何物的年代里,它们就已经在那里了。有的消失了,有的现在还能买到,背标上写“原料:葡萄汁,白砂糖……”,再往下一点写着:“甜型”。没有年份,依然用着螺旋盖。在国产进口各种干红越来越多的货架上,像个异数(无年份、螺旋盖并不是伪劣干红的同义词,只是目前很多人还倾向于如此认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多数进口法国红酒都属于年份型,使用软木塞封瓶)。这是从我们记忆深处流传至今的“普通红酒”,带着时代的忠实烙印。如果法律法规愿意较真儿,它们终将有天被“规范”掉,更名改姓;如果所有人都去喝干红和“正规”的“甜红”,它们也终将被大浪淘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