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生于唐河县祁仪镇一个书香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去世后,年幼的冯友兰在母亲教育下成长,私塾基础良好。
《走近冯友兰》由冯钟璞编著,初冬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鸿词大儒、耆宿名流,一时间汇聚在石柱山下、唐河之滨,参加冯友兰纪念馆落成典礼,纪念冯友兰先生116周年诞辰,人们津津乐道着冯先生的杰出成就、道德文章,抒发着对这位世纪哲人的盛赞与钦佩。
|
內容簡介: |
《走近冯友兰》由冯钟璞编著,《走近冯友兰》是纪念冯老先生116周年诞辰而编著的。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中国整个现代化命运相关联,其经历与著述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
|
目錄:
|
上篇
一 一论冯友兰
二 再论冯友兰
三 《新世训》序
四 “德礼”“政刑”之争的新视野
——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
五 冯友兰是如何看待逻辑的
——忆与冯友兰先生学术交往的二三事
六 李约瑟问题”与“冯友兰问题”
七 冯友兰:当代贵和哲学的一面旗帜
八 求变与贵和
——冯友兰先生的儒家精神
九 为“抽象继承法”正名
十 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
十一 冯友兰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
十二 师不必贤于弟子
——论胡适和冯友兰的两本中国哲学史
十三 冯友兰学思历程述要
下篇
十四 关于树立一个对立面
十五 冯友兰与蔡元培
十六 冯友兰代理清华校务的一段史实
十七 冯友兰管理清华大学的贡献
十八 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
十九 日寇统治下的白米斜街3号
二十 白米斜街3号与闻一多遗属
二一 冯友兰在哲学斗争中的个人挣扎史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个哲学体系中关于宇宙、自然的理论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称为形上学,新理学有一个形上学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是所谓共相和殊相关系的问题。共相又称一般,殊相就是特殊式个别。如我们常说的“马”就是共相,是一般,而这个具体的黑马,那个具体的白马就是殊相,是个别。在逻辑学中把“马”的本质规定称作“马”这一概念的“内涵”,把世界上存在的这一个、那一个马都称作“马”这一概念的“外延”。
在古代希腊哲学中,柏拉图所代表的哲学认为,“马”并不仅仅是人的头脑中用来把握事物的概念,头脑中的概念是主观的,并不表示客观存在,而“马”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普遍性的存在,即共相。共相的说法表示一类事物共有的形式方面的规定。这种哲学又认为,事物都是模仿这些共相而成为实际事物的。如一个个美的事物之上有一个绝对的共相的“美”,美的事物是模仿了“美”而成其为美的事物的。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对事物进行了分析,提出事物的存在不仅有形式方面的规定,而且需要材料方面的基础。如一块砖,其形式为方,其材料为泥土,泥土又可以分析为形式与材料的结合,分析到最后不可再分析的那种无任何形式的材料,被称作“质料”,所以整个宇宙万物都是由形式与质料共同构成的。
中国传统哲学中宋明时代的理学家也有类似的分析。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共同构成的,理是事物的所以然,气是事物的物质基础。朱熹的理学还提出,理在气先,即具体的事物都是理与气的结合,但就世界的本源来说,未有气时已先有理。就个体事物的产生来说,具体事物产生之先已有其理,这叫作“理在事上”。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体系,简称为新理学,它继承了柏拉图哲学、朱熹哲学关于共相、殊相与理、气的看法。他学习哲学是通过逻辑学入门的,逻辑学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奠定了他思想的最初基础。到哥伦比亚大学后,通过学习西方哲学史,他了解到这实际也就是哲学上说的共相和殊相的问题。他认识到,具体事物是可感可见的,而共相是不可见的,共相根本不是感觉的对象,人只能感觉具体,不能感觉共相,共相只能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得来。如人见过一千棵树而得到“树”的概念,但这个树的概念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树。对具体树的感知是感性认识,树的概念则是对树的共相的认识,是理性认识。哥伦比亚大学的新实在论学派继承了柏拉图主义,肯定共相的客观存在,并进而提出共相的存在与事物在时空之内的存在不同,是“超时空的潜存”。新实在论对冯友兰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新理学提出,任何一个事物总是属于某一类的事物,而一类事物必有其所以为这一类的共相,其中包括这一类事物共有的规定性,有了这个规定性,此类事物才能与别类事物区别开来。新理学把一类事物所以为一类的规定性叫作“理”。如山有山之所以为山,而与水相区别,所以为山即山之理。山之所以为山的理不是这座山那座山所独有,而为一切山所共有。新理学认为,宇宙中所有的共相共同构成了一个形而上的理世界,理世界是客观的,是有,不是无,理的有是超时空的潜存。
新理学又提出,事物的规定性是使事物得以成为某类事物并与其他事物区别的本质,但仅有事物的规定性并不能导致事物的实际存在。事物的实际存在除了要有所以为该类事物的“理”外,还需要“所有以能存在者”,这个“所有以能存在者”近于希腊哲学的质料,新理学称为“气”。新理学强调,新理学的“气”与传统理学所说的“气”有所不同。传统理学的“气”往往指实际流行或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新理学的“气”则如质料一样,是思维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的结果,只是一个逻辑概念。
新理学重点讨论了理与事物的关系。认为事之理即事之所以为事者,也就是一切事物的所以然,一切事物必须“依照”事之理才成为实际的事物,一切具体的实际事物又称为“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器世界,于是新理学中的宇宙被一分为二,一个是形而上的理世界,又称“真际”,一个是形而下的器世界,又称“实际”,器世界中的事物都是依照理世界中的理才成其为实际的某类事物。器世界中某一类东西之所以成为某一类东西,是因为它依照了某一类东西之理。换言之,实际中的某一类东西就是真际中某一理的例证。
以实际事物为依照某理而成其实际事物,这一说法本身便意味着某理在某事之上、之先。新理学确实认为理在事先。早在1930年代初,冯友兰即提出“先有飞机之理,后有飞机”,就是说飞机发明制造以前,飞机之理已经存在;飞机发明之后,只是为真际中的飞机之理在实际中增添了例证。所以,一类事物之理可以无此类事物而有,必先于此类事物而有。真际即理世界所包括的理是完全无缺的,但这些理不一定在实际中都有例证。真际好比一个电影片子,实际好比一个放映出来的电影,电影片子已经包括了全部的电影。在放映时,片子才逐步显现出来,没有映现出来时,不等于片子中没有;映现出来的影像是片子的例证,是后于片子的。
理和气,理与事的先后,这些都是传统理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所以冯友兰把自己的体系称为“新理学”。他反复申明,新理学之为新,是“接着”传统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传统理学讲的,他认为,传统理学所说的理气理事,就是西方哲学讲的共相与殊相的问题,只是未使用西方人用的范畴,说得还不够明确,新理学就是以近代逻辑分析和新实在论的学说为基础,把传统理学没有讲明确的地方明确起来。
如果把冯友兰纯哲学的部分用形式和内容来分析,还应注意到,新理学的思想本质可归为新实在论,而其形式的表现则受近代逻辑分析方法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提倡用“逻辑底”“形式底”讲哲学,使形上学命题不要像科学命题那样对实际事物有所肯定,而努力像逻辑命题那样对实际事物无所肯定,如形式逻辑肯定“若凡人皆有死,若甲是人,则甲必有死”,这一命题并不肯定主词存在,假令实际中没有人,实际之中没有甲,这个推论肯定还是真的。冯友兰认为西方哲学史中的形上学都是对实际有所肯定,所以经不起近代新逻辑的分析和批评,而中国哲学史上,从先秦的道家到唐代的禅宗,本来就有一种对于实际无所肯定的形上学,因而新理学不仅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也是接着道家讲形上学却不着形象的传统的“新统”。
P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