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江南 国宝传奇

書城自編碼: 202419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浙江卫视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935856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8/22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HK$ 82.4
鼠狗之辈
《 鼠狗之辈 》

售價:HK$ 58.9
数实融合
《 数实融合 》

售價:HK$ 80.2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售價:HK$ 57.8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售價:HK$ 105.0
人生脚本
《 人生脚本 》

售價:HK$ 92.0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售價:HK$ 58.8
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
《 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 》

售價:HK$ 92.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3.0
《 钱文忠集天竺与佛陀 》
+

HK$ 105.5
《 钱文忠集-文中有话 》
+

HK$ 76.3
《 钱文忠集-人文精神的桃花源 》
+

HK$ 105.5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
+

HK$ 294.2
《 钱文忠江南系列(人物传奇、国宝传奇、家族传奇,钱文忠精彩主讲 江南style 穿越时空的惊世传奇与美丽 ——能不忆江南?) 》
+

HK$ 95.4
《 江南 家族传奇 》
編輯推薦:
百家讲坛超人气学者钱文忠讲述江南人文历史以江南气质的优美优雅,讲述江南的传奇人物传奇历史。钱文忠教授的讲述,摒弃了传统说史的傲慢与偏见,平视历史的一个个细节,让真实的历史记忆就这样鲜活地诗意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江南?人物传奇》里有江南人杰穿越江南烟雨的美丽与记忆;《江南?国宝传奇》带我们触摸跨越千百年的江南瑰宝与深邃美感;《江南?家族传奇》则让我们对最牛的江南大族、最牛的财富人生产生由衷的惊叹与敬佩……
內容簡介:
本系列以浙江卫视“江南”栏目内容为蓝本编定的图文书,全面介绍江南的人文风貌与神采。本书讲述春秋伎乐铜屋、《兰亭序》、三足蟾蜍砚滴、《吴兴赋》、《富春山居图》、元青花梅瓶、徐渭及其书画作品、金农漆书、文澜阁《四库全书》、汉《三老碑》与西泠印社、十里红妆万工轿、黄宾虹画作等国宝的前世今生,流转传承。
關於作者: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祖籍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
著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戌子草——钱文忠文化随笔》、《己丑革——钱文忠文化随笔》、《风化的传统基石》、《颤栗的道德底线》、《巴利文讲稿》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目錄
神秘的礼乐之器
春秋伎乐铜屋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仅此一例的
青瓷三足蟾蜍砚滴
比肩《兰亭序》的
赵孟频《吴兴赋》
六百年转徙相望
《富春山居图》的
前世今生
国瓷国宝之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明朝艺术狂人
徐渭和他的传世名画
“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与漆书《相鹤经》屏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文澜阁《四库全书》
人文情怀代代传承
汉《三老碑》与西泠印社的故事
十里红妆之
万工轿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黄宾虹经典画作
內容試閱
神秘的礼乐之器 春秋伎乐铜屋

在唐朝的时候,人们总是以“周孔”并称,因为孔子是继承和发扬周公的精神的。周公和孔子两人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孔子说自己在年轻的时候经常梦见周公,一生宏伟的愿望就是要让当时的社会继承和恢复周公所创立的礼乐传统。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郁”就是很茂盛的样子,周朝的“文”是十分繁荣的,意思是说周朝具有了发达的文化。孔子毕生赞扬周朝的文化,学习周朝的文化。而周朝的文化主要体现在礼和乐上面。
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当时大概三十多岁,已经是鲁国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学者了。一天,孔子对他的弟子南宫适说:“我听说在洛邑当守藏史(守藏史是一种职务,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博物院院长)的老聃(就是老子),是个博古通今的学者,他既通礼乐之原,又通道德伦常之理,这样有学问的人,应该是我们的老师,能在洛邑拜访他一次,是我生平之愿。”
南宫适就向鲁昭公报告了孔子的意愿。鲁昭公就送给孔子一辆车子、两匹马和一个驾车的仆人,支持他远道求师。于是孔子就从鲁国的都城出发,风尘仆仆地去周国都城洛阳,参观洛阳,拜访老子,同时向老子问礼。这件事情不但说明了孔子的好学,同时也表现了孔子对于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明的重视。
当然,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全能的音乐家。他既能演奏,如弹琴、击磬、鼓瑟,又能歌咏。他研究古代的音乐,从尧舜时期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制作的音乐,到民间的音乐。
《韶》是古代尧舜时期的音乐,尧舜时期是孔子所歆慕的理想社会,所以《韶》乐是他最为喜欢的。学习《韶》乐,他“三月不知肉味”。认为太美了,又太好了,所以说是“尽善尽美”。而《武》则是周武王制作的音乐,孔子认为也很美,但是武王是通过战争而取得天下的,虽然是正义的战争,但孔子认为还不够“尽善”。所以在孔子看来,音乐跟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孔子在卫国演奏磬,磬就是用石头做的一种乐器。我们古代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石就是其中的一种,是用石头制成的乐器。
孔子在卫国弹奏磬,有一个背着草筐的人从他的门口走过,听出孔子击打出的乐曲中包含很深的意思,寄托了孔子的抱负和情感。孔子复兴礼乐传统的努力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响应,推行的仁义道德和仁政的效果也不大,所以把这种思想也带到了音乐之中,来抒发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感。这个背草筐的人听了,说:“有心啊,在击磬呀。”过了一会儿,又说:“偏狭啊,这种强而有力的硁硁的声音。没有人理解自己,就算了吧。水深就穿着衣服过河吧,水浅则挽着衣服过河吧。”这个人引用了《诗经》中的话“深则厉,浅则揭”,并且听出了孔子要表达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文化水平和音乐修养之高,不是现代人可以相比的。
春秋伎乐铜屋的乐队阵形是否符合周制礼乐的规定呢?这恐怕很难搞清楚,因为我们至今仍不知道绍兴M306这座等级很高的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所以无从判断。
但是,绍兴M306墓葬,位于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西北坡。绍兴,是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里曾是古越国的都城。所以我们依然可以穿越历史迷雾推断它背后的真实。
越国,又称“于越”,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召见四方诸侯,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为王。《会稽记》里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我们所熟知的卧薪尝胆的勾践就是古越国的第39代越王。
越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记载较多的就是“断发文身”。
“断发”是剪短头发之意,它与“椎髻”、“披发”类似,都是古代越人流行的发式。断发是为适应湿热的气候和多水的环境。古代中原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无论男女都留长发终身不剪。而古越人不但剪发,而且似乎经常变换发型,有时很短,有时又留长,让汉人很好奇。
庄子在《逍遥游》中就说过一个“宋人贩帽”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宋国人买了很多帽子到越国去卖,但越国人断发文身,根本就不戴帽子,以致毫无收益。
这个故事说明不搞调查研究,盲目行事,等于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总是要失败的。
我们再来说说“文身”。越国人那时候文身可不和我们现代人文身一样,现代人大部分是为了美观,而古代越人文身则是因为他们“常在水中,故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越人常生活在水边,在身上文身,看起来像龙的子孙,因为像鱼鳞嘛,以此避免受到水中蛟龙的伤害。但是近代也有学者认为,古代越族人“文身”是一种“标志性成人礼”的遗存。
可以说“文身”是中国古代越族一种多功能的文化习俗,包含了部落标志、图腾崇拜和成人礼等多方面的文化含意,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古老遗俗。直到近代,这种习俗仍旧可以在海南黎族、台湾高山族等民族中看到。
越人还崇拜鸟神,以鸟为图腾,经常把鸟作为至上的象征物饰于器物。而春秋伎乐铜屋的柱顶就铸有一只简约古朴的铜鸟。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鸟呢?
原来这种鸟是鸠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鸠鸟与别的鸟不同,它象征着生殖、再生、不死。在上古时代,只有部落首领能拥有用鸠鸟装饰的权杖。到了汉代,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会发一根鸠杖,并根据官位品级的不同,分为青铜杖、玉杖、银杖和金杖。老人们领到鸠杖,就等于领了一张“老年证”,这也是史书上记载的最早的“老年证”。当时还会给老人发放粮食等物品,以体现国家对老人的尊敬。从考古发现的资料和有关史书记载来看,汉代为老人赐鸠杖,在我国历史上已形成了一种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从此,中国有了鸠杖赠老人的习俗。也就是说,从汉代开始,老人七十岁之前拄的是自己的拐杖,七十岁之后拄的可就是国家发的这种鸠杖了。而且拄着这种鸠杖出去,在古代可是件挺自豪的事儿,因为人人都得尊敬他。之所以用鸠鸟的造型作为杖首,是因为这种鸟吃东西的时候不咀嚼,直接下咽。古人认为它的消化系统好、身体好,所以用鸠鸟作杖首,希望老年人能够像鸠鸟一样身体好,能够长寿安康。可见,中国古人对鸟的崇拜与情感寄托是很早就有传承的。
春秋伎乐铜屋上铸有鸠鸟,就是和古越人的鸟崇拜有关。古越人的鸟崇拜,可以上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浙江余姚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就有很多鸟的雕像图案。在古代,鸟是人们能见到的唯一能在天上飞翔的动物,它们自由高飞,无拘无束,古人相信鸟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是人神沟通的使者,于是便将飞鸟作为崇拜的对象。
铸着鸠鸟形象的春秋伎乐铜屋造型精致巧妙,色泽莹润悦目,堪称中国春秋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把古越先民的歌乐生活风情,形象生动地还原给后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