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技术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

書城自編碼: 20272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汪芳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6212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3/268000
書度/開本: 小5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3.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HK$ 86.4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HK$ 82.8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HK$ 95.8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HK$ 105.6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HK$ 11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8.0
《 新疆扩大向西开放战略研究 》
+

HK$ 58.5
《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HK$ 72.0
《 供给侧改革 》
+

HK$ 125.8
《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4):中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 》
+

HK$ 179.4
《 WTO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
編輯推薦:
《高技术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作者汪芳重点研究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以及高技术产业关联机制问题,运用产业关联理论、自组织理论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关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內容簡介:
《高技术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运用产业关联理论、自组织理论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关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分析和回顾了产业关联的相关理论;实证计量了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依据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结果,筛选出了具有高度关联带动作用的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同时建立了高技术产业的关联成长模型,揭示产业关联促进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机理。同时;《高技术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还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关联的自组织机制、融合拓展机制、集聚放大机制。
《高技术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可供科技工作者、企业和产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对高技术产业有兴趣的人员阅读和研究参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 产业关联的相关研究
1.2 产业成长与主导产业的相关研究
1.3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4 综合述评
第2章 产业关联的基本理论
2.1 产业关联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2.2 产业关联理论的内涵
2.3 产业关联理论的应用
2.4 产业关联分析的工具
2.5 产业关联分析的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3.1 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效应
3.2 高技术产业部门间关联效应分析
3.3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关联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4.1 产业波及效应的分析及模型
4.2 高技术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4.3 高技术产业生产诱发效应
4.4 高技术产业生产最终依赖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技术产业关联与产业成长
5.1 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
5.2 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
5.3 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技术产业关联的自组织机制
6.1 高技术产业关联的自组织条件
6.2 高技术产业关联的非线性机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技术产业关联的融合拓展机制
7.1 产业融合
7.2 产业融合对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的拓展
7.3 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的融合拓展方式
7.4 高技术产业融合拓展的超循环演化
7.5 高技术产业融合拓展的复合经济效应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高技术产业关联的集聚放大机制
8.1 关联产业的区域集聚
8.2 高技术产业关联集聚
8.3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关联成长的放大
8.4 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的集聚效应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束语
內容試閱
第1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高技术产业具有高增长率、高研发投入和高创新性的产业特点,特别是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产业成长期的高技术产业(主导性高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关联和带动作用。通过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不仅能加快高技术产业的自身成长,而且能够加快带动其关联产业成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因此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成长问题,揭示高技术产业关联特征、关联机制及其关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与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以及高技术产业关联机制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产业关联的研究、产业成长的研究以及主导产业转换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和已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本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文献基础。

1.1

产业关联的相关研究
1.1.1 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基于产业关联理论的投入产出分析即利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定量研究一国或一地区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从而为经济预测、政策研究和经济分析服务。在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规律性,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这是投入产出分析得以创立的客观基础。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部门或产品的发展同其他部门的发展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蛛网式联系,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正是以部门或产品间客观存在的经济技术数量关系的普遍性为依据的。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的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的美国投入产出表,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Leontief,1936),这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1941年他发表了?美国的经济结构1919-1929?,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并系统地阐述了其原理与发展,形成了把一个复杂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系统地数量化方法,标志着产业关联理论的正式产生。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Leontief,1953),其后又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Leontief,1953;1954;1974)。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法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在1973年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1965年以前是作为分析经济的研究工具,在1965年以后就成为国民账户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之中。1961年理查德?斯通发表了?投入产出与国民账户?一文,文章中阐述把投入产出账户的统计和收入与生产账户的统计相互协调的方法。1968年,联合国国民经济账户正式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加入投入产出账户,1993年,国民经济账户声称联合国国民经济账户的重要特点是将投入产出法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重要作用是将生产和收入与货物和服务账户加以连接,细化了部门机构的生产账户和收入分配账户,并且编制统一的投入产出表,从而可以形成描述生产领域的完整核算框架。

第1章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投入产出方法和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钱学森和华罗庚的积极倡导下,195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运筹室成立了经济组,开始研究投入产出相关技术。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同时也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投入产出相关技术。在高校,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在钟契夫的带领下,最早进行了投入产出相关技术的研究,重点是以“投入产出技术”为突破口,着手探讨在计划统计工作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数量经济分析技术。

刘起运等(2006)提出以分配系数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体系;提出建立二阶段投入产出模型,以实现结构化凯恩斯乘数。张守一和肖志杰(1991)提出在积累与消费部分列出部门的物价变动测算模型;建立科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徐力行和高伟凯(2007)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推演到部门间产品嵌入式创新扩散模型中,用该模型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内部创新扩散的通道及其特点。在基于创新的分类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对制造业进行了敏感影响产业协同的关键产业链环节的分析。李晓和张建平(2010)通过定位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法在东亚产业融合中的研究地位,并厘清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asianinternationalin-put-outputtable,AIIOT)的理论渊源、研制进展、制表方法及其目前在东亚的实际应用。

投入产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外贸易、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中。投入产出技术在对外贸易研究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列昂惕夫在?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中,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美国对外贸易问题。此后,经过多年发展,投入产出技术成为国际贸易分析中的重要工具之一。Lau等(2007)构建了扩展的反应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用于准确计算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李小平和卢现祥(2010)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和净出口消费指数等方法,运用中国20个工业行业与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国际贸易等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董敏杰等(2011)以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作为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行业价格水平的变化衡量各行业国际竞争力受影响的程度,利用加入污染治理支付成本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投入产出技术以棋盘式平衡表的形式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为能源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追溯能源使用以及进行各行业能源效率研究的工具。席酉民等(2009)从各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入手,通过编制2004年能源投入产出延长表,利用各项主要能源在各产业的消费额,使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分式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能源投入产出分式规划模型,求出最优单位GDP能耗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模型基于2004年能源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实际测算结果,得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在降低单位GDP能耗上起着显著效应的定量分析结论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能源投入产出技术得到较多应用的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edecomposionanalysis,SDA)方法中,Dietzen-bacher和Stage(2006)发现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表做SDA时存在缺陷,指出利用混合型能源表进行SDA分析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单位,而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关系不大。


王德发等(2005)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核算模型,在考虑能源环境对经济的相关影响的前提下,利用2002年上海市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上海市工业部门的绿色GDP,并且把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GDP比较,从而得出可以为上海市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撑依据。王建海在1987年和1992年18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一系列的统计数据,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能源消费,最终得出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结构变化的相关关系。刘起运和彭春燕(2002)用投入产出技术,从能源消耗角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产业关联变动关系。李爱军(2007)用投入产出技术,预测不同的GDP增长率下能源需求状态,计算2010年湖北不同能源品种的消费弹性技术、能源强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能源品种对每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的贡献程度。杨念(2005)通过能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珠江三角洲数据,得出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的结论。陈蕊和刘希宋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石油价格波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雷明(2001)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使用能源生产和消费特点的信息,编制环境、经济、能源的综合投入产出表,构建了模型,分析并预测了中国1992~2020年的能源经济情况。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重视,他们开始关注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外部不经济模型。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模型开始被一些经济学家运用到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中。

建立了一系列包括环境内容的投入产出模型,Hartog和Houweling(1974)在投入产出模型中考虑所有工业污染物。联合国已经将关于环境与经济的投入产出核算列入其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美国、德国和泰国在利用SEEA手册中所提供的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各自编制了环境投入产出表。它们的特点是:美国的环境投入产出表描述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综合平衡关系,真正将环境和经济综合在一张表格里面,而泰国和德国的环境投入产出表从形式上来看是不对称的投入产出表,仅研究了生产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消耗以及资源之间的供求均衡关系。

第1章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Lenzen、Miller和Blair等学者将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环境问题进行讨论。Le-nzen认为贸易伴随的污染应该是一国或地区的消费者责任等于该国或地区的生产者责任减去出口品生产造成的污染加上进口品生产(在别国)造成的污染。廖明球(2011)的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认为,绿色投入产出方法研究是不改变GDP的总量指标,只是将资源、环境因素都放在投入产出表中形成经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表。
1.1.2 产业关联的理论研究

20世纪50年代,在均衡增长理论与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争论中用到了产业关联分析模型,尤其是主导产业测定法以及乘数分析都灵活运用了产业关联分析模型(Chenery,1958),赫希曼更强调后向关联效果大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Hirsherman,1958)。60年代,随着对贸易与产业发展关系的重视,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中产业关联分析被加以采用,支持了要素分析方法论。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吸取了前人研究成果,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统计资料,首次深入到工业内部和服务业内部,对影响产业结构的国内需求、对外贸易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做了细致分析。库兹涅茨在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变动中,初步提出了各国产业变动的国际传播问题,其认为各个国家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国的增长会影响其他国家,反之也会受到他国影响。

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开始兴起,国际和区域间产业变动的相互影响日益密切,产业关联理论的应用变得更为多元化,从应用范围看,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领域,并扩展到国际经济范围。沃尔夫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产业间技术关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列昂惕夫将投入产出理论应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国内生产和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的分析等中。罗斯托对产业间的扩散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产业关联程度视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之一,认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关联效应是区域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日本学者渡边利夫利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测算贸易依存度相关等系数,提出亚洲已进入相互依存发展时代的观点。北村好子于1995年在其著作?东亚的工业化和日本产业的新国际化战略?中,通过对本国及周边国家产业结构变动的联系研究,探讨本国应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发展日趋全球化,各产业间的交融与联系更为紧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受到重视,利用产业关联观点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或发展方向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深化,产业关联的一般基础由物质流扩展到信息流(周振华,2004),拓展了产业关联新的传递路径,产业关联已成为产业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日益广泛。


牟锐和朱伟(2007),引入统一建模语言(UML)先进的建模思想和实用的建模功能,将复杂的经济问题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UML的主导产业关联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评价以及宏观经济决策软件的研发。刘干(2006)认为有关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关键,分析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与总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关联问题,并对投入产出的平衡进行了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投入产出是平衡的。耿显民和孙利荣(2005),利用概率分析、马氏过程等工具,研究时滞为1的前向延迟型随机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稳定增长解的存在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经济不断调整的必要性。王智波(2011)在借鉴前沿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将投入产出表的更新技术―

双边比较算法转为结构变化的分析工具,得到差异矩阵,明确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及其经济学意义。孟彦菊和向蓉美(2011)指出,经典投入产出模型是一个线性和确定性系统,能深刻揭示某一时点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动态性优点,它能通过概率论来处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将两种模型联合,并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联合模型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宏观经济发展,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国涓等(2006)为了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部门间的关联程度,需要计算投入产出弹性系数,根据矩阵理论对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确定弹性系数的方法,不仅考虑直接消耗系数变动所引起的各个部门产出的相对变动,而且还考虑了最终需求结构对部门产出的影响。胡占琪和宋辉(2006)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多因素影响分析核算模型,为在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研究科技进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等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核算工具。

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佟仁城和刘轶芳(2008)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工具,描述了循环经济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循环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循环经济投入产出表及其基本分析模型。董敏杰和梁泳梅(2011)以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作为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行业价格水平的变化衡量各行业国际竞争力受影响的程度,利用加入污染治理支付成本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论证了环境管制尽管对中国贸易部门的价格水平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认为环境规制会降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廖明球(2011)试图将节能和减排同时纳入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