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去!东南亚:5000元畅游38天(彩色珍藏版,5000元资金+38天苦笑历险+1枚吃货的热血=嗨翻东南亚;青春就要在路上,让我们一起歇斯底里的疯狂吧)

書城自編碼: 203111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旅遊/地圖国外自助旅游指南
作者: 银小酱
國際書號(ISBN): 9787543074125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0/15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32.8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东南亚》
+

HK$ 150.8
《畅游世界--畅游东南亚,看这本就够了》
+

HK$ 98.8
《三千佛塔烟云下》
+

HK$ 79.0
《中国国家地理----出国自助旅行指南(全球千万穷游粉丝智慧的》
+

HK$ 105.5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瞧你那蔫儿》
+

HK$ 115.1
《走遍全球——东南亚》
編輯推薦:
5000元资金+38天时间+1枚吃货的热血=迷恋旅行
★最刺激的冒险,最疯狂的出游
★最爆笑的穷途旅行,一路经历着钱包被偷、吃坏肚子、错过班车等糗事
★最省钱的6国游,将最原汁原味的东南亚一网打尽
★最独特的纪念,一枚吃货独自上路,用自己独自旅行的方式进行着属于自己的gap year
★最真实的民生风貌,最地道的街巷美食,成全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碰撞之旅
★最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200幅精美图片将东南亚的可餐秀色一次呈现
★本书适合以下人类看:
宅人,吃货,拖延患者,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瞻前顾后者,热爱旅行、冒险,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的顽主年轻人或者仍有一颗年轻的心,愿意留住青春的人,渴望旅行却被现实束缚……欢迎补充及对号入座
內容簡介:
38天时间,5000元人民币,作者畅游了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边境、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在路上遇到辞职去旅行的上海大叔、在留学回国途中偷跑出来的澳大利亚小萝莉、在曼谷教德文的德国老师、在清迈豪放待人的yamo姐姐等人。一路经历着钱包被偷、吃坏肚子、错过班车等爆笑糗事。最后用自己独自旅行的方式进行着属于自己的gap
year。
關於作者:
银小酱:野生大学生一个,典型天秤B型男,以上课迟到闻名于世,非暴力不合作,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吃货一枚,有吃遍一个舌尖上的世界的梦想。走完了中国,东南亚只是环游世界的第一站。
目錄
序:是什么让我去旅行?
越南
 行才篇  
越南人民太热情——河内迷路记
呜呜,这里还没有北京一个王爷的后花园大
中国的古早味在越南
自古山城多风雨——大叻的分道扬镳
美奈——仰卧在海边的姑娘,她美丽又朴实
我可是龙的传人,西贡拉客的一边去吧
 吃货篇
越南第一顿,还剑湖边的神秘米粉
原来咖啡可以这么喝,越南咖啡二三事
法棍啊法棍,越南人民处处离不开你
春卷之爱在乎鱼露也
穿街走巷的西贡美食之旅
东埔寨
 行者篇
这个世界真是小,在金边钟錾稀笆烊恕?nbsp;
从金边到暹粒,第一次“上吐下泻”
凌晨四点半的包车哥哥
吴哥窟里的“爱人”
 吃货篇
经历过,方知中餐的博大精深
美食就是最原始的味道
暹粒街上的火锅
当amok遇上柬式咖喱,高棉厨房的诱惑
暹粒酒吧好便宜
泰国
 行者篇
长途车上的歌声
Lumphini夜市迷路,误入红灯区
VIP大巴里面的伪娘哥哥很热情
公务人员也赚钱,华蓬南火车站买票被骗
泰国三等火车车厢里的趣事
一路冲上双龙寺,揽下一夜空的星星
世界上最大的周末市场——CHATUCHAK淘宝记
 吃货篇
为什么水果这么便宜这么好吃
原来虫子也能吃啊
考山路上的美食之旅
最好吃的芒果饭
日本餐馆里的10年招牌居然是“中华炒面”
中国城里的糖水铺鱼翅楼
清迈城安逸的早餐
国宴khantok
千人一起吃的火锅
马来西亚
 行者篇
开往槟城的火车
雨夜里的laksa
沙发上又过了一夜
照相,发呆,做三天富人梦
躲过了西贡的小偷,没逃过吉隆坡的扒手
坐上开往新加坡的顺风车
 吃货篇
吃乌龟,我没有听错吧
中国城果然到处都是美食
新加坡
 行者篇
我们果然都是乡下来的
新加坡过境之旅
 吃货篇
大都市里的小市井
原来吃饭要这么干净
异国他乡的中餐之旅
神秘的娘惹美食
后记:我怎么变成了非洲人?旅行得失二三事
內容試閱
越 南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那么,我们还在等待什么?
行者篇
越南人民太热情
河内迷路记

常常觉得地图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发明,因为它成功地让一个身处异地的青年在它身上消耗了比走路更多的时间。这是一种比便秘还要焦虑的感觉,因为便秘的时候你还有目标,等着等着就在地心引力下找到出路,而在地图上往往没有这种感觉。
在找路这一点上,我一直是一个焦虑的人,尤其是在一个完全失真的城市和一张完全失真的地图面前。每当我在旅行之中独自面对一块空地或者正在施工的建筑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把绘制地图的人抓出来按在地上骂得狗血淋头的情形。而每当我这样想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遇到了旅行中一个最大的问题——迷路。
2011年12月的时候,为了庆祝玛雅人的预言让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蛋疼了一把,我开始了为期35天的东南亚之旅。
而这本书开始描述的故事就是从我4点半踏出嘉林火车站后开始的。这是一个悲剧的开头,因为在12月的北半球,4点半是一个连公鸡都还在睡觉的时辰。我走在河内清冷的街道上,背着一个45升的旅行包,心里特别担心会有一个尽职的警察路过。警察叔叔发现我鬼鬼祟祟,又背着一大包的行李,然后他应该会立马把我扭送公安机关法办。庆幸的是,河内的警察没有这么早上班。我一个人游荡在河内的街道上,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旅店地址和地图开始了寻找下榻住所的旅程。
然而五个小时过去了,除了早上在还剑湖边小摊子上吃到的美味越南米粉之外,我仍然一无所获。
我想大概所有做地图和做攻略的人都没有考虑过看地图人的智商,他们认为只要有“07 Ngo Gach Street, 河内,
越南”的字样加上一幅像连环画一样的地图就一定能让人找到目的地。
在河内迷路之前,我一直笃信“信攻略,得永生”这样一个真理,于是我在出发前就把LP上河内的具体方位连同主要的建筑物用一种文字加图片的方式标记了出来、然后来回看了好几遍。
但是到达河内的第一天我就傻眼了,LP上的地图居然是4年前的,而且地图也没有画出路上多如牛毛的摩托车。
我在河内迷路的另外一个原因,得归功于这条像迷宫一样的“三十六行街”。三十六行街在还剑湖的北面,是一条屋舍林立、道路狭窄的背包客最爱之街。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街道,因为它们往往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局成立之前,道路和房屋的走向完全出于民众自己的意愿。而且据说这条街之所以叫三十六行街是因为以前这里就像一个露天的庙会一样,每条小巷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什么“烤鱼街”、“酒吧街”自然是必不可少,而且这里还延伸出例如“草席街”、“脸盆街”、“山寨假货中国街”等的街道。
山寨假货中国街是我在迷路时无意间闯进去的,我瞬间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外国人似乎很相信中国的山寨水货,什么手表中的劳斯莱斯、手机里的战斗机等等在老外眼里只要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就立马身价百倍,变成了山寨中的王者。所以在这里驻足购买的老外非常多,老板也是清一色说中国话冒充中国人。
我觉得河内能成为一个美丽的地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河内人太热情了。我估摸了一下,自己那一天问了不下50次路,但是不管是听懂还是没听懂我那多国口音混杂的英语的人,他们都为我驻足很久,有些甚至会和我站在一起拦下另外一个越南人,经过一番学术讨论之后非常严谨地给我在地图上画一条路线。
我曾经为了找河内的水上木偶戏迷路很久,因为我一直以为这种类似国宝级的文艺汇演有一个很大的招牌加上一个超大剧场。但是在这样一个建筑布局如同斗地主时候打在桌上的扑克牌一样散乱的地方,寻找一个剧院就像是在雪地里找棉花糖一样。
我拿着地图无助地站在还剑湖边,却已经不敢问路了,因为已经有三个路人帮过我,而我仍然处于迷路状态。我一直觉得自己这种乐天知命的性格很适合旅行,因为只有像我这样身残志坚的“迷路分子”才可以最终取得胜利。
我正在自我催眠的时候,一位头发油亮的大爷拍了拍我的肩膀,问我是不是迷路了,我拼命地点头以表示我迷路的严重程度。三下五除二,大爷很快就明白了我要去的地方。这位大爷是个高人,因为在我提供纸笔之后,他居然给我画了一个3D的地图。
我沿着这位好心大爷画的路线来到了远离还剑湖的“opera
house”。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河内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因为位于还剑湖附近的老区让我产生了一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感受,然而当我走到远离还剑湖的“opera
house”时,我瞬间就觉得越南人是两面三刀的“混蛋”,拿着那么旧的老区赚的钱盖了一个这么法式风情的歌剧院,还不在地图上标出来。如果不是得到民间高人的指点,我还不会误打误撞地进入这样一片风景。
然而高人再厉害,还是没有解决我的困境——这并不是我要找的水上木偶歌剧院。
后来,我发现这种自暴自弃的找路方式像极了在迷路的时候扔鞋辨别方位的办法。但是那位大爷还是给我指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我沿着大爷指的方向沿路做地毯式的搜索,终于在路过一个小庙的时候,在门口一位好心的丐帮弟子的指导下找到了水上木偶歌剧院。
毫不夸张地说,在看戏的时候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不是因为剧情感人,而是我千辛万苦找来的水上木偶戏居然是讲越南语的,而我一句都听不懂。
当然,迷路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河内的几天里我体验了各种各样的迷路,人们常说“男人的第六感是用来排除一个错误的答案”,而我则是在河内迷路的时候才深深体会到,“往我猜测的相反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回家”。
迷路也好,发呆也罢,河内的的确确是一座很适合慢慢驻足观赏的城市。它就像一根弹簧,你天雷地火地问路,它便会用如潮水一样的摩托车把你搞得晕头转向;你慢条斯理地来,自然也就会有美丽的风景在你迷路的时候不期然地出现。
呜呜,这里还没有北京一个王爷的后花园大

踏入顺化之前,我对顺化的感觉无非就是那几样——这是一座朴实的小清新城市,这里以前是越南的旧都,这里的皇城是cosplay北京紫禁城的,这里的女人据说是全越南最丑的,还有就是这里没有什么好吃的。
我在顺化满打满算只待了6个小时,然后就匆匆前往下一个我更感兴趣的地方——会安。
我漫步在顺化古城之中,发现这是一座古朴中不失典雅的古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在重口味中不失小清新的古都。
可能是因为下雨的关系,顺化古城里面非常脏,青苔和着黄泥的街道给这座古城抹上了废都的感觉。在一些如今已经破败了的城墙和建筑之中,我们似乎只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几百年前这里的景象。然而当你细细品味雨中的顺化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古都少有的生活气息。最轻松写意又不耗费时间的方法,是雇一辆摩托车,跟车夫说好价钱和途经的景点,自己决定观光行程和游览的时间。
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形容顺化皇城,我想就如同我的标题一样,这里还没有北京的一个王爷的后花园大。而且因为战争的缘故,原来的顺化皇城现在只剩下一个太和殿和城门,其他部分都是后来重建的。
当我几乎要完全确定对顺化的印象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我闯入了一个越南婚礼现场。
我一直向往这种在外国人婚礼中骗吃骗喝的事情,不仅可以成功打入当地人的行列,还可以免费沾沾喜气,饱餐一顿。
结婚的是一位餐馆老板的儿子,餐馆就设在顺化皇城的围墙外面,平日做迷路外国人和附近邻里的生意。新郎早上还在打点自己的生意,见时间差不多就急急忙忙穿着礼服跑过来。我很难理解当一位新郎居然能这样,像赶午夜飞机一样地赶自己的婚礼。然而新娘却笑得很开心,弟弟妹妹婆婆公公站在门口,跟过往的宾客有说有笑。最后在新郎匆匆赶到之时,拿出纸巾为新郎擦去额头的汗水。也许这正是这位新娘心里希望看到的情形吧。
在越南这个神奇的国家,女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我常常奇怪为什么在外摆摊的少有男人的身影,经打听才知在越南女人要负责背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而男人则大多数是在家中悠闲地等待着“做大事”。这位新郎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绝种好男人”、“越南灰太狼”。
我最终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参加完婚礼所有的仪式,只是在临别之前为这对新人致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如今想起,多少有点可惜,不仅仅因为没有参加完婚礼,更多是为错过了一顿地道的越南婚礼美食而惋惜。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远远的电视机里突然冒出一句:“只有平凡的人,没有平凡的人生。”突然觉得这句话和旅行中的这个故事十分契合。
在越南中部的古都,有着太多像这对新人一样平凡的人。他们没有见过比顺化古都更加宏伟的建筑,他们没有到过比河内更加遥远的地方,他们就是最平凡不过的人,但是他们却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心安理得。
顺化的确是一个不一样的皇城,不是因为这里的皇城没有北京一个王爷的后花园大,而是因为这里的人少了一种黄袍加身下的戾气,多了一种古稀老人的平和。
中国的古早味在越南

早味”这个词最初是台湾美食界的说法,本来我并不知道它的意思,是在河内的一位台湾同胞的指点下,我才知道了这个词语的含义——“古早味”指的是从前的味道。
我十分赞同台湾同胞的看法,但是相对于“古早味”,我更喜欢用另外一个词——“乡土味”。
在会安的时候,“乡土”这个词常常被身边的老驴们提及。并不是这里的食物味道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心生回忆,而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古城不仅有豆腐花、小戏台、纸灯笼,还有很多和多年前的中国相似的东西—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式农村。
30岁以上的城市人,很多都在农村待过,都有着那些在树下追打、玩捉迷藏、偶然调戏一下邻居家的土狗,或是跑到河边摸一条鱼带回家的乡村记忆。
我在会安就遇到了一条邻居家的土狗,它应该是刚刚从一个有主人有骨头的美梦中睡醒,露出一副“going
down”的表情朝我们讪笑,不时还摇摇尾巴“汪汪”地叫唤几声,像是我们这几个陌生人入侵了它看守的领地一般。
这个“going
down”的表情马上激起了路边餐馆的一众懒洋洋的游客的兴趣,他们纷纷掏出相机,把这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土狗在这样的场面下立刻变得不淡定了,它上蹿下跳,被闪光灯吓得团团转。
正当游客和土狗嬉戏的时候,突然一阵熟悉的香味从远处飘来。追寻香味而去,发现来源是一个将五谷磨成粉售卖的柜台,并且这里显然已有了一些粉丝。年轻的服务员顾不上招呼客人,忙着帮排队的顾客磨粉,一位年长些的女士足足挑选了十几种原料,磨成了三大袋营养粉。
于是乎,很多像我一样的游客就像小时候电视广告里面出现的黑芝麻糊小孩一样,咬着手指站在了阿姨的柜台前。这时,站在旁边的中国游客突然冒出一句:“我小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
任何东西只要打开了味觉记忆的大门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小时候夏天食欲不振时,家人会端出一碗炒米粉,主料是黄豆粉,用开水冲,加点白糖即可,味道香甜可口。还有那些小时候吃过的老冰棍,只是一些糖水和蜂蜜的味道却让长大后的我们一直记忆犹新。
都说人对于味道的记忆是最长久的,年纪越成熟,越懂得旧时滋味的妙。不过而今的古早味除了一份对旧时光的爱之外,还多了一份对生活的认真。
每个人对越南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回国的时候就常常会听到“越南就是山寨中国”的声音。我一直想为越南说几句话,借着这个机会也可以为越南说几句公道话:山寨和保存其实并不是同样的东西,山寨是主动的模仿,而保存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保护。曾经在国内的一个古镇上看到过两个十分稀奇的烛台,民族的图腾,杉木的纹路,一问之下,一个老板说这个是来自西藏的喇嘛手艺,另外一个老板说这是来自湖南的苗家秘方。其实他们都没猜到,这样两个工艺品来自同一个地方——中国义乌。
曾经听一个日本友人这么评价中国:“中国是一个艺术大国,却是一个文化小国。”街头卖艺的天桥艺人,如今还能找到几个?震撼人心的天津大鼓,还有几人会听?就算是引以为豪的节日文化,也慢慢地被相邻的鄙人一一剽走了。
我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投机分子,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在文化上做得多么的好,而是我们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而已。
自古山城多风雨大叻的分道扬镳

喜欢《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一段话: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想罢,山城便是这样一个既像红玫瑰又像白玫瑰的女子,山城叫做大叻,是一个与其他越南城市不一样的地方,色彩斑斓的欧式低矮房屋让你有一种仿佛置身欧洲小镇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很想把大叻比喻成一个浓艳的女子,然而我却偏偏在一个大雨的日子来到,无法见到她在日光下的娇媚。好在每一个季节和每一种天气,她都有独特的美丽之处。12月的大叻,一丝寒意夹杂在这突如其来的大雨之中,让每一个到达的旅行之人都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在车上遇到了几个中国人,这是我在旅途中第一次遇到中国人,他国遇老乡的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但是一番打听之下才得知同行的几人都非常的累,从芽庄到大叻5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已将他们的身体彻底拖垮,面对这场突来的瓢泼大雨,他们宁愿选择待在旅社中等待天气好转。
自古山城多风雨,想罢也只有我这样无聊的人才会想在大雨中去探一探山城的究竟。我坚持要走,在经过数十秒的讨论之后,我便开始享受这段一个人的大叻之旅。
大叻其实非常的小,稍作信步,就已经穿越整座城市。它和以前到过的山城不同,以前去过的山城往往有一个特点,要么环湖而建,要么沿山而建,要么湖水秀丽,要么山势险峻。而大叻却把湖水秀丽和山势险峻兼而有之。我沿着湖泊走了一圈,便开始往山上走去,不一会儿就穿越了整座城市,最后前往山上的观景台。
我沿着山麓拾级而上,街上鲜有行人,大雨让这里的街道变得格外的干净。路上很少有背着行李的东方人,西方人似乎比东方人更喜欢雨中的大叻,而且尤其喜欢大叻山上的寺庙。和我一起迈入山顶寺庙的是一对白人夫妻,背着沉重包裹的他们看起来像远道而来的客人。聊天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也和我一样心有灵犀——这里很像他们小时候在瑞典的家乡,在大城市居住了很久,这种亲切的由下至上的山风让他们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我们就这样在寺庙里走着,走到了一处雅苑,一位和尚端着热水瓶从里屋出来,见到我们三人,便示意我们过去一起享受热茶。
在国内,日益发达的城市文化已将这种原始的储存热水的方法全都遗忘,虽然现在热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然而在这样的天气下,不管是在哪里,有一杯热水暖肚,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这种对热水的依赖,也许出自一种最原始的对温暖的向往,换言之,就是一种对荒凉的抵抗。东方人是一些很怕冷的民族,在国内旅行的时候,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必定能讨到一碗热水,所以泡面、茶叶是在东方的旅行中的方便之物,而若是换作去欧洲旅行,寻找热水泡茶叶恐怕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西方人也许比东方人更加能够承受寒冷,因为这对夫妻拒绝了和尚的暖茶,继续在庙宇里参观拍照,而我则欣然接受了和尚的善意馈赠。
喝过暖茶,我在寺庙外面的观景台上找了张长椅坐下,这时雨已经慢慢地变小了。我看着这座山城因为退去了水汽而变得清晰,自下而上的大风把自己吹得格外的清爽。我一直很喜欢大风,那种迎风而上的呼啸可以让自己暂时听不到自己的呼吸,大风从鼻孔一拥而入,带着雨后特有的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这种感觉,让我仿佛置身于某部法国的电影情景一般。
美奈,——仰卧在海边的姑娘,她美丽又朴实

奈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不久之前她还是一个小渔村,但现在却形成了越南旅游中不可不去的海滩之一,椰风海浪,水清沙幼。在这次旅行中,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她的魅力。
在到达美奈之前,我曾经去过越南另外一个著名的海滨城市芽庄。如果说芽庄是一个身材妖娆穿着性感的比基尼在海边漫步的少妇,那么美奈一定是椰风海浪里带着贝壳项链的懵懂少女。
喜欢美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棵植物,只有享受了光合作用之后才能快乐的生长,而在到达美奈之前这么多天里,越南一直处在晴转多云、多云转雨、雨转暴雨的悲剧天气中,而我直到在美奈才见到了久违的太阳。太阳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东西,看不见太阳,就意味着海边的日出和日落都被一一错过。
我们的车子开进美奈的时候已经渐入傍晚,司机把我们放在了背包客聚集的北面公路。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老板开的别有情致的旅馆,我们从15美元带游泳池的海冰浴场一直走到3美元一个床位的沙滩度假屋。众多选择让许多背包客为美奈这座城市迷失。
美奈很小,一条公路就可以贯穿整个美奈,所以你在美奈根本不用担心迷路的问题。以这条路的中轴为界,美奈分成了背包客聚集区和度假酒店区。
我一个人走在夜晚的美奈街上,这里的夜晚非常舒适,海风伴着附近酒吧的音乐,吹得人进入了一种微醺的状态。
中国的酒鬼们常说,在酒吧的时候,不认真没意思,太认真易伤身,酒在微醺最迷人,而美奈就给了我这种最迷人的感觉。美奈的酒吧都很有意思,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背包客在第一次来到美奈时便深深地爱上这个东方的渔村,于是呼朋唤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美奈。美奈的酒吧文化便慢慢开始兴起,这里没有一流的DJ,却有着最有创意的打碟者;这里没有顶尖的调酒师,却给予了游客一个在海浪里调酒的机会。
我一直为那一次和美奈的酒吧擦肩而过而后悔至今,因为第二天要早起去寻找美奈的清晨鱼市,无奈之下我只能乖乖回去睡觉。旅行就是这样,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窗户,必定会赐予你另一片风景作为补偿。
第二天早上四点,为了不吵醒拼房人的好梦,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天还没有亮,借着微弱的月光我便出门,本以为自己已经出门很早,哪知道到达海边的时候早市早已忙得热火朝天,沿着海岸线密密麻麻地都是渔船和早市的商人。
美奈的渔船很奇怪,并不是像国内梭子形状的船,而是一个圆形的大木盆。每天早上,美奈的渔民就是开着这样一个圆形的木盆里出海打鱼,养活自己一家。
坐在沙滩上,看着繁忙的鱼市,突然觉得余生如果可以在这里就这样每天看着落日夕阳,有一个足够温饱的工作,每天可以和一众朋友到海边散步吹风,偶尔和早市的老板买一点海鲜,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一直很享受在旅途中遇到这种不属于自己的忙碌,早上三四点钟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看到这些忙碌的渔民,会让睡意蒙眬的自己瞬间变得清醒。可能是因为在城市里生活久了,面对朝九晚五的生活已经疲惫不堪。生活无非上课、复习、准备考试,偶尔的通宵复习也只会在第二天的考试之后被忘得一干二净。
生活好像变成一个上好发条的闹钟,每天做着单调重复连自己都厌烦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我们却未曾想过,你在办公室写着PPT的时候,博卡拉天空上的云朵正在漂浮;你在会议室和同事吵架的时候,尼泊尔的背包客朋友端起酒杯正坐在山上面畅饮;你在家里看报表的时候,乞力马扎罗的雪顶正在一点点地消失;你在早上挤进地铁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那么,我们还在等什么?
我可是龙的传人,
西贡拉客的一边去吧

可是龙的传人”——这是我正面回应上海大叔关于西贡是小偷和拉客者聚集地的观点的第一句话,同时也是最后一句话。
上海大叔是一位我旅行中“捡”来的旅伴,“捡”是一个我很喜欢的形容寻找同伴的词语,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字眼给我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上海大叔自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人,我们在去河内的火车上就已经遇见过,但是一路几乎同样行程的我们直到西贡才真正认识。我一直以“闷骚”这词来形容他,为此他甚至和我绝交的心都有了。作为一个典型的上海男人,他居然可以潜伏在众多的旅客之中如此之久,他的“闷骚”水平可见一斑。后来,上海大叔一直陪我走完柬埔寨的旅行,在曼谷的时候才分道扬镳,作为一个国外自由行的菜鸟,遇上这样一位“野生驴友”无疑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大叔的幽默和知识让寂寞的旅行平添许多趣味。
车子到达西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但是我们仨——我,上海大叔,还有我在微博上认识的一位澳洲小萝莉(吃货篇会具体提到)一下车却发现范五老街像是才刚刚睡醒一样,竟是一派喧闹繁华的景象。下车后,我们往街道的深处走去,穿过一片灯红酒绿的酒吧,再穿过那些高高瘦瘦的民房,沿街有老外们三五成堆地在路边喝酒,有几个拿着酒瓶的醉汉还在不远处撒泼。我回头望望刚刚走过的路,那些低矮的楼房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显出一种粗俗的脏,活脱脱像是一个穿着紧身衣已经发福的中年妓女。
我们继续寻找旅馆。这边的旅馆远没有河内的便宜,一问之下光是价格就把我吓退好几米远,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往街道更深处搜寻。就在这时,旁边突然窜出几个越南青年,用一口听着特别别扭的英语和我们套话,我们并不理他们,可是他们却更加嚣张,拉着我们不让前行,更有几个赶紧走到前方的Guest
House和老板讨价还价。
此番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了每当我走在国内的步行街时,总有几个拿着照片的阿姨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帅哥,阿迪耐克要吗?都是真的;帅哥,劳力士要吗?都是金的。”
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澳洲小萝莉的一声怒吼把我拉回了地球的这边。
地痞头子见被一个小姑娘凶了,马上变得更加凶恶起来。他用越南语气势汹汹地说着一些话。从他的语气中可以依稀地听出他在威胁我们在他的地头,晚上别想找到地方住。
忽然,一个中国人的声音从远方传来——我最喜欢这种异国他乡遇老乡的情况,就好像在学校食堂买鸡腿的时候发现做饭的大娘是自己的亲戚一样,每一次都能从老乡这里得到帮助。在我们这样一个背包客是非主流的国家,遇到同胞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啊。
我循着声音找去,果然见到一个背着大包的中国人。细细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位姐姐来自北京,在之前的open bus
上就和我们一个车,刚刚她入住GH的时候老板和她说她的同胞被人欺负了。于是这位女中豪杰便拔刀相助了。
最后,我们在这家叫 open time 的GH住下。我收拾一下疲惫的心情后,连洗澡的心情都没有就睡着了。
早上一起来,我就直奔红教堂。红教堂是中国游客的叫法,因它用红砖一块块地砌成,全身通红而得名。红教堂全名叫“neo-romanesque
notre dame
cathedral”,是法国殖民者在1877年留下的一座遗物。教堂有着浓浓的法式风情,配合着蓝天白云和鸽子广场,倘若这个时候有一位身着风衣的男子在广场飘过,激起数百只鸽子的话,就好像置身于欧洲一般。然而西贡貌似并没有这样的命运,因为西贡一年中没有一天可以有穿风衣的天气。
红教堂的旁边就是著名的西贡邮局,这是一幢更加欧式风格的邮局。在国内的时候我就十分爱逛邮局,虽然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信件和明信片已经成为一种渐渐落伍的行为,在国内似乎只有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承袭着从邮局寄拿东西的传统。
走进邮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胡志明的画像,让我突然有了一种身处社会主义国家的亲切感。邮局里的人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来参观的游客。
如果说你要体验一下西贡邮局,我想寄明信片一定是一个不二的选择。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一直十分后悔,长久以来,寄明信片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收到明信片的人不见得有多么的感激,因为他们只是众多收件人中的一个;反而收不到明信片的人会变得分外眼红,常常质问我为什么寄给这么多人却唯独不寄给他。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报以一个苦笑然后答应下次一定补上。于是“债”越欠越多,而且没有减少的趋势。这一次我寄了46张明信片,就算是流水作业我也用去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从西贡寄去国内的邮资倒是便宜,12000盾一张,折合4元人民币。按照8元一个鸡腿计算,我刚好在这46张明信片上付上了23个鸡腿。
可能是因为和这座城市的八字不合,相比令人亲切的河内,西贡总给我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西贡就像一个留洋归来的富家千金,气质高贵,举止优雅,她举着洋伞从你身边走过,似笑非笑地朝你点点头。但是和她擦肩而过的你永远是你,而她也永远是她。建筑再美,美食再多,旅游资源开发得再好,你始终没办法鼓起勇气爱上这个地方。就像是孤立在拉客者和扒手之中的红教堂,在干净的街道和蓝天之下,最终只能沦为游客手中明信片所记住的场景。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似乎这样的西贡并不让我喜欢。我不喜欢一个殖民文化如此浓重的地方,准确地说不喜欢一个被外来文化盖住了本来面貌的地方。红教堂虽然美丽,但是却像是一个孤立在巷弄之间的外国人,威严耸立,但始终缺少一股让人亲近的味道。
相比之下,我似乎更加喜欢河内,拥挤古老的三十六行街,和周围的矮房共用一块草地的教堂,密密麻麻的电线,以及在还剑湖边穿着奥黛的越南女子似乎更能代表这个国家的味道。
吃货篇
越南第一顿,还剑湖边的神秘米粉

听人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方言文化,就要从一个地方的骂人之话开始,比如粤语中的“家铲”。而在一个吃货眼里,了解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往往要从学习该地区的食物名称开始。
我在越南学到的第一个食物的名字就是“pho”,越南语中米粉的意思。
我和pho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出现在来到越南的第一天,在河内迷路的我偶然间想起了两句网上流传的话,“孔子说:‘早餐不对,一天崩溃。’孟子说:‘孔子说得对。’”
于是我便就地找了一家老板面相最善良的店坐下吃了起来,老板是一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因为年纪和我妈妈差不多,所以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好奇地问了老板娘各种食物的吃法和价位,老板娘很腼腆地笑着却一直不回答。正当我纳闷自己今天是不是打扮得像一个怪蜀黍的时候,旁边一个吃早餐的大爷和老板娘说了一句越南语,然后再转过来用英语说,这位老板娘是当地人不会英语,他可以充当翻译。于是我在这位好心大爷的帮助下完成了我的越南第一餐。
这家店在我看来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摊子,老板娘用一根扁担撑起了全部的器具。扁担的一端是一锅用牛肉和番茄煮的浓汤,扁担的另一端则摆满了各种越式的调味料和碗筷,地上摆着几张小板凳和一个长木板。
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越南米粉就放在了我的面前,正当我面对一大堆材料无从下手的时候,好心的大爷开始手把手地教我吃越南米粉的方法。首先要把自己点的螺肉让老板烫熟盖在面上,然后放上越南特有的各种生菜,点上鱼露,接着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辣椒以及各种调料。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香茅和小青柠檬,把香茅草和柠檬汁挤入越南米粉之后,就可以开始大快朵颐了。
我先喝了一口汤,果然是酸酸甜甜又有柠檬的香气。浓郁的肉汤配合着滑溜的米粉,让我瞬间爱上了这碗越南的米粉。
然而令我惊喜的还在后头。当我结账询问价格的时候,老板娘用手势给我比了一个12。我在心里想着120000盾一顿早餐,河内还真是高消费啊。老板娘却抓住我,然后笑着摇摇头找给了我108000盾。这样一顿铺满了牛肉和螺肉的早餐才12000盾(折合人民币4块钱)。
关于pho,河内或者说越南还有一家更加著名的店叫做Pho24。这是一家神奇的店,因为不知道多少年前,尼克松的一次偶然试吃使得这家店声名大噪。之后的发展就像各位看官想象的一样,这家店受到了国宝级的待遇,本着把Pho24打造成越南的KFC这一伟大的战略性目标,Pho24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
而当我偶然想起这家店的时候,走了不出10分钟就在路边找到了一家Pho24。我在心里琢磨着这家店还好不是在中国,不然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的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可真让人蛋疼。果不其然,当我踏进这家店的时候,毫无意外的眼前挤满了外国人。点餐台也瞬间让我有了一种在KFC点越南米粉的错觉,我被这种在越南独有的美国式混搭乡村非主流感觉雷倒了,于是屁颠屁颠地跑回早上的还剑湖边又吃了一碗海螺米粉。
我最讨厌这种名人效应炒起来的食府,因为并不是每个名人都懂得地方小吃,尤其是像尼克松这样的外地人,一辈子可能就吃过一次越南米粉,可能回国之后还会抱着美国的汉堡包大哭三天三夜,然后吐出一句“俺的亲娘哎,还是家乡的汉堡包好吃耶”。我之所以讨厌这种名人效应,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名人一宣传,这家店就会身价百倍,当然也包括餐牌上的价钱。我在越南吃了不下10碗的米粉,而最贵的就是这家Pho24,最普通的米粉也要25000盾,和外面挑着担子和蔼可亲的12000盾一比较,我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蹲在路边吃。
我始终觉得只有本地人才最懂当地的美食,而旅行又往往是一件矛盾的事情——从一个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去一个别人活腻了的地方,自然是什么都要最地道,什么都要最民俗,总是想着去尝试一下那些本地人的美食,不然就和没来过这个地方一样。然而最后却又往往在一些各大攻略榜单上的食府流连忘返,这对吃货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就像到了杭州你在路边随便抓一个“野生”的杭州人,问他最地道的杭州菜要去哪里吃。十个有九个会义正词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楼外楼”三个字,虽然他们这辈子都不会踏进楼外楼去吃地道的杭州菜。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早已有根深蒂固的一个想法:这是外地游客心目中的杭州菜。就像越南的Pho24,未必不是一家好店,但是却是一家当地人不会去的“好店”。
我一直相信和自己“有缘分”的美食才是最好的,在国内的时候曾经被一个90后的小师妹请去吃饭,从选材料到做菜足足用了三个小时,最后端出厨艺水平媲美“黑暗料理”的四道菜的时候还不忘解释道:“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菜,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注重内涵的人,味道才是王道……”那顿饭我差点把十二指肠连同胃溃疡一起给吐出来了。然而小师妹却吃得很开心,“吧唧吧唧”三两下就风卷残云。
所以我常说寻找美食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寻找本身就是一种味道,不在乎最终吃到,只在乎曾经寻找。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