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編輯推薦:
本书由跨考考研复试调剂研究院与《求学?考研》杂志社精心打造。
在内容上,本书涵盖了复试考情分析、复试技巧、名校名师复试现场实录、名校名师复试模拟实录、考生复试经验谈、复试礼仪、调剂信息和复试真题等内容。其中的名校名师复试现场实录、名校名师复试体验计划、考生复试经验谈等内容为杂志社独家珍贵资料,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考研复试力作。
內容簡介:
(1)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复试考情解读、复试攻略、复试案例分析、调剂指南和附录(名校复试真题、热门专业院校排名及复试分数线、近三年未招满院校统计)。其中的复试攻略部分阐释了复试常见问题分析与解答、英语复试和专业课复试策略以及面试礼仪、面试心理调节等考生必知的复试知识;案例部分展示了北大、清华、人大的真实复试现场、名校名师复试模拟情况以及复试过来人的成功经验。这两部分现实感很强,让考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复试的整个过程。
(2)配套复试光盘,内容包括:准备复试过程中如何有效收集信息、复试专业课如何复习、复试英语复习规划及要点以及面试综合能力提升。
關於作者:
跨考考研研究院由来自国内外著名学府的40多位博士、硕士组成,下设政治研究院、数学研究院、英语研究院、专业课研究院、专业硕士研究院和复试调剂研究院六大部门。作为跨考考研研究院的金色盾牌之一,跨考考研专业硕士研究院秉承“以学员为中心,以效果为导向,以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力邀来自专硕考研一线的教师、国内著名学府的专家学者及毕业于名牌院校的实力健将加盟,依托强劲的研发能力、积极的进取精神、专业的管理流程,创造了跨考专硕品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铸就了跨考教育在业界的“黑马”之势。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跨考考研专业硕士研究院创造了五轮四阶教学法、全日制“魔鬼集训”教学法、精英小班教学法、诊断式个性教学法、零基础教学法等科学体系,经过多年来不断革新,不断优化流程与体系,成功帮助数万名学员突破自我、成就梦想。先后被中国教育在线、新浪教育、搜狐教育、考试吧、人民网、新华网、《创业家》等权威媒体报道并评价为考研行业最具特色产品体系。
继往开来,跨考人必将保持“必胜”的信念,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
目錄 :
第1课 复试考情解读
一、复试溯源
二、复试政策及难度解读
三、复试流程
第2课 复试攻略
一、决胜专业课
二、英语复试攻略
三、决胜复试的非专业因素
四、复试误区解读
第3课 复试案例分析
一、清华、北大、人大复试现场直击
二、复试模拟实录
三、复试过来人经验谈
第4课 调剂指南
一、调剂常识和流程
二、调剂院校和专业
三、调剂技巧
四、调剂成功案例
附录一 名校热门专业复试真题(部分)
附录二 考研热门专业院校排名及复试分数线(部分)
附录三 近三年重点专业未招满高校统计(部分)
內容試閱 :
具体章节内容
第1课 复试考情解读
一、复试溯源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即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后参加的,由报考院校组织进行的第二次考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早期的研究生复试只是一道普通的流程,无论是校方还是考生,都没有特别看重;但从2006年起,研究生招生考试加大了复试的权重,有的招生单位甚至把复试的权重加大至50%,这就要求考生具有真才实学并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因此,深入了解研究生复试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教育,也将有助于广大考生更从容地应对研究生考试。
1917年,我国国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实行先推荐与申请,后面试的招生程序。1917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日刊》第一号刊登通告,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研究生,让其在导师指导下研究高深学术,实行先推荐和申请,后面试的招生程序。中国国立大学研究生教育就此发端,培养出了一批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深远的名师大家,比如范文澜、张荪年、俞平伯、傅斯年、冯友兰等。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并不规范。1949年以前,没有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比较少,招生规模比较小,比如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作为我国培养工学硕士最多的机构,从1944年到1949年5年间共招收研究生36人。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的影响,研究生招生制度也经常变化。1966年“文革”以后,各高校纷纷停招研究生,直到1978年国家恢复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制度,建构了“初试与复试并举”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制度,才出现中国现行的研招复试体制的雏形。
不过由于1977年高考巨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人们常常忽略了78级硕士研究生群体。其实同77级、78级本科生一样,这一年也有无数有志青年通过考研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现在已经是非常杰出的人物,如凭借《百家讲坛》红透大半个中国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就是武汉大学78级的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具有本质的不同。本科教育大体上属于基本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通才;而研究生教育则属于高端人才培养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专才。所以,相对于高考,研究生招生选拔的是更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在初试之后再进行一次复试,无疑可以对考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作进一步的考查,以便能挑选出真正有学术发展潜力的学生。因此,在1978年恢复招生之际,我国就建构了“初试与复试并举”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制度。但这一年的招生准备工作实在过于仓促,各校的研招复试考查方式各不相同。不少学校的复试基本以面试为主,由本专业几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主持,通过问考生一些专业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有些学校在面试时加入笔试内容,还有学校颇有远见地在复试时加试英语。比如由著名教授朱光潜等人领衔招生的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参加复试的考生有40多人,而录取名额只有20个。为了拉开档次,复试直接采用了牛津大学的考题,并且全部要用英语来回答。这样的复试,不要说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在今天,估计也要难倒很多人。
尽管复试对研究生招生意义重大,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对复试的规范与改革强调不多。从历史发展看,有些省份一度尝试过取消复试。与此同时,国家尝试在初试方面增加全国统考科目,希望以此来提高命题质量、加强录取工作的可靠性及合理性。直到1986年复试才进行过一次改革——政治理论由初试改为复试的尝试。
1978~2002年,我国全日制硕士生入学初试科目基本上是5门课: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全部要求笔试。1983~1986年间,还增加过1门综合考试。由于初试科目繁多,社会上一直有减少初试科目的呼声。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前身)要求招生单位按照中发[1985]18号《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认真进行改革,在复试阶段组织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和考核,政治理论复试不及格的,一般不予录取。这样,政治理论的考试就由初试改为了复试。考研复试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入学研究生的政治素质,然而在实践中操作难度大,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这项改革仅仅试行了一年。
2005年之前,大部分学校和专业的考研复试权重为录取成绩的10%~30%;
2005年,一些高校推出“复试否决制”,即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初试成绩再高也照样名落孙山;
2006年,教育部首次发文规范研究生复试工作。
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连续4年以23%以上的速度递增,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展了近3倍,达到27万。从2004年开始的随后3年,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节节攀升。2006年,我国的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127?1万,录取研究生人数达到34?4万。在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火爆的考研,也逐渐成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
由于复试对考生最终录取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保证复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与有效性,成为教育界和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部于2006年6月18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首次作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明文规定: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我国研究生招生的复试也在随后的2007年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2006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利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精心准备多元化的复试内容,利用好30%~50%的复试权重,把综合素质好,特别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生和有特殊学术专长的人才选拔出来。
众院校纷纷对此作出积极响应。其中,清华大学公布,2008年考研复试权重比例最高达55%。
2008年,教育部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为重点的改革措施。高校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打破了以笔试论成败的惯例,等额复试改为差额复试。复试在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责任感、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考查。
此外,有一个突发的现象也不得不引起考生的注意:若有初试泄题的情况发生,复试将增加比重和难度。如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事件直接导致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广东省内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复试中均增加了英语笔试一项,且都要计入总分。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初试、复试成绩的权重也有所改变,往年初试占70%,复试占30%,2012年初试、复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
从1978年到今天,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复试制度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路程。综观复试的发展进程,无论是过去的复试还是今天的复试,都把“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即在复试时注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过程各环节也都把“能力考核”放在突出位置,在复试专业考试中突出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查的范围不仅是专业素质,而且包括文化素养、思想品德;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科特点也更加多样化,如笔试、面试、实验、心理测试等。据专家预测,在今后的复试过程中,一些学科还会增加个性化的考核。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也要求考生灵活应对,平时更加注重对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在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二、复试政策及难度解读
1?复试时间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各高校的复试录取工作一般从3月20日到5月30日结束,其中自主划线的院校在4月中旬复试录取工作基本结束。必要时,招生单位可再次组织复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时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2?复试内容
(1)笔试
专业理论课往往采用笔试形式,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目不会很难,但涉及的面一般比较广,题目比较灵活。由于这些知识考生往往很长时间没有复习,容易生疏,因此在复试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应系统复习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指定的参考书籍,查阅所报考学校导师的学术作品、研究方向;查阅专业报刊杂志最近关注的热点,做到心中有数。
(2)综合素质面试
专业课及综合素质面试一般由5位老师组成复试导师组,其中一位老师为主考官,还有一位为记录人员。提问时,一般会问专业课相关知识和其他一些包括考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导师会判断考生的专业知识、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以选拔有科研潜质、真正适合读研的学生。
(3)实践(实验)能力考核
条件许可的单位单独组织进行。
(4)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设计和评分方式。有的学校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试。口语考试一般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和老师对话,老师会问一些专业性问题,考生应提前复习专业英语词汇。
复试一般包含以上几方面内容,但各个学校由于具体要求不同,复试的特点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考生在复试前应该了解自己所报考学校的复试规则,以及复试内容、参考书目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3?复试具体规定
(1)招生单位对考生初试成绩进行登记、统计和测算分析后,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复试基本要求和录取原则,结合本校(院、所)情况拟定复试标准。复试标准须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院、所)长组织有关人员审定,并报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和主管部门备案。
招生单位根据拟定的复试标准,将符合复试资格的考生的有关情况,以及接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考生的情况,提供给系(研究室),由系(研究室)在征求有关指导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后,提出复试名单。最后由校(院、所)长召开有关会议审批确定复试名单。
对于初试成绩符合教育部复试基本要求,招生单位拟不复试录取的考生,应及时将其全部材料转寄第二志愿单位。对于不符合教育部复试要求的考生材料不得转寄其他招生单位。
对于个别初试成绩未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招生单位拟对其进行复试的,需上报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审批。少数招生单位经教育部批准,可自行审批。
个别考生(不含同等学力考生),初试成绩突出,同时招生单位对其课程学习、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情况比较了解,认为确有培养前途的,经指导教师提出,系(研究室)、校(院、所)批准,可以不复试。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须全面、严格复试。应加强对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2)复试名单确定后,招生单位应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情况。
(3)根据复试名单通知考生进行复试。复试前由招生单位组织有指导教师参加的复试小组,根据专业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确定复试内容、复试试题和复试形式(口试、笔试或实践环节的考核等,一般以口试为主)。
4?考试制度
(1)确保复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规范选拔程序。
一是明确了实施复试工作的权力、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招生单位全面负责,校院二级管理,导师、专家集体考查。
二是对一些重要的复试环节作出规范性要求,如每位考生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等;每个复试小组还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此外,明确学校实行三公开:即复试要求公开、办法公开、结果公开;同时要求招生单位统一制定导师、专家遴选和工作规范,并对所有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纪律的培训,使每一个人明确评判标准、规则、程序和纪律。
三是加强监督保障。包括实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进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监督;广泛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考生如果对复试结果有意见可以申诉。
(2)在保证复试的科学性方面,近几年教育部也作了许多改革。
一是下放部分自主权给招生单位,使研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有更多的自主性。2003年,教育部授权34所高校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2006年教育部明文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确招生单位可以实行复试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考生只要复试不合格,不管初试成绩多高,招生单位都可以拒绝录取。
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以适当加分,记入复试成绩;经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后合格的,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
三是考查的范围更加宽泛,不仅是专业素质,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等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的设想,复试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更加多样化,有笔试、面试、实践或实验能力考核和心理测试等。
5?考研复试分数线
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有两大类:
一类是国家划定的、被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作为招生必备条件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就是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即考生口中所说的“考研国家分数线”“全国考研分数线”“考研国家线”“国家复试分数线”“国家分数线”“考研国家复试基本分数线”……各分为专业课、公共课两种,依据不同地区,分数线标准有所差异。
另一类是经教育部批准的自主划线的高校。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共34所。这些高校依据本校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确定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确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复试基本分数线。
由学校单独组织考试,不参加统考的考生,参加复试的要求由招生单位参考教育部复试分数基本要求自定。
各招生单位原则上按120%左右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进行初试科目改革的学科专业复试差额比例可适当扩大,具体比例由招生单位自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分数线只是最低要求,过了这个线是否可以参加复试还要取决于各研究生招生单位依据报考人数、考试成绩以及招生计划、复试比例最终确定的复试分数线。
6?复试成绩计算方法
各高校计算方法略有不同,一般来说,计算方法如下:
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成绩×(90%-笔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10%
7?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内容
对以同等学力资格(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不含MBA和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一律加试。招生单位要全面、严格复试。复试时,要进行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8?破格复试的概念
对初试成绩未达到参加复试的基本要求,但业务能力强、专业成绩相对突出,只是总分或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复试要求的考生,如招生单位拟破格参加复试,应填写《破格复试申请表》,签署导师和招生单位的意见,并报所在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审批。一般情况,填报第二志愿的考生不允许破格复试,总分和单科成绩都低于复试要求的考生不允许破格复试。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研究生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复试工作由各招生单位组织进行。研究生招生复试权重的加大,带来了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而在复试环节中如何公平地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9?复试政策解读
(1)复试权重加大,狠抓复试规范性
根据教育部规定,研究生考试复试成绩不合格者,学校可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研究生考试总成绩;根据不同学科的要求,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的范围内。
在完善研究生入学考核制度,进一步扩大复试的权重后,复试具有了重大的意义:使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的优秀人才进入研究生队伍。
以北京大学为例,2013年北京大学在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除专业目录规定或特别说明外,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120%左右。而之前几年的招生简章中则规定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110%至150%。复试人数与招生规模比例发生的微小变化,使参加复试的同学的录取几率变高了。
而具体到学院,如北京大学哲学系就在复试通知中明确规定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清华大学的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按初试和复试加权总成绩进行名次排序,择优录取。其中,总成绩按照满分为1000分计算方法执行,即: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笔试成绩×1?5+面试成绩×3?5。复试中,面试成绩小于60分者,复试笔试成绩低于复试笔试录取分数线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结果不合格者,均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从以上种种规定,不难看出各招生单位对复试的重视。
(2)复试形式多样化,加强素质能力考查
研究生考试复试权重的加大,对考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即使初试成绩再高也有可能被淘汰;而初试时成绩一般,但确有创新能力和研究潜力的考生也会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各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特色确定了专业素质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考查的内容。以复旦大学为例,2012年3月12日,该校下属院系被要求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增加英语笔试内容,笔试内容也由各院系自主确定,大约有13的院系增加了英语笔试。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专业课笔试原则上按照专业知识综合考试的形式进行。必答题部分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测试,主要针对理工科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占60%。选答题部分针对物理、材料、加工、化学四大学科门类进行命题,考生可任选一类回答,占40%。而清华大学法硕专业复试包括外国语水平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采取面试加综合知识笔试方式。综合考试范围覆盖政治、经济、历史、逻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等,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逻辑推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另外,根据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章规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不再考查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考查将由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从研究生的招生改革看,此举更有深远意义。首先,支持调整者认为,在我国高考中,政治课已从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可借鉴高考改革的做法,不再将其作为公共课。另外,政治理论课的考查,主要还是让学生背和记,这也不符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发展方向。其次,我国研究生招生改革,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是根本方向。从未来发展看,研究生入学考试应深化改革,探索学术能力水平测试,这可借鉴GRE、GMAT等测试。对于这样的考试变化,考生们应意识到,考研还是应强调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能只追求卷面分数的高低。
(3)体现公平竞争,复试环节公开透明
2012年,教育部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区域进行调整,原来的全国复试分数线一、二、三区调整为两个区,原一、二区合并为一区,三区变为二区。从2012年起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原来的分区为: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最新的分区为: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从新的分区不难看出,实际上,原来的二区是被取消了。也就是说,它们在分数线上的“优惠”“照顾”政策随之消失。
研究生考试分区的减少,从给予高校平等竞争空间、缩小地域间的差距来说,有着积极意义。从长远看,研究生招生将不断深入推进自主招生,研究生招生单位正努力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吸引生源。政府对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倾斜政策,也将从过去的给予录取优惠,转向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
分区的变化,给考生带来的变化是,原有一区学校的复试分数线降低,原有二区学校的复试分数线提高。
从入围复试角度考虑,考生进入原有一区高校的几率提高。报考原有二区的考生,录取的机会可能增多(更多考生选择报考原一区高校,使原二区高校的报考人数可能下降,接受更多的调剂学生,但最低复试分数线还是高于原二区)。至于原有三区,由于地域因素,考生报考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012年,教育部首次明确规定复试的审查要求:在复试前对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同时,复试考试纪律管控加强,防止替考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新政策出台以后,复试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公开,这是许多师生的共同反映。考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复试流程及规定,查询自己在复试中的成绩及是否被录取等信息,同时还可以监督高校是否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科学的录取工作。
为确保评判标准和规则的统一,坚持公平、公正、科学地选拔人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组成招生面试小组依次对考生进行面试。面试小组成员分别按满分100分当场给出评分,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面试考核指标包括: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思想状况、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思维的敏锐性、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实践能力、外语水平、总体评价等内容。
而中国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复试时,每位考生在面试时抽取题签,依次按答题时限回答题签上的问题,全部问题回答结束后再由面试教师就题目涉及的范围补充发问;然后由学院复试领导小组对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原始成绩进行技术性复审。其中,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英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视为复试合格。任何一科低于合格分数的,均视为复试不合格。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则规定,每个复试小组由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每位考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报考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外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面试时间必须保证达到20分钟,其中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时间不少于5分钟,学院总体淘汰率不低于20%。
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复试中规定,成立学校和工商管理学院为单位的两级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校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校长担任,成员由纪检、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工商管理学院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单位主管招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等组成。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近几年实行研究生复试复议制度,学生可对研究生复试结果进行申诉。各高校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将严格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复试工作小组进行复议,对于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同时,为确保每位考生收到复试信息,许多学院通过各种现代通讯手段,向考生发布复试信息,通过网站、考生在线查询系统、手机短信、电话、传真、邮件、留言板等形式,与各位考生保持及时沟通。
……
第2课 复试攻略
一、决胜专业课
1?复试类型分析
13大门类,39种专硕,复试方法千变万化,形式多种多样。抽丝剥茧,复试类型不过四种:重实践型,重英语型,重实验技术型和重理论型。针对不同的复试类型,考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复试策略,有的放矢。
(1)重实践型复试
◇复试法则◇
①在面试前,对所报考的专业领域内新近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有一个深刻清晰的认识,甚至可以拿出独家判断和态度。
②复试的提问一般比较开放,常常涉及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③提取跟行业息息相关的几个亮点。
④实践型学科并不否定这类专业理论的必要性,考生应做较为全面的准备,避免“顾实践而失理论”,应是实践型学科考生在复试阶段胜出的最好策略。
◇专业分析◇
顾名思义,实践型学科主要是以现实应用为导向,在不丢基础的学科理论基础上更看重实践操作能力,这类专业很大程度上和具体的社会职业型工作直接对接,比如市场营销类、同声翻译类、新闻传播类、工商行政管理类、酒店旅游管理类、社会学类等人文社科专业,以及以重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的理工类专业,如地质测绘类专业、考古类专业等。
大部分就读于此类型专业的学生大三就开始进入真正的实习期,包括做实地田野调查或者到相关领域进行工作实习,但毕竟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工作状态,并不能全部掌握整个领域,也很难对所工作的岗位有深刻的体悟式了解,达不到“无缝对接”和“资深”。从这个方面看,具有全职工作经验的考生在研究生面试时就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优势和行业熟知优势。
以新闻学为例,新闻学是一门实践型学科,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对于新闻类、管理类以及临床医学类等学科来说,拥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和从业经历,可以更快地体悟业界常态,从而不“唯学院理论而理论”,避免再发生“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的极端个案。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阶段,除了几门通识专业课之外,新闻学的学科框架下一般还细分有新闻实务、新媒体研究、高级新闻写作采访等研究方向,而这些方向的课程教学,基本以一线的案例为主,如果缺少实战历练,虽不会造成理解障碍,但总还是有纸上谈兵之感,包括行政管理和酒店管理类的专业,也都因专业的实践性而对考生有一定的工作体验要求,对于应届生来说,实习是一个好途径。
研究生阶段研究的是一个特定领域,细分到具体的方向,只有身在领域里,才能真正观察到行业的宏观、微观情况,最终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和支撑。身处大学校园的硕导们也深知实践型学科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理论促进实践,而不仅仅只是学术上的理论溯源和建构”,为此也直接要求报考此类专业的考生应具备相应的实践基础。
导师比较看重考生的从业经历,特别是在面试中,导师会根据考生的个人情况留意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在一定意义上,在重实践型复试中,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在面试过程中有比较优势,可以和导师在业界层面有一个深层沟通的氛围,最终有工作经验的考生的面试成绩比应届的考生相对高些,初试排名靠后的实践型考生通过面试阶段基本能够把名次抬升几位。同时,在入学后确定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也更有主动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应届考生在面试中就一定被动,理论功底扎实是其最大的优势,如能在本科阶段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会更受导师欢迎。具体到面试环节,可以通过以下细节,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面试加分。
◇了解行业现状◇
在面试前,对你所从事或将要从事的行业新近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有一个深刻清晰的认识,甚至可以拿出独家判断和态度。这往往是面试现场导师最容易提到的常识问题,也是考生展示自己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笔者有一个朋友在中科院的考古专业硕士面试现场,结合自己在贵州考古研究所的经验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当下考古的“利益歪风”,深得导师赞赏,虽然他的普通话极具地方特色,陌生人听起来有点费神,但最终他的面试成绩并未因语言的劣势而降低。
◇从自身经历出发◇
在表达完你对行业的观点后,务必要记得回归到自身的情况。通过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实习经历,提取跟行业息息相关的几个亮点。这个相关指的是“如何运用自己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去完美应对工作的挑战”,这一点往往也是导师关心的。像市场营销类专业,只单纯停留在纸上的策划和营销,就是“最大的失败”,具体的案例操作才是面试中制胜的最重要因素。因为既然到了复试阶段,已通过卷面证明了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而且,这类型专业的复试过程,导师对于理论的考问并不占很大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型学科并不否定这类专业理论的必要性,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共生相辅。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只追求“实践能力”,理论的掌握是基础性的工作,这个肯定不能丢,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系,在复试阶段也偏重对考生的理论储备考查。因此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做较为全面的准备,避免“顾实践而失理论”,应是实践型学科考生在复试阶段胜出的最好策略。
姓名:石头
专业:新闻
考取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获胜感言:如果不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我初试最后一名的成绩面对的必定是复试的失败。
复试印象: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最终的面试成绩比应届的考生相对高些,初试排名靠后的实践型考生通过面试阶段基本能够把名次抬升几位。
那年,我的英语和政治刚刚过线,专业课的分数比想象中还要低。
在复试名单中,我的分数最低,比第一名低了35分。按照惯例,这是一个安慰奖,而且是一个代价很高的奖:复试的费用不算小,我再次陷入最不想面对的一个问题:去复试还是不去复试?
直到复试前一天,才临时买了一张机票。上飞机前,给导师组老师(之前托朋友问的号码)发了一条短信,请他为我保留复试机会,导师没回信息。
待到深夜入住中央民族大学附近的旅馆时,偶遇几个同是民大新闻学复试的姑娘,她们都是应届生,提前几天来准备复试。她们说自己还在看书,背英语自我介绍,背考研时准备的专业材料。是的,我看到她们在看书。我的背包里,除了一件衣服,别无他物。也是在那一晚,我才想起复试还有英语自我介绍,我完全没有准备。
去到复试现场,整个走廊等待复试的考生都在翻阅各自的资料,我理所当然是最后一个复试,排到了下午。
上午,把复试需交的材料给了老师。找到网吧,查了英文自我介绍,已无心情看太多。直到下午五点,才轮到我面试。没有候考区,枯坐在复试教室门外的椅子上,看着别人一个个离开,有人夺门而出低头就走,有人出来便热情地为等待的考生描述复试情况。在整个走廊空无一人的时候,我终于坐在了考官面前。
先是中文自我介绍,这一点对于考生来说,不是一个拉分的项目,只要说得清楚,时间适度就可以。虽然上午查了自我介绍的模板,但还是忘了很多。在开始英语自我介绍前,我直接对着面前的近十位考官说,我英语不好,我会努力说得清楚一些,但不知道能说成什么样,希望他们不介意。我的贸然自我揭底让导师觉得我够直接,在顺利地把自己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翻译成英文之后不知道说啥单词的时候,众导师笑,对我说别讲英语了,你以后再好好学就是。我得令后很是释然。
接着,几个导师就我的工作经历提了几个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没问我关于新闻史和新闻理论的任何一个概念,这个是我最没有准备的,问题的集中点全在于工作经历:你策划过的自我觉得最满意的新闻专题是怎样的?就自己所处的当地媒体环境,谈谈新闻中是否存在民族性,如何体现?虽然每道题目有2分钟思考时间,有人专门计时提醒,但考官并不在意你对这个时间的把握,想好了再说就好。第一个问题对我来说,难度不大,第二个问题是我没想过的,也是考研时参考书目中比较少涉及的,只能靠自己的新闻常识作答,这个过程中,导师并不只是听着,而是随时发问,有互相探讨的感觉。
复试时考生应该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尽量避免背书式的回答,也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被考查的状态下,应以一种平等对话交流的态度来完成新闻学的复试。有自己不了解的新闻背景,直接说不知道应最好,最忌胡乱猜测然后找词应付。这是我和现在同专业同学最大的感受,他之前在《中国房地产报》做了两年记者,导师在复试现场知道他这段经历后,和他从房地产领域的新闻操作谈到当下房地产的行业形势,基本以此为面试的主要话题。
民大除了导师随机发问,还有一个抽题部分。从题目的设计来看,基本也是跟当前的新闻业直接相关,很少是纯理论性的问题。比如:报纸在转企改制前后有什么不同?出版社的出版流程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三审三校指的是什么?网站新闻和报纸新闻在功能上有何差异?本年度你最关注的新闻事件是什么?
我不掩饰这样的题目对于我自己的“容易”,题目跟我工作息息相关,当然有话可说。我赢得导师高分的方式只有两个:逻辑清晰地表达,讲对题目所涉及的新闻操作常识。也许正是这两个方面我相对熟悉,最终我的面试得分排在前几位。和我同住一个旅馆的那两个小姑娘,有一个最终未被录取,她的初试成绩比我高20分。
很显然,新闻学的复试现场,对于有从业经验的考生来说,已经不是一场考试的问答,而是一出业务课的讨论,而这些业务并不陌生,这样的题目很少有标准的答案,因此全看个人的临场应对和表达,这样的复试,对于实践型考生的优势倾斜是巨大的。从最终录取的情况看,实践型考生大部分入围,最终未被录取的考生以应届生为主。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刻意强调应届生的“复试劣势”,也不意味着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就一定占有先机。
重实践型复试虽然不以初试分数为重,但考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
一点对于应届考生和有业界工作经验的考生都是一样的。而在这个方面,有业界经验的考生往往是最不扎实的,初试有时候也是侥幸过关,希望在复试备考时加强积累。有些应届学生的优势很明显,也深得导师青睐,比如英语好、专业理论知识精通、平常关注行业事件和热点并有自己的独立观察等。
(2)重英语型复试
◇复试法则◇
①在和导师面对面的面试环节中,英语方面导师重点考查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该专业英语的熟悉程度,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上;另一方面是导师对考生英语逻辑和英语表达能力的考查。
②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各个学校对英语的具体考查形式不同,首先必须要清楚所报考学校往年如何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
③假如英语不好,又恰巧通过重英语基础型专业的笔试,千万不要因为有压力而影响复试的准备,而应该尽快去了解所报学校的复试形式,然后重点突击,逐一准备。
④假如专业基础特别扎实,思想也非常活跃,那么在面试过程中,也可以尽量扬长避短,高调秀出自己的强项。
◇专业分析◇
在重英语型专业的复试过程中,导师往往会注重英语水平的考查。
一般来讲,高校对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的英语要求要远远高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生。但是从社会科学内部来比较,不同的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是哲学类的专业,西哲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要高于中哲专业;同是经济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要高于财政学专业;同是文学类的专业,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要远高于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专业。
概括说来,社会科学门类重英语基础的专业主要分布在两大类专业中,一类是比较类的专业,如比较文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法学等。另一类是需要直接学习西方内容的专业,如西方哲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国际新闻等专业。
除社会科学专业较重视英语外,理工科中也有一些重英语基础型的专业,在复试中对英语的考查亦是非常严格。以清华大学的通讯工程专业为例,清华大学的通讯工程专业的复试,会先发给考生一篇该专业的阅读文章,一般阅读难度较大,留给考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规定时间过后将收回考生的文章,依据文章用英语对考生进行专业课的考查。老师先是问大意,然后问详细知识点,会询问该专业的前沿问题,比初试英语的阅读要更注重专业性,会有很多专业术语,难度不可谓不大。
以比较文学为例,因为需要对外国文化非常熟悉,同时清晰了解世界文学的新进程和发展方向,这就需要非常频繁地直接翻看外国文学的原文(最新文学著作往往还没有汉译本)。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在比较文学的学习中会步履维艰,也不会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之路上走太远。更为重要的是,导师也不会让英语基础差的考生通过复试成为其学生的。因此比较文学专业的导师在面试中一般会问考生几个有关英语的问题,包括英语考试情况,四、六级分数,平时常关注哪些外文期刊等。在面试中导师们最常用的考查方式是即兴的英语对话,导师用英语问一个专业方面的问题,考生需要马上用英语回答出来。
重英语型专业复试,在和导师面对面的面试环节中,英语方面导师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对该专业英语的熟悉程度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上;另一方面是导师对考生英语逻辑和英语表达能力的考查。相比较而言,导师不会要求你的英语口语多么地道和标准,导师对你回答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也不会非常严苛。
重英语型专业复试,需要有针对性地从两方面进行准备。一是要熟悉专业术语,要尽量掌握较多的专业术语,可重点查看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和国外的重要论文;二是要锻炼用英文回答专业问题的逻辑性,对英文论文草拟几个问题进行回答是不错的方法。
同时,仍以比较文学为例,开设比较文学的很多学校在英语面试之余还会给重英语型专业的考生们加试一场英语笔试,笔试的内容往往包括听力、翻译、写作等。其目的就是从不同层面来考查考生的英语能力,看考生是否具备研究该专业的基本素质。一般说来,该专业发展越完善的学校越是注重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来考查。
姓名:周晶晶
专业:比较文学
考取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获胜感言:我之所以在各种不利因素集于一身的情况下,还能够顺利通过复试,就在于在复试的准备过程中对英语的侧重,在复试过程中英语方面的表现尚佳。
复试印象:考研复试一定要注重专业特点,比较文学专业的复试很注重考查考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水平高的考生很受青睐,在复试备考时应以英语复习为重点。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比较文学专业仅招收两人,其中一人还是保研,竞争非常激烈。这一年华科的分数线是330分,我的成绩仅有355分,特别是英语仅仅52分,六级成绩也是惨淡的439分。在得知进入复试名单后,我才开始进行复试准备,此时距离复试仅仅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在各种不利因素集于一身的情况下,我面对厚厚的资料书实在是抓不住重点。幸运的是,我在网上找到了华科一位比较文学教授的电话号码。又惊又怯地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询问有关复试的问题,在电话中老师再三强调:比较文学专业要求考生对外国文学非常熟悉,要做到了如指掌,考上以后会涉及外文书籍的阅读,听国外专家的讲座,用外文表述自己的学术成果,这些都需要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在面试的时候也会涉及英语能力的考查,一定要主动加强。特别是听力和口语,往年就有很多考生因为是哑巴英语而在复试折戟。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找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书翻一下,复试时有话可说就成。
我分析了自己的利弊:专业基础还算是比较扎实的,英语却是弱项。但是在给这位老师打电话之前我没有把英语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上,以至于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并没有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如何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让自己的英语显著提升,或者至少也要比较轻松地听、说一些常考的话题呢?这才是我复试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各个学校对英语的具体考查形式不同,首先我必须要清楚华科往年如何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我通过电话、网络,甚至还专门坐车去了华科找学姐了解了复试的流程和内容。
一般说来,各个学校同一专业每年的复试形式和内容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不同学校往往有很大差别。拿我和一位考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比较文学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室友为例,华科对英语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口语,有专门的英语口语考试。导师在专业面试的时候也会用英语跟你对话,往往是用英语问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你能够听懂问题,快速组织语言,然后比较标准流利地表达出来。于是一些常用的本专业的英语术语就需要加紧抢记。于是那一段时间,我天天跑自习室,写各种话题的英文稿子(话题是从各位学长、学姐那里求来的),写完就开始背,还会缠着我们班英语比较好的同学帮忙纠正我的发音问题。
而天津师大除了有英语口语考试以外,还有一个专门的英语听力考试。往年因为英语听力和口语表现太差,被导师一票否决的高分考生大有人在。我的室友英语读写还行,但听说较差,刚好这个专业的导师很看重英语口语测试和听力测试的成绩,所以室友天天捧着一本六级听力不断地听写。当时她的初试成绩有396分,天津师大一共要录取十个人,她的排名至少在前五。如果是一般专业,她根本就不用那么努力准备复试,只要不出重大的失误,录取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天津师大对听力口语的重视,她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那两个星期,我和她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不是听英语就是说英语,还准备了一堆导师可能问到的英语问题的答案,如文学名著介绍、文学流派介绍、平时的课外阅读,等等。所有的努力只求在复试的那一天让老师觉得我们的英语还不错。就这样按话题写英语,读英语,纠正英语发音,背英语……咬紧牙关熬过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快速提高。
通过两周的突击,我怀着很足的信心走进了复试考场。复试第二天上午是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语考试。我先参加了英语口语考试,考试形式是每个人自己找一个对话伙伴,然后两个人派出一个代表抽签,按照所抽签的顺序依次进入考室,再抽取自己的话题,临场发挥,即兴英语对话。比较文学是和现当代方向的学生一起考的,考古代文学方向的同学在另外一个考室。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报考比较文学的学生是现场即兴对话,考古代文学的学生可以提前抽签在场外准备,准备好了再去老师那里背一下就好了。可见即使在华科古代文学跟比较文学的英语录取分数线一样,但是实际上比较文学对英语的要求还是要比古代文学高。
紧接着,最紧张的专业面试来了。面试过程中,六个老师,只有计分的那位老师用中文问了两个问题:叫什么名字?本科学习什么专业?当我报完名字和专业后,接下来就是和其中一位导师漫长的英语对话:
问题一:Why did you choose the profess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为什么选择比较文学这个专业呢?)
我的回答:Literature is my inter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an give
me an open perspective to look at the literature
(我喜欢文学,而比较文学能够教我以一种开阔的眼界去审视文学。)
问题二:Which professional core journal do you like best ?
你平时最喜欢看哪些核心期刊?)
我的回答:I usually like to read some literary works?I rarely read the
core journals? I just know some good journals, such as
Foreign Literature,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and so on ?This
is my weakness, I hope that I have a chance to correct?
我平时喜欢看文学作品,很少读核心期刊,我只知道一些比较好的期刊,比如说《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等。这是我的弱点,希望有机会改变。)
问题三: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works of Western
literature?
(谈一下你最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吧。)
我的回答:My favorite foreign novel is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Because I learn to think a lot of problems from the book,such
as whether the person should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his life?
what is the real freedom,etc
(我最喜欢的外国小说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因为我可以从中学会思考很多问题,例如,个体是否应该对他的人生负责?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么?等等。)
还好,这些问题都提前作过一些类似的准备,虽然我还是有些结巴,用的句式也很死板、简单,但是一些专业词汇没有用错,总算是一直说下去了。那位老师微微点了一下头,突然用中文问起来:
问题四:你口语不错,但是我看你初试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你怎么看待英语学习的?
我的回答:比较文学需要很强的英语功底。我既然选择了比较文学这个专业,就做好了努力学习英语的思想准备。在大学期间,我对英语的学习不是很重视,但是从准备研究生考试以来就注意不断地加强英语能力。我已经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也下了努力学习英语的决心,我会对自己负责。
最终,我成为华中科技大学2011级比较文学的硕士生。以我的英语水平能顺利拿到华中科技大学比较文学方向硕士录取通知书,说实话,除了幸运之外,我觉得还在于我能够积极有效地准备,认清比较文学是一个重英语基础型的专业,找准了自己专业的着重考查点,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着重复习英语。在英语的复习中也特别注意信息的收集,熟悉自己所报考学校对英语的考查形式,据此有侧重点地复习。录取名单出来时,我看到有一位初试成绩370多分的男同学因为复试时英语测试表现不好,惨遭淘汰。如果我不主动了解专业复试相关的情况,英语准备肯定不充分,那场复试也会毫无胜算。
作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在三个方面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第一,有较好的文学理论基础;第二,对欧美文学有系统的了解;第三,外语基础比较扎实,能够阅读外文文献。这三个方面的素质会在面试过程中综合考查。只有在初试和复试中都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素质的选拔才算合理。
一般重英语基础型的专业,在复试的时候往往会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考生千万不要在初试结束之后就放松英语的学习,此时应该在英语上多下工夫。初试考了两门专业课,老师可以从初试成绩看出一个考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初试英语只考一门,只能看出考生的读、写能力,而且多选择题,根本就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复试时就会从各方面考查学生英语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听说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多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特别是一些前沿的科研动态,复试的时候很可能会考查这些。当然了,如果专业课学得特别好,英语成绩不是很差,面试你的老师也会酌情考虑录取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