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

書城自編碼: 20398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農業/林業林业
作者: 尹思慈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5503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79/87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524.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售價:HK$ 148.4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售價:HK$ 147.2
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牛津大学课堂讲义,带你重新审视俾斯麦与德国近代史!德裔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用全新的视角,重新为你解读德意志统一的神话!世界历史)
《 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牛津大学课堂讲义,带你重新审视俾斯麦与德国近代史!德裔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用全新的视角,重新为你解读德意志统一的神话!世界历史) 》

售價:HK$ 68.8
现代工笔重彩画技法解析
《 现代工笔重彩画技法解析 》

售價:HK$ 102.4
欧洲文明的进程(《欧洲文明十五讲》的延伸与细化,欧洲学创始人陈乐民巨作,深度解析欧洲的发展真相)
《 欧洲文明的进程(《欧洲文明十五讲》的延伸与细化,欧洲学创始人陈乐民巨作,深度解析欧洲的发展真相) 》

售價:HK$ 158.7
法理学十六讲:主题与理论
《 法理学十六讲:主题与理论 》

售價:HK$ 82.8
少年解码侦探团(全6册)旗语密码、字母数字密码、加密暗号密码、多重密码、语言密码!每册解锁一种!沉浸式解码,提升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
《 少年解码侦探团(全6册)旗语密码、字母数字密码、加密暗号密码、多重密码、语言密码!每册解锁一种!沉浸式解码,提升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 》

售價:HK$ 205.6
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 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

售價:HK$ 308.2

 

內容簡介:
次生木质部是树茎、根和枝的木材部位。《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木材生成机理重要部分》详述了次生木质部一直是处于保持生命的构建过程中,而立木木材主体是非生命生物材料。利用单株树木内固着的木材差异研究次生木质部的动态变化,是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本项目由种内株间变化的相似性证明这一变化性质属生物发育。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现象首次得到了实验证明。这是原始理论研究成果,是木材生成机理的重要部分。
书中介绍了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发育采用的一些新概念和措施:生长鞘、两向生长树龄及其组合、树株内取样要求和必要的图示方式等。依据遗传特征证明次生木质部发育是树木生长中必然发生的自然现象,用生存适应分析它的形成。遗传学、植物学、进化生物学、木材科学和林学等学科的融合构成本项目的理论基础,多学科在以次生木质部为对象的研究中又都分别取得了认识上的新发展。用大量依据数学原理的曲线图示表明次生木质部生命中的动态变化符合遗传特征,使“生命是流”的哲学概念得到了实物证明。
《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木材生成机理重要部分》适合生命科学多学科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高校教师、科研院所和林业生产单位学者们参阅。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论
1 引言
摘要
1.1 次生木质部发育的自然背景
1.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理念的源头、形成和内容
1.3 确定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实验措施的理论依据
1.4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原创性
2 实验措施、材料和数据处理
摘要
2.1 测定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因子
2.3 实验材料
2.4 确定次生木质部取样位置的生成时间
2.5 数据处理
3 用图示证明次生木质部生命中存在发育现象
摘要
3.1 次生木质部发育图示的条件和必要性
3.2 次生木质部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图示的特点
3.3 有关次生木质部内年轮位置序数的词语
3.4 对四类主要图示的说明
3.5 对本书附表的说明
3.6 附表数据在图示绘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相关学科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4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论述和在应用中发展
摘要
4.1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I——与发育有关的特征
4.2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II——发育的动态哲学概念
4.3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III——与发育有关的一些生物学疑点
4.4 对发育概念的商榷
4.5 生物发育的共性
4.6 次生木质部适合作为确定生物发育共性研究实验材料的条件
引用文献
5 植物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5.1 树木发育
5.2 对树木发育方面领悟的拓展
5.3 本项目对树木生长取得的理论进展
5.4 植物学对树木生长和本项目对次生木质部发育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别
6 木材科学和林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6.1 次生木质部是变化过程受固化的实迹
6.2 生长鞘
6.3 两向生长树龄
6.4 次生木质部生命中发育变化的性状、时间和空间
6.5 本章专业词语辨析
6.6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在木材科学和林学方面取得的进展
7 遗传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7.1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成果I——遗传物质
7.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成果II——遗传物质的复制和重组
7.3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遗传学成果III——遗传性状、获得性和对发育性状的调控
7.4 遗传学观点下的树木
7.5 遗传学观点下的次生木质部
7.6 专业词语辨析
8 进化生物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8.1 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演化概念
8.2 树种间次生木质部的突变现象和亲缘关系
8.3 适应的动态性
8.4 树木在演化中形成的适应性
8.5 次生木质部及其构成细胞的演化和功能适应性
8.6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证明
9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I——管胞长度
摘要
9.1 相关学科对管胞长度研究的成果
9.2 本项目对管胞长度研究的认识
9.3 实验方法
9.4 次生木质部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长度的发育变化
9.5 次生木质部逐龄生长鞘管胞长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9.6 次生木质部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9.7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长度的有序发育差异
9.8 各龄段管胞平均长度
9.9 管胞长度发育变化的三维图示
9.10 结论
引用文献
10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II管胞宽度
摘要
10.1 管胞宽度研究上的新视野
10.2 管胞的径、弦向宽度
10.3 实验方法
10.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宽度的发育变化
10.5 逐龄生长鞘管胞宽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0.6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径向宽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10.7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径向宽度的有序发育差异
10.8 短、长不同龄段管胞平均径向宽度的变化
10.9 管胞宽度发育变化的三维图示
10.10 结论
11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III管胞长宽比
摘要
11.1 管胞长宽比实验数据
11.2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长宽比的发育变化
11.3 逐龄生长鞘管胞长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1.4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长宽比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11.5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长宽比的有序发育差异
11.6 短、长不同龄段管胞平均长宽比
11.7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管胞长度和宽度的相关性
11.8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发育变化的总结
12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逐龄径向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摘要
12.1 各学科对木材细胞的研究
12.2 本项目对年径向增生管胞个数研究的认识
12.3 实验方法
12.4 落叶松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5 冷杉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6 马尾松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7 杉木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8 树种间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比较
12.9 针叶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发育变化研究中取得的理论认识
13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
摘要
13.1 木材密度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
13.2 基本密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
13.3 实验
13.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
13.5 各龄生长鞘基本密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3.6 逐龄生长鞘全高平均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
13.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发育差异的变化
13.8 各龄段平均基本密度的变化
13.9 次生木质部基本密度发育变化在20mm边长立方体试样测定结果上的表现
13.10 结论
14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木材力学性能的发育变化
摘要
14.1 木材力学性能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
14.2 木材力学性能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
14.3 实验
14.4 抗弯强度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4.5 抗弯弹性模量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4.6 顺纹抗压强度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4.7 五种针叶树主要力学性能随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变化的树种趋势
14.8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力学性能与基本密度的相关关系
14.9 结论
15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木材干缩性的发育变化
摘要
15.1 木材干缩性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
15.2 木材干缩性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
15.3 弦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5.4 径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5.5 纵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5.6 五种针叶树木材干缩性随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变化的树种趋势
15.7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木材干缩性与基本密度的相关关系
15.8 结论
16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生长鞘厚度的发育变化
摘要
16.1 年轮宽度在多学科中的应用
16.2 生长鞘厚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16.3 生长鞘厚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16.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年轮宽度的发育变化
16.5 逐龄生长鞘鞘层厚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6.6 各年生长鞘全高鞘层平均厚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16.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年轮宽度发育差异的变化
16.8 各龄段生长鞘鞘层平均厚度的变化
16.9 结论
17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晚材率的发育变化
摘要
17.1 晚材率是一个重要的材性指标
17.2 本项目对晚材率研究的认识
17.3 测定方法
17.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晚材率的发育变化
17.5 逐龄生长鞘晚材率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7.6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晚材率随树龄的发育变化和龄阶平均值
17.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晚材率发育的有序差异
17.8 结论
18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树茎材高、生材材积和全干重的发育变化
摘要
18.1 材高的发育变化
18.2 生材材积和全干重的发育变化
18.3 结论
19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比较
摘要
19.1 根、枝和主茎的发育过程
19.2 取样、测定和比较
19.3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长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4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宽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5 根、枝和主茎管胞长、宽度发育变化的图示
19.6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长宽比发育变化的比较
19.7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基本密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8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鞘层厚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9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晚材率发育变化的比较
19.10 五树种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概要
20 次生木质部生成中与发育有关的一些其他性状
摘要
20.1 自然着枝和木节
20.2 天然斜纹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括
21 继承和新认识
21.1 植物学
21.2 测树学
21.3 林业科学
21.4 木材科学
21.5 遗传学
21.6 进化生物学
21.7 数学和计算机运用
22 理论创新
22.1 次生木质部的生命
22.2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发生在空间“体”中
22.3 两向生长树龄
22.4 次生木质部中不变的静态木材差异在动态变化的构建中生成
22.5 次生木质部中性状的固着状态、位置与生成时间的关系
22.6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自身变化受遗传控制
22.7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变化过程的生物属性是发育
22.8 生长是发育现象中的一种变化
23 证明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变化过程须采取的必要实验措施
23.1 实验树种和采伐地的选择
23.2 样木株数
23.3 样树内的取样
23.4 发育性状的选定
23.5 发育性状的测定
23.6 发育性状随两向生长树龄规律性变化的表达
24 洞察、展望和结论
24.1 洞察
24.2 展望
24.3 结论
增篇
1 胸高年轮宽度和晚材率发育变化的四向对称性——树茎圆柱对称性的实证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树茎圆柱对称性在年轮宽度上的表现
1.3 树茎圆柱对称性在晚材率上的表现
1.4 结论
2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步骤
2.1 数据的组织
2.2 数据的处理方法
2.3 绘图
內容試閱
第一部分 概论
次生木质部发育看似是熟悉的词语,实为学术空白点。它的存在要用遗传特征来证明。本项目实验结果表明,它的发生具有受遗传控制的程序性。这是一个有待深究的自然现象。
1 引言

1.1 次生木质部发育的自然背景
1.1.1 次生木质部在生命中的构建过程
1.1.2 活树次生木质部的主体是非生命木材
1.1.3 单株树木内的木材差异不是遗传中的变异
1.1.4 次生木质部在生命中的变化
1.1.5 次生木质部中木材差异表现出具有趋势性
1.1.6 新词“生长鞘”
1.1.7 对“发育”涵义的商榷
1.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理念的源头、形成和内容
1.2.1 “次生木质部发育”概念的新见
1.2.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必须充分利用其构建中的内在因素
1.2.3 次生木质部体内位置的新作用
1.2.4 用新观点来考虑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时间因子
1.2.5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实验求证主题
1.2.6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
1.2.7 数学和计算机的工具作用
1.2.8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在树木动态适应中的作用
1.2.9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3 确定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实验措施的理论依据
1.3.1 发育是有机体在遗传控制下的自身变化过程
1.3.2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动态发育变化和静态木材差异间的关系
1.3.3 采用两向生长树龄研究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
1.3.4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位置与时间的确定关系及在样树中取样位置分布上的重要性
1.3.5 图示在表达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的作用
1.4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原创性
1.4.1 新理念
1.4.2 对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实验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因素
1.4.3 用实验证明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变化符合遗传特征
1.4.4 设定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图示式样
1.4.5 多学科的融合和充分利用数学手段
1.4.5.1 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在应用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并取得了新认识
1.4.5.2 生物发育的共性
1.4.5.3 数学手段的作用

摘 要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变化存在于它各层次结构的生命过程中。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需了解与这一过程有联系的相关学科成果,同时需明确次生木质部发育理念的新颖所在,以及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原创性。
1.1 次生木质部发育的自然背景
自然背景是客观的事实,但观察到这些事实就具有意识的作用。例如,在认识事实中,由于它们的汇集而能觉察出一个尚待发现的新事实,就有另一层意义。
本节所论及的内容都是植物学和木材科学公认的成果。本项目由它们才衍生出有关次生木质部发育的新思维,并构筑了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需认识的自然背景。这些内容在第二部分将有详述。
1.1.1 次生木质部在生命中的构建过程
次生木质部木材是树木主茎、根和枝相通的一个结构部分。它的构建是在树木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的。
树茎生长由高、径两向生长构成。高生长起源于茎端原分生组织,直径生长是形成层分生的结果。原分生组织位于茎端,是显微镜才能分辨的细胞群,树木生命期中的高生长一直依赖于它发生;形成层是位于树皮和次生木质部木材间的分生组织细胞鞘,它贯通树茎全高。形成层原始细胞由原分生组织分生,并经分化后产生。形成层分生前的茎端高向区间是树茎高生长范围。这一范围的全部组织都归属初生分生组织,而后都成为初生永久组织。其中仅形成层恢复分生机能并一直保持,被称为次生分生组织。
树木主茎在梢端质嫩的一年生高度部分就出现次生木质部。木射线是识别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树茎各高度横截面邻近髓心第一个年轮就包含木射线,它标志着次生木质部已开始存在。树茎次生木质部在任一高度开始形成时,这一高度的高生长就停止。即树高生长只发生在顶端一年生的范围内,并在这一范围的下端开始直径生长,此处高生长开始停止。高生长区间茎端的位置是逐时在向上移动的,移动中的高生长范围的发育变化是细胞分生和分化,这一部位的全体细胞处于生命状态。其高度范围都是当年长成。直径生长的高度范围随高生长而不断向上扩张,此后各高度的直径生长逐年一直在全树茎原位上持续进行着。产生树茎直径生长的形成层鞘层,是由下向上逐时随树茎高生长延伸的,并伴同树茎增长而自行扩大周长。
形成层是侧生分生组织。由它产生的木质部向内和树皮韧皮部向外都是次生组织。树茎真髓心的外层是初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在树茎中的厚度极薄、体积甚微。在低倍放大下,它与髓心间的区界难以分辨。一般,就把初生木质部纳入髓心。树茎高生长停止后的部位逐年向外扩大增添的木质部分全都为次生木质部。树茎中除树皮、髓和难以分辨的形成层外,都是次生木质部。在根、枝的构成中亦如此。次生木质部是一个解剖部位,木材是它作为材料的通用词。
由上述事实,本项目进而明确:①树茎两向生长逐时在顶梢高向移动中呈连续转换,在树茎上同时进行,但不发生在同一高度;②茎端原分生组织的存在时限随着树高生长在增长,不同高度的形成层原始细胞由存在时限不同的原分生组织生成,树茎不同高度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的生成时间尚存在随位置而有早迟的连续差别。
1.1.2 活树次生木质部的主体是非生命木材
管胞占针叶树材体积的90%~94%,它的细胞生命期仅数月。纤维和导管约占阔叶树材材积的23,其生命期的时限与针叶树次生木质部中的管胞类似。边材中的薄壁细胞尚具生命;在心材开始形成后,随着树茎扩大新边材连续形成,前边材部位在不断地转变成心材。在这一过程中,边材具生命的薄壁细胞生理死亡。
本项目从上述事实中意识到,次生木质部是树木中的生命部位,但它的大部分体积是非生命的。这部分非生命体积是逐年在生命中生成的,各年每一层次在短暂生命后都得到完整保存。
1.1.3 单株树木内的木材差异不是遗传中的变异

汉语中变异variation不是日常用语,其在生命科学中的用意需符合遗传学的概念。在当今生命科学文献中,这是variation正确应用的唯一规范。
英语中variation既是日常用语,又是科学术语。但在生命科学中应用则必须遵循遗传学的概念。

迄今,林业和木材科学的中、外著作中,用词“单株内木材的变异”wood variation within a
tree,同时用词“单株树木内木材构造的可变性”variability of wood structure within a
tree。这些实际都是把variation当做普通词“差异”来应用,而由此产生的认识却使木材形成理论长期在禁锢中无法产生新突破。
从遗传学观点,变异一般是发生在种内个体间。单株植物内的木材差异是在个体生命过程中生成,并且表现出差异的规律性,这类差异的性质不应该归属于遗传学的变异范畴。次生木质部是树木营养器官主茎、根和枝的一部分,即使在这些部位发生突变,也不可能在有性繁殖中具有遗传性。从发育变化的理论高度来看待长时间在个体立木内生成的木材差异,是本项目研究次生木质部构建的新视角。
1.1.4 次生木质部在生命中的变化
植物学有形成层细胞分生木质细胞过程的研究成果。植物学报道的这一过程是逐年形成层分生和细胞分化中的共性变化。
本项目由上述事实意识到,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变化不会仅发生在细胞层次,必定还会在长时间生成的组织层次间存在。
1.1.5 次生木质部中木材差异表现出具有趋势性
木材科学已取得数量丰富的有关树株内木材差异的测定结果。这些报道中,树茎水平径向木材差异的位置用离髓心年轮数标注,纵向用所在高度标注,它们都显示出树株内木材差异具有趋势性。
本项目由上述事实意识到,静态的木材差异是在动态的生命过程中生成,静态差异的趋势性反映出动态生命中存在的变化受遗传控制的程序性。
1.1.6 新词“生长鞘”
次生木质部是树茎的最主要部分,呈薄层重叠状,每一薄层的形态是鞘状。本书把它命名为生长鞘,简称鞘。生长鞘横截面呈环绕髓心的圆形环状,仍称年轮。
1.1.7 对“发育”涵义的商榷
本书中用何词来恰当表达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的规律性变化,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汉语中发育development多用于表达生物的成长,并特别把它与繁殖能力的发展联系起来。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应用的覆盖范围。
英语中development既是科学术语,又是普通词,都含有发展和变化的涵义。

发育概念在本书中确定的内涵是,有机体生命过程中自身受遗传控制的程序性变化。
归属生物发育的变化需具备的必要条件是:①受遗传控制;②是程序性生命中的一部分;③使生物个体在体内获得能维持生存的协调性,并对环境具适应性;④在保持物种的永续中有作用。
科学词语是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意识反映,其内涵随着对自然探索的深化而在不断得到补充甚至更新。
生命科学中有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育systematic
development两词。系统发育是用于生物的进化过程,这里的发育涵义不言而喻是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长时间由原始生物至复杂的进化生物,并将继续下去。那有什么理由把个体发育只限于个体生命中的一阶段或部分方面呢?
1.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理念的源头、形成和内容
本项目是利用非生命材料木材来研究立木次生木质部生命中的变化。长时间中生命的变化过程,能以实迹形式完整地保存在由生命变化生成的非生命材料中,并能由它在生物体中不变的固定位置清楚地分辨出各位点的生成时间,实为生物界的罕见现象。
植物学和林学有研究树木生长的成果,木材科学有测定木材结构和性能的方法,迄今尚留下“次生木质部构建的变化过程”的学术空白。这表明次生木质部发育现象必定存在着较深程度的掩蔽。树木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生物类别,木材是人类惯用的材料,长期形成的习惯认识阻碍着人们进一步地思考。依据变化中受固定的材料研究曾发生过的变化,在自然科学中已有可借鉴的实例,凝固的地壳是地表形成中地质变化的实迹。
本项目研究理念是在一系列质疑中萌生,研究思想、方法和内容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以完善。本节框文是在本项目研究中产生有启示作用的质疑。框下是简要应答,各章将再详论。
1.2.1 “次生木质部发育”概念的新见
在植物学和林业科学中都甚少提及“次生木质部发育”一词,但它并非新词。而本项目研究主题中的“次生木质部发育”概念却是新识。其特点是立足变化过程来看待次生木质部的生成。新概念标志着次生木质部在树木生命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生物共性发育的自然现象。
研 究 主 题
本项目的研究主题是发现和证实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现象。次生木质部发育现象是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在遗传控制下的自身变化过程。其特点是:①发生在生命的持续过程中;
发育是现代生命科学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本项目对发育的认识是有机体生命中在遗传控制下随时间的自身变化过程。这里把有机体与外界的交换新陈代谢排除在发育概念之外,实际这一交换的强度和物质种类等在生命过程中也是有变化的。
有机体是由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层次性结构。每种生物各层次结构在有机体生命中都有该层次特点的发育变化过程。
次生木质部是具有次生生长植物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次生木质部发育是一个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自然现象。
三个有启示作用的疑问
植物学研究木材形成限于茎顶原始细胞和形成层细胞的分生和分化。这是木质细胞共性的细胞发育过程。但树木生命期长,在木材形成理论中能不关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在逐年生成的细胞间存在连续变化吗?
迄今,林业和木材科学上都把单株树木内的木材差异与种内株间的木材差异一道同归为木材变异。变异在生命科学中的概念是什么?变异在什么条件下生成?把变异一词用在单株树木次生木质部中的木材差异上,这里隐藏着什么学术问题?

活树中的次生木质部是生命组织?还是非生命组织?这是一般人难以正确解答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它同时具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的组成部分,但各在哪里?木材和次生木质部是树木同一部位的名称。根据本书内容应采用何词?
木材是材料,次生木质部是树木的生命结构部分。两名称虽同指一物,但涵义有本质的差别。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受测定的材料是木材,但却是在研究生命中的变化,并要求能证明这一变化是在遗传控制下具树种的规律性。本项目是生命科学在树木研究中的新内容,由此而对树木生命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树木不同部位的木材差异是个体随生命时间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中生成。把由这种变化形成的差异称作变异,这忽视了它生成的生物学机理。而这却是有关木材形成次生木质部构建的重要理论问题。
树木生命期长。次生木质部保存了发育变化全过程实迹。这使得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必定自然地会持“生命是流”的观点,对其进行测定必能取得证实生物生命符合这一真理的结果。
1.2.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必须充分利用其构建中的内在因素
既然言发育,那次生木质部的生命、随时间的变化和受遗传控制等表现在哪里?

研究发育变化必须连续记录时间和变化中各时间的生命性状。伐倒一株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树龄的大树,要通过在树茎木材中的合理取样和性状测定,来研究次生木质部自出土后在生命过程中已发生的发育变化,并且要证明这一变化是受遗传控制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要发现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现象,就必须先认识支配这一自然现象的内在因素和存在的规律性表现。只有充分领悟了这些因素和规律性表现,才能采取必要而可行的手段进行科学实验来证实,进而取得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
觉察出与次生木质部发育有关的重要内在因素
次生木质部中的每一位置的细胞经分生生成后是不会再移动的,其主要构成细胞的性状经数月分化,最终死亡即自然固定。次生木质部逐年在外增添的木材组织,均呈鞘状重叠,能长期保存完整。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变化:①次生木质部的构建是在它的生命部位逐年不断换新中进行,置换下的非生命部分结构丝毫不受触动;②
持续接替生命的新、老部分在各自生命期生成的性状间呈现有差异。

次生木质部内各位点的性状和位置在生成后不仅均保持不变,而且其生成时间可由生成时即固着的位置来确定。这给发育研究带来了极大方便。
树木次生木质部内的木材差异是发育过程即时连续自行固定的变化实迹,即静态的木材差异是动态生命变化的记录。这是次生木质部构建的重要特点,也是发育研究最可靠的依据。
1.2.3 次生木质部体内位置的新作用
生物发育是体内的变化,研究发育必须考虑这一变化在生物体中发生的部位,而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则必须对位置的作用另具新视角。
在生物发育研究中,提及体内位置,人们往往会意识为发育是生物体内各一定位置的性状随生命时间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不同位置间的差别。而次生木质部的发育情况与此有什么根本不同?木材科学一直在测定树茎纵向不同高度和径向内、外的木材差异,并早已认识到树茎内木材位置与性状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更重视在树茎中要进行系统地取样,但在取样位置的作用上与前却存在完全不同的认识。它们的差别在哪里?
年轮是人们习惯用来称呼逐年生成的木质层状组织。实际它在纵剖面上的形象是抛物线弦切面或平行线径切面,在本研究中另提出一个新词“生长鞘”或简称“鞘”的合理性在何处?
本项目启用新词“生长鞘”来做原词“年轮”的增补。“生长鞘”能更准确地表达次生木质部发育是体内发生的变化,而不是只在部分平面位置间或线上。次生木质部体内的位置还另有一层新意,那就是位置与发育时间进程存在直接联系。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必须十分注意取样点系统位置,实质是在重视全体取样位置所代表的样品生成时间的集合。这与测定不同位置上木材差异的目的和要求根本不同。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是重视性状随生成时间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表现在其三维体不同位置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