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邓建高、王敏、房道伟编著的《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ERP系统实施方法》从制造业企业角度,系统性地研究ERP系统实施理论和实践,提出以核心风险控制作为ERP系统实施过程监控机制,从实施过程、核心风险控制、保障措施、工具/模板四个方面构建ERP系统实施方法理论模型;本书重点开展了ERP系统实施风险源分析、核心风险集建立、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ERP系统实施方法(ERPS—IM)理论模型研究、核心风险与ERP系统实施过程相关性分析及核心风险监测等内容的研究,目的在于为制造业企业建立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ERP系统实施方法理论模型,为制造业企业ERP系统实施提供理论指导,达到促进ERP系统成功实施,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
內容簡介: |
邓建高、王敏、房道伟编著的《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ERP系统实施方法》构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施的核心风险因素集,提出以核心风险控制作为ERP系统实施过程监控手段,构建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
ERP系统实施方法理论体系,丰富了ERP系统实施方法理论,为我国需要实施ERP系统的企业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
《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ERP系统实施方法》可供实施ERP系统的IT服务工程师、需要实施ERP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师生研究ERP系统实施方法、ERP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书。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ERP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1.2.2 ERP系统实施方法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书结构
第二章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研究
2.1 基于HHM的ERP系统实施风险来源辨识
2.1.1 层次全息建模法(HHM)
2.1.2 ERP系统实施风险来源辨识HHM框架
2.2 基于FBF的ERP系统实施风险因素剖析
2.2.1 鱼刺图分析法(FBF)
2.2.2 基于FBF的ERP系统实施风险因素分析
2.3 ERP系统实施风险矩阵构建
2.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集构建
2.4.1 ERP系统实施风险调查
2.4.2 粗糙集理论适用范围分析
2.4.3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集构建
第三章 基于核心风险控制的ERP系统实施方法
3.1 现有ERP系统实施方法比较与分析
3.1.1 ASAP方法
3.1.2 PJM/AIM方法
3.1.3 FastTrack实施方法
3.1.4 北斗七星实施方法
3.1.5 金手指六步法方法
3.1.6 现有ERP系统实施方法评析
3.2 ERP系统实施方法(ERPSIM)理论模型构建
3.2.1 实施过程
3.2.2 核心风险控制
3.2.3 保障措施
3.2.4 工具/模板
第四章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
4.1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的总体思路
4.1.1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目的
4.1.2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内容
4.1.3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过程
4.2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建立
4.2.1 系统规划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2 管理咨询公司选择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3 监理公司选择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4 业务蓝图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5 ERP系统选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6 二次开发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7 基础数据管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8 系统模拟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9 系统切换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2.10 系统运行/维护/改进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4.3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模型
4.3.1 典型风险监测方法比较分析
4.3.2 基于FAHP的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模型
4.3.3 基于FBPN的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监测模型
4.4 ERP系统实施核心风险应对策略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TB公司简介及ERP系统实施背景
5.2 TB公司ERP系统实施方法评述
5.3 基于FBPN的系统规划风险监测
5.4 基于FAHP的合作伙伴选择风险监测
5.5 TB公司ERP系统实施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