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名家肖仁福长篇历史巨著;大汉历史风云长卷;一代权臣霍光发迹史;两千年前的政治风云、权力角逐,被官场小说名家肖仁福剖析得极为深刻、视角独到。
|
內容簡介: |
肖仁福重磅作品《万人之上》隆重发行
公务员必读从政谋略小说
政治场上你来我往,权力高手步步谋局。
王跃文、黄晓阳、浮石、阎真四大官场小说名家齐贺出版
本书描写了出身小公务员家庭的霍光,少年当兵,后到皇宫做廷卫,凭忠诚和能干得到汉武帝赏识,全面负责宫廷警卫工作,最后受托为汉武帝顾命大臣的故事。没有高贵血统,没有显赫家世,凭能力和机遇就能位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甚至总摄朝政,能够干预皇帝废立,霍光的仕途之路和权谋手段可谓引人深思。肖仁福以文学家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汉风云的宏伟画卷,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眼光,为我们解析揭示了汉人雄起并传于后世的因果以及中国式的政治智慧和做官艺术对今人的启示。
|
關於作者: |
肖仁福,著名作家,60年生人,湖南城步人。教过书、做过官,现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专事文学创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创作长篇小说《官运》《待遇》《位置》《心腹》《领导意图》《仕途》《家国》等多部,《领导红人》《脸色》《玩火》《进步》《官帽》《首长红颜》等中短篇小说集以及《箫声曼》《权规则》等随笔集,总销售册数突破千万册。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有“机关小说第一人”之称,与王跃文齐名。
|
內容試閱:
|
万人之上
肖仁福
一
汉武帝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一个很平常的下午。
有伙十四五岁的少年正在路边玩耍打闹,忽见远处尘土飞扬,开过来一支大部队。少年们停止嬉闹,怔怔地站到路旁,盯着部队由远至近,齐刷刷开到跟前。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部队前面那高头大马上的年轻军官,看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高大英俊,威风凛凛,一脸的坚毅沉着。年轻军官不可能在乎路边的少年,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带领部队朝西北方向开去。
西天残阳如血。
残阳下面是河东平阳县城,亦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市。少年们无意于部队的去向,继续刚才的嬉闹追打。只有一位面俊肤白的美少年还站在原地不动,痴痴望着部队走进残阳里,走进洞开的平阳城门。美少年想,那年轻军官好威武,好气派,自己若能随其左右,给他牵牵马绳,扛扛枪戟,这辈子也就值了。
美少年名叫霍光,就是平阳当地人。父亲霍仲孺,在平阳县政府做小公务员,虽无实职,更无实权,基本工资还能保障,勉强可养家糊口。要说这霍干部,其实起步并不低,二十年前就曾离开平阳,跑到京城长安,在平阳侯府里谋了个美差。侯爷是皇帝亲信,霍仲孺若在侯府里干出点名堂,侯爷帮着到皇帝老子面前说句好话,可能多少会有些出息。偏偏侯府有位名叫卫媪的侍女,养了两儿三女,三女都是国色天香,大女儿已嫁,小女儿还小,只二女儿卫少儿正当青春年少,待字闺中。出于工作关系,霍仲孺难免要与卫媪打交道,不时能碰见卫少儿,心下起意,将人家勾引上床,把肚子搞大,产下一个私生子。初为人父,霍仲孺倒也欢喜,节衣缩食,筹备下些银两,准备将卫少儿娶回屋,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想痴心汉遇上无情女,水性杨花的卫少儿嫌霍仲孺寒酸,竟移情别恋,好上一陈姓英俊美男。霍仲孺跟卫少儿本是露水夫妻,既无父母之命,也无媒妁之言,更没到民政部门办过结婚证什么的,卫少儿要上人家的床,也拿她没法。只是再在平阳侯府里待着,天天看着卫少儿与陈美男出双入对,霍仲孺心里不是滋味,干脆卷上铺盖,离开京都,回了老家平阳。在京城平阳侯府当差时,平阳官场中人常去侯府走动,霍仲孺与他们有过接触,于是走门子,托关系,进平阳县政府做了公务员,随后娶妻成家,生下霍光。
男人德性,跟外面女人尤其是出色女人上过床,不拿来挂在嘴边,实在是件难受的事。不过那是在别人面前,当着亲生儿子,霍仲孺还不怎么好吹嘘自己的风流韵事。霍光也就无从得知,老爸曾在平阳侯府勾引美女卫少儿,给自己生下个哥哥。何况其时霍光跟其他少年一样,浑浑沌沌,不谙世事,只知到处疯癫,跟同龄伙伴玩乐胡闹,哪搞得懂父亲的艳史?最多在风流老爸的棍棒下认几个字,哼几句诗呀赋呀什么的。
这天霍光又与以往一样,在城外挨到天快黑,才懒洋洋跟伙伴们回城,往家里走。刚好霍仲孺下班回来,一见霍光满身尘灰,就知他没动功课,要他站到屋檐下,背诵早上布置给他的诗文。霍光在外玩了一整天,哪背得出来?结巴了几声,便闭住嘴巴,准备挨罚。霍仲孺顿时就来了气,拿过门后的扫帚,往他头上舞过去。霍光本能地抱住脑袋,身一矮蹲到地上,好让双手代为受过。
在地上蹲上好一阵,那扫帚也没落下来。霍光倍觉诧异,不相信老爸会手下留情,放过自己。回头偷眼一瞧,扫帚已到了另一个人手上。原来正在霍光脑袋就要遭殃时,门外进来一个人,顺手将霍仲孺手上扫帚捞将过去,让霍光躲过一劫。霍光对客人有些印象,那是河东太守管家,近段时间随太守到家里来过两回。太守是河东最高长官,比老爸顶头上司县太爷还大,可不知何因,在老爸面前就客客气气的,好像老爸是他的领导。
霍光这里拿眼打量着太守管家,管家已扔掉扫帚,要过霍仲孺耳朵,轻声说了几句什么。说得霍仲孺眉动色舞,点头频频,嘴上一连吐出数声好。待管家将嘴边耳朵还给霍仲孺后,霍仲孺已是满面阳光,喜气洋洋,仿佛皇上下了诏书,就要征他进京去做大官似的。他伸过一条腿,在霍光屁股上踢两下,兴奋地说:“小子快起来,带你见一个人去。”
尾随父亲和太守管家出得家门,穿街过巷,来到一处敞亮地带,招眼望去,不远处是门阔墙高的一处豪宅。豪宅周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宅门有好几位卫兵把守,长戟于手,金枪在握,煞是威严。霍光不是没来过这里,平时可清静得多,哪有这么多卫兵守卫?看来一定来了什么重要人物。
走近宅门,只见门额上高悬着平阳侯国传舍匾牌。这平阳侯国传舍,说穿了就是平阳侯私家宾馆。平阳侯常年待在京都长安,只偶尔回侯国来视察调研,才在自家传舍里住上一住,平时传舍就交给地方领导河东太守他们代管。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进得去的,只有皇亲国戚到了平阳,才会由太守出面,迎入传舍,享受享受侯爷待遇。
卫兵认识太守管家,自然不会阻拦,施过礼,放他们进门。门里院阔庭深,亭高廊曲,依然岗哨密布,警备森森。三人七弯八拐,来到一处朱漆大门前,早有侍者开门迎住,前头带路,先绕出正厅,再穿过甬路,步入后堂。堂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位年轻军官,有位年长长官叨陪在侧。管家快趋数步,来到两人前,先给年轻军官行过礼,才对长官说道:“太守大人,人已请到。”
太守点点头,对年轻军官说:“将军大人,您看谁来了?”
年轻军官早已看见霍仲孺父子,太守话没落音,他就腾地一声,竖起身,抬步向前,朝两位奔过来。
紧抓老爸衣襟的霍光第一次来到这么神秘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发怵。又觉好奇,忍不住东张张,西望望。还没张够望足,一个高大的身影拦住视线。霍光仰起头来,心下一乐,这不就是傍晚见过的高头大马上的年轻军官吗?怎么到了这个地方呢?
正在霍光迷惑之际,年轻军官已卟嗵跪到地上,抱住霍仲孺双腿,沙哑着嗓眼,大叫一声父亲。霍仲孺弯腰搂住年轻军官,已是老泪纵横,语不成声。霍光越发不懂了,这年轻军官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管你老爸叫父亲?
容不得霍光多想,霍仲孺拽他一把,指着年轻军官说道:“快叫哥!”
霍光张张嘴巴,却出不得声。这是哪来的哥哥?怎么从没听老爸说起过?见霍光没有动静,霍仲孺又在他肩上拍一掌,低声吼道:“怎么哑巴了?这是你哥霍去病呀!”
霍去病三个字可不寻常,不仅当朝家喻户晓,就是两千后的今天,人们听来还觉如雷贯耳。汉武帝时期,北方匈奴不断南下犯边,骚扰内地,霍去病从十八岁开始,前后六次出征匈奴,大败敌军,有效控制河西地区,打开通往西域的道路,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西汉政权的威胁。因战功赫赫,霍去病官位和军职步步高升,从侍中到嫖姚校尉,再到骠骑将军,成为与卫青齐名的汉代大功臣和汉武帝的保护神。
说起这个卫青,可是大有来历。前面介绍过,平阳侯府有个名叫卫媪的侍女,养了两儿三女,卫青就是卫媪的小儿。卫媪这个名字可能系史家所取,她本人姓啥,不得而知,估计是她嫁给卫氏为妻,被顺便冠之以卫。卫媪丈夫早死,她耐不住寂寞,与平阳侯家僮郑季勾搭成奸,生下一个私生子,名曰郑青。郑季早有妻室,没法再娶卫媪,卫媪一双手养四个儿女,有些力不从心,只好将郑青扔给郑季。郑季儿女成群,还要这个野崽何用?只是出自于己,只好暂且收留,让他挑水打柴,割草放羊,当免费童工使唤。郑家其他儿女也不把郑青当人看待,拳打脚踢是常事。在郑家的虐待和打压中,郑季偷生苟活,粗粗成人,因不愿再受奴役,离开郑家,回头去找母亲。卫媪没法,只得求助平阳公主,麻烦她给儿子安排个事做,有没有工钱无所谓,给口饭吃就行。公主见郑青高大魁伟,英俊帅气,倒也喜欢,收作骑奴,每每乘车外出,就让他骑马相随,保驾护航。还教郑青断文识字,郑青天生聪颖,一点即通,渐渐有了些文化,竟试着读起兵书来,对带兵打仗产生了浓厚兴趣。又想起在郑家的那些非人日子,再顶个郑字在头上,没啥意思,干脆改为卫姓,叫作卫青。从此人们只知史上有个卫青,不知还有个郑青。
再说卫青三个姐姐,大姐二姐已经嫁人,三姐卫子夫也出落得水仙般漂亮,以歌女身份征召入宫,得到武帝宠爱,封为夫人。后卫子夫所生儿子刘据做上太子,母以子贵,卫子夫也步步高升,荣登皇后宝座。三姐做上皇帝老婆,卫青就是皇帝小舅子,也跟着沾光,先后被任命为建章监侍中和太中大夫。卫青从小寄人篱下,阅尽人间冷暖,深谙人情世故,加上知书达理,聪明能干,武帝很看重他,又封他为车骑将军,不离左右,做自己的高级保骠。后匈奴犯边,国家急需人才,武帝又把兵权交给卫青,让他带兵抗击匈奴。卫青脑袋好使,运气也不错,七次出战,次次大胜而归,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受封为大将军,成为武帝朝最为显贵的人物。
可以想见,三姨做上皇后,舅舅做上将军,外甥霍去病还会闲着?三姨舅舅到武帝面前一说,武帝也看好这个外甥,任命霍去病为侍中。偏偏霍去病喜欢骑马射箭,卫青征讨匈奴时就带在身边,安排他做嫖姚校尉,将骑兵交给他,任他去冲锋陷阵。霍去病年少气盛,领着纠纠骑兵,多次深入敌营,英勇杀敌,立下大功,年纪轻轻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在战争中渐渐成长为成熟的军事将领,后又有战事,武帝又授他为骠骑将军,几次独自带兵出击匈奴,保家卫国,终成千古名将。
舅舅能征,外甥善战,舅甥同为当朝大功臣,这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的促成,恐怕也与舅甥两人素质好智商高不无关系。为啥卫霍那么有素质有智商?有个重要原因都被史家忽略了,就是舅甥俩都为私生子。私生子健康聪明,这可是被现代科学证实了的,勿容怀疑。宋代以降,直至清末,国人为什么老被外族和外国人欺侮,弄得国破家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高素质的私生子挺身而出,带兵打仗,救国救民。宋代尤其是南宋以来,国人喜欢搞假道学那一套,叫嚷什么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女人当贞女,做节妇,从一而终,甚至把女人双脚裹起来,天天禁锢在家里。男人没了人欲,女人要守贞持节,即使不愿守贞持节,小脚一双,也没法爬窗翻墙,又哪生得出健康聪明的私生子?没有私生子带兵打仗,抗击侵略者,吾国吾民还不只有等着挨揍遭殃!
这是
玩笑。私生子固然聪明,非私生子也有不傻的,比如霍光。这日霍光认过霍去病这个同父异母哥哥,兴奋不已,缠着要跟他到边疆去打匈奴。霍去病抚着霍光脑袋,笑道:“你这么点年纪,怎么去打匈奴呀?还是在家里好好替我陪着老爸吧。”又让弟弟给太守行过礼,说:“你和老爸就是太守大人费大劲,帮我找到的。刚才我已跟他说好,我准备留点钱给你和老爸,在平阳购些田地家产,他会给你们提供方便的。”
霍去病带着部队离开平阳县城,开赴边疆后,霍仲孺就在太守照应下,拿着儿子留下的大钱,购买了大量田地房产,招收了不少奴婢佣人,过起富贵日子来。
富贵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倏忽间霍去病便得胜还朝,再次途经平阳。看望过父亲后,顺便带走霍光,让他去京城发展。或许是霍仲孺遗传基因好,私生子霍去病综合素质高,非私生子霍光也秀外慧中,坯子不错。霍去病见弟弟是个可造之才,在督促他好好读书的同时,又把他领出家门,融入上层社会,扩大圈子,广结善缘。还安置在自己帐下,任作郎官,不久升为侍中,算是军事参谋。
尤为难得的是,霍去病为朝廷功勋,又是卫皇后和武帝外甥,不时会到皇宫去走走,霍光也就经常有机会,跟着哥哥进出皇宫。虽说霍光并非卫少儿所生,卫皇后与他已无血缘关系,却因系霍去病同父弟弟,也当外甥对待。就是武帝,见霍光仪表鲜亮,聪明机智,也打心眼里喜欢,拍着他肩膀说:“霍光啊,你如果离得开你哥哥,愿意跟我这个做姨父的待在一起,就干脆留在宫中算了。”
武帝当面自称姨父,显然是将霍光视同自己外甥,就像霍去病一样。霍光听出武帝话里意思,暗自高兴,无比激动地说:“能留在皇上您的身边,时刻接受您的批评教育,可是外甥最大的幸福。外甥一定努力工作,报答皇上大恩。”
对霍光这个态度,武帝很是满意,赞许道:“这就好,这就好。在我身边好好干,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霍光就这样成了武帝的随身侍从。
伴君如伴虎,在最高首长身边工作是件荣耀的事,却也有不少难处,一不留神就会犯大错,惹大祸。好在霍光少年老成,为人处事谨慎小心,周密细致,滴水不漏,颇受武帝厚爱和器重。很快被任命为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专门负责武帝安全保卫,出则奉车在侧,入则随侍左右。
霍光忽想起第一次碰见跨着战马的哥哥时,心里羡慕不已,只恨不能步步紧跟,给他牵马扛戟,谁知如今竟成武帝近臣,天天给皇上御马驾车,一切仿佛做梦似的。
就在霍光正得意的时候,霍去病突然去世。噩耗传至,霍光眼前一黑,好像天都塌了下来。哥哥是霍家的靠山,这下子靠山轰然倒塌,以后霍家怎么办?我霍光怎么办?霍光不敢多想,也容不得他多想,一抹泪水,强忍住悲痛,赶往将军府,着手打理哥哥丧事。哥哥已去,霍家和朝廷上下都在看着你霍光,你能不挺身而出?莫非像妇人一样,只顾躲在一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啼哭不成?
霍去病并非平常百姓,他的去世不仅是霍家大事,也是国家大事,朝廷上下都深感震惊和惋惜。武帝痛失爱将,哀伤不已,怔在龙椅上,半天说不出话来。霍去病可是国家的顶梁柱,又是自己亲自栽培起来的,他两手一撒就走了,以后国家有难,谁给朕撑腰?武帝哀哀叹道:苍天不公啊,怎么这么狠心,夺我爱将,这不是断我手足吗?
武帝叹毕,才慢慢站起身,下殿出宫,去了霍府。霍光只得撇下丧事,带着全家人跪迎武帝。武帝扶起霍光,嘱他节哀,徐步走进灵堂。手抚棺沿,武帝悲哭出声,如丧考妣般。霍光感动得不得了,相反来劝武帝,不要悲痛过度,伤害龙体。
武帝本人出了面,霍去病的葬礼肯定就不同寻常,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葬。既属国葬,其规格之高,场面之大,人员之众,自不必说。武帝还下诏,葬霍去病于茂陵旁。茂陵乃皇陵,可不是谁都有此等哀荣的。并赐筑高冢,形如祁连山。意思明显,霍去病就像高高的祁连山,曾拒匈奴于国门之外。
武帝如此厚待霍去病,这是对霍家的最大安慰。霍光心存感恩,丧葬一结束,一切遗留问题都交给别人,赶紧回到武帝身边,全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本来武帝就特别欣赏霍家兄弟,如今霍去病故去,便将双份宠爱一起加诸于霍光身上。从此霍光更受器重,成为武帝最亲近最值得依赖的宠臣。
也是近贤成智,从愚益惑,武帝是个英明能干的主子,霍光又有足够的智商和悟性,在他老人家身边工作,自然能提见识,增才干,茁壮成长。宫廷是个是非之地,关系纵横交错,各种力量相互较劲,明争暗斗,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危境,引来杀身之祸,霍光却在这复杂多变险象环生的环境里得到锻炼,变得越来越成熟。即使后来卫皇后年长色衰,逐渐失宠,霍家最后的依靠已然失去,霍光也能凭自己的智慧和对领导的绝对忠诚,获取武帝高度信任。在武帝身边一待二十多年,霍光总是能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有效维护了汉廷大局,也充分表现了非凡的政治天赋和才能。
岁月不饶人,转眼间武帝已至垂暮之年。人都一样,老来体质虚弱,智商会随之下降,精明如武帝这样的英主也逃不脱自然规律,到老也糊涂起来。一糊涂,就容易受人愚弄。刘据的太子本来做得好好的,有人弄出个巫蛊事件,武帝竟也轻信,对太子起了疑心,逼得他走投无路,只好奋起反抗,最后反抗失败,自杀身亡。刘据罪有应得,可怜儿孙们也难逃厄运,杀的杀,抓的抓,无一幸免,连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都进了监狱。还是狱长丙吉同情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找两个女犯轮流哺乳,刘病已才活了下来。武帝还不肯放过,听术士说狱中有天子气,诏令丙吉,将犯人一律处死。丙吉没有照办,对诏使说:“天子以好生为大德,他人无辜,都不可妄杀,何况皇上自己的曾孙刘病已也在狱中。”
诏使只得回宫,将丙吉的话原原本本传给武帝。武帝半天没有出声,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良久才叫过文臣,颁下赦书,所有狱中罪犯,一律免死。太子的事,自己处理得太草率也太过了点,心里暗暗悔恨起来。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再悔恨也不可能将刘据从棺材里拽出来继续做太子,只得另立储君。当时武帝膝下还有三个儿子,他看好小儿子刘弗陵,觉得他体貌壮伟,天姿聪慧,跟自己小时差不多。
刘弗陵系钩弋夫人所生。钩弋夫人是武帝的小老婆,正受宠爱。子以母贵,这也是刘弗陵被武帝看好的另一重要原因。说起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还挺有些传奇色彩。武帝一生风流成性,到处留情,至老还热衷猎艳捕色。领导最怕群众没追求,群众最怕领导没爱好,武帝有此爱好,同志们自然会在这方面动心思,为他操持,讨他欢喜。早有人奏报,说赵家有女,艳丽绝伦,只是手有怪病,生下地后就双手握拳,从没伸开过。说得武帝好奇心起,放下国事,亲赴赵家看验,果如所奏。当即命随从掰赵女双手,却怎么也掰不开,看来这赵女还真有些手劲,也不知是否有特异功能。武帝只好亲自动手。怪就怪在武帝才拿过赵女双手,还没来得起用力,那双紧握的手就自动伸展开来了。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赵女手里还有一只玉钩,晶莹剔透,煞是中看。武帝喜不自胜,将赵女带回宫中,老牛猛吃嫩草,好不销魂。还专门给赵女造了一座宫室,号为钩弋宫,称赵女为钩弋夫人,又叫拳夫人。也是武帝老有所为,功夫到位,钩弋夫人很快怀孕,十四个月后生下一男孩,取名弗陵。武帝一高兴,提拔钩弋夫人为婕妤。其他人也跟着兴奋,说钩弋夫人精通黄帝素女术,可使武帝返老还童,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干劲。干劲十足的武帝夜夜离不开钩弋夫人,仿佛十八后生。女人是好东西,却无异于刮骨钢刀,武帝又经得起钩弋夫人几刮?竟刮得他两眼昏花,走路扶墙,疾病上身,智力下降,才蠢到听信谎言,逼太子自杀,只好另立太子。
打定立刘弗陵为太子的主意后,武帝心里还有些不踏实,很是郁闷。弗陵年幼,钩弋夫人却正当盛年,将来儿子做了皇帝,她能不插手政治,倚重外戚,坏咱刘家大事?汉朝又不是没有外戚干政扰乱朝纲的先例。这还是面上的理由,武帝还有不便出口的忧心,就是钩弋夫人太年轻,老男人死后,谁能保证她不红杏出墙,给你武帝戴绿帽子?虽说那时你早埋进土里,不会有谁挖出棺材,撬开棺盖,将绿帽子硬塞到你头上。
思前想后,也没别的更好法子,武帝只得处理掉钩弋夫人。随便找个借口,就把钩弋夫人逮起来,要下她大狱。钩弋夫人来自民间,毫无背景,处处小心谨慎,与人为善,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什么过错,只好哀哀求饶,请武帝看在夫妻情份上,放她一马。武帝不予理睬,黑着脸色骂左右侍女道:“你们都是死人,还不把夫人给我拉走!”
侍女们不敢违抗,上前去扯钩弋夫人。钩弋夫人珠泪涟涟,频频回顾,希望武帝能改变主意。武帝见状,也觉可怜。到底老夫少妻,恩爱一场,不愿这么绝情。可比起大汉江山,比起那顶可怕的绿帽子,这个情字又算得了什么呢?武帝是个政治动物,是个铁血男儿,自然不会为情所惑,别转老脸,甩着手道:“去去去,你休想再活在这个世上了。”
钩弋夫人被打入大牢后,武帝毫不心慈,果断下诏赐死。可惜一代红颜,无端受戮,只落得黄土一堆,独向夕阳。朝中大臣甚是不解,对武帝说:“陛下既打算立弗陵为太子,怎么先杀掉他母亲?”
武帝喟然叹道:“你们这些蠢家伙,怎么看不出朕之良苦用心?从来国家变故,多由主少母壮所致,吕后摄政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们还是多读些书,好好学习学习历史。”
众人闻言,不再多话。
解决了钩弋夫人,事情还没完,还得择一大臣,交付托孤重任。武帝想来想去,惟有霍光和金日磾两人,忠厚老成,能干踏实,可嘱咐大事。金日磾也是武帝身边近臣,有人入宫刺杀武帝,他舍命相救,为武帝所看重。只是金日磾身为胡人,让他来做顾命大臣,恐难服众。经反复权衡,还是霍光德高望重,人才难得,靠得住。
不过武帝没正式发文任命霍光做顾命大臣,只是授意宫廷画师,画成一图,再叫来霍光,说:“霍光呀,朕的身体已是一天不如一天,说不定哪天倒在地上,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你随朕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表现不错,朕对你很是满意。也没什么赏赐你的,就送你一幅画,朕死后你也好有个念想。”
武帝口气平静,却话含深情,语蕴厚意。趴在地上的霍光没敢接画,一边猛磕其头,一边带着哭腔道:“皇上快别说这样的话,您身体如此健旺,定然长生不老,万寿无疆,继续领导我们向前进!”
武帝笑道:“朕尽管贵为皇上,也是人嘛。是人就有生有死,逃不脱人之定数。当年始皇先生妄想永生不死,到处寻找长生药,到头来不是药没寻着,却死在寻药路上么?你别客气,起来接画吧。”
霍光这才起身,拍拍手上灰尘,恭恭敬敬从武帝手上接过画轴。
回家小心打开画轴,原来是幅《周公负扆辅成王朝诸侯图》。周公乃周武王弟弟姬旦,史尊周公。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才两年就撒手西去,传位给儿子,便是后来的周成王。当时成王才十三岁,无力朝政,武王临死前,托付弟弟周公辅佐成王,执掌国事,实际上就是代理天子职权。由于周公的努力,周朝政通人和,蒸蒸日上,成王也在周公谆谆教诲下,日渐成熟,成为一代明君。
霍光是个聪明人,还能不知武帝赐图深意?他将周公图高挂墙上,面图而立,好久不愿离去。周公乃千古名臣,贤能英明,武帝赐图让你做周公,既是抬举你,也是对你的最大信任,你能辜负他的良苦用心吗?
兴奋之余,霍光心头有些沉沉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