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微历史V. 冷战1945~1990--先锋敏感的“高仿微博体”写战史,猎奇绝版“冷战爆料”上照片。

書城自編碼: 20555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江山入砚
國際書號(ISBN): 9787806888858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0/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HK$ 572.7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HK$ 147.2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HK$ 78.2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HK$ 227.7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HK$ 67.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2.8
《《微历史V:一战&二战 1900-1945》》
+

HK$ 92.8
《微历史V .大变革1500—1900》
+

HK$ 87.9
《微历史·风雅宋朝》
+

HK$ 103.3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2000个段子解剖民国政》
+

HK$ 103.3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2000个经典段子再现》
編輯推薦:
◆1.什么是军人?什么又是战争?让我告诉你——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2.第一部“高仿微博体”的全球史!
◆3.封面大气,防盗版,图片绝版,版式独特,文字精妙,五合一,打造“私房读史”妙不可言新感觉。
內容簡介:
▲这才是第一本真正采用微博形式写成、还原历史现场的“微历史”;也是第一部微博体的“冷战”史。
▲本书选取“冷战”史上名人的趣闻轶事,以及著名历史事件背后新奇的细节、历史内幕真相等等。同时配有大量历史图片。内容生动、好玩,一方面满足读者猎奇八卦的心理,另一方面又不失水准,再现了1945-1990那个翻天覆地的全球性变革时代。
關於作者:
江山入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神魂颠倒级”历史“票友”,参与过电视剧本的改编。现从事出版和历史文学创作。
目錄
■战争与和平
征服
奇兵
角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更迭
民主与自由
团结就是力量
■大千世界
扼腕
劫难重重
宿命
真假神仙知
沉睡的诉说
啼笑皆非
时代故事
人与自然
■赛场内外
和平盛宴
加油好健儿
战栗的音符
奇闻轶事
传奇人生
■科技造福
上天入地
天涯咫尺
巧夺天工
改变生活
■世界好声音
震撼
诙谐
机敏
影响
■两国演义
大国强权
兄弟相争
铁幕拉起
冰河时代
剑拔弩张
曙光初现
“冷战”终结
■性情本色
细节
雅望
桃色
任性
天才
伙伴
辩论
特色
內容試閱
战争与和平
征服
微历史V: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占领德国,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的赔偿问题,最后商议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而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拆迁设备的25%,其中10%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微历史V:会议期间,丘吉尔在7月28日的大选中下台,被新任首相艾德礼所代替。
1945年7月7日~8月2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会晤
微历史V:早在“雅尔塔会议”前,苏联就占领了波兰大片的领土。“波茨坦会议”中,斯大林又建议波兰不列入德国赔偿分配方案,而是由苏联把所获赔偿的15%转交给波兰。但是斯大林后来根本没有执行这个方案。
1945年8月2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45年日本战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日本退出一些非法占领的领土。虽然美国“不承认二群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琉球群岛)主权归属日本”,但也没有交给中国。1947年联合国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琉球群岛交给美国“托管”,从此“二群岛”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微历史V:1972年,美国向日本移交琉球群岛主权。但由于美国认为琉球群岛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对其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势力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牵制共产主义势力进入太平洋,美国没有撤出全部军队。日本恢复对琉球的殖民统治以后,继续施行同化政策,但琉球居民与日本政府的冲突从未中断。
1945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枚原子弹后,“曼哈顿计划”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爱德华·特勒敦促杜鲁门加快氢弹的研究。他在1949年重返研制原子弹的阿拉莫斯实验室,投入了氢弹的研制工作。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热核聚变装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爆炸成功,特勒成为了“氢弹之父”。
@微历史V:特勒在20世纪80年代还向里根政府提出过旨在防御突发导弹袭击的“星球大战计划”,再次影响了美国国防政策。
1952年11月1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氢弹爆炸
微历史V:1946年1月19日,远东最高盟国统帅部根据同盟国授权,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菲律宾等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
@微历史V:这场对日本战争罪犯的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庭,至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半。其间共开庭818次,出庭证人419名,书面证人779名,受理证据4300多件。长达1213页的判决书从11月4日开始宣读,直到12日才宣读完毕。
1946年1月19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杜鲁门V:向主席阁下致意,我坦率地告诉阁下,确有此事。
回复
斯大林V:请阁下说明理由。
回复
杜鲁门V:理由很简单,若没有美国两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若没有180万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大反攻,日本绝不会无条件投降。
回复
斯大林V:贵国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爆炸和美军大反攻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
回复
微历史V:“东京审判”将25名日本战犯分别处以绞刑、终身监禁和有期徒刑。除永野修身和松冈洋右在审判期间自然死亡外,@大川周明在法庭上大闹装疯,被诊断为梅毒性脑炎而引起的精神异常,被法官团主席@威廉·韦伯爵士决定免于诉讼。大川周明被誉为“日本法西斯主义之父”,曾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智囊团中坚分子。
@微历史V:后来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出于利用日军力量进行反共内战的考虑,对侵华日军战争罪犯的审判竭力施加影响,中国军事法庭对很多战犯都从轻、从宽处理,甚至免于追究罪责。制造“济南惨案”的主犯、在中国推行“三光政策”的日本方面军司令官和日本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就曾于1949年1月在南京法庭被宣判“无罪释放”。
1946年1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奇兵
微历史V:1964年“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利用潜水员频繁袭击美国舰船,美国为了加强对基地和舰船的保卫,成立了“海豚特种部队”。这种“海豚兵”能在300多米外发现敌人,并把嘴上的空心管刺入敌人体内,用高压二氧化碳让敌人的五脏六腑爆裂。这直接致使“北越”放弃实施水下偷袭。海湾战争中,“海豚部队”还为美国海军执行巡逻、反潜和排雷任务,是一支功勋昭著的特种部队。
1964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美国莱特实验室在1994年向美国空军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了开发各种非致命化学武器的可能性。文中提到,可以在战场上投放大量催情药,最好是能够诱发“同性恋行为”。这种武器也被称为“同性恋炸弹”。
1994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V:@莱特实验室 可以考虑开发这种武器。
回复
莱特实验室V:回复@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这种特效药物尚有待开发……
回复
微历史V:1947年,美国在比基尼珊瑚岛爆炸第四颗原子弹。总统@哈里·杜鲁门邀请“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观看,但奥本海默拒绝了杜鲁门的邀请,还给杜鲁门写信试图劝服总统放弃这次爆炸演示。政客们对谈论原子弹的威力乐此不疲,但是这给奥本海默和他手下的科学家们留下的,更多是死亡的阴影和焦虑。
1947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哈里·杜鲁门V:@艾奇逊[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奥本海默 真是一位爱哭的科学家!
回复
罗伯特·奥本海默V:回复@哈里·杜鲁门: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我想起了一句出自梵文文学的名言:“我是肇致死亡、世界毁灭的人”……
回复
哈里·杜鲁门V:回复@罗伯特·奥本海默:你手上的血还没我手上的一半多!你不过是在无故抱怨!
回复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
微历史V:1953年,@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总统上台后,奥本海默牵头向政府呼吁,实行明确而“坦承”的核武器政策。但艾森豪威尔却下令切断奥本海默与政府核秘密的联系。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向艾森豪威尔政府施压,并亲自调查奥本海默。1954年,美国忠诚调查委员会认为奥本海默有罪。1963年,总统肯尼迪为奥本海默授予费米奖,为他所蒙受的仇恨和丑恶的罪行赎罪。
@奥本海默的同事:美国在监视和调查奥本海默上的开销,远比在他领导“曼哈顿工程”时提供的薪水多。
1953~1963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爱因斯坦V:@罗伯特·奥本海默 你没有义务使自己成为政治迫害的受害者。如果这就是国家所给的回报,那就应该转身离他而去。
回复
罗伯特·奥本海默V:回复@爱因斯坦:你不能理解。我对这个国家的爱,正如我对科学的爱一样深。
回复
角力
微历史V:1951年,肯尼亚人民要求殖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让人民参与政治,但是诉求遭到殖民地政府的拒绝。由此引发了反抗1952年英国统治的武装起义——“茅茅之乱”。1952年8月17日殖民地政府派军队镇压,但动乱方顽强抵抗,全国陷入内战。1953年,茅茅叛乱分子对忠于英国的基库尤人进行大屠杀。史称“拉里大屠杀”,丘吉尔希望重新展开和谈,但和谈还是在丘吉尔下野后终止了。丘吉尔还开展了“铁砧行动”和“斧头行动”,清灭了内罗毕和市郊的动乱分子。
1951~1953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56年4月,在运河国有化的几个月前,斯大林的继任者,苏联领袖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来到伦敦。当时的英国首相@艾登会见他们时说:“对事关石油问题的苏伊士运河一事,我必须绝对的坦率。我们会为石油而战斗,我们没有石油就活不下去,我们不想被人掐死。”因而英法决定联合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夺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4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罗伯特·艾登
微历史V: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为期一周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在美国和苏联的介入下,英法两国在一周之后被迫接受停火协议。1974年起,联合国维和部队入住西奈半岛。1975年6月5日苏伊士正式和平向海运重开。
1975年6月5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二战”结束后,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对朝鲜进行分占。“冷战”时期,南北对峙的局面更加严峻。1950年6月25日,北方朝鲜人民共和国宣布遭受李承晚伪军的大规模军事攻击而被迫反击,朝鲜全面内战开始。“南朝鲜”则认为是“北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挑动了内战。
1950年6月25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军事分界线,右侧为朝鲜领土,
左侧为韩国领土
微历史V:“朝鲜内战”一开始就有大国插手,所以“朝鲜战争”的爆发具有国际意义。由于美国迫不及待的干预,“朝鲜内战”迅速转化为一场东西方之间的大型军事对抗,变成了国际战争。战争伊始,朝鲜人民军迅速向南推进,而美国派出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登陆仁川越过“三八线”,悍然北进,扩大战争。
@微历史V:@杜鲁门认为美国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为了维护“南朝鲜”和美国政治、安全的利益,美国决定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地盘,并以“朝鲜战争”为契机向全球推行美国新政策。
1950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入朝参战。中国也派出东北边防军以及志愿军,策应东北边防军投入战场。1951年6月,交战双方决定停火休战,美军撤离“三八线”。但8月美国中断谈判,继续进攻,被中朝联军粉碎。10月8日再次谈判时,美国于14日又发动“上甘岭战役”。直到1953年7月,双方才正式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1950年~1953年7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是一个法西斯政权。由于西班牙在“二战”中以非参战国的身份支援德国,并在“二战”后坚持推行恐怖统治,受到了联合国的孤立。@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面对这种国际孤立的局面,开始实行闭关自守的经济政策。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西班牙的人均GDP仍不足西欧国家的40%。
20世纪50年代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46年9月,@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他提出“三环外交”的政策框架:英美联盟、欧洲联合和英联邦构成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是在三个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这一政策后来成为英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微历史V:虽然英国在战后仍然以各种形式占有世界20%的土地和人口,但是英联邦各殖民地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使得许多原殖民地相继获得独立。由于在种族问题、政治观念、经济利益和战略部署方面各殖民地与英国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英联邦内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英国在英联邦这一环中的作用日趋衰减。在英美关系一环中,只是对于经济处于劣势地位的英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经济并不像英国一样捉襟见肘,因而并不像英国一样看重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租借法案”的撤出、“麦克马洪法案”的出台以及两国在阿以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因此,英国在英美特殊关系中只是一个被动的配角。而对于整个欧洲来讲,战后的英国与欧洲关系越来越紧密。英国为了保持自己所谓的大国地位,不甘与欧洲各国为伍,因此在战后初期的对外政策中英国并未给予欧洲足够的重视。
1946年9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46年11月3日,日本国新宪法公布,规定日本由天皇制转向君主立宪制,日本永远放弃交战权,被称为《和平宪法》。这部宪法于1947年5月3日执行,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等。日本学者指出,《和平宪法》是日本总结战争经验教训之后向全世界做出的公约。
@微历史V:1945年9月盟军占领日本后,负责占领日本事务的盟国远东委员会和@麦克阿瑟领导的盟军东京总部逐步对日本进行现代化和民主改造,并希望为日本制定一部符合近代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模式的新宪法。日本首相@币原喜重郎于1945年10月组织日本政界领袖成立修宪委员会,对《明治宪法》进行修订。但1946年1月修宪委员会提交宪法草案初稿时,麦克阿瑟将军发现这部宪法与《明治宪法》并无本质区别,于是下令盟军东京总部民政局局长惠特尼负责宪法起草。新宪法草案指定以后,继任的@吉田茂首相说:“这无异于一次革命!”
1946年11月3日~1947年5月3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罗斯福根据“雅尔塔会议”决议起草的《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联合国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就此成立,@罗斯福提出的“联合国”的概念也成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性国际组织的名称。
1942年初~1945年10月24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1944年8月30日,美国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中美英苏代表起草《联合国宪章》草案
微历史V:《麦克阿瑟回忆录》中记载了《和平宪法》诞生的一段故事:1947年1月,转任吉田茂内阁国务大臣的@币原喜重郎提出在新宪法条款中应加入“非战条款”。用宪法手段禁止日本有任何军事建制,一方面剥夺旧军方有朝一日可能夺回政权的一切手段,另一方面让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知道日本将永远不会发动战争了。
@微历史V:币原喜重郎的建议获得了麦克阿瑟的肯定。于是,《和平宪法》中第二章第九条就有了如下表述:“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了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此第九条成为了日本战后思想的最重要的基本文件。
1947年1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币原喜重郎V:日本是一个穷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财力花在战备上了。国家所剩下的任何资源都应当用于扶持经济。
回复
微历史V: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没有进行彻底清算,导致日本国内否认侵略、复活军国主义的思潮不断出现。1955年11月22日,自民党第一任总裁@鸠山一郎组阁后欲开展修宪,但这一图谋在国会中遭到失败。1957年2月,修宪派代表人物@岸信介出任首相,但因执意修宪成为国民和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最终只好辞职。
@微历史V:岸信介曾经担任过伪满洲国实业部次长和东条英机内阁工商大臣,因生活放荡,性情古怪,被称为“满洲之妖”。后来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但由于美国认为他曾在“塞班岛战役”问题上与东条英机发生过争执,故未予起诉,无罪开释。出狱后,岸信介曾经组织过以“修改宪法、健全作为独立国家体制”为纲领的政治团体“日本重建同盟”。岸信介执政后,想通过解释宪法达到修改宪法的目的,他提出:“为了自卫,即使在现行宪法下也允许拥有核武器。”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日本国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日本掀起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抗议行动。1960年,岸信介被迫辞职。
1955年11月22日~1957年2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西撒哈拉于15世纪开始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入侵,1934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973年,西撒人民解放阵线成立,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哈拉独立。邻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都反对西班牙对西撒哈拉的统治。1975年11月14日,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与西班牙签订了《马德里协议》。协议规定西班牙于次年2月26日撤离西撒哈拉,承认两国的领土所有权。随即,西撒哈拉被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瓜分。
1934年~1975年11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岸信介因为倒行逆施而下台,但是他的思想影响了一批日本政坛人物,成为了日本政界中挥之不去的毒瘤。1982年11月出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就曾经重提修宪,他在《我的政治信念》一书中写道:“日本必须修改美国所给予的《和平宪法》,这是我一贯的信念。”但他最终在日本国民的强烈反对下放弃了这个想法。
@微历史V: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时常会听到要求修改《和平宪法》的声音。1990年8月爆发海湾战争,日本右翼以“协助联合国维持海湾和平”为由,向国会提出派自卫队出国参加维和部队的法案。结果遭到当时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和国内外舆论的压力,这一法案未能成立。
1982年11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岸信介V:@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
:中曾根君,日本历史上仅进行过两次行政改革。一次是“明治维新”,另一次就是战后麦克阿瑟将军搞的改革。如果平时想搞的话,不发动政变是行不通的。事情就是这么困难。所以你要做好这种准备,好好干吧。
回复
中曾根康弘V:国民讴歌战后宪法所带来的自由。这部宪法在人们心中生了根。特别是在战后诞生的人增多的情况下,抱着怀旧的心情去修改宪法,只会遭到反对。
回复
微历史V:1898年,古巴在“美西战争”后成了美国的殖民地,虽然1902年成立共和国,但依然被美国所控制。1903年,美国与古巴总统@埃特斯拉达·帕尔玛政府签署了《互惠条约》,强行租用古巴两处军事基地。其中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直到2000年才被美国关停,却在“阿富汗战争”之后,又被美国当做专门关押塔利班战俘和“基地”组织成员的集中营。
@埃特斯拉达·帕尔玛V:“十年战争”中,我曾经在被西班牙军队俘虏后流放到美国,并向美国政府寻求帮助。我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摆脱西班牙对古巴的殖民统治。可是没想到,这是一件“才出狼穴又入虎口”的事……
1898~2000年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59年1月1日,一直在马埃斯特拉开展武装斗争的卡斯特罗等人,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并于次日建立革命政权。从此,古巴共和国宣告成立,并建立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左翼政府。巴蒂斯塔和家人搭乘一架从哥伦比亚难民营飞往多米尼加的飞机逃离了古巴。后来,他辗转于美国和葡萄牙,之后在西班牙度过了余生。
@微历史V:巴蒂斯塔在西班牙担任过一家寿险公司的主席,还曾投资物业按揭。
1959年1月1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卡斯特罗率领部队进入古巴西恩富戈斯
微历史V:大航海时代起,西班牙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但随后的几百年里,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衰落。直至1956年,西班牙仅在非洲大西洋沿岸控制着西撒哈拉和赤道几内亚等几个小殖民地。佛朗哥将这五个海外省视为西班牙过去繁荣的遗产。直到1976年11月《马德里协议》的签署,西班牙才放弃了最后的殖民地西撒哈拉,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历史至此终结。
1956年~1976年11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55年,因起义失败而被捕的卡斯特罗获释。他决心继续投身到反独裁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中。1955年5月,一些流亡在外的古巴爱国青年在墨西哥建立“七二六运动组织”,准备再次发动武装斗争。
@微历史V:11月,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等八十三名古巴爱国青年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向古巴奥连特省海滩暗渡,并于12月2日在海滩登陆。虽然遭到反动武装的袭击和“围剿”,卡斯特罗等人还是顽强地站稳了脚跟。在当地农民的秘密帮助下,他们进入了马埃斯特拉山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发展和扩大。
1955年5月~12月2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由于美国长期扶植的巴蒂斯塔政府被卡斯特罗推翻,从此卡斯特罗成为了美国的头号敌人。由于古巴离美国海岸只有100多千米,美国认为这里随时会成为苏联威胁美国的桥头堡。1961年4月17日,美国发动“猪湾事件”。中情局协助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向卡斯特罗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武装斗争,占领了长滩和吉隆滩。但古巴军在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的带领下全歼美国雇佣军,赢得了“吉隆滩之战”。
@微历史V:赫鲁晓夫在战争发生的第二天写信给肯尼迪,认为这场在古巴发生的小规模战争将会在全世界引发连锁反应,呼吁肯尼迪停止对古巴的侵略,并声称苏联将向古巴提供反击侵略所需要的一切帮助。肯尼迪政府被迫声称,美国政府没有支持推翻卡斯特罗的行动。但是,这显然是敷衍,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仅策划了这次颠覆行动,还损失惨重。
1961年4月17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由于1860年清政府和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只说明中俄以乌苏里江为界,但没有确定珍宝岛归属。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中,苏方准备将该岛归还给中方,但由于中苏关系日趋恶化而中止谈判。1967年至1969年双方在边界经常发生巡逻队冲突。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1969年3月,“珍宝岛反击战”打响。
1964年~1969年3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勃列日涅夫V:我们应该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要用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回复
尼克松V:一个强大的中国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最可怕的是,一旦让苏联人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我们能够毁灭世界,但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
回复
《华盛顿明星报》V: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回复
勃列日涅夫V:回复@《华盛顿明星报》:可恶!美国出卖了我们!
回复
微历史V:面对“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突然前倨后恭,开始态度强硬,后来却叫停了派往古巴的船只。10月26日苏联发出信息,如果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可以将导弹撤出。28日,赫鲁晓夫下令拆除进攻性武器并运回苏联。“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1961年10月26日~10月28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赫鲁晓夫V:@肯尼迪:苏联政府曾为古巴政府提供经济援助以及武器,因为古巴及其人民常常受到入侵古巴的威胁。向古巴提供武器只是加强防御能力,因为古巴不拥有任何武器。
回复
微历史V:1961年10月22日,美国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的坚持下,迅速卸除和撤退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并出动军舰封锁了古巴海面。战争一触即发。苏联面对肯尼迪的封锁和恐吓,开始时态度十分强硬,23日发表声明,告诫美国政府“如果轻率玩火,应对和平的命运负严重责任”,并呼吁各国政府谴责美国侵略古巴的行为。
1961年10月22日~10月23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69年3月2日,在乌苏里江边的苏军发现中方有人登上珍宝岛,于是出动边防巡逻队驱逐对方。3月15日苏军开始动用坦克、装甲车和火箭炮,交战中一辆苏军当时先进的T-62坦克被击毁,乘员弃车。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坦克,试图炸毁坦克但被击退,后用炮火击破坦克下的冰层,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微历史V:1969年5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打捞了这架坦克,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最早自制坦克的蓝本。为抢回这架坦克,中方牺牲数十人。几天后,坦克在重组后被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1969年3月2日~3月15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珍宝岛事件”中被炸毁的T-62式坦克
微历史V: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一百五十多名青年发动了反对巴蒂斯塔军人独裁政权统治的武装起义。当天,革命青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对奥连特省圣地亚哥东北的反动碉堡蒙卡达兵营发动了第一次英勇袭击。虽然因为力量悬殊而导致起义失败,但由此开启了古巴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序幕。
1953年7月26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56年,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但由于1955年以色列总理摩西·夏里特曾密谋轰炸埃及未遂,埃及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1956年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运河国有化不满,出兵埃及进行武装干涉,以色列也派出军队,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苏联和美国参与干涉了战争。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微历史V:虽然英法以联军战败,但是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英法的失败也见证了“冷战”时期美苏主宰世界的力量。美国介入战争的目的是希望拉拢一批刚刚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统治下独立出来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避免他们倒向苏联阵营;而苏联则能通过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淡化国际社会对其出兵匈牙利的关注。
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赫鲁晓夫V:@本·古里安[以色列总理] :你们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
回复
赫鲁晓夫V:@艾登[英国首相] @莫勒[法国总理]
: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出于何种境地呢?
回复
赫鲁晓夫V:@艾森豪威尔 :如果这场战争不予制止,则将险象环生,并能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回复

苏伊士运河
微历史V:1947年12月,阿拉伯联盟七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开罗举行会议,主张在巴勒斯坦建立单独的阿拉伯国家和成立保障犹太人权利的民主政府,反对巴勒斯坦分治。1948年5月15日,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反对以色列国成立,发动了“中东战争”。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微历史V:6月,联合国宣布了停火令,1949年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以色列在约旦和西方获得了额外的管辖区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玛里亚,即后来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大量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
1947年12月~1949年3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64年6月,巴勒斯坦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举行巴勒斯坦国民大会,成立了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频繁地袭击以色列。埃及在1967年驱逐了联合国军,封锁了西奈半岛。为占领巴勒斯坦,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除了12架战机外的所有空军力量,投入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中,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
@微历史V:以色列军队只用了6天时间就空袭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基地。地面部队在这6天中摧枯拉朽般攻占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区、约旦河西岸地区和戈兰高地,继而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埃及对以军空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旦、埃及、叙利亚先后被迫同意停火,以色列占领了6.5万平方千米土地,数十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1967年6月5日~6月10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猪湾事件”后,古美关系继续恶化。美国把古巴看成是苏联在西半球扩张的“跳板”与基地,变本加厉地推行敌视古巴的政策。1961年5月,卡斯特罗宣布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加紧改善同古巴的关系。7月,古巴“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挥委员会”组成古巴革命统一组织。1962年7月,苏联以保卫古巴为由,把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运往古巴。
1961年5月~1962年7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67年10月,埃及海军舰艇用导弹击沉了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导弹击沉军舰的记录。随后几年,双方冲突不断,1973年10月埃及为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发动“十月战争”。由于轻敌,以色列防线被攻破,但随后便顶住压力反攻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微历史V:以色列包围大马士革之时,埃及认为反攻以色列时机已到,投入1000辆坦克与以色列展开对攻。以色列也投入800辆坦克与埃军对峙。10月14日展开1800辆坦克大会战,这种场景在世界战争史上十分罕见。后来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调解,双方决议停战。
1967年10月~1973年10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巴基斯坦人为了建立自己的国家,在1964年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基地设在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在叙利亚和黎巴嫩。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出动飞机空袭贝鲁特和黎巴嫩南部“巴解组织”游击队基地。6月6日进攻游击队并袭击叙利亚军队的贝卡谷地导弹基地。6月27日联合国再次要求以色列停火并撤出贝鲁特区。
@微历史V:1982年6月,以色列武装进攻黎巴嫩,占领了黎13的国土,重兵围困贝鲁特。其间1000多名巴勒斯坦难民在9月15日遭到以色列侵略军和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屠杀。
1964年~1982年6月27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1982 年4 月2 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并宣布该岛为国内第24
个省。“马岛战争”爆发。英国立即与阿根廷断交,并派遣由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舰队前往该岛。5月英军在马岛登陆,6月14日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重新占领马岛并驻扎军队,强行实施军事专区和捕鱼保护区。这是“二战”后大西洋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空战。
@微历史V: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海域。英国于1690年占领该岛,后被西班牙人逐出。1816年马岛宣布独立,而阿根廷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1883年该岛又被英国占领,后成为英国殖民地。
1982年4月2日~6月14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马岛战争”一触即发
微历史V:“二战”后,犹太人被屠杀的真相震惊了全世界。除了阿拉伯国家,全世界都支持犹太人建国,包括在战前曾坚决反对的苏联。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建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的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按联合国决议,宣布建国。但这一举措引发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民族主义斗争。
1948年5月14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微历史V:1946年2月,孟买一艘名为“塔瓦尔号”的军舰上,一群印度水兵因为要求改善伙食,和英国军官争论起来。当时的印度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英国军官对印度水兵充满着种族歧视,他们没有接受水兵们的要求,并对水兵们加以侮辱。此举激起了印度水兵的愤怒。2月18日,在训练营受训的水兵首先起义,随即“塔瓦尔号”全体水兵都加入了起义的行列。
@微历史V:2月19日,停泊在孟买港内的20艘军舰约2万人全部响应起义,并在市内游行示威。卡拉奇、加尔各答等港口的印度水兵也参加了起义。直至2月21日,印度海军所有人员全部加入起义,孟买的20万工人和学生也以罢工、罢课的方式支持起义。
1946年2月~2月18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海军中央罢工委员会V:当局必须禁止种族歧视,应该给予印度士兵以平等的权利。海军军官不能全部由英国人担任,而应该用印度军官代替英国军官。另外,当局应该释放全部政治犯。
回复
微历史V:英国当局在“孟买水兵起义”后,出动了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并派遣军队对海军起义者以及参与罢工的空军和警察进行镇压。随后的几天里,在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反对和劝说下,中央罢工委员会在2月23日发表了《告民众书》,宣布停止起义。起义领袖随即被捕。
@微历史V:虽然“孟买水兵起义”只进行了不到一周就宣告失败,但是这次起义动摇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基础。孟买水兵反对皇家印度海军的等级制度的行为得到了全印度海军的支持,这也掀起了印度全国对英国殖民统治和种族主义的不满。
1946年2月23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英国虽然在“二战”中取得胜利,但是因为国力在战争中严重受损,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此时的印度半岛掀起了非殖民化潮流,而且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的矛盾日益激化,虽然圣雄甘地和印度国民大会党都反对分裂,但是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决议”上提出的“二民族论”,还是造成了印度的解体。
@微历史V:1947年6月3日,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子爵宣布,英属印度分割为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印度首相尼赫鲁和副首相沙达·瓦拉汉·佩帖尔邀请蒙巴顿继续担任印度总督。1948年,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接替蒙巴顿,成为了印度独立后第一任印度人总督。他也是唯一的印度人总督。2年后,印度总督一职在拉贾戈巴拉查理任上被取消。
1947年6月3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甘地和尼赫鲁曾于1942年
发起“撤出印度”运动
微历史V:印度的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分别在英属印度的东西两地,而按照雷德克里夫律师的分割方法,西部的旁遮普地区和东部的孟加拉地区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割。所以,如何实现领土分割和分治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巴基斯坦首先于8月14日宣布独立。而后,8月15日印度也宣布独立。但“印巴分治”的当天,也是印巴矛盾的伊始。
@微历史V:由于分割线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的,当时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都陷入了大规模混乱。短时间内,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而伊斯兰教地区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又大量逃往印度教徒地区。这引起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骚乱,两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
1946年8月14日~8月15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理查德·西蒙兹[牛津大学学者]V:按最保守的估计,至少50万人在这次冲突中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这期间,两教徒之间产生的不信任感和憎恶对之后的印巴关系埋下了伏笔。
回复
微历史V:许多土邦在当时印度副总理萨达尔·帕特尔的巧妙交涉下决定归属印度。然而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却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两国在之后仍爆发过多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的领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国家状况并不安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孟加拉独立战争”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微历史V:1974年,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巴基斯坦也与其对抗,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两国的对立不仅是南亚地区,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1947年10月~1971年12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日本《现代亚洲事典》V:印度是世俗主义国家,相反巴基斯坦规定伊斯兰教是国教,两国的国家理念在根本上不同是对立的起因。
回复
微历史V:1947年8月底,印度独立刚过了半个月,旁遮普省的12个县已经在血泊和火海中挣扎了两周。而加尔各答这个“火药库”却因为@甘地的坐镇一直没有爆炸。参加甘地祈祷会的人以空前规模在扩大,狂热的国度里出现了100万人聚集在一起聆听一种声音的奇迹。
1947年8月底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路易斯·蒙巴顿V:在旁遮普,我们有一支55000名士兵组成的别动队,他们被大规模的暴乱弄得一筹莫展。而在孟加拉,我们的干预部队只有一个,但那里却没有发生任何暴乱。
回复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向东巴基斯坦推进的印度T-55坦克
微历史V:1947年8月31日晚10时,一群狂热的印度教青年突然闯入甘地所在的海达利公馆院内,要求与甘地对话。甘地被吵闹声惊醒,他决定,用生命孤注一掷。于是对这群青年喊道:“嚷什么,我在这里,你们冲我来!”说话间,就有两位浑身是血的穆斯林青年躲到甘地身后。丧心病狂的歹徒将一根根棍子向甘地扔去,但没有击中甘地。直到增援的警察赶来,甘地才脱离了危险。
1947年8月31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加尔各答事变”给甘地以致命的打击,这位终生致力于非暴力理想的老人觉得他已经渐渐无能为力。为了使加尔各答恢复理智,拯救千百万无辜者免于死亡,1947年8月31日,甘地发表声明,他从9月1日开始绝食,一直到动乱结束,不成功便成仁。
@微历史V:当时的甘地已经78岁高龄,长时间的焦虑和奔波使得他精疲力竭。绝食开始后,他很快便体力衰竭,出现了心律不齐,当天夜里说话的声音已经含混不清。多少年来,甘地的绝食斗争已经成为了激发人们和平的信号。虽然印度没有收音机,但周围的居民口口相传,本能地为他担忧,一批又一批焦虑不安的群众纷纷来到海达利公馆看望他。但不幸的是,疯狂的暴力行为仍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时难以遏制。纵火、杀人、抢劫仍在进行中。
1947年8月31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甘地以绝食唤醒民众
微历史V:1947年9月2日起,开始有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知名人士来到甘地卧榻前,纷纷请求甘地停止绝食。9月3日,甘地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整个加尔各答沉浸在焦虑和悔恨之中,一股友善的浪潮突然席卷了这座难以驾驭的大都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一起在暴行肆虐的贫民区游行,呼吁恢复秩序与平静。
@微历史V:当天中午,27名市区极端分子来到海达利寓所门前,承认了自己的罪恶活动。当晚全城恢复平静,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穆斯林显要人物一同起草了一项共同声明,庄严保证阻止宗教仇恨再起。当晚,甘地喝了几口橘子汁,结束了73小时的绝食斗争。
1947年9月2日~9月3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拉贾戈帕拉戛查理[“国大党”著名活动家]V:甘地有许多丰功伟绩的建树。然而,最为神奇的乃是他在加尔各答战胜了邪恶,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印度独立。
回复
微历史V:甘地在解决了加尔各答的武装冲突问题之后,前往“被血与火吞噬”的旁遮普省。但其间新德里又发生了暴力事件,印度教徒杀害了中央车站的穆斯林苦力,转而大规模洗劫穆斯林商店,对成千上万从农村避难而来的穆斯林造成极大威胁。当地警察多开小差,部队人心涣散,公共秩序严重瘫痪。新总理尼赫鲁恨不得亲自上街驱赶暴乱分子。
@微历史V:新政府对于局势几乎一筹莫展,这些人执政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的监狱中度过,而且一直从事不合作斗争,从来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治理这个国家。面对英国丢下的这个烂摊子,他们无能为力。总理尼赫鲁和内政部长帕迭尔不得不紧急召回当时正在西姆拉休假的蒙巴顿,请他出面组织应急委员会。
1947年9月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微历史V:@甘地在新德里的时候,每天白天去乱区视察,安抚民心,晚上举行祈祷,发表他的观点与见解,建议人们遵纪守法,勿施暴力。但每天都有人威胁着甘地的安全。为了解决新德里局势问题,以及抗议政府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制裁态度,甘地决定再一次绝食抗议。1948年1月13日中午,甘地邀请了政要和记者举行了绝食仪式。这也是甘地一生中最后一次绝食。
@微历史V:5天之内,甘地身体情况急剧恶化,健康公报表明急型尿毒症即将夺去甘地的生命。尼赫鲁和蒙巴顿被甘地的决心所感动,积极投身于协调事务。印度教极端分子和国民公仆团的代表都在甘地要求的7项申明上签字,并向甘地表示庄严承诺。甘地又一次用绝食斗争维护了和平,无愧圣雄的称号。
1948年1月13日~1月18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甘地V:你们不仅要保证新德里的平静局面,而且应该使全印度都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最大的错误观点,莫过于认为印度只属于印度教徒,或认为巴基斯坦只属于穆斯林。虽然要改变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的意识是件艰苦卓绝的事,但只要我们齐心合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办成的。
回复
《新闻纪事报》V: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它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回复
《泰晤士报》V:甘地先生推崇的勇敢的唯心主义,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
回复
《华盛顿邮报》V:获悉甘地安然脱险的消息后,慰藉的浪潮席卷全球。这足以说明甘地的圣洁之心受到人们普遍颂扬。
回复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甘地
微历史V:维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安定之后,甘地从最后一次绝食中开始恢复。但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
@微历史V:印度为甘地授予“国家的父亲”的荣誉。甘地的生日,每年的10月2日,成为了印度的法定假日,也是“国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纪念日。
1948年1月30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埃及媒体V:圣雄甘地是东方世界一位品德高尚的儿子。他将其毕生精力献给了和平、宽仁与博爱事业。
回复
印尼媒体V:甘地的功德为把亚洲人从苦难中救出来带来了曙光。
回复
微历史V: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成功地发动了“八月革命”,解放了越南全国。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群众集会上,胡志明代表临时政府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1946年3月2日,越南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胡志明当选为共和国主席。
1945年9月2日~1946年3月2日 来自:微历史 转发 | 收藏 | 评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