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內容簡介: |
《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支撑下一个完美风暴精》编著者TsuyoshiOyama。本书旨在努力回答新金融体系设计阶段出现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如“各金融机构应如何重建风险管理系统,以避免重蹈覆辙?”,“监管当局如何通过宏观审慎政策,以更好地控制未来的危机?”,“如何在银行和监管当局之间建立一个适当的关系,以更加平稳地度过本次危机?”。本书作者Oyama先生长期就职于日本银行,并负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事宜。Oyama先生选择此时写作本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目前已不再担任公职,转而为私营公司服务,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受到的限制相比之前较少。从这一点上看,他确实是讨论本书话题的最佳人选。
|
關於作者: |
Tsuyoshi
oyama自2008年9月起,担任日本东京普华永道Aarata事务所风险与控制解决方案部主任。在此之前,Oyama供职于日本银行长达20多年,离职前担任财务系统和银行考核部的副部长。在日本银行任职期间,他完成了多个项目,处理日本多家银行的坏账问题,领导了巴塞尔II在日本的实施,其中包括支柱2经济资本管理、内部评级,以及高级计量方法。截至2008年6月,他还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中多个分会的成员。1994-1997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开发和审查部副部长。同时他还是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的区域联合主住。
|
目錄:
|
序
致谢
概述
第1章
当前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2007年夏季之前的环境
2007年夏季:序幕
2007年夏季之后:接踵而至的危机事件
2008年夏季及之后:全面爆发的危机
当前危机与日本银行危机之间的一些类似之处
第2章
本次金融危机综述
本次金融危机的具体成因
金融泡沫的产生及其破裂的诱因
使金融泡沫长期膨胀的因素
肆意发展的发放和分销模式
发放——分销模式的失败: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膨胀
风险管理的神化
放大泡沫破裂冲击力的因素
支持风险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市场基础设施和系统工作不正常
会计
披露
流动性
总体风险管理
宏观审慎政策
第3章
第一反应:对策和建议
应对危机的建议:百花齐放
综观国际组织提出的各类建议
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发表的声明2007年3月
国际资深监管领导人小组报告2008年3月
金融稳定性论坛报告2008年4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报告,2008年4月和6月;联合论坛,
2008年4月;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2008年7月
瑞银报告2008年4月,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2008年8月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报告2008年3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金融稳定性报告2008年10月
几大国家中央银行提供的流动性自2007年夏季开始
国际组织所提建议的分类
对于这些建议的评估——似曾相识
第4章
金融危机所突显出的各类问题
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会一犯再犯?
风险概念模糊不清:准确理解风险价值法
风险价值法的假定条件
风险价值法所假定的世界:外部环境稳定的含义
计量压力水平:两个角度的不同理解
不同的角度所产生的影响
风险概念模糊不清:压力测试的限制和可能性
以风险价值法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方式的救星:对于压力测试
的过高期望
压力测试概念的分类
压力测试究竟怎么了?
压力水平:从“水平频率”的角度看
金融机构应承担多高的压力水平?
风险价值法中的压力水平
经济资本管理中置信水平的困惑
隐形风险的处理
风险因子信息的搜集
风险管理方法
压力测试方法
以测量出的风险额和高管参与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资本
充足评定程序1CAAP
流动性风险管理
损失分担的国家共识的形成
目前管理当局对危机的反应
压力水平:从“历史频率”角度看
从历史频率的角度寻求适当的压力水平
确定一致认可的历史频率并非易事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差别
不同风险类别风险评估方式的差别
不同风险类别压力测试的差别
巴塞尔Ⅱ要求的操作风险量化
操作风险量化需要假定的压力水平
保证压力情景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压力水平:流动性风险
监管当局和银行共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观点
公允价值会计方法相关的问题
市场流动性管理的问题
筹资流动性风险的问题
欧洲、美国和日本中央银行所使用方法的主要差别
分析压力背后的风险因素
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训
根据原因分类风险因素的方法
假定风险控制内生的观点
建立一个持久的监管结构
监管当局需要采取的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和巴塞尔Ⅱ
评估危机的监管应对之策:支柱1
评估危机的监管应对之策:支柱2
评估危机的监管应对之策:支柱3
评估危机的监管应对之策:会计规则和外部评级机构
第5章
风险管理改革:基于危机的前车之鉴
风险管理改革概述
与卡什亚普Kashyap、拉扬Rajan、斯坦因Stein2008
的建议比较分析
改善个体机构的风险管理
风险因子识别:打破分割的重要性
对个体金融机构应对压力的有限能力的认知
由管理当局承担的压力或者个体机构不能控制的压力
如何在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损失分配
判断由管理当局承担的具体风险
管理当局与金融机构应对压力的准备
当前金融危机的类型
管理当局为应对危机而做的准备
个体金融机构的危机准备
适用审慎规则的行业范围
缔造金融交易的基础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
引入富有弹性的且主动的宏观审慎政策
关于顺周期性
亟须缓和信用周期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实施政策的机构
第6章
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基于日本和亚洲的视角
亚洲国家的困境
日本银行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与当前金融危机之间的差异
日本和亚洲国家不能将政策需求强加于欧美国家的原因
与世隔绝的日本金融业
日本:一个很少出现母国一东道国问题的罕见国家
隔绝的原因
日本和亚洲国家金融业的未来战略
从战略角度看金融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亚洲的战略
第7章
结论:建构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
个体机构的风险管理
金融基础设施
宏观审慎的政策
尾声
金融机构管制的加强
个体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强化管理当局稳定金融系统所采取的举措
金融危机下损失根源分析缺乏
与规则接轨的风险管理惯例的异化
更加激励金融机构围绕规则行事并偏好更高的风险
对处于非中心国家Non—Epicenter的金融机构的错误激励
对宏观经济的肆意破坏
国际规则制定过程缺乏治理
参考文献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