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在公路上找回人民(著名杂文家刘洪波最新力作,中国当代思想文化领域最新锐最前沿的写作)

書城自編碼: 20643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刘洪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60986449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5/26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0.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 》

售價:HK$ 110.4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售價:HK$ 90.9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售價:HK$ 216.2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售價:HK$ 78.2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售價:HK$ 67.9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售價:HK$ 90.9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售價:HK$ 124.2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售價:HK$ 10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4.2
《长亭外,古道边:李叔同的浊酒余欢》
+

HK$ 86.9
《文字是药做的(购“下午茶”书系,赢“雕刻时光咖啡店”大奖)》
+

HK$ 111.3
《飞行者》
+

HK$ 100.7
《陈年旧事(思享家第三辑)》
+

HK$ 105.5
《盛典—诺奖之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全程实录诺奖之》
編輯推薦:
《在公路上找回人民》是由张炜领衔“文化关怀小说”举旗者刘继明、“新左派”代表学者祝动力、“第六站杂文家”领军人物刘洪波倾力打造的人文盛宴——“天下思想文库”系列丛书之一。
推荐理由:
1.当代著名杂文家刘洪波最新力作;
2.代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最高水平;
3.以平民知识分子视觉,力图表达对社会重大问题独立而真实的声音;
4.王晓明、李陀、韩少功等文艺学术界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內容簡介:
《在公路上找回人民》收录了刘洪波近年的主要思想文化评论文章,力求反映当代最突出的社会热点。涉及食品安全、仇官问题、和服事件、安乐死、暴力慈善、地域摩擦、“校董女神”等等。作为当代著名杂文家,作者对社会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保持着高度敏锐,并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入浅出地探讨社会重大命题。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情怀。
關於作者:
刘洪波,1966年生,湖北仙桃人。杂文家,评论家,就职于新闻界。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有图书馆馆员、大学教师、新闻记者经历。在多家报刊撰写个人专栏,著有《文化的见鬼》《高雅的落俗》《苍蝇的光荣》《读出滑稽》《淳朴的异议》等。
目錄
被隐蔽的强制阅读
信息攻防与图像政治
房子的新故事
与生育相关的抗辩
一个官员的冤抑与幸运
在公路上找回人民
回到故乡和母亲身边
公职人员的福利共和
是负责于规定还是负责于人民?
城市内部的关卡
作为“逸民”的母亲
荒谬的论文生产
国土内的难民
这是怎样的粮食?
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
“没有发现问题”
是公共服务领域还是消费领域?
国家理念与人类价值
社保费率降得了吗?
查办者与正确同在
社会治理岂能迷信刑罚
仇官问题的乡愿见解
官本位是否也赖生产力不发达?
在灾难中思考人的方向
人道先于诚信
秩序是怎样构造的
草案就是“临时工”
“和服事件”的吊诡版本
从百度文库看社会信息环境
视死者为麻烦的时代
公车私用的境遇
用现代框架看独特
市场需要道德和信用在场
社会不是大鱼缸
“爱狗主义”的观念线索
民众对法律正义有评价权
看紧钱袋靠的是“阳光”而非绩效数据
安乐死是一个奢侈议题
所谓“暴力慈善”
公民文化权利重于专业氛围
“抓比不抓好”罢了
官味言行应属儿童不宜
精神病诊治首先要回归医学轨道
生命处境的残酷寓言
管官最严莫如皇帝
消失的青年
峨冠博带的滑稽班头
张牙舞爪的发展
“电利”就是水利?
权力美学的视觉秩序
谁更容易被慎之又慎地处死?
是爱听真话还是叶公好龙?
底层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
是否要装1亿人?
全员打工化社会
诗歌市场化终于实现
“媒体联合国”概念
一个干旱消费者的零思
高考作文在倒退
两考作文在倒退
程序正义并非目的
无损败家法
记者有毒,添加剂无害
是地域摩擦还是阶层摩擦?
高尔夫应当成为权贵符号吗?
是出走还是逃离、驱逐?
人民必须不怕麻烦
治理“神人”仍需谨遵法治
不稳定因素谁制造?
何不揽镜自照?
特殊的事件描述学
公众狂欢关法官何事?
救命伦理与不救的经济学
毒蝎子也在“做蛋糕”
禁不住的《盲井》
水浒反腐十八招
正当的目的也不要利用孩子
GDP质量排序再证地区发展差距必须缩小
“皇军”、“八路”、“花姑娘"
假如科学真能算命
情绪稳定的“良民"
美债的施受游戏
污染“漂绿”行为
墓地为家
童装为什么有毒
射杀动物的娱乐
寒门难出贵子
康菲玩残海洋局
智障人士的三种特色用途
老年人形象负面化之忧
强拆可以有,跳楼可不行
单位是个皮条客
被志愿者
游官驿站
勇猛的问题
政府不花钱
自治校园无须忧心安全套
历史讲述的模式转换
好社会不需要全员励志
普通杀人狂
“民工变质论”与刻板印象
无论早晚,正义必须到来
袖笼子里的和谐
抽烟的贫困生不获资助完全正当
道德生活面临双重伤害
教育岂能制造歧视
中县样本不特殊
“三代无大学生”
移民为何而移
制度化的歧视是罪恶
给怎样的信息大家看
优待形式的歧视
知识分利渠道
媒体不应被权力的江湖气打动
理曲气壮的特色逻辑
需要有国家广告吗?
为什么会有大气良好的灰霾?
“天堂”很近
留守是一种发展成本
健康绑票者
你为什么要敲邻居的门?
公务建筑的威风
真的大难临头了吗?
公考健康特异症
声名狼藉的官员为何复出
外交家的道理
“校董女神”的造像手法
补台专家的解释
年度汉字——翻
控的必要与失控的可能
油头粉面的垃圾数据
哪个国家培养了世界公民?
跋杂文家的时评
后记写作是有限的
內容試閱
被隐蔽的强制阅读
山东省教育厅禁止全文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等传统读物,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

质疑者的文化立场并不相同,有对传统蒙学读物在今日之中小学推广持反对意见者,也有对此乐观其成者。但无论如何,反对禁止令的声音是压倒性的。

不赞同在中小学推广传统蒙学读物者,更加反对行政权力以为掌握了是非标准的自以为是;赞同传统蒙学读物进课堂者,反对的是禁令使蒙学读物不能全面地被学习。两者看似相当,但主旨并不相同。前者是对权力的警惕,后者是对传统的维护。

现代国民教育,概言之要“成人”。但何为成人,何为不成人,成为怎样的人,操持者是国家,而决定者在民众。教育的成人目标,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所设定的公民标准。但国家设定的公民标准,是由国家或具体来说由国家权力的掌握者制定,还是由民众对国家的定义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定,可能形成很大的区别。
近些年来,教育问题一直纠结,根本在此。

谈论教育的人们,既愤怒于收费之重,也无奈于课业之重,还反感于教育内容的虚伪空洞或价值颠倒。这三种困境,不能说完全没有关联,但仍属不同问题。收费重,是国民支付的教育成本问题;课业重,是教育实施的方法问题;而教育内容的虚假空洞或价值颠倒,涉及的才是国家应当通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怎样的人的问题。

论收费,中国有过教育收费低廉的时代,使国民识字率大大提高,今日世界,发达如欧美,不发达如朝鲜古巴,义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承担的,民众负担的成本很低微。论课业,中国大陆学生的负担重,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的学生负担也不可谓不重。但讲教育之不同,最大不同在于教育所内含的精神价值的不同,教育所说的“成人”中那个被塑造的符合社会标准的人的含义不同。

《三字经》之类,既被列入中小学推荐读物,表明在教育主管部门,也就是国家教育权力的实施者看来,强制性阅读此类读物是必要的。同时,禁止全文推荐,又表明教育权力的实施者看来,强制性地进行部分阅读是必要的。一个禁令,引出的是两个强制性,一个强制是阅读的强制,另一个强制是不得全面阅读的强制。两个强制结合起来才构成了权力的全部,分辨两个强制才能更加明确地看到权力的强力介入。

强制不得全面阅读,正在受到各种文化立场的人的共同抨击。而强制阅读的问题,则悄然被放过了。显然,在强制阅读这个问题上,不同文化立场的人会产生分歧,形成赞成强制阅读与反对强制阅读两种态度。在反对强制不许全面阅读的共同声音之下,那个带有分歧的部分被隐蔽起来,未得讨论。

在公路上找回人民其实,中小学生是否要强制阅读《三字经》之类读物,是更为根本的问题,然后才是阅读是否应该全面。当所有人都去反对禁止全面阅读的命令时,放过是否应当强制阅读,实际上就做了一个“是该全面读还是部分读”的选择题,而先在地选择“强制读”则暗度陈仓地成了默认状态。

我并不认为《三字经》之类读物就一定不可以被设定为课堂内容而被强制阅读,但认为这应当是一个交予公众讨论的问题。教育主管机关固然有权设定课堂内容,但国家的教育方向、“成人”标准,根本上应当在民众手中,而不是权力机关自便决定。读经、不读经,读《三字经》、不读《三字经》,经过公众讨论并决定,都不是问题,不经讨论而悄然强制于课堂,则是问题。自便下令禁止全面阅读的强制令,固然要反对;但尤其要反对的是悄无声息地强制阅读。

传统文化纳入课堂,大概很少有人反对。然而,传统文化以何种方式进入课堂、教育对“成人”有何总体设定、现代公民养成训练是否受到重视、《三字经》之类在教育中置于何种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应得到讨论。传统蒙学读物的强制推荐,意在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传统,还是建立基本价值、形成认知“根器”?

传统当然有其价值。但中国传统或多或少缺乏公益的价值、责任的价值、同情的价值、群体的价值,同时也多少缺乏自由的价值、权利的价值、理性的价值、个体的价值。不能说中国传统没有发育出科学和民主就一无是处。在科学精神与社会民主之外,还有人生的开展问题,还有文化和心理上安身的问题,还有个人精神空间选择的问题,还有观察世界的多种可能性是否存在的问题……多样性、丰富性总是有价值的,根系多元总是好的,单一总是有缺憾的。然而,另一个问题是,选择总是比强制好,未经公众讨论的强制则更是权力的蛮横。权力的正误表上,无论写着什么字样,最深处的源头必是迫使人们顺遂其意志。


信息攻防与图像政治

四川西充警察执法时殴打拍照教师。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建赛马场垮塌,央广记者实地采访被城管和警察扣留两个多小时。

这样的事情,似乎是时有发生的。网上搜索,可以发现很多“拍照被打”的新闻,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几年前湖北天门城管将一名用手机拍录执法的人打死。记者采访遭到扣留、阻挠的事,也不时而有。

这只是“信息攻防”在一个方面的表现而已。市民拍照,或者记者采访,只是获取信息,殴打、扣留或阻挠,是对信息获取行为的阻止。

市民拍照是直接拍摄公开场所的画面。执法行为是公开行为,施行于公开场所。拍摄公共主体、权力机关的活动,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却时常遭到执法者的制止和侵扰。

普通人采集信息会被殴打,记者采集信息也会被扣留,这是执法者在非法执法上给予的“同等待遇”;记者被殴打的情况少于普通人,算是一点区别对待。显然,权力者认为,不由自己处置的信息,就是一种潜在的或者现实的危险品,殴打、扣留等人身处置,或者现场删除照片、没收记录工具等行为处置,就是将危险去除。

这个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有无所不在的信息工具,也有无所不在的信息行为。殴打、扣留之所以发生,在于信息采集行为被权力者当场发现了,而且这些采集行为,大多是因为具有形成直接证据的能力。你眼睛看到了,心里记下了,文字写下了,这都无所谓,但拍照、录音、录像等,就要阻止。

这涉及的是“图像政治”。图像具有力量,包括感染力、表达力、证据力等。这个社会在生产太多的图像,其中多数图像在权力者手中。城市里、大道上,到处装设有监控系统,记录之信息非海量不可以形容。掌握图像也很受重视,出警佩带录音录像设备、审讯进行全程录像等措施,早有报道。人们还发现,在一些事件中,图像会“合乎官意”地消失。拘留场所有人吊死,说是视频有死角,所以没拍到;公路上有人死在车轮下,说是视频设备正在调试,没有记录。

但现在,信息工具很容易获得,普通人也能够随时记录图像了。这就使“图像政治”的天平发生了一点朝向公众的倾斜。无数的记录工具掌握在普通人手中,这是对权力垄断图像的一种颠覆,于是形成了“图像拉锯”的一个新战场。图像的自由与图像的控制,信息的采集与信息的消灭,在信息时代变得尖锐,殴打、扣留等非法行为变得多了起来。

信息采集的限制,只是一个环节。信息时代,有广泛的发布渠道和传播渠道。于是信息攻防在发布渠道便有多种办法,包括被动性的通过特征词表进行的禁止、弥补性的删除,以及主动性的“五毛党”和“水军”活动。在传播渠道,有网络通道的限制、http404、“网页不存在”等方法,更加严厉的办法,则是诽谤治帖、“跨省追捕”等。

所有与信息有关的一切限制与反限制,在信息时代充分展开。信息生活已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限制与反限制的攻防胶着点。图像已经成为记录和阅读的普遍形态,同时图像之存灭和由谁掌握也成为权力与权利博弈的重要平台。从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到信息传播,无处不在的“握之谁手”之争在进行。信息公开变成了社会的基本术语,但信息公开是作为可信信息的渠道还是作为信息诱导的技术,仍是疑问。人人都有麦克风,这与权力的麦克风垄断欲在发生冲突。

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攻防加剧、图像政治浮现的场景。这是权力与权利具有时代特色的相争,其内在的焦点仍然是权利的觉醒和权力的绝不相让。我理解信息时代权力的烦恼,但无法祝贺其信息作战的胜利,这既是因为人类信息生活的历史所显示的趋势,更因为信息行为已如同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人类基本生活方式。人是铁,饭是钢,你见过哪个权力战胜了肚皮对粮食的需要?


房子的新故事
房子的事情,没有解决,只有纠结。

近来,新华社呼吁住房观念回归理性,《人民日报》表示年轻人面对房价上涨要淡定。两家媒体都举了几个年轻人的例子,那是租房成家的幸福生活;又有专家分析为什么要先租后买,还有数据证明中国人首次购房年龄世界最低。

迅猛发展的房市,在各种治理措施未能奏效的情况下,终于进入了从治理“丈母娘和女青年”入手的阶段。2010年或者2009年,认为房价高是丈母娘和女青年所致,还差不多是一个笑谈,现在,不能再这样看了。“年轻人就应该买不起房”这一论断通过“先租后买是理性”的表达形式确立下来。

先租后买,量力而行,无非是通过观念的变化,降低对房子的需求,对推高房价的需求釜底抽薪,从而使房价不再疯狂。十条八条之类的措施未显成效,供货方没有受到打压,只好转而求诸需求方,告诫他们不要那么急切地购买。回归理性,与民间一些人屡屡发起的“不买房倡议”异曲同工,只是口气较为软化一些,但“不买”不再是零星的倡议,而是高涨的旋律。

理性淡定之所以可以视为丈母娘致房价升高的变形表达,是因为年轻人买房多属为了成家之故,而非为了投资。而房子成为成家必备,当然与丈母娘和女青年的硬要求有关。“丈母娘和女青年推高房价”从一个笑谈变成一个正式的问题,“不买房”从自知力不从心的鸵鸟行为一变而为正式的治房韬略,显示了房价调控的吊诡效应。

“理性淡定”的呼吁是否会产生效果?无法预知。人们的买房行为是分散进行的,每个人以个体的方式面对着市场,买与不买,先买后买,是多个变量的函数,包括个人购买力、房市供应情况,以及房市涨价预期等。如果先买尽管很吃力但后买将代价更大,那么人们仍将努力先买。而城市化并未完成的事实,将成为房市需求的长期刚性因素。
经济分析,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关注的是观念引导的奇异轮回。

早先,中国人并没有如此坚定的购房意志和购房决心,至于购买能力,过去与现在相比,谁弱谁强,那是另一回事。任何时候,购房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积蓄可以完成的伟业,而必须去贷款,用未来生活的信心去支付。

当人们没有购房意志和决心,而房市成长成为开发商的急需,同时居民住房被视为政府的“包袱”且急于卸下时,我们听到的不是“理性淡定”的引导,而是早买早好的教诲。“美国老太太借钱买房,享受一生,临终终于贷款还完了,房子也归己了;中国老太太一生积蓄,没有住上好房子,临终终于有了可买一套房的钱”,一个多么形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着多重寓意:房子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不要依靠政府;为了房子过一种有压力的生活,是理所应当的;实现目标的方法有两种,借贷买房是合算的;生活品质的秘诀在于预先支付未来,而不是量现有之力。

这个形象的故事,与“先租后买,理性淡定”,是大不相同的。现在,我们需要讲年轻人怎样租而不买使生活幸福的故事,而不需要讲“美国房奴老太太”的故事了。

现在,很多人已经成为房奴,还会不断有人成为房奴,房奴已经成为一种定数,而且变得越来越不轻松了,越来越后怕、紧张了。情况远不是“享用一生,还清贷款”那么有诗意,生活会有各种变故,各种风险,从失业、养育到生病、突然死亡,虽然你住着房子,但可能处在永远的担心之中。

我们在听着新的故事,先租后买的故事,这个故事与过去的“房奴老太”的故事一样,意在解决房子的买卖问题。“房奴老太”的诗意故事,为着启动房地产市场;“先租后买”的诗意故事,在于化解无法承受市场疯狂的人们的怨气。但人们怎样拥有一套房子,一套无须以毕生相拼为代价的房子,这从来不是故事的主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