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阎连科文论(读书札记、创作手记、文学演讲,作家对文学的经典解读)

書城自編碼: 20711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阎连科
國際書號(ISBN): 9787222092136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4/3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售價:HK$ 480.0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售價:HK$ 105.6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
《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 》

售價:HK$ 357.6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售價:HK$ 165.6
天理与秩序: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天理与秩序: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售價:HK$ 117.6
怎么办?
《 怎么办? 》

售價:HK$ 94.8
明代文艺思想史
《 明代文艺思想史 》

售價:HK$ 576.0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售價:HK$ 15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8.0
《 巫婆的红筷子:阎连科、梁鸿对谈录(关于文学,也关于中国,著名小说家阎连科与著名评论家、畅销书作者梁鸿的系列精彩对话) 》
+

HK$ 82.6
《 一派胡言:阎连科海外演讲集 》
+

HK$ 82.6
《 一派胡言:阎连科海外演讲录(当代中国最受争议作家的真话集,一位作家内心最真实的心灵拷问和真话实录) 》
+

HK$ 87.9
《 发现小说 》
+

HK$ 76.7
《 坚硬如水 》
編輯推薦:
这是作家的理论著作,是小说家阎连科与读者的直接对话。在本书中,作家阎连科告诉你他对文学、小说和创作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作者还通过本书对古今中外的诸多经典名著做出了自己的阐释。这是窥探作家内心世界的窗口,也是深度理解解阎连科小说的钥匙。
內容簡介:
本书内容涉及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方面面的内容,有作家的个人简介,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有对文学潮流,文学现象的分析和展望。与一般的文艺理论不同的是,本书没有理论著作的晦涩,语言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说理透彻生动,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一部分演讲词,如同与人聊天和谈心,读之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關於作者:
阎连科,1980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日光流年》《受活》《坚硬如水》《风雅颂》等十余部。曾先后获国内外各种小说奖二十余次,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等二十几种语言,发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在国外最具影响也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目錄
第一辑 随读随写
语言即神——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诗
“大江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几点启示
复述叠加对应结构赏析
耶路撒冷的炊烟
从帕慕克到伊斯坦布尔和他的文学世界
没有边界的越轨——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读略萨三题
几部中篇的记忆
故事
猜测川端之死
作家们的作家?——读《博尔赫斯》
面对故事的态度和面对小说的真实——从《变形记》到《百年孤独》
是什么牵动我的阅读——《田原的诗》
幽默原是一支箭
一次惊喜的阅读
第二辑 随写随感
读书与经历
改变命运的阅读
一个书名的尴尬
关于真实
关于想象
写作是一种日子
再现与再造
第二形式与第三主题
恐慌书店
寻找文体的支持(《技巧与灵魂》书中)
写作最难是糊涂
转型时期写作的三种困惑
写作最难是糊涂
作家与批评家
散文的贪求
心与土地
第三辑 作后留言
《情感狱》序
《最后一名女知青》序
仰仗土地的文化——《阎连科小说自选集》序
求得不到的真
——《阎连科散文》序《金莲,你好》后记
《耙耧天歌》序
《日光流年》序
敬畏呼吸——《日光流年》再版序
走向心灵之死的写作
《坚硬如水》后记
寻求超越主义的现实——《受活》后记
念求平静——《受活》再版序
《魂灵淌血的声响》——《阎连科文集》总序
小书大说——《阎连科小丛书》总序
写作的崩溃——《丁庄梦》后记
《风雅颂》后记三章
拙笨与诚实——游记《走着瞧》后记
写作的叛徒——《四书》后记
作家是谁人——《发现小说》台湾版序
第四辑 边走边说
我为什么写作(《阎连科文学演讲》一书中)——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演讲
只有追求,没有旁顾(同上)——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世纪汉语写作走向”讨论会上的发言
少年阅历与文学(同上)——在洛阳大学的演讲
独立精神,是书院生命的灵魂(同上)——在“万松蒲书院”成立研讨会上的发言
小说与世界的关系(同上)——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语言小说之用:从小说的开头说起(同上)——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作家的角色(同上)——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什么叫真实(同上)——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演讲
小说的困境(同上)——在青岛大学的演讲
小说艺术的唯一性(同上书中)——在青岛师范大学的演讲
激情:小说文本内的文本(同上书中)——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演讲
文学与底层人生活(同上)——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
让文学成为自己的生命之神(同上)——给第二届鼎钧文学奖的致词
当下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同上)——在南京大学的演讲
个人的现实主义(同上)——在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的发言
文学的摆脱主义(同上)——在郑州大学的演讲
文学与体制(同上)——在北师大研究生院的演讲
民间文化与我的创作(同上)——在辽宁师范大学的演讲
我的现实我的主义(同上)——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神实主义——在常熟理工学院的演讲
为了寻找被丢失掉的阎连科
推开另外一扇窗
选择为折断翅膀的麻雀而疗伤
內容試閱
第一辑随读随写
语言即神——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诗
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选。对于谷川俊太郎这样的一位在日本,乃至世界诗坛都享有盛誉的人,我最早的耳闻来自河南的优秀诗人蓝蓝之口,随后又详细听到《谷川俊太郎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的译家,同样也是优秀诗人的田原先生的介绍。不读其诗,就先自有了肃然之感。可是,我向是那种对耳闻生疑的人,坚信所见,疑于所听,更何况所见中还时常有着许多的蒙骗之术;再加之,对于诗歌,我也一向认为,作家谈诗,多是隔靴搔痒。小说和诗,虽同为文学,其实完全是两个世界,如同沙漠与海洋,虽同在地球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隅天地;沙漠之上和海洋之下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生命。
纯粹的小说作者,谈诗是一种大忌。这里不是说隔行如隔山,而是说,隔行就是隔了山。然而,《谷川俊太郎诗选》竟让我一口气读了下来,有了写的冲动。我想,这种冲动并不完全来自于那些简洁、深奥的诗句,而来自于那些诗句对我浅薄思考的冲撞、证明和反驳。我不认为我读懂了谷川俊太郎的诗。我想我如果有读懂诗的本领,我的小说就不会总是写得瑕疵遍地,粗糙得如未经锄整的荒野。可是,读不懂,又有许多的感受,这就要诚谢语言的功能。诚谢语言中许多词语的效用。所以,我不能如批评家们那样,在一个题目下面,郑重地写下——论《×××》那样庄重的副题。我只能说我有了一些阅读的感受。
对我来说,感受,就是阅读的全部。
死亡与消失
并不知道谷川俊太郎对战争有何样的理解。他的少年时期,是紧伴了战争的炮火。13岁时,二战结束前夕的1944年年底,美国B29空军开始空袭日本领土,轰隆不止的炸弹的声响,毫无疑问不能不深刻地嵌进一个少年的记忆。次年5月,东京遭受了空前猛烈的巨大空袭,飞机去后,谷川俊太郎骑着自行车在他家的附近走来走去,目睹了遍地被炮火烧焦的尸体,感受了人的生命的消失,就如同风卷残叶、火吞干草样的场景;7月,他随母亲疏散到东京以外的外婆家里,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人类首次向人类使用的原子弹。这样,战争就构成了一个少年记忆的棚架,而死亡,成了那棚架下的真正的主角。
午后的阳光
落在刚刚被轧死的猫的尸体上
想停下脚步
可终生滞留在那里的灵魂
却在瞬间消逝
《annym4》
这样的句子,所透出的死亡气息,其实有一种面对死亡时冰冷的感觉。我们不能从诗人的句子中看到他对死亡的叹息与对生命失去的挽意,反而看到了诗人对“死亡——消失”的一种暗藏的迷恋。也许,正是这首透着对死亡不同一般表达的诗篇,被序排在诗集的前面,才让我一下子因为诗人对死亡的独特表达感到了惊异,才使我对诗集有了阅读一部神秘小说的兴趣,不得不一页页、一首首地阅读下去,以寻找诗人对死亡更为深刻的见地。看到并抓住诗人对死亡的独特表达,对我来说,如同找到了一把开启山门的钥匙,使我自以为可能越门而入,穿过神秘的隧道,进入谷川的世界,领略谷川的创造与创造的风光。及至读到《然后》时,也就完全被诗人对死亡的认识所震撼,如同在一瞬之间,被雷电击中一样。
若是到了夏天

还会鸣叫烟花
在记忆中
凝固在一起遥远的国度
朦胧恍惚
宇宙就在眼前
人能够死
该是何等的
恩宠
“人能够死,该是何等的恩宠”,从这样一句诗,我们无法得知诗人从少年的满目焦尸到中年、老年都有什么样的经历、阅历,但从他诗中对死亡的冰冷开始,到对“消失”的迷恋,无疑映射着诗人大海样深不可测的内心的孤独和对世界别样的看法。可以想像,一个诗人的头颅,面对世界的寂寞,内心是何样的空旷和荒凉。因此,少年对死亡的记忆,一下子就越过恐惧,坦然地进入到消失的层面,开始影响、形成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类的看法,乃至是对整个宇宙的看法,以致使诗人在《意图》中,对死亡与消失的表达,显得是那样的轻松,甚至有了些许的亲切。
以为自己还活着
小鸟一边歌唱一边交尾着死去
以为自己还活着
专心工作的人死去我并不惧怕自己的死
怕的是小鸟
和人的死以为自己还活着
叶片被风吹动着树死去
大海被月亮守望着死去以为自己还活着
我写下的语言死去
在树木、大海、小鸟和一具死尸之上
以为自己还活着
阅读《意图》的感受,使你对死亡有一种如同人们对诞生的向往;对生命消失的亲切,近乎于对生的歌颂。不知道《意图》为什么会给人带来这样的“错觉”;让人觉得诗人对“生命的厌烦”和对“死的向往”。“不为死生悲只为活着叹息”(《叹息》)——在这首诗里,生,成为多余;而死,则成秋日之果。死,在诗人的笔下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好。这使人再次回想到那惊天动地的诗句:“人能够死/该是何等/恩宠”。这样的诗句,事实上已经成为阅读的种子,在你翻动的诗页中,生根开花,蓬勃成荫,使得你的阅读与思考,总在死亡与消失的荫蒙下面。事实上,在《谷川俊太郎诗选》中,死亡与消失,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思想的笼罩;是一种四处弥漫、无孔不入的气息,像寒气弥漫在冬日;像白雪笼罩着大地;还如同,漆黑的云雾,阻隔着我们想要看到的天空中的一切。要走近,走进谷川和他的诗,就要穿过这层无处不在的黑雾,剥离笼罩在诗句身上的寒气,从而才有可能领略诗人那更为博大、深邃的内心与精短惜墨的表达。
“无”的思想
我们完全无法获知诗人在写作时对死亡与消失的最为真切的认识,即便他亲口对我们说了“恐惧”或“无所畏惧”那样的话,我们也无法定断死亡对他的写作到底有什么更具体、更直接、更为真切和细节化的影响。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在空袭之后,可以从家里出来,骑着自行车观看遍地被炮火烧焦的尸体,那样惨烈的情景,萦绕在一个少年的头脑中,必然会成为他写作的一处真正的起笔之源。只有从这里出发,大约才有可能明白谷川诗中对虚无的探寻,何以能够如此的深入和沉醉;对宇宙的认识,何以能够成为诗人抒怀的宽阔而又具体、实在的途径。
你陷入沉默时间凝固
远处传来他人
混杂着你呼吸的笑声
我在飘浮救生索的电话线
你一时旦切断……
我便无处可归
这首名为《电话》的六行短诗,真的就是写电话在切断之后的受话人的失落吗?在诗里的“你”——他(她)到底是谁?把电话线比做救生索,尔后写至“你一旦切断……
我便无处可归”时,“无处可归”说的是那样的明确无误,而“切断”之前,不仅附加了“一旦”,之后还用了省略号,这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的对比交替,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命运与不可知的力量,让我们体味到人生是何样的“命若琴弦”,何样的轻微与虚无。如果说,《电话》只是一种暗含、隐喻,对虚无还不够明确的话,那么这首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的《小石头》,则是非常明确的对“无”的描述与追寻。
时间
使我
变得愚钝棱角
被日子的涟漪
磨损黑黝黝的
肌肤
映着天空在幼儿的
手掌上
恍惚不定地跌落而下
向着无耻
……向着无
“无”——在《小石头》中是这样清晰的成为小石头的归宿,成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成为谷川先生对虚无追向的确定。随后的《世界》,则和《小石头》遥相呼应,对《小石头》“向着无”的回答,对虚无与死亡的描述,又一次到了刻骨的深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