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米飒编写的《屈辱的海洋(蓝色国土)》带给你的,不仅有知识和快乐,还有更多的感悟与回想、精神与创造。
|
內容簡介: |
米飒编写的《屈辱的海洋(蓝色国土)》内容简介: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后来又有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屈辱的海洋(蓝色国土)》从中国岛屿概览、美丽富饶的台湾岛、风光旖旎的海南岛、崇明岛等方面展现中国岛屿的景观和历史。
|
目錄:
|
闭关锁国的清政府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时期的海洋文化
世界各国同时期的海洋文化
海上浓雾背后的危机——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来自海上的入侵
不屈的要塞——大沽口炮台
不平等条约下的海洋屈辱史
清政府的清醒纪
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
沙俄向东方的扩张
侵略我国黑龙江的开端
来自太平洋上的封锁
变革与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中的变革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洋大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中的海防发展
八国联军入侵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入侵
《辛丑条约》的签订
近代海防观念的萌芽与发展
近代海防观念萌芽的形成
李鸿章等人的观念以及贡献
清政府自身海防意识的发展
近代海防的进一步发展
以海兴国 振兴中华
孙中山的海防思想
民国时期中国海防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海战
|
內容試閱:
|
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初始于清朝,早在明朝朱元璋在位时就曾经实行过海禁,在洪武年间通过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明成祖时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郑和下西洋可充分说明这一点。明中期以后,由于倭寇之患,明政府又厉行海禁,并封锁沿海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戚继光平息倭患之后,明朝开禁,允许人民出海贸易。而到了清初,严行海禁,施行将沿海人民内迁25千米的措施,目的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力量的物质供应。直至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至此,全国归于统一。于是,清政府在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云台山4处设立海关,准许外商来华贸易。1757年,乾隆下令封闭沿海通商口岸,只许欧洲船只在广州一处通商,并且只许和朝廷特许的“行商”做买卖,实行闭关政策。乾隆后期还拒绝同英国通商,到嘉庆时期继续拒绝通商。
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导致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并对外国通商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清朝统治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大国,其他国家都是番邦,即使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也不重视外贸的经济利益,只是把通商当做怀柔的手段。其次,从维护自己统治的角度考虑,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进行全球扩张,中国也是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再加上清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活动,使清朝统治者害怕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害怕中国人民与反清力量出海结聚反抗,故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那么闭关锁国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贸易上的表现,包括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表现为: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严格限制造船的规模,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对外表现为:对西方贸易船只予以严格限制,尽量减少通商口岸的数量,并且对外商和华商的活动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2)心理上的表现。一方面,夜郎自大,盲目地夸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排斥西学,面对新的文化技术,统治者没有了接受的兴趣与交流的信心,干脆一切深闭固拒,并斥之为“奇技淫巧”。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的这道圣旨常被视为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还有便是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狂妄自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乾隆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让洋人日常所用得益于“天朝
”的“余润”。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抗清力量的恐惧,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技术(不是现代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东方的一大强国。然而,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仅有200干克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千克;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1/10,英国1/40。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历来比较友达,但从此也迅速没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也销声匿迹,被其他国家的船队取代。中国的各项发明和技术,在明朝中后期较西方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P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