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

書城自編碼: 20986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李颖
國際書號(ISBN): 9787308115544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5/2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0.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知宋·宋代之科举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0.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
+

HK$ 91.0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
+

HK$ 91.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
+

HK$ 11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HJ)》
+

HK$ 138.7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大社会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編輯推薦: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哲学解释学的相关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进行了具体研究,不仅系统地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的要素、结构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机制、接受过程,而且从现实出发,以教育对象为中心,从其接受动力、接受能力、接受影响因素和接受效果四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
內容簡介:
导语 《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借鉴哲学解释学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并不是要撇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恰恰相反,笔者李颖认为哲学解释学的很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存在论思想的具体阐发,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目前,国际、国内有很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诠释学。
内容提要 《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借鉴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本体论思想及其所蕴涵的接受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问题,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接受观”的研究思维局限,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范围,在哲学思维层次上对接受主体的接受目的、接受前提、影响因素、接受效果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的要素构成及活动特点进行了更新的阐述;对教育对象的接受目的和“前理解”问题、影响接受的主要因素以及“创造性接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一些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前理解”和“创造性接受”、教育者的“主观诠释”现象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七要素构成论和三要素互动结构论的观点,倡导建构以“对话”为基础、以“主体间性”为原则、以“实践智慧”为旨归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乏创新思想的火花。本书由李颖著。
關於作者:
李颖,女,1972年生,浙江绍兴人,201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独立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主持教育部青年规划课题1项,厅市级重点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规划课题各1项: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目錄
导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困惑
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观”的反思
三、从“授”向“受”思路转变的逻辑必然
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现状
第二节 哲学解释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理论资源
一、哲学解释学的历史渊源
二、哲学解释学的主要观点
三、哲学解释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启示
四、哲学解释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借鉴和应用
第三节 运用哲学解释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理论视野
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理论层次
三、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四、关于借鉴哲学解释学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
第一节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一、接受的一般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应有内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由主观性理解所造成的“传导新质”和“接受新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诸要素及其职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中的双向互动结构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条件和基本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目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及其生成条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及其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与接受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与教育目的的间距
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的生成障碍
五、 目的性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接受目的
第二节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本真接受目的形成的因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工具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三、“物本”取向的生存境遇的影响
四、轻视实践和对话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
第三节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有效对接的路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精神追求
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
三、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主体间性关系
四、通过对话活动激发接受主体的问题意识
五、增强接受主体基于个性化存在的理论运用能力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前理解”
第一节 “前理解”的客观性存在及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前理解”的客观性存在
二、“前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依据
三、“前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前理解”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生活的影响
三、信息社会生活的影响
四、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前理解”的应对
一、应对接受主体“前理解”的方法论原则
二、通过对话促进接受主体“前理解”的发展
三、因势利导地利用接受主体的“前理解”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传导过程中的“主观诠释”
第一节 教育者传导过程中的“主观诠释”及客观原因
一、“主观诠释”的含义及其表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诠释”现象的解释学解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诠释”现象的实践依据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诠释”的影响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语言属性
三、理论与现实的张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接受期待
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诠释性质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诠释”的引导
一、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关系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和理论支持
第五章 家庭社会的诠释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
第一节 家庭社会的诠释影响
一、家庭社会理解与诠释的客观存在
二、家庭社会理解与诠释的影响特点
三、家庭社会不同诠释主体的诠释影响
第二节 家庭社会诠释影响的有效引导
一、弘扬主旋律,积极引导家庭社会的诠释活动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应对社会的消极诠释影响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创造性接受”
第一节 “创造性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然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接受”的涵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接受”的客观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接受”的主要原因
四、视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开放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接受”的实践意义
一、“创造性接受”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
二、“创造性接受”对意识形态发展和完善的启示
三、马克思主义接受中“创造性接受”的意义
四、彰显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接受”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