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一百多年来,《资本论》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受到了许多责难乃至攻击,然而历史的考验、实践的检验,不断证明着《资本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社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诚然,如今的世界状况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工业革命所创造的生产力基础上,又实现了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没有过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品、资本、货币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马克思《资本论》中揭示的商品社会或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印证。当代纷繁的社会经济现象不仅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资本论》的理由,也为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及新的经验。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诸多方面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支持。马克思《资本论》中阐述的商品社会中的市场机制、市场运行原理等,在任何市场活动中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面对我国当前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更需要以《资本论》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
|
目錄:
|
近一年来国内《资本论》研究综述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9届学术年会综述
重温《资本论》: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运行的若干思考——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9届学术年会主题报告
第一编《资本论》基础理论研究
我的经济学观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现时代意义
根据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浅析当前我国失业问题
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化的理论探析——试比较马克思与舒尔茨的观点
从马克思主义的财富观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以来关于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综述及启示
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及其实现形式
试论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以《哥达纲领批判》为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及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内容
第二编《资本论》与全球金融危机研究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后金融危机时代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再思考
通货膨胀周期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国有化的危机治理功能——金融危机中的银行国有化现象解读
国内资本区域流动的规律性与反规律性——基于马克思资本和利润学说的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述评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的分析
“国进民退”问题研究评述
第三编《资本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及取得的积极进展
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是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完全分离的物质条件
试论中国农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基于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分析
关于“国进民退”问题的几点思考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性质和原因
基于《资本论》理论基础上的山西虚拟煤炭产业集群
大国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
以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中国人力资本层级结构与消费结构协整关系研究
第四编《资本论》与收入分配、和谐关系研究
从国富到民富:近年关于国内国民财富分配的讨论综述
关于转型期个人收入分配的思考——基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分析
稀缺性的本质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合作博弈的和谐劳资关系研究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试论农村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
试论农村青年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探析——基于马克思失业理论的研究
浅议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
第五编《资本论》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十一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及其展望
社会分工制度演进与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转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马克思的产业结构理论及调整产业结构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资本论》关于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作用
“稳中求进”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社会再生产理论、结构调整及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取向
第六编《资本论》教学研究及理论比较
研究式教学在《资本论》选读课上的应用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与西方资源配置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国科研发展需要何种激励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与融合研究
独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
內容試閱:
|
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二)重农主义的财富观:农产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因此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础,要增加一国财富,就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
(三)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财富观点: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古典经济学家坚持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要增加财富就是要增加劳动。那么,怎样增加劳动?无外乎两条途径:第一,增加劳动的量;第二,提高劳动的质。要增加劳动的量,就是要增加就业,要增加就业就要扩大再生产,要扩大再生产就要进行资本积累,要资本积累就要注意储蓄,也即要注意节俭。但靠增加劳动的量来增加财富毕竟要受人口增长的限制,因此,要增加财富,更重要的是提高劳动的质,那么怎样提高劳动的质,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的效率,因此要增加财富,就要鼓励和促进分工的发展,但要促进分工的发展就要使交换能够顺完成,否则分工就不可能持续存在,要使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进行平等、自由、等价的交换,所以自由市场机制有利于财富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者大卫·李嘉图指出:“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价值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生产的困难或便利。制造业中100万人的劳动永远会生产出相同的价值,但却永远不会生产出相同的财富。”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完成者西斯蒙第认为消费是财富的增进剂,他认为应该对斯密的学说进行修正,他认为财富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认为财富这个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人们的物质享受,享受是积累财富的唯一目的。他把财富看成是“人的一切物质享受的标志”。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一门“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他认为财富不仅是有形物品,而且可以是无形物品,是物品与服务的总和。在创造价值的劳动方面,他认为创造效用的劳动就是创造财富的劳动,也就是凡是能够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与服务就是生产财富的劳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