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1.当前肉牛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生产和无公害化生产,是我国养牛业发展的关键。
2.以山地肉牛生态养殖为主线和切入点,以实用技术为立足点,以指导生产为出发点,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肉牛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
|
內容簡介: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观念开始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方向转变。近几年来,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寻找无公害绿色食品。本书从生产的角度介绍了肉牛的品种、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与肥育、高档牛肉生产以及肉牛场建设等,并系统介绍了肉牛的卫生防御和疾病防治技术等内容。
|
關於作者: |
肖定福,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主要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生物学;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有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并在很多相关的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肉牛的文章。
|
目錄:
|
第一章肉牛业概述
第一节我国养牛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我国肉牛养殖现状及展望
一、我国肉牛养殖现状
二、山地肉牛养殖发展对策
三、山地肉牛养殖展望
第二章山地肉牛养殖及牛舍建设
第一节山地肉牛养殖可行性分析
一、山地肉牛生态养殖可行性调查
二、对放养场地的要求
三、肉牛场址的选择
第二节肉牛场设计与建设
一、肉牛场规划设计
二、肉牛圈舍建设
第三章肉牛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
第一节肉牛的生物学特性
一、牛的生活习性
二、牛的行为特性
三、牛的消化特性
四、牛的繁殖特性
第二节肉牛的品种
一、引进的优良肉牛品种
二、中国黄牛
第三节适合山地肉牛养殖的品种
一、山地生态养殖对肉牛品种的要求
二、肉牛地方品种
三、优质肉牛与本地牛杂交
第四章肉牛的营养与饲料配合
第一节肉牛的营养需要
一、肉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二、肉牛生长期、肥育期、妊娠期营养需要
第二节肉牛常用饲料
一、能量饲料
二、蛋白质饲料
三、青绿多汁饲料
四、粗饲料
五、矿物质饲料
六、维生素饲料
第三节饲料调制、加工与牧草栽培
一、青干草的加工调制
二、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
三、青贮饲料
四、过瘤胃技术
五、常用牧草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营养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
三、脂肪
第五节日粮配合
一、日粮配合的原则
二、肉牛日粮配合的特殊性
三、计算配方
四、饲料种类和育肥策略
第五章肉牛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犊牛培育的基本要求
二、犊牛的饲养
三、肉用犊牛的管理
第二节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措施
二、育成牛的日粮配方
三、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四、育成牛的育肥
第三节种牛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二、种母牛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肉牛繁殖技术
一、制订配种计划
二、肉牛繁殖技术
第五节肉牛育肥
一、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因素
二、育肥方法
三、肉牛育肥期饲养管理
第六节肉牛的四季管理
一、春季饲养管理
二、夏季饲养管理
三、秋季饲养管理
四、冬季饲养管理
第七节肉牛的外貌鉴定
一、肉牛的外貌特点
二、年龄鉴定法
三、体形外貌鉴定
第六章肉牛疾病防治技术
第一节肉牛疫病综合防治
一、肉牛疫病流行特点
二、牛病预防的主要原则
三、肉牛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节肉牛常见疾病
一、支气管肺炎
二、牛流行热
三、牛病毒性腹泻
四、布氏杆菌病
五、结核病
六、犊牛副伤寒
七、前胃弛缓
八、瘤胃膨气
九、瘤胃积食
十、牛子宫内膜炎
十一、牛蛔虫病
十二、感冒
第七章山地肉牛生态养殖经营管理
第一节制定养牛周期和计划
一、肉牛的生产周期
二、肉牛的生产计划
第二节肉牛养殖的成本和效益核算
一、肉牛养殖成本
二、成本核算
三、考核利润指标
四、肉牛养殖资金预算
第三节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养殖技术方面
二、组织管理方面
第四节肉牛生态养殖及废弃物的处理
一、肉牛产业的生态养殖
二、养牛废弃物带来的问题
三、废弃物处理方法
|
內容試閱:
|
第二节我国肉牛养殖现状及展望
一、我国肉牛养殖现状
1·养殖数量
全国牛肉产量从2010年的700多万吨下降到2011年的600多万吨;2011年肉牛存栏量不足700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不足2800万头;肉牛存出栏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万头,特别是我国中部传统肉牛养殖省区肉牛存出栏量下降明显。截止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肉牛存栏量不足1亿头。2012年中国肉牛养殖业突飞猛进,肉牛上涨幅度之大,令很多新老养殖户都始料不及,反映了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想缓解牛肉市场供应压力,解决求大于供的问题,发展基础母牛数量,提高基础母牛存栏量是关键。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草食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刚性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肉用母牛的连年减栏和随之而来牛肉的连年减产,加剧了牛肉供求矛盾。
2·产区变化
传统的五大牧区(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和水资源不足,今后其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偿还“恢复生态”这笔债,方向是细化肉牛品种、改善养殖模式、提高技术水平,达到减畜增收。而肉牛的中原(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山西一部分)产区,已由肉牛养殖产区转为依靠育肥其他产区的架子牛、宰牛卖肉。中原产区受养殖用土地和水资源短缺、土地流转速度缓慢以及人口密度大、养殖业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增加肉牛存栏量的动力不足。以外购活牛、屠宰产肉为特征的安徽、山西、山东、河北基本失去持续发展基础,山东出现向技术质量型产业转型态势。以养殖母牛、育肥牛和屠宰加工为特征的河南、东北、西部产区发展优势明显。南方省区发展优势和潜力突显。养殖产区“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模式的发展势头强劲。
3·效益与安全
肉牛牦牛产业的发展是维持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社会安定的物质基础。行业间政策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和失策是危及产业及从业人群稳定和效益的主导因素。走私进口、活牛长途贩运、私屠滥宰、疫病防控体系缺失、养殖用地政策不明确,大幅压缩了产业效益空间,严重动摇了产业基础。异地运输、疫病扑杀补偿金不抵成本,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系统支撑的“确保无重大疫情的指标和问责制”,导致易爆发、扩散、隐瞒重大疫病,加大了病害和食品安全隐患。
4·加工业滞后制约品牌建设进程
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但牛肉精深加工发展方面动作缓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种资源的优势品牌上,缺乏进一步的开发挖掘。如笔者在调查,当地的肉牛群体以黄牛和湘中黑牛为主体,目前仍停留在养殖上,没有发展成牛肉制品深加工层次的品牌,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力以品牌影响国内外市场。
5·产业技术
农副产品饲料化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全价混合日粮调制技术和工艺随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渐被应用,适合市场需求的育肥及加工集成技术受到欢迎。牦牛放牧加补饲技术、淘汰奶牛和奶公牛的高附加值化技术初见成效。地方黄牛的高附加值在南方部分省区得到验证。因地制宜的牛场(舍)设计工艺及环境控制技术得到应用。牛用O型疫苗和MPB7083抗体检测试纸条获新兽药注册证书。技术推广的成本高于收益、机制不完善及养殖规模化程度低仍是技术普及的瓶颈。
6·产业政策
颁布《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改良计划”)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防治规划”)。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活动(“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地方政府普遍加大扶持母牛养殖政策力度,部分省区量体裁衣式的政策措施效果明显。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于2008年年末启动了涵盖全国的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并在2012年又对该体系追加了牦牛这一大块;2009年发布的《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新增了“西南地区”肉牛优势区域;2010年开始对用于肉牛改良的精液实施补贴;2011年开始的“标准化养殖”工程也开始在南方设立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12年开始了“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等。
二、山地肉牛养殖发展对策
1·采用适度规模养殖,发挥饲料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
保持小规模养殖户的适度存栏数量,加大养殖户基数的发展,适当增加户均母牛存栏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据农户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确定合适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数量过大,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饲料资源不足,外出采购则会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做好技术力量配置,强化疫病防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基础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缩短母牛胎间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2·生态养殖,建立完善防疫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
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变废为宝,进行秸秆青贮养畜、种草养畜,放牧养殖与舍饲圈养相结合,保护环境的生态养殖。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定期开展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检疫和口蹄疫的预防;加强能繁母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格牛群防疫条件,建立消毒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消毒,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牛群养殖经济效益。
3·打造区域性肉牛品牌
提高小规模养殖户饲养品牌牛肉产品的意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出栏量的增加,品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屠宰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处理办法,开展深层次加工,增加牛肉制品品种,全力实施肉牛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挖掘牛肉制品品牌文化和品种样式,努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文化发展战略。
三、山地肉牛养殖展望
经过低谷期的结构调整、企业淘汰和兼并等洗牌之后,将形成全新的高度组织化、集约化的全产业链肉牛产业模式,其特点是在土地大规模流转集中以及农民产业工人化已经形成的前提下,牛种性能与牛肉市场层次紧密衔接,母牛专业生产牧场(个人或合作社)支撑适宜规模的育肥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或是连带经营连锁餐饮的综合性屠宰加工企业。同为中国粮仓的东北肉牛产区,目前对产区外提供着产区所产近35%的牛肉和20%多的活牛,其肉牛产业水平本已较高。虽有较为丰富的土地和林下草地资源以及草料资源,但因为粮食生产与养殖用地及林下草源利用政策缺乏协调统一,现状下较高的肉牛产业水平的升级换代速度将滞后于更为灵活、多样的市场层次需求的变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东北产区将逐步细化为我国以低端为主的中低档牛肉市场的主要支撑,随牛肉供求矛盾的加剧和普通市民、城镇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能较为容易地做到肉牛存栏的止跌回升并取得进一步的大基数发展,但不容易做到飞跃性发展。
南方(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云南、上海)产区的肉牛,由于养殖上比北方更为分散、体形小以及其他行业发展速度更快,肉牛产业相比之下一直以来被轻视甚至是忽视,造成了近年来存栏量的下降。但时过境迁,在牛肉供求矛盾日渐突出,消费者难以承受北牛(肉)南运的高成本,其他行业开始减速,剩余资金开始大量流入畜牧业的情况之下,与北方(中原+东北)和西部相比,南方人口多、牛肉消费量大、经济发达、国家级经济圈多,草料资源和牛种资源更为丰富,由此认为南方肉牛产业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只要启动南方肉牛产业开发的政策按钮,将会取得飞跃性发展。总之,鉴于经济转型期和产业结构调整期我国肉牛产业和牛肉市场需求的现状,启动我国南方肉牛产业潜力很大。第二章山地肉牛养殖及牛舍建设第二章山地肉牛养殖及牛舍建设。
第一节 山地肉牛养殖可行性分析
一、山地肉牛生态养殖可行性调查
顺应现代人对动物产品的消费潮流和国家对环境质量控制的要求,综合利用当地的山地、林地、荒田、河塘和水库等自然资源,合理放牧,粮草轮作,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和干草补饲,生产安全、优质和美味的牛肉,减轻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注重生产、生态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因此在利用山地养牛之前可对当地的养殖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找出适合发展肉牛生态养殖的有效途径,下面主要介绍一种目前较适合山地肉牛生态养殖的途径:
1·采取半生态饲养管理技术
不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集约化饲养带来难以克服的三大弊端:①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重金属和化学药等污染餐桌。②复杂多样的疾病,进而导致高昂药费以及肉品的药物残留。③排泄物污染环境。饲料配方虽然已深入到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但始终无法实现营养成分的全面和平衡供给。集约化饲养割裂了动物与植物和微生物间的自然联系,动物适应性差、微生态失衡,即使无病,也可能时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让动物接近自然,整体、系统地对待原本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动物营养过程。为此,山地肉牛养殖宜采取半生态饲养管理技术。半生态饲养管理即半散放饲养管理,指饲草丰盛时选择合适的生态放牧,并适度地改造环境(如建围栏、种植牧草、挖饮水池、设置路障以防牛吃庄稼等),饲草短缺时使用青贮、干草和精料补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山地肉牛半生态饲养管理技术的实践包括以下3个方面(见图21)。
图21山地肉牛半生态饲养管理方式
(1)放牧放牧包括3种模式。
①山坳自由放牧选择放牧资源量较大、有饮水、无庄稼或少庄稼、三面环山(三面山体较陡,牛爬不过)的山坳,3月底或4月初将牛赶进山坳、自由放牧,10月底或11月初赶出来舍饲。上述的山坳在浙江山区有很多,面积小的几十亩(1亩≈667m2)、面积大的上千平方米。根据放牧资源量的大小,一般每头牛需要0·67hm2以上的山坳面积。
②赶牧3月底至11月初实施赶牧。一般每天早晨6点左右将牛从牛舍赶出,黄昏时将牛赶回牛舍。根据沿途放牧场地内饲草资源和庄稼的分布情况,为保证不让牛吃庄稼,一个中等劳动力可赶牛30头左右,赶牧来回路程一般在5~15km。
③轮栓放牧轮栓放牧主要在林地实施。将牛用绳栓系在桩或树上,牛活动直径60m左右,5d左右轮栓在另一处。轮栓放牧应安排在饲草丰盛期,一般在4月底至10月初。实践证明,无论山坳自由放牧、赶牧和轮栓放牧,肉牛自由采食,活动量大,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肉品质优、风味美。
(2)舍饲
①利用山区闲散地种植牧草山区有大量的闲散地,根据当地自然气候和土壤肥力等条件,种植黑麦草(一年生和多年生)、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和紫花苜蓿等,供放牧或制作青贮和干草。牧草种植要考虑牧草品种配比符合肉牛营养需要与各牧草生长季节性变化的相互配合。
②制作青贮和干草刈割整株墨西哥玉米制作青贮,甜玉米则用收获青籽实后的青秸秆制作青贮。制作干草的原料主要是刈割一年生黑麦草、青大豆秸、花生秸以及春、夏时节刈割杂草等,干草储备需保证良好的通风。11月至次年3月,牛主要饲喂青贮料和干草,并补饲多年生黑麦草及糟渣和精料。
实践证明,按半生态饲养管理技术,季节性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全草型饲喂与补饲育肥相结合,在保证牛肉品质和牛生长性能的基础上,可降低饲养和管理成本,肉牛养殖效益比精料型养殖可提高25%左右,探索出生态效益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山地肉牛生态养殖技术。
2·引导产业化经营
全国多省各级政府把发展肉牛生态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免去用地管理费和基础设施配套费、为养牛专业户提供优良牧草和冻精、按存栏规模给以养牛户奖励等。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指导和扶持养牛专业户和养牛合作社。在养牛比较集中、经济交通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肉牛生产及产品加工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把分散的养牛户与市场进行有效地连接,培育龙头企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
二、对放养场地的要求
1·有适宜的气候及优良的饮水条件
四季分明,光照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草地植物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利于发展肉牛养殖业。由于降水充足,山区涧谷溪流常年不息,牛群可在山坳或山林内自由放牧时,一般情况下都能饮到无污染、清洁的山泉、溪流水、山池水或水库水。
2·有丰富的天然放牧资源
在广袤的山区,有成片或零星的(高山)草甸、稀树干草和次生的灌草丛草地,如果杂草的生物量巨大,刚可供肉牛自由放牧,放牧时间每年可达8个月以上。
3·有潜力巨大的闲散地资源
目前在山区,虽然成片的农田和耕地很少,但近年来由于政府推行“新农村建设”,大量农民从较偏远、分散的山区搬迁到相对集中的区域,留下了大量“抛荒地”或“抛荒田”,这些不仅可供肉牛放牧,也可用来种植牧草并制作青贮和干草供肉牛补饲。
三、肉牛场址的选择
肉牛养殖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按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今后的需要来选场址,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1·地势高燥肉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低洼地或地下水位高,易潮湿,饲草饲料易发霉、腐烂,细菌和寄生虫卵易于繁殖,常常带来一系列疾病。地势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不超过25%),总的坡度应向南倾斜。山区地势变化大,面积小,坡度大,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土质良好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卫生与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交通方便架子牛的购入,肥育牛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来往频繁。肉牛饲养所需的饲料特别是粗饲料需要量大,不宜运输。肉牛场应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以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因此,肉牛场应建在离公路或铁路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5·卫生防疫为了搞好疫病防治,离交通要道、村镇、医院、工厂1000m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m以外,还要避开对养殖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应建在居民点的旁边,住宅区的下风头,距住宅区300m以上,在水源的下头。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要求,周围无传染源。牛场应有围墙,生产区、办公室、生活区要分开,各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贮粪场、病牛舍、兽医室要设在牛舍200m以外下风向偏僻处,以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
6·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质缺乏或过多含有某种元素而引起,对肉牛生长和肉质影响很大,虽可防治,但势必会增加成本,故应尽可能避免。
7·其他还应考虑的因素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牛场大小、间隔距离等均应符合卫生防疫的要求,并应符合配备的建筑物和辅助设备以及牛场远景发展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