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是从《邯郸学院学报》特色栏目“赵文化研究”专栏中精选出的篇目。通过荀子研究、赵国古城研究、赵氏人物研究、赵国军事研究、赵国经济研究、赵女研究、赵地梦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赵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读者展示了赵文化各个方面的特色,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中的论文有多篇被《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北京日报》、《先秦、秦汉史》等报刊转载摘编。在全国和河北省举办的高校学报评比中,“赵文化研究”专栏连续六届荣获优秀特色栏目奖。
|
關於作者: |
杨金廷,1958年生,河北临漳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邯郸学院学报》主编(2007.9-2013.3)。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光明日报》、《企业管理》、《经济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ISTP和EI检索1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积《(新华文摘》等转载8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主编的《赵文化与华夏文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科学时报》、《北京日报》和《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均有长篇书评和报道。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10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市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6项。目前承担的国家、省社科基金和民生课题4项。
康香阁,1959年生,河北成安人。《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报》社邯郸站站长等。主编、参编著作8部。发表文章70多篇,多篇被《科学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报》等转摘。两次荣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六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主编、河北省高校学报优秀主编,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等。
|
目錄:
|
序
赵国古城研究
关于赵王城在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的地位
试论邯郸古城的历史变迁
中山国灵寿城与赵都邯郸城比较研究
山西境内赵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赵国置县考——以赵国兵器铭文和玺印考古资料为主
赵氏人物研究
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
论赵简子之谶
“赵盾弑君”发微
赵衰述论
荀子研究
儒家哲学的重建
——当代新荀学的进路
荀子的思想与学说
荀子故里考辨
荀子的“等分说”、“群分说”与政治、经济“一体化”构想
荀子的礼文化观探析
荀子天人说新解
荀子:早期儒学中的一个理性主义美德伦理学典范
从礼论的视角看荀子天人关系说
论荀子人性论的历史性
荀子“隆礼至法”的服饰美学思想
荀子美学思想研究三十年
论荀子道德修养观中的“慎独”
荀子功利美学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荀学凸显“君子人格”的思考——兼谈荀学和《易传》的关系
赵国军事研究
战国赵国军事思想与战争指挥艺术
赵国沙丘官之变及其影响
先秦赵人战争观探略
略论战国时期赵国对代地之经营
赵国经济研究
先秦时期赵国农业发展政策与魏国、秦国之比较
战国邯郸“地薄人众”国情与农商并重政策之关系探析
赵女研究
入后宫“赵女”的婚姻价值取向探析
关于赵飞燕“踽步”的几个问题
历代诗词中的“赵女”形象解读
综述书评
关于赵文化研究的思考——读《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有感
赵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钩玄索隐觅源固本——《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探赜
|
內容試閱:
|
综合以上主张赵盾弑其君的说法,基本上未超出晋太史董狐指责赵盾弑君的三点理由即“子为正卿”(赵盾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的身份)、“亡不越境”(逃跑未出国境)、“反不讨贼”(返回朝中不讨伐赵穿)。可以说,董狐的这三点理由都是明摆着的事实。所以赵盾在回应董狐的指控时并无辩解,只好慨叹道“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似乎赵盾默认了董狐的说法。然而,后来的儒家学者在董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赵盾就是赵穿弑灵公的主谋,这当然多是臆测之辞,并无文献记载上的确证。这就使人想到顾颉刚先生早年提出的“古史层累地造成说”。赵盾弑君果真是历史的事实吗?其实,从之上的叙述来看,都明白是赵穿亲手杀死灵公的。可是出于当时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和弘扬君臣大义的时代需要,一定要把弑君之名归罪于当时实际执政者的赵盾(“罪盾”),因为这样才能使“乱臣贼子惧”,这也是孔子修订《春秋》旨意所在。问题是董狐为什么要这样记载呢?作为太史的董狐是有他的一番理由的。春秋时期史官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秉笔直书,这是董狐等史官的共同操守。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维护君臣之间的大义和君臣之礼。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君权式微,日见端倪。正如诸史籍记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可见君臣之间权势和矛盾的消长,终于导致君臣之礼的直接被践踏。对于这种情势,孔子曾经痛心指出“君不君,父不父”,这无疑是春秋时期君臣之间势力消长的无情揭露。在这种历史政治背景下,难怪作为太史的董狐会大大地写出一笔“赵盾弑其君”的定论,这既是对乱臣贼子毫不客气的批评,也是对赵氏宗族势力集团透露的深刻不满,更是对今人及后人的警醒。一句“非子而谁”的回答似乎使赵盾杀君难辞其咎。
睽诸文献记载,向无赵盾主谋弑君信息。然而,却发现赵穿弑君,赵盾并不知情的信息。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叙述赵盾卒后,灵公宠臣屠岸贾成为晋景公的司寇,图谋作难诛灭赵氏集团势力,借以惩治灵公时的叛乱分子以致赵盾,向朝中众人宣布说:“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屠岸贾作为景公的司寇,欲诛赵氏,他认为赵穿弑君,赵盾并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是说赵盾并不是赵穿的同谋更不是主谋。这点儿证据出自赵盾的政敌屠岸贾之口,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可见,虽然屠岸贾欲一网打尽赵氏,他也没有歪曲赵盾对赵穿袭杀灵公事件不知情的历史事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