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Raqs媒体小组:动力沉思(作为国际艺坛最具声望的艺术家组合,Raqs媒体小组以其敏锐的洞察与写作,展现了诗的智性力量以及艺术在当今世界的政治潜能。 )

書城自編碼: 21185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印]纳如拉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507965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44/1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售價:HK$ 93.6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格局及典型形态研究
《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格局及典型形态研究 》

售價:HK$ 82.8
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
《 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 》

售價:HK$ 110.4
不较真的心理智慧
《 不较真的心理智慧 》

售價:HK$ 59.8
漫画算法与数据结构(大规模数据集)
《 漫画算法与数据结构(大规模数据集) 》

售價:HK$ 95.8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售價:HK$ 177.6
严禁造谣
《 严禁造谣 》

售價:HK$ 59.8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售價:HK$ 11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3.5
《 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奥布里斯特的通信) 》
+

HK$ 125.9
《 沉默(Silence) 》
+

HK$ 153.7
《 杨福东:似水留影(最受国际瞩目的中国影像艺术家杨福东影像创作经验大揭秘!) 》
+

HK$ 119.3
《 万物有灵(著名国际策展人安塞姆 弗兰克《万物有灵》中文版首次出版) 》
+

HK$ 119.3
《 走近罗伯特 勒帕吉: 与芮内特 克尔特对话(与有“鬼才”之称的加拿大剧场名导、机器神公司掌门人罗伯特 勒帕吉倾谈) 》
+

HK$ 132.0
《 文本 》
編輯推薦:
《Raqs媒体小组:动力沉思》是目前世界上知名的艺术家、理论家和策展人组合Raqs媒体小组编写,他们的作品融合了当代艺术、历史研究和哲学理论等多重文化背景,以装置、多媒体和行为表演为主要创作方式。他们的写作手法高超,独具一格,展示了他们多方面的研究和深厚的批评理论。他们的影像作品非常具有历史感,与当下社会有非常紧密的关联。
內容簡介:
本书由Raqs媒体小组撰写,探讨关于时间的多重临时性的哲学问题,人与数字的关系,集体创作和联合策展,阐述当代世界中的劳动转型状况,并提出渗透的概念。而评论家梅蒂纳、博伊姆、内斯比特和陆兴华的文章分别对Raqs的项目和录像作品《敲打时间》《时间胶囊》《积累的资本》等进行分析解读。
關於作者:
Raqs媒体小组成立于1992年,艺术家、策展人、编辑和各种文化过程的触媒。他们的作品广泛地在国际主要空间和项目中展出。2000年他们在印度德里的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发起了“Sarai”项目,至今密切参与其中。他们也是《Sarai读本》的编辑。2008年他们为第7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策划了“当下之余”。2013年获得“集群艺术奖”。
目錄
第一部分
 致信公元2061年54岁的阿玛丽雅·洁冉
 Raqs媒体小组
 关于实践的若干笔记:
 网络化世界中的顽固结构与持续渗透
 Raqs媒体小组
 加法,减法:论团体与集体
 Raqs媒体小组
第二部分
 “外现代”原画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
 夜翼
 莫莉·内斯比特(Molly Nesbit)
 一部无限的历史与一些新鲜的灾难:
 论Raqs媒体小组的《积累的资本》
 瓜特莫克·梅蒂纳(Cuauhtémoc Medina)
 理论-艺术,也是积累资本:
 透视Raqs媒体小组的“理论式艺术”方法论
 陆兴华
 作者简介
 Raqs媒体小组作品年表
內容試閱
一、论计算
在为1888年初版《数字的性质与意义》(Was Sind und Was Sollen die
Zahlen)所写的前言里,数学家、哲学家戴德金(Franz Dedekind)写道:“”(Aei O Anthropos
Arithmetozoi)“人总在计算”。
我们每次计算,最终都是做加法,得出一个超出单一物(singularity)的结果。我们继而把这些加法聚拢。我们相加;我们相乘。当我们长久地注视着这些单一物,接着,再靠近细看时,一切都开始从这个单位的看似一元的主权中瓦解。减法和除法酝酿出一场小数的狂欢,一次分数的叛乱。甚至连“一”的孤独,都是由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其他,无限的其他,所组成。
如果人总在计算——加加减减、估测盘算——那是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一样东西”(one
thing)。没有人是独自一人。每一件物和每一个人都伴随着一个影子、一段过去、一段未来、一张隐藏起来的面孔,以及某些看不见的、被遗忘的、未被计算、仍在等待指认并渐渐浮现的方方面面。我们盈满;我们亏缺。我们为生命增添年份,又走到了日子的尽头。我们是许多,我们不可胜数。有时我们的内部发生分裂,或被超出我们所能知道的更多的事物缠绕。
说一样东西只是一样东西,不多也不少,就等于说它根本什么也不是。所有事物都能为持续下去而不停变化,而当它们变化时,要么变多,要么变少。它们将自身交付给自身的丰饶,自身的分割。
如今我们都是数字。一个数据、一次统计、一种测量。有多少个我们?我们中有多少自己?我们有多少不足或多少过度?有多液态,有多可溶,有多流通?有多丰富?我们有多浓稠、深邃和暧昧?我们值什么?我们在这世界中占据多少重量?我们给自己打多少折扣?我们的等级和我们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我们的标杆有多高,深渊有多深,坟墓有多浅?
只要经过计算,然后对组成某集群(constellation)的数字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后,就可以识别出一个集体(collectivity)。用这种方法来看,我们不得不问:什么或谁,不是一个累积,一个集体?谁又不是不可胜数的呢?
然而,集体与团体(collective)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集体是一种事实;团体是一种部署(disposition)——一种存在或做事的方式。事实是事物;部署则是思考事实之事物性(thing-ness)的方式。正如部署的通常情况,团体是集体为自己做出选择。在这个意义上,团体是让一个实体(或多个实体)得以识别它们被相除和/或相乘后所建立的丰富的生命体,所需要的特定程度的自我意识。
团体是集体与其本身所进行的对话的历史和未来。不是每个集体都选择发声。不是每个集体都能够发声或倾听自己的声音。而那些发声的集体也不总是在他们内部对话或与其他集体对话。那些在内部进行对话,或和其他集体对话的集体,在中意他们的对话术语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成为团体。如果他们甚至习惯于倾听自己的沉默。
二、团体与艺术:为何不用数字画画?
一个团体生产艺术或策划艺术的意义何在?
团体艺术实践的实施永远无法简化为对一套事先决定的任务的划分与配置,这种分配仅仅是由于需要增加几双手来完成该任务量并达到规模效应。打个比喻,如果一人将所有标记着代表红色的数字的沟槽涂红,而其他人也将其他指定颜色涂在该颜色相应数字所标志的区域时,团体艺术的瓶颈就出现了。一个艺术家团体,或一个艺术策划团体所要做的恰恰是不要对照数字来画画。
我们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团体,从几乎二十年以前,就开始一起思考、工作和创作。将我们的集体转变为团体的对话仍在继续,但它初始于友谊与团结所筑造的细微而谦虚的举动。一本书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如同往彼此的神经系统中插电。在对方的笔记本上做个笔记,一起看看电影或畅想如果我们一起工作会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简单举动。在必要的时候,提出异议,在可能的时候,达成共识,并一直都明白,同意与异议不是在零和博弈中互相剔除,而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到达新的联结层面。
联结(connectedness)意味着对话,很多很多的对话。我们对话的空间与矩阵是我们真正的工作室,也是我们作品的实际作者。在对话中,我们奠定了长期调研的基础。这些调研是我们对每日所遭遇的现实的回应,无论是在德里,还是旅行在外。我们在密集的网络中生存,从各种来源中流出的信息和刺激,持续不断地涌入我们的意识,在做出解释之前绝对不会离开。它们可能是矿物开采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旅行中拍下的一张照片、用死语言(dead
language)讲述的寓言,同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偶然交谈、一封来自久未联系的友人的意外电邮或书信、在论坛或博客上发的帖子,数学公式、对一起观看的一部电影的回忆、所谓的“反恐战争”的附注,哲学论著,医学教科书,以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档案文件和一盒盒的照片。在当今世界中,有谁不是包罗万象?
在扮演彼此的影子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彼此的数据库,依赖彼此的记忆,通过分享我们的梦想、推测和好奇,来增加、放大和锚定我们所能想象之事。
至关重要的是,当我们开始在湍急的实践之水中测试我们的团结时,那意味着理解任何作品或想法的诞生与发展,并非在我们三个个体意识的密闭空间里,而是在我们彼此间的全部交流的交汇点上。我们所创作的每件作品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一系列交流信息所留下的痕迹。所有我们的创作所需都是从不断流淌的话语之流中,从对静默和残缺字句的理解中发现、捞取或显现。
并不是说某个想法的皮球——无论它是一张图像、一段文字、一张画稿、一套指令或一项策展提议——只要我们三人中某一个的头脑轻拍过,就注定要自动开启一段旅程,犹如接力一般,朝着出球的第一人所拟定的方向前行。对想法的拦截,以及它在我们的硬盘间驰骋世界时一旦被抓取而导致的转向,都可能会彻底改变这趟飞行的方向。事物可能会长时间地来回弹跳,或者获得旋转和速度后,被带入一条完全未曾预料的轨道。
这一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游戏暂停。这个暂停的时刻往往是在我们发现某件作品正或多或少地准备滑入我们硬盘以外的世界中时。通常,这是一件艺术作品;有时也会是我们策划过的某次展览。
这改变了我们看待创造过程的方法。一件作品(或者一场展览)再也不是把团体里任何一个人头脑中想出来的理想型所作出的具体的物质化。相反,作品的发生开始于孕育它的想法遇到中途挑战与回应的时刻。作品的物质化,不是将内在于一个具身化的个人的作者身份形象化并包含进来,而是将作品的制作分散到交流网络的历史中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实践与我们的团体,都不能算作是三个个人及其简历的叠加,而是它们由彼此之间的交流行为所制造出的格架。
有时候,我们会被问起在团体中谁扮演何种角色,对此的简单回答即是,我们不相信劳动力在形式上的分工,或想法的个人占有。正是为了抵制建立在对“个人”劳动崇拜的基础上的媒体工业对于创造性工作的尤为致命的异化,我们才锻造了这种足以保证我们创造性自主权不受侵害的团体实践。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去思考一个想法或图像是否具备力量,并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所研究的论题,而非惦念着谁是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兴趣、技术与偏好(而且这些也不是界限清晰或相互排斥的),但我们的作品正是在这些元素的融合中被生产出来。许多事物在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铸造出令作品最终的演绎得以实现的合金。我们认为,研究在本质上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我们将各式各样的东西摆到桌上,然后在观看它们如何相互诉说的过程中工作。
我们也经常与其他人合作——策展人、艺术家、学者、作家、设计师、编辑、研究者、建筑师和表演者。我们享受每一段互动的过程,并从中获益匪浅。这些合作为我们展开了思考的新领域,为作品带来了新的能量。它们改变并扩大了我们思考与实践的邻域。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