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孤岛角斗士李熬

書城自編碼: 21289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杨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320271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8/3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售價:HK$ 181.7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售價:HK$ 66.7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HK$ 90.9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HK$ 112.7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售價:HK$ 2631.2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售價:HK$ 229.9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售價:HK$ 112.7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售價:HK$ 78.2

 

編輯推薦:
该书是关于台湾知名作家、学者李敖的一部评传。该书写作态度严谨,评析深刻到位,在关于李敖的类似作品中独树一帜。该书由六章组成,前五章评述李敖的人生轨迹,第六章对李敖的为人、为文等进行客观、深入的评析。“李敖最可贵之处,在于几十年来,以一己之力与大半人生,与貌似强大的蒋氏政权和台岛上各种黑暗政治势力,乃至国民性与传统文化之糟粕,始终进行着不懈的苦斗,口诛笔伐,愈挫愈勇。一举成为当代台湾和当代中国最著名、最勇敢的民主斗士和文化战士。”作者寥寥几笔,定位精辟独到,令人拍案叫绝。相信这是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的一本好书,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该书没有一味地吹捧和盲目地膜拜李敖,而是全面解密了李敖的“核心密码”,更重要的是点出了李敖的硬伤,让大家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了“狂人”李敖这个人背后的故事。
內容簡介:
该书由六章组成,前五章评述李敖的人生轨迹,第六章对李敖的为人、为文等进行客观、深入的评析。作者没有一味地吹捧和盲目地膜拜李敖,而是全面解密了李敖的“核心密码”,更重要的是点出了李敖的硬伤,让大家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了“狂人”李敖这个人背后的故事。
關於作者:
杨杰,祖籍浙江奉化,1960年4月22日出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学历,活哲学学士学位,先后做过大学老师、乡企厂长、特区白领、下层苦工。亦干过一阵个体小老板,现为独立撰稿人。曾有多篇论文、杂文等散见宇各地报刊。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童年时期
1.独特的家庭环境
2.颠沛的童年生活

第二章 少年时期
1.初二宣布不再过中国式新年
2.高三毕业前夕宁愿休学回家
3.与严侨结下生死情谊

第三章 青年时期
1.父亲葬礼上的惊天之举
2.台大“长袍怪”只服两条“蛟龙”
3.一个决不入党的国民党兵
4.退伍独居期的思想修炼
5.二次“吃皇粮”误上贼船
6.从让《文星》脱胎换骨到被封杀
7.从失败的牛肉面到成功的二手电器
8.“星沉”之后又遭软禁
9.生平第一次牢狱之灾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童年时期


1. 独特的家庭环境


1935年4月25日,即“九一八”事变发生近四个年头之后,在中国东北伪满洲国统治下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后来改名叫李敖的男孩出生了(李敖的二姐说他出生于4月5日清明节)。李氏大家族中的任何一个人谁也想不到,当这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之后,他的名字会名扬全球。
“哈尔滨”意即冰城,地处中国东北的北部腹地,冬季酷寒且漫长。但据“李氏宗谱”的记载,李家祖上的远籍,竟在遥远而温湿的中国西南乌撒,即今天的贵州省威宁县,明太祖洪武年间才迁居至胶东半岛的山东潍县(潍坊)。近年在潍坊发现的《李氏族谱》中,李敖爷爷的名字赫然在列。据李敖自己说,他的祖先极可能是来自苗族。而苗族的一支,后渡海来到台湾,成为台湾高山族的族源之一。冥冥中,李敖与那个孤悬于中国东南太平洋波涛之中的台湾岛,似乎早有前世之约,生来有缘。那时的李敖肯定也想不到,他的大半生,将会在这个海岛上度过。
那么李敖怎么会出生于遥远的哈尔滨呢?这得从李敖的爷爷一辈说起。
李敖的爷爷叫李凤亭,出生贫苦。小时遇荒年曾随母乞讨,母亲为保护他竟被恶狗咬死。在实在难寻活计时,帮着当年大批“闯关东”的人赶马车,后来也出了关东,来到了关外这辽阔的东北旷野,那年他才十五岁。
满洲,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原来严格禁止“异族”入内。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曹景行之父、民国文史学家曹聚仁在《曰东北、曰西北》一文中写道,满清入关之后,将关外列为了汉人的禁地,严禁汉人移居。为了保护“龙兴”之地,清代在顺治、康熙年间还修筑了总长度达二千六百余华里的“柳条边”。而“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东北’成了世界性的东北,满洲人的关是锁不住了,河北、山东农民大量向关外移植……关外人口,18世纪本来不过百万人上下,到了1910年,已经增到一千五百万人;到了1931年(即‘九一八’事变那年)已经增加到三千万人口了。移民最多的年头,是1927—1929年这三年,每年出关到东北去的,约在百万人以上。”据史载,为了宣扬“满汉一家”,自1907年开始,清政府在满洲首次设立督抚一职,将其他省区置于同等地位,并最终取消了对汉人往该地区移民的限制。东三省首任总督,即后来也混过一阵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这般大移民阵势,不能不令人联想起邓小平吹起改革开放号角之后,全国涌向京、沪、粤等沿海之地的中国农民工大潮。时空有异,目的相同,皆为寻求更富裕之生活而离乡背井,远走他方。说俗一点,谁不是奔一个“钱”字而往呢?有民歌瞎唱到“谁不说俺家乡好”。既然家乡好,那干吗那么多人都要往外跑呢?没错,可能家乡风景是好,小桥流水、田野风光,可以作诗,可以入画,可就是太穷呵。每天开了门看风景,毕竟不能当饭吃,不能变钱使,肚瘪袋空,谁又会有此闲适雅趣呢?若投胎于穷山恶水,连风景都没得瞧,那就更难留住人了。我曾独自游走过宁夏西海固——中国最干旱最穷苦之域,触目所及,那种贫困,岂是一个“穷”字了得!那连绵荒山上,难以见到一棵干涸濒死的小草,恍若月球,看得你眼会流出泪来,心会滴出血来。树挪可能死,人要挪一挪,就可能活得滋润些。过去不挪,是因政策把农民拴死了,一如当年清政府禁汉人入关东,只要一放开,政策“一搞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闯关东”的人潮,无论是当年往东北,还是今日往东、往东南,是挡也挡不住的。
一贫如洗的穷小子李凤亭,从山东来到东北关外后,就再没回去。在东北这疙瘩,一待就是六十多年,直到入了黑土。他从最底层的苦力做起,赶过马车,打过苦工,当过农夫,还帮人打过更,看过坟,最邪门的行当也干过——当过流氓和土匪。据说做流氓时,有一次李凤亭设赌坐庄,一个赌徒输光了本,从大腿上割下片肉来做赌本。按赌场规矩,一旦有人开始“肉赌”,那么庄家输了,赔钱不算,也得赔肉。李凤亭二话不说,还没有赌输,就先从自个大腿上也割下片肉来搁上赌台,血糊糊的,看得围观者直打怵。本来他就是一条山东好汉,再在东北这地广人稀、天气苦寒的白山黑水间来个驴打滚,自然养成了豪爽剽悍的侠义性格。李敖回忆说,那时他家住郊区,有一回一伙“胡子”(土匪)来袭扰,包围了李家,高喊开门。全家吓得筛糠,唯有他爷爷操起一根丈八蛇矛,冲出门去前后门来回奔突,怒吼着向土匪叫战。那气势,绝不逊长坂桥头的张飞。这个不要命的老家伙,竟将这帮凶恶的胡子吓得不敢近前,最后只得收兵拜拜了。那年李凤亭已年过七旬。
有人对东北人的性格做过研究,称由于原本东北本地人少,后来者大都是关内的移民。他们脱离了原先的宗法社会,来到一个陌生而艰险的环境中,无依无靠,一切皆需从头打拼。老家的宗族血亲指望不上了,要生存下来,立稳脚跟,最大的仗恃只能是老乡和朋友间的互助。久而久之,“义”字就成为人们最看重的品质,成为维系彼此关系最重要的精神纽带。厚道、仗义、讲交情、乐助人,成为了东北人最突出的性格特质。什么五常八德,什么仁义礼智信,统统都在“义”字之下。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不是没有历史渊源的。在东北,对一个男人最大的贬词,就是说他不够朋友、不够仗义。又因那会东北天高皇帝远,远离皇城根,导致胡子蜂起,污风所染,使得东北人的性格中,多少都沾有了几分匪气。有个叫克劳斯的英国人在他1900年所写的《中国在衰败》一书中干脆说,当时满洲人口“约达一千四百万,大致分为两大类:农民和土匪”。比如原奉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在被奉天将军张锡銮收编时,就是个胡匪,而东北人对后来上升成为奉系军阀头子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至今依然抱有几分敬畏崇敬之心,视为东北人的骄傲。这有点类似于湖南韶山人为自己家乡出了个毛泽东、浙江奉化人为出了个蒋介石而沾沾自喜的情形,也是中国人一个鲜明的文化心理特征。至于名人善与恶的分际与评判,他们认为那是读书人谈论的事,乡里乡亲关心的,只是这个名人是投胎出生在自己这方土地,这就够了。
李敖从小就极敬佩爷爷。耳闻目濡爷爷刚烈的性格,对幼年时的李敖影响甚巨。后来李敖曾自豪地对人称:我生平在勇敢、强悍、精明、厉害、豪迈上常“有乃祖风”。李敖的爷爷一口气活到八十三岁才归土谢世,享了高寿。
李敖的父亲名叫李鼎彝,不过和爷爷截然不同,到了李父这一辈,李家的祖坟开始冒出了青烟:李鼎彝走上了读书仕途,与“文化”沾上了边。这在文风稀薄的东北大地,可是稀罕难得的事。“鼎彝”两字,我查了一下字典,意为古代宗庙使用的祭器总称。要起上这么一个“上水平、够档次”的名字,李凤亭想必耗损了不少的脑汁,想来也暗寓了他对下一辈改变家族命运的默默期许。
李鼎彝凭借勤奋努力,1920年居然考上了中国最高学府——国立北京大学的文学系。当时是“五四运动”后的第一年,北洋政府任命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名的大师如陈独秀、胡适、周树人(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等,都当过他的老师。
李鼎彝1926年从北大毕业,时年二十八岁。因需养家,他无奈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虽然他学业一般,可当回到教育落后的东北老家后,这个北大学子却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不但当上了东北大学讲师,还被聘任为哈尔滨吉林六中校长,此外还在吉林女子师范、吉林大学兼课,薪酬丰厚。李鼎彝忙于教学和行政,家庭生活压力亦大,故在学术上建树不多,仅著有一本《中国文学史》。或许正是从小受到父亲从文之路和文人之气潜移默化的熏陶,李敖最终走上了笔耕不止的人生道路。
李敖的母亲张桂贞,毕业于吉林女子师范,是李鼎彝的学生。她曾是学校的篮球健将,体格健壮。在李敖之前,她已为李敖一连生了四个姐姐,在李敖之后,又一连为李敖生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连李敖在内,全家一共有八个子女,产量颇高,构成了十人大家庭。多子多福,一向是中国人的生育观,即便如李父李母之知识阶层也不能免俗。至于多子是否会带来多福,那只有佛祖才知道了。幸亏那时伪满政府没搞计划生育,李敖才得以出世。在最小的弟弟出生前,李敖是李家唯一的男孩,自然备受父母疼爱。“那时我在家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后来他如是说。直到张桂贞最后生出小弟弟李放,“才算两权分立”,李敖在家中“唯此唯大”的地位才发生了少许动摇。但李家“六女二男”这种少见的女多男少的排列组合,肯定对李敖后来超人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养成,有着微妙的影响和作用,此事在后文再论。
李敖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膝下六女二子,几乎个个都是读书的料,可谓“书香门第溢李门”。李凤亭若地下有知,也会乐得合不拢嘴了。李敖的大姐李珉,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二姐李珣,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即后来的北京大学);三姐李琳,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四姐李峥,毕业于台北台大护校;大妹李珈,毕业于台中静宜学院;小妹李璎,毕业于台北实践家专;只有弟弟李放,毕业于台中一中,学历稍稍低了些;李敖本人就不用说了——台湾大学历史系的高才生。


2. 颠沛的童年生活


李鼎彝还算是个有几分骨气的中国人,不愿长期生活在日本人卵翼之下的伪满洲国,甘当二等“遗民”。当日本人给吉林六中派来了个日本副校长后,他决然引退,拒绝与其共事。
1937年,李鼎彝举家入关,迁到了北平(北京),落住于北平朝内南小街内务部街甲字44号,那时李敖只有两岁。搬家的事,是懂事后才知晓的,李敖将之称为“出满洲记”,类比《圣经》“出埃及记”。谁知到了北平没多久,“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铁蹄踏占了整个华北,李敖全家一下子第二次成了“遗民”。可全家十多口人要吃饭,他们已无能力继续南迁逃避了,只得暂时在动荡的北平城里蛰居下来。
李鼎彝后来总算在华北伪政府的法部混到了一个小科员的差职。因工作出色,富有才干,三四年后竟官运亨通,做到了华北禁烟总局属下山西太原禁烟局局长的职位。1941年,李鼎彝前往太原赴任,五岁的李敖及全家亦随父去了太原,住在太原帽儿巷太原禁烟局宿舍内。在禁烟局的操场上,李敖曾亲眼看到过一块块砖头般大小的鸦片堆成了小山。在太原虽然只待了短短的一年,但这时一个山西人的出现,对年幼的李敖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这个人名叫温茂林,是李家请来的男佣人。李敖说:“山西对我的最大影响不是地,而是人,是一个山西人,名叫温茂林。”
据李敖回忆,这温茂林两眼有神,两腮无肉,中等身材,中年年纪,黑棉裤用绸带缠着裤脚,剃平头,一副农民模样。温茂林在李家的任务,主要就是照顾李敖,每天都和李敖亲密接触,不离左右。他寡言,略识字,脾气耿直且不太合群,作为少爷的李敖做错了事,他照样大加训斥,不留情面,毫不客气。第二年李家重回北平,温茂林也跟随到了北平,仍做李家佣人。有一次,李敖见到几只茶碗上有一些光着身子的男人女人画像,好奇地跑过去看,突然温茂林从斜刺里冲出来,对着李敖大喝一声:“这种东西,不准看!”十多年后,李敖才搞明白,那些画原来叫春宫画,是供成人欣赏“干那事”用的,小孩子自然看不得,看了就有可能学坏,就会早熟,就会想入非非,所以温茂林要制止。这个山西男佣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责任。李敖后来形成的直率狷介的个性里,多少都可以见到这个温茂林的影子。李敖对这个男佣有时也会报复一下。一次吃饭时,温茂林见李敖不在,与女佣人聊了几句话,李敖突然从桌底钻出,大声呵斥道:“不准互相说话!男女授受不亲,你们随便说话,成何体统?”
稍稍安定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又被日本人搅黄了。伪政府下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历史上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可也颇有点个性,对日本人并不事事言听计从。日本人恼怒之下,寻借口拿太原禁烟局开刀,说局里发生了贪污案,将局长李鼎彝抓进了大牢,一关就是半年多。李鼎彝坐的是日式牢房,整个白天都必须盘腿席地而坐,吃了不少的苦头。最后日本人实在抓不到什么把柄,只好又把他无罪释放。这也是李家与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一次最近距离的接触。
李鼎彝出狱后,王克敏安抚他,要将他升任华北禁烟总局局长。可李鼎彝不失血性,断然拒绝了这一美差肥缺。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肮脏,决心自断仕途,潜心研究学问。返回北平后,李鼎彝就将中国土地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成了当时国立北京图书馆的常客。每当李鼎彝去图书馆时,也捎带上李敖一块去。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父亲看大人书,儿子看小人书,这幅父子对读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也许永远定格在了李敖的脑海深处,也极大地培育了李敖对书籍的热爱和优良的文人气质。"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