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怎样评估成长股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成长股投资策略! 失传已久的大师秘诀,重铸成长型股票的成功)

書城自編碼: 21360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金融/投資/理財证券/股票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K·马丁
國際書號(ISBN): 9787502843298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37/26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2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高考(礼盒装 全3册)
《 全球高考(礼盒装 全3册) 》

售價:HK$ 216.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HK$ 153.6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HK$ 225.6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0.1
《 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 》
+

HK$ 84.1
《 在苍茫中传灯:一个投资者20年的知与行(姚斌著,但斌、杨天南、雪球财经专访推荐读物) 》
+

HK$ 101.4
《 3G资本帝国(Dream Big) 》
+

HK$ 98.6
《 经济数据背后的财富密码 》
+

HK$ 56.6
《 憨夺型投资者 》
+

HK$ 75.4
《 港股滚雪球 交易策略 风险应对与案例解析 》
編輯推薦: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密格雷厄姆的成长型股票投资理论与公式,投资者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分享到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还能够学习到如何在实践中来成功应用,因为作者的团队已经和正在使用着这些朴实、简单且有效的投资方法。
內容簡介:
本书为投资者们介绍了如何发现优质成长股,如何评估优质成长股的内在价值,以及如何等待时机寻找买入时机。并系统介绍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以及如何在最小化风险的情况下最大化投资收益,也就是如何能够拿住增长潜力巨大的股票,而不是总在进行短线的买卖操作。书中特别补充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1962年版本中的第39章内容——评估成长型股票的新方法,还讲述了作者自己投资过程中是如何通过屏蔽那些无关的因素来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本身,从而实现资本几十倍的增长。
關於作者:
弗雷德里克·K·马丁是规范化成长型投资者公司的主席及首席投资官,该公司目前为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管理着超过25亿美元资产。
目錄
前言(1)
感谢(1)
第一章 本杰明?格雷厄姆与价值投资的进化
第二章 价值与成长
第三章 格雷厄姆的价值计算公式
第四章 购买决策的力量
第五章 为成长股留出安全边际
第六章 一个“非常棒”的成长企业的特征:找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七章 到战壕中去:将原则付诸行动
第八章 给为数不多的使用者带来辉煌业绩:为什么很少有人尝试格雷厄姆的方法论
第九章 尽量从本书中获得更多
附录把你的钱租出去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本杰明·格雷厄姆与价值投资的进化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他对于股票分析与交易的影响比股票市场有史以来任何一位投资者都要深远。格雷厄姆的投资生涯恰巧发生在股票市场的巨大变革时期,从几乎全部由富豪们占有,发展到几乎每一个有工作和养老金账户的人都会参与其中。作为一名教授、作者以及股票交易员,格雷厄姆将股票投资从一种依靠直觉、感觉以及势头的疯狂,投机行为,转变为凭借严格的公式推导,一丝不苟的分析,以及对于时机系统性把握的严谨科学。
格雷厄姆去世于1976年,享年82岁,被誉为“华尔街鼻祖”、“证券分析之父”和“价值投资之父”。作为一名作者,1934年,格雷厄姆与大卫·多德共同完成了《证券分析》,并于1949年独自完成了《聪明的投资者》,他通过这两本书详细阐述了他的方法论,这两本畅销书至今仍位于最为成功的投资类书籍之列,并被定期再版印刷。
为了了解格雷厄姆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情: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出师之前曾师从格雷厄姆超过20年。
也许格雷厄姆最为人所知的贡献就是他所致力于研究的价值投资理念,通过严谨的分析以及对时机的把握来寻找交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并对这些被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在获得合理的回报后进行出售。
但直至今日,格雷厄姆最为杰出的发现却不为投资界所广泛知晓,虽然他的名字几乎可以作为价值投资的代名词。格雷厄姆在他职业生涯的末段同样开始认识到成长型股票投资的价值,他甚至推出了一种投资成长型股票的方法和公式,并在1962年版的《证券分析》中新加入了“成长型股票价值分析的最新方法论”章节。可惜的是,尽管《证券分析》在1988年、1996年及2009年分别再版印刷,但该章节始终未出现在后续的版本中。
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来说明该章节内容被删除的原因。奇怪的是,该删除决定是在格雷厄姆1976年去世后很久才做出的(该章节内容请见本书第三章)。不论该删除决定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证券分析》过去20余年的读者均错过了格雷厄姆所提供过的最为重要的投资观点。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密格雷厄姆的成长型股票投资理论及公式,以使包括业余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在内的所有人,可以分享他对于成长型股票的分析与投资理念。作为一名投资经理,我为可以在职业生涯早期巧遇格雷厄姆的成长型股票投资理念而感到庆幸,作为为数不多的幸运儿,我在投资生涯中应用了该理念并至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格雷厄姆与他的方法论

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基于两个重要的信条:一是应该独立于证券价格对证券的价值进行分析;二是任何证券的未来表现都是未知的。他建议聪明的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价格较实际价值存在一定折扣时进行买入,以便为潜在的下跌风险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一项投资的风险与回报全部系于证券分析的质量以及这些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并没有就此停步,相反,在牢牢把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他为专业与业余投资者就成功投资制定了全套、完整的分析理论。在《证券分析》中,他主要侧重于证券投资选择的正确技巧与重点把握;在被广泛认定为格雷厄姆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他将重点转移到了投资者自身,并阐述了他的投资哲学。
如果说格雷厄姆著作的力量在于他所依赖的基础哲学思想,那么他在此基础上所搭建的一切才是该理论能够不朽的真正原因。他的投资哲学并是不来自于纯学术研究般的创建,而是通过多年痛苦的投资经历提炼所得。
格雷厄姆1894年生于英格兰,并于次年随父母移民至美国。他的父亲在美国经营着进口生意,但却失败了,在格雷厄姆的童年时代他的父亲就已经故去。1907年,经济危机将他母亲本就不多的储蓄一扫而光。格雷厄姆学业非常出众并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深造,20岁时,他就已经从大学毕业并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哥伦比亚大学为他提供了教授数学、英语或希腊语以及拉丁哲学的职位,但他却决定去华尔街淘金。1914年,他开始为Newburger,HendersonLoeb工作并迅速得到提升。5年之内,他已经可以达到年收入50万美元的水平,对于1919年25岁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可观。
但这笔财富并没有维持多久。格雷厄姆与从19世纪20年代就成为他生意合伙人的杰罗姆·亨德森,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几乎输光了他们的一切。随着朋友们的帮助以及便卖掉几乎所有个人财产,格雷厄姆与亨德森得以保全他们的生意并重新起步。格雷厄姆从他年轻时代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他后半生的投资哲学奠定了基础。
格雷厄姆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并继续写作一直到70年代,在此阶段,他经历了现代历史中最为剧烈的价格错乱与经济动荡。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也在每一次再版时在书中添加他最新的认知和思考。他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成功实践家与杰出思想家,他为我们留下了投资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材料。
格雷厄姆不仅是一名开创性的投资管理者及多产的作家,他还在1928~1955年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金融学晚间课程。他曾经的学生之一就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成功地说服格雷厄姆,在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聘用他在其投资公司任职。巴菲特在那里学到了投资的基本原则,并最终引领他成为全球最为成功及知名的股票投资者。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工作基础上继续着他的职业生涯。事实上巴菲特就曾说,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报告中写的致投资者的信就来源于格雷厄姆提供的灵感。在这些信件中,巴菲特不仅提供了浅显易懂的观点,同时他一直以一种幽默、诚恳的方式表达着价值投资的思想。

作为成长型投资者的格雷厄姆

退一步说,鉴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诸多价值投资理论,把他描述成为成长型投资者是非常具有争议或者说近乎荒谬的。这两种理论几乎就是地球两极那么遥远。价值投资者致力于以低价买入资产,以防未来不确定性给资本投资带来风险。相反,成长型投资者倾向于以相对高的价格买入,以期公司未来盈利增长会带动股价的提升。
为了证明我们对格雷厄姆的判断,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型与价值型的投资。简单来说,“价值”代表着一种购买习惯,而并非一种投资习惯。成长与价值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关系有些混乱,我们认为,在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影响下,一个关注“价值”的观念在成长型投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研究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经历,并对激发他们灵感与进步的事情进行推测,将对我们的投资十分有益。
格雷厄姆毕业后在Newburger,HendersonLoeb的第一份工作中,他一开始作为一名初级债券销售人员,并迅速爬升到了统计员的角色。在这一角色中他开始懂得了决定每一笔投资成功的一些基础数据的魅力。但是直到格雷厄姆掏得第一桶金,并随后几乎输得一无所有之后,他才真正开始建立复杂的证券研究系统,并作为自己的投资哲学体系。格雷厄姆的不幸来自于保证金要求提高对流动性的压力,过于高额的“热门”股票投资,以及经济大萧条的剧烈影响,同时,他坚持通过购买非经营性资产规模较大且具有高收益以及通常被低估、不被认知的证券来赚钱。这些经历引导他树立了对于价格、价值以及谨慎的认识,并贯穿于他的著作中。
1929~1932年市场的崩盘促使格雷厄姆为生计而写作。除去《证券分析》及《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还完成了其他几本书、一些文章及论文。
为了更好地分析格雷厄姆思想的演变过程,我们需要对他知识的来源加以了解。除去格雷厄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在他出版《证券分析》的第一版时已经拥有了20年的实践经验,之后再版的《证券分析》更加倚重于他之后的实践经验以及他对实践主义的信奉。格雷厄姆并没有追求去创造一个纯数学或者投资学理论,相反,他为他的思想带来了一种多元化的、自下而上的新认知,他的投资哲学正是来自于这一源头。
任何投资,尤其是之后关于该笔投资的回报,首要取决于为该笔投资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或者说市场对于价值的看法,几乎是对于公司价值最为难以抗拒评估的。格雷厄姆在他家庭的艰苦劳作中,在19世纪20年代的市场兴起中,在1929年的崩盘及其之后的回暖中,在19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的牛市间震荡中,格雷厄姆所学到的东西使得他抗拒了这一理论。格雷厄姆开始认识到市场价格经常性的不理性本质,以及财富持续波动所带来的心理反映,这一经验也许是树立“市场先生”这一表述的基础。他把股票市场描述成为一个两极的商业合作伙伴,这位合作伙伴每天都来向你报出一个向你购买合伙股份或出售合伙股份的价格,而当你有一天没有接受这一价格,他第二天还会毫无影响地继续报价。这一观点也能在他经常性给投资者们的忠告中得以体现:“投资者的主要问题,甚至最主要的敌人通常就是你自己。”格雷厄姆明白将价值从价格中分离开来是一件做起来比听起来难得多的事情,他也因此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辅以务实操作建议。
格雷厄姆拒绝承认价格是反映价值的指标,并致力于研究一种逻辑上严谨且更加严格的方法来评估一项投资。他的主要思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安全边际”,这被他认为是投资最为重要的原则。他强调说,不论你的信息与研究的质量及宽度,一只股票的未来从本质来讲是不确定的。作为结果,你一定要时刻考虑在预测及评估一项投资时不可避免的失误。因此,需要在进行该项投资时在评估价格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折让。格雷厄姆指出,如果一开始支付的价格就少,在该项投资上亏损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也就是说,虽然你不能控制该项投资的未来,但你却可以控制你所支付的价格。
“安全边际”理论隐含着投资者可以独立于市场而有效评估一项投资的观点。格雷厄姆的经历使得他开始对于包括流动性较强的非经营性或表外资产在内的更加可靠的价值体现方式感兴趣,而对于类似盈利增速预测这种更加虚无缥缈及不确定的财富来源方式持观望态度。在他早期的著作中,他反复强调着对于公司资产的评估。随着他职业生涯的发展,他才逐步开始评估公司长期的盈利增长可能性。
就如他投资哲学中的其他部分一样,格雷厄姆对于增长魅力的认知来自于他的经历。随着他事业上的成功,他开始了解长期增长对投资回报的好处,并在1962年版的《证券分析》“评估成长型股票的新方法”一章中介绍的。在之后的《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解释道:“以高价买入高价值股票,只要这只股票真的很好,并不是大众证券投资者们的主要矛盾,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在公司处于较优的状态时,没有对公司的真正情况予以了解,而用高价买入了低价值的证券。”
对于增长的真正有力论述来自于格雷厄姆在稍后的职业生涯中购买大量GEICO股票的经历。这一笔交易当时就占用了他14的资产,但产出的收益却高于所有其他投资的总和。他购买GEICO股票的价格为每股27美元,并目睹着他一路飙升至每股5?4万美元。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尽管格雷厄姆被广泛与价值投资联系在一起,但他最大的一笔利润却来自于一个成长型公司。在最后一版《聪明的投资者》的结尾章节中,他总结道:
对于成长型股票的投资哲学,一半符合,同时一半违反“安全边际”原则。成长型股票投资者的盈利基于预期收益高于过往水平,所以在计算“安全边际”时他可能将这些未来预期收益考虑在内。从投资学理论中并无理由认为可靠性较高的预期收益比过往收益不可靠。事实上,证券分析正在逐步进入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期的时代。因此,只要对于未来的预期足够谨慎,并且计算出的价值显著高于支付价格,成长型股票的研究方法可能比一般投资理论更能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边际”。
虽然格雷厄姆从未保留地支持成长型股票投资,但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他逐步开始认识到成长型投资理论的魅力。而在他之后,巴菲特在他的基础上将该理论发扬光大。

巴菲特与格雷厄姆

在纽约为格雷厄姆工作之后,巴菲特于1956年回到了奥马哈,并成立了有限合伙制企业——巴菲特合伙公司。最终,巴菲特将这家公司与其他几家合伙制企业合并,且于1969年将绝大部分资产出售。他将伯克希尔及多样化零售业务的其余股权分给了其他合伙人,并称这是因为“在目前的市场上无法出售”。接下来,他开始寻求伯克希尔的控制权,并进行了几宗并购,最终建立起了目前称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巨头。在他从事合伙制企业的前10年,巴菲特的投资增长了1156%,而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增长仅为123%。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就也同样惊人,在1965~2009年间的投资价值增幅为434057%,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为5430%。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价值在这一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3%,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为9?3%。
但是,巴菲特并没有全盘照搬格雷厄姆关于投资的观点,他最初更倾向于投资价值类的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懂得欣赏成长型公司的好处。事实上,巴菲特投资组合中最大、最赚钱的部分并不是传统的“价值型股票”,而是类似于可口可乐、GEICO、宝洁公司、美国运通以及沃尔玛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投资均因为长期盈利增长而回报颇丰。他显然并没有通过伯克希尔传统价值投资业务而盈利。
虽然巴菲特紧紧追随着格雷厄姆,但他对“安全边际”与资产也进行了独立研究,以评估出真实价值。他还开始关注盈利能力、管理层能力以及类似于品牌等其他具备比较优势的无形资产。这些侧重并没有违背格雷厄姆的原则,而是这些原则的变体,这代表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司的价值,以及其在未来保持价值的能力。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投资哲学的贡献同样来自于他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并反映了对于公司业务内在价值组成元素的更好理解。在格雷厄姆“慷慨的知识奉献”的深远影响下,巴菲特建立了资产负债表之上的对于估值的理解。巴菲特重点强调了执行战略时所需要的谨慎性。格雷厄姆不习惯于对他无法量化的资产赋予价值,而巴菲特则通常不对他所不理解的商业模式或产品进行投资。
这两个人都认为投资者投资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灾难,这一关于风险的观点与流行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根据流行观点,价格波动反映着普遍性的及更加准确的关于不确定性的定义,也就是风险。进一步说,这一关于风险的普遍性判断被认为是投资回报的主要决定因素。格雷厄姆不仅仅对这一观点持不同看法(他认为风险就是投资者永久性输掉全部投资的可能性),他更加直接地指出风险与回报相互关联的理论是错误的。就像他所说:“我们的观点与市面上流行着的完全不同,即投资者预期得到的回报,与他所能够接受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正向相关的。我们认为投资回报更应该由投资者愿意并为之做出的努力和智慧的能力所决定。
如果说是格雷厄姆认识到投资和回报是智慧努力的结果,巴菲特则认为这样的智慧对任何一个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有限的,并且应该被明智地收集起来。格雷厄姆从来都没有明确地阐述“购买持有”战略,但巴菲特却利用了此战略,更确切地说,是这个战略使巴菲特持续关注且从长期增长中获取价值。如果一个投资者被要求每年重新选择他们的投资组合,那么他们对于所持有的股票资产的理解肯定是局限性的,所以他们的投资组合将会更加具有风险。同样的,投资者对长期成长型股票的投资,只经过一个较短的时间是很难获得长期增长带来的价值补偿的。

实践经验

格雷厄姆与巴菲特均是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提炼了自身的投资哲学,这并不是一个一次性投身于世的全新理论,而是理解现实及从现实中获利的不懈尝试(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投资哲学的演变映射着他们随着自身经历的积累而日趋成熟的经验)。在没有足够证据支撑的情况下,他们的投资哲学将会是站不住脚的。
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从一些基础的原则开始,对证券最基础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以一定的“安全边际”来购买,以用来抵御评估失误的风险。他开始研究公司最为明显同时也是最具有价值的资产:资产负债表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雷厄姆认识到对诸如盈利增长潜力这类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同样存在具有可靠性的潜力。巴菲特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加以延伸,指出这些无形资产包括品牌、有能力及责任心的管理层、比较优势以及文化。随着他们对于价格、价值及不确定性之间关系的更好认知,使得他们更加完善了其对公司更为细微的组成部分的评估能力。
他们的理论经常被投资者误读,被当作投资界一成不变的教义与圣经。基于固定资产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并不是一个定律,这仅仅是格雷厄姆早期基于合理的研究及“安全边际”基础上购买股票原则的应用。低价买入是原则,但并不是说仅仅靠对资产的判断,或对现阶段盈利的判断来进行低价购买。
这一投资哲学目前并不完善(永远也不会完善),有一些地方尚有改进空间。尽管巴菲特发现了众多更加无形但对公司价值起到更重要作用的因素,但他并没有深挖这些因素的本质。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在他关于持续性的比较优势、文化、管理层及其他成长驱动因素加以延伸;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先生”的类比,也就是说,我们将使用一个更加微妙的方法来借用市场对于公司的错误估价,用以创造“安全边际”及未来利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证明对于格雷厄姆及巴菲特类型的投资者来说,成长型公司是更好的投资选择。
虽然这本书远不会是关于有效投资的最终结论,但我们相信本书所呈现的策略与方法,将促使由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开创的投资哲学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章 价值与成长

所有明智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收获要大于投资。你必须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进而评估其股票价值。
——查理·芒格


在过去20年中,股票基金经理早已被划分为两大派系:价值导向型经理和成长导向型经理。法兰克·罗素公司针对成长股和价值股已经发展出两套独立的指数体系。
像沃伦·巴菲特这样的投资者认为这是一种名义上的区分,二者无差异。“在我们看来,这两种分析方法就像连体婴儿一样,难分你我。”巴菲特在其著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东公司教材》中说道:“计算价值时,增长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增长变量既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也可以大到力压千钧。此外,这种作用既可以是积极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反面的。”
同样,他对“价值投资”的提法嗤之以鼻。“我们认为价值投资这个概念简直多余。若投入资金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价值回报,那还算什么投资?若明知所付出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却仍然寄希望于卖出更高的价钱,这种行为我们就可以贴上投机的标签(投机既不违法,也不道德,在我们看来,投机也不会让人一夜暴富)。”
如此武断地将投资市场分为价值型投资与成长型投资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可以帮助投资者理清头绪,懂得如何认识以及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不管你是喜欢价值股还是钟爱成长股,对于成功的股市投资而言,接受一套始终如一、清晰易懂(不管是对投资经理还是客户而言)的训练都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在购买任何一只股票的时候,每一位投资者都要面对两个关键问题:①股票所属公司到底怎么样?②购买这只股票是否有充足的安全边际?明确自己买的是成长型公司的股票还是价值型公司的股票可以帮助自己理清头绪,正确进行每一步操作。
本章中,我们将集中讨论成长型投资与价值型投资的区别,并重点介绍这两种投资的缺点与风险,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长远来看,相对于价值型公司而言,投资成长型公司更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的可能性。

成长型公司与成长型投资者

成长型公司是指长期以来比大部分公司增长要快,并且能给投资者带来更高投资回报率的一类公司。如果大部分公司股票的年增长率都在4%左右,那么成长型公司的增长率则要高于4%,并且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更加可观的回报。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中对成长型公司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成长股可以被定义为那些在过去数年的时间内表现得比大部分股票要优异,并且在未来数年仍可能继续表现得卓越的股票。”在1962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本杰明·格雷厄姆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拓展与补充。“成长股这一概念是指每股每年的增长率要高于其他一般股票,并且将来仍然可能会表现得卓越的股票。”成长型投资者是指那些致力于投资成长型公司的投资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