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关键词里看中国——财经热词背后的中国经济真相》(著名财经电视主持人、资深财经评论员马红漫新作!解读财经,助力投资,决胜商场,第一财经强档节目告诉您GDP减速下中国财经格局、改革动力)

書城自編碼: 21374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马红漫
國際書號(ISBN): 9787308122627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0-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HK$ 227.7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HK$ 67.9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售價:HK$ 101.2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售價:HK$ 98.9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4.7
《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
+

HK$ 179.4
《WTO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

HK$ 92.8
《不省心》
+

HK$ 127.2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厉以宁教授最新力作,国内首部深度解读十》
+

HK$ 100.7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美联储的教材级读物,内部经济学家首次全面揭》
+

HK$ 129.9
《《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国城镇化转型》
編輯推薦:
改革之路何去何从,GDP减速下中国经济何时才能再迎曙光?
商业竞争骗局重重,如何破除桎梏找回楼市、股市真正价值?
第一财经频道强档财经节目《财经关键词》为您
解读财经,助力投资,决胜商场
秦朔(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金(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政府参事)、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上海金融领军人才)、杨成长(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马光远(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联袂推荐
內容簡介:
历经三十余年,中国经济挥别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未来,世界经济将走向何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
A股市场长期低迷,各类理财产品陷阱不断,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财富越理越少?科技创新广受质疑,电商大战胜负未分,白酒企业毁誉参半,行业内外为何如此动荡不安?买不起房,开不起车,治不起病,养不起老,月薪上万仍感惶恐,谁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讯息背后读真相,关键词里看中国,网罗最受全民关注的热点词汇,还原最真实的中国财经。一本小书,助你“解读关键词汇,把握财经智慧”。
關於作者: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国内著名财经电视主持人、资深财经评论员。历任《财经开讲》、《会见财经界》、《财报天天读》、《实盘追踪》、《财经下午茶》、《中国经济论坛》、《醇享人生》等多档节目主持人、评论员;现为《财经关键词》栏目制片人、主持人,《头脑风暴》栏目主持人,《财经夜行线》栏目新闻主播、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新闻评论员。长期担任国内知名平面媒体专栏作者与评论员工作,包括《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新民周刊》等。
目錄
推荐序一 财经评论不应只会“骂人”/孙立坚
推荐序二 捕捉火热时代的财经关键词/连平
自 序
第一篇 放眼全球,把脉经济格局
第一章 给你一双看懂世界的眼睛
信心逻辑/宽松游戏/悬崖起舞/区域经济/自我修复
第二章 再见,持续高增长时代
经济寒冬/钱从何来/循序渐进/刮骨疗毒/微弱复苏/转型时机
第三章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改革红利/金融动力/新城镇化/积改扩容/国地合并
第二篇 解读资讯,诊断投资市场
第四章 股市病了,还有谁敢出手
校花难摘/急病慢医/股市信心/风险控制/丁蟹效应
第五章 理财的馅饼居然是个陷阱
正负利率/银行改革/信用陷阱/基金变革/梦醒时分/火腿理财/信托骗局
第六章 创造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药看疗效/退市时代/市场话语/主席更替/低调挂牌/回归本源
第三篇 探索真相,剖析行业热点
第七章 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
苹果难啃/专利大战/科技瓶颈/日企困境/十年新低
第八章 电商大战,笑到最后才算赢
乱世血拼/电商大战/价格噱头/光棍疯狂/电商对赌/在“节”难逃
第九章 白酒的胜利,你永远学不会
暴利面孔/茅台之谜/国酒之争/信誉透支/塑化风波/保价流产/行业拐点
第十章 谁动了大佬们的奶酪?
武钢养猪/石油亏损/光伏困局/家电黑榜/电信格局/央企红利
第四篇 洞察世事,关注社会民生
第十一章 楼市,那是一座围城
诺奖买房/央企地王/楼市出路/房奴松绑/调控加码/地产怪圈
第十二章 如此生活,你幸福吗?
油价超美/蔬菜涨跌/天价物流/养老并轨/医改难题
內容試閱
书摘一:自我修复
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美国股票市场一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这样的状况多少有点让人感慨。一般情况下,如果您买了美国股市道指或标普的成分股,此时就绝对不会再有套牢或亏钱的问题了。反观之,A股市场却依然在历史的相对低位徘徊,这就不由得让大家觉得无奈。
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次贷危机源于美国,但时隔几年之后,美国经济又重新变得这么强势。美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超越。
美国是怎样自我修复的呢?我们来举个例子。2000年以前,也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都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此时,美国率先制造出了一个互联网泡沫,因特网最早就是美国大学实验室研制出来的。然后,这个泡沫被迅速地吹大,到了2000年,这个网络科技公司的泡沫就崩裂了。崩裂了之后美国经济衰退得很厉害,纳指一路狂跌。所以,很多人以为美国要完蛋了。
结果呢?2000年以后,现代金融业大量地跟进,所谓的次贷衍生品就不断地被推出,然后就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也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次贷危机的源头所在。直到2008年,这个泡沫也崩裂了,次贷危机爆发。很多人又觉得这回美国经济又玩完了。
结果呢?欧洲经济糟糕得一塌糊涂,中国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大部分人认为还只是弱复苏,日本经济就更不用提了。而美国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然而其经济却又悄悄地、似乎没受到影响似的上涨了。
美国现在又开始搞新的技术产业革命,比如页岩气、生物医学,包括相关的制造业回归等等。在不断地把泡沫吹大、等这个泡沫崩裂,待其他国家都被拖下水之后,美国就又开始玩别的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曾经辉煌的“汽车城”底特律已经一片萧条,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城市的房价跌到惨不忍睹的地步,据说一双皮鞋的钱就可以在那里买两套房子。底特律曾经是美国的第五大城市,这样一个汽车工业中心都已经玩完了,更别说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了。但是想想看,如果汽车工业在中国玩完了、在日本玩完了、在韩国玩完了,那将是什么概念?但在美国这个汽车城彻底崩盘之后,美国经济不仅没有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仍然在快速强劲地复苏。所以这就表明,整个美国的产业结构,每经过一次危机、在每一次泡沫崩裂之后,都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带领着美国经济继续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以至于美国并不在乎汽车行业的崩盘,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强大能力。
美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简直可以用“神奇”这两个字来形容。且不论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就看看我们的邻国,同样是曾经引领过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国家——日本,其经济已经低迷了20多年了。当初日本就因为一场地产泡沫而倒下,地产经济泡沫一崩裂,日本的经济就彻底玩完了。
而美国经济这种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我们必须得承认,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仍然是美国。而这个火车头最基本的实力,就在于美国经济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很难去效仿这种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甚至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来讲,也真的会觉得有点“羡慕嫉妒恨”,但是目前仍旧没办法去超越。
书摘二:金融动力
学金融的人常常会说,金融学就像是经济学皇冠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因为金融可以解决市场运行中的很多瓶颈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常常需要找一个抓手,即使市场是完备的、资金是完善的,但还是需要有一种力量,使得什么地方缺钱,资金就会流到那里,什么地方需要资金来完成基础的配给工作,钱就会流到那里。那么,这件事要靠谁来做呢?恰恰就是金融市场在做。
从过去的金融市场改革中,我们看到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第一个是温州的改革,第二个是深圳的改革。对这两座城市的改革应该重新作一个区分和判断。
温州的改革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倒逼格局。2011年,温州大量民营企业的老板出现了“跑路”问题。为什么会“跑路”呢?因为当地乡土信用的语境。什么是乡土信用呢?据江浙一带的民间资金参与者介绍,比如说村里的老乡向他借100万元,他明知老乡是穷光蛋,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但依然会把钱借给老乡。我追问道:“仅仅因为是老乡,就可以在明知对方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借钱给他吗?”他回答:“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知道,他如果要在1个月后把这100万元还给我,就会继续去跟别人借钱;换句话说,他能够借到下家的钱来还我这个上家的钱,所以我愿意把钱借给他。”
从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温州所谓的民间信贷,其核心就是所有人的信用关系能够循环起来。但问题在于,一旦这种循环关系里的某一根链条发生断裂,整个市场的金融结构都有崩塌的可能。所以,在温州改革的要点就是让民间的金融机构官方化,使村镇银行成为更加规范的金融机构。
而深圳的改革更正规一些,它建立了前海经济区的概念。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遇到了许多瓶颈。比如说,深圳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2年前两个月,深圳市的规模工业增加了730.65亿元,同比减少了3%,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产值是2754亿元,比去年减少了5.4%;工业销售率为100.2%,也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0.1%。
深圳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但也毋须讳言,整个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现实的压力和挑战。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历史非常清晰,即“三来一补”,比如来料加工、来样定制等等,主要是负责基础加工业务,但这种业务的发展如今在深圳或者说是在整个珠三角都遇到了瓶颈。深圳原本的定位是金融区、市场改革的前沿,但这种金融区格局和目前的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一种矛盾。
提到深圳,有一个独特的案例。与深圳相比,上海社会阶层分布是一个稳固的金字塔形,低收入阶层人数最多,从中等收入阶层到高收入阶层人数稳步减少;而深圳则不同,它是一个全新的移民城市,没有大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居民,因此会出现一种断裂格局:最底层是制造业的劳动用工群体,最高层是“玩”现代服务业、金融、先进制造业的群体,中间没有历史积累下来的核心阶层。所以,深圳的市场格局从来都是不太稳定的。观察深圳必须看它的房价,一旦突破了下跌的抵抗,就会暴跌;一旦冲破了向上的瓶颈,就会暴涨。
恰恰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深圳和温州的金融市场改革是一种倒逼式的改革,这样的城市需要一种嬗变。一方面是民间金融的嬗变,另一方面是整个政府调控、改革前沿先试先行的嬗变。这种嬗变对于市场的想象空间会很大。想想看,如果这种金融改革能够进一步扩大化,天津能不能搞?西部能不能搞?作为金融开放的前沿,上海浦东能不能搞呢?
所以,金融市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如果这颗明珠能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对市场会有很强大的拉动作用。如果民间的金融体系能够活跃起来,官方的金融体系也活跃起来,就能对市场形成极大的推动力。
书摘三:丁蟹效应
2013年4月1日,是港澳台股民A股的首个开户日,但是券商预期中的火爆场面并没有出现,当天仅开设了1000多个账户。
市场之所以处于淡季,一方面和节日效应有关——当时正值清明节前——马上要过节了,人心散了,这是一个理由。而另外一个理由就是传闻中的郑少秋又出现了。郑少秋拍了一个电影叫作《忠烈杨家将》,将在2013年4月4日正式上映,很多人就开始害怕了。除了A股市场的投资者,香港的投资者尤其害怕,因为他们担心“秋官效应”又要来了。
郑少秋号称“秋官”,这是观众对他的昵称。在1992年10月上映的电视剧《大时代》中,他在里面扮演了一个角色,名字叫丁蟹,这个人物经常在股市中操盘。当时电视剧一播映,香港股市就开始暴跌。之后,郑少秋每一拍电影或者电视剧——只要是“秋官”主演的——股市就立马暴跌,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科技股泡沫崩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香港股市暴跌似乎都与郑少秋的影片有关系。所以到了2013年,距离最早发生“秋官效应”的1992年已经过去了整整21年,“秋官”却仍然会发威——电影《忠烈杨家将》上映之后,又把市场打下去了。
甚至有券商还针对“丁蟹效应”专门写过一篇正经八百的研究报告,分析郑少秋的丁蟹效应、“秋官”效应为什么会导致港股暴跌。对此,郑少秋自己也很无奈,说如果自己知道的话,及时做个空,不是也能赚钱么?从逻辑上来讲,一部电视剧、一位演员、一个影视作品与股市涨跌本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丁蟹效应”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值得去深究,而权重板块的弱势才有可能加剧震荡。
大家都希望股市当中能够有一位股神能告诉自己,什么点位是顶点,什么点位是底点。有网友发现,香港的股市有一个郑少秋的丁蟹效应,而到了A股市场这边,也有一个女股神诞生了。所谓“香港有秋官,内地有靓颖”,有位网友把张靓颖参加社会公开活动的行程做了一些统计,发现与股市的涨跌点非常吻合。比如之前的998点、1949点、1664点,乃至于在2013年4月8日,张靓颖在博鳌亚洲论坛当中参加了青年领袖的论坛。于是就有传闻说张靓颖的亮相有可能意味着股市将要见底了。这种说法靠谱么?其实完全没法用逻辑来解释。就像郑少秋一有新剧上映港股就暴跌一样,无从解释。
股市当中有很多神奇的巧合。当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而通货膨胀压力减缓的状况之下,中国股市为什么还是那么不“给力”呢?当对比美国股市,道指和标普都已经把次贷危机的影响全部甩掉了,为什么美国股市已经恢复,而我们的A股却依然深陷泥潭呢?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够用一些明星的“股神效应”去解决。
在宏观经济向好的背后,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微观市场为什么不“给力”?原因之一在于核心的改革推动还没有出现,这就意味着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传导机制存在问题。怎么去解决传导机制的问题呢?这需要结构性改革去推动,即通过市场运行把更多的福利提供给普通的企业和个人,这也意味着宏观红利要能够反映到微观当中来。所以,引导股市上涨的重要核心,就是在经济发展或改革发展的黄金期大刀阔斧地去推动改革。
宏观经济和微观股市如果出现背离的态势,肯定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来看两者必然将会吻合。而其中转折的关键点就在于企业效益,只有当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够反映到企业效益当中,企业有效淘汰整合过剩的产能,上市公司的业绩才会提升,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通道才会由此打开。
书摘四:十年新低
在苹果公司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尽管数据显示苹果创下了营收和iPhone、iPad两个产品销售的新纪录,但是其股价在随后的交易中还是暴跌了将近11%。
财报显示,当季苹果营收超过5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7%,净利润超过130亿美元,同比增长0.1%。而自从2003年以来,苹果的季度利润增幅几乎都是超过10%的。这也是10年来苹果的利润增长数字首次接近于0,难道苹果利润疯涨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吗?
苹果的股价在历史上最高大概达到705.07美元,现在的股价基本上维持在450美元左右。中间虽然有过反弹,但是整体价格走势是暴跌的——将近跌去了13左右。
这是一个消费品市场。有一个观点值得注意,就是身处消费品领域的企业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消费品市场的消费者从来都是善变的,喜欢新鲜事物,看见好的产品马上就会去换,对电子产品尤其如此,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想想最早的手机——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品牌当时有多少粉丝!现在的苹果也有许多忠实的果粉。然而,果粉也都是泡沫。哪天苹果的产品不时尚了,或者iPhone质量堪忧,他们立即就会去尝试别的产品,比如三星。以前好多人觉得三星太大很难看,现在反而愿意去尝试一下三星的产品,因为它和苹果完全不一样,而且被认为很酷。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截至2013年1月的数据来看,三星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3.8%,已经超过了苹果,坐上了智能手机排名第一的位置。
对于市场来说,从来没有消费者是稳定的、忠诚的,企业一旦有点忽视消费者的倾向,消费者只会以更快的速度把企业抛弃。
苹果公司的发展逻辑是比较特别的,最早苹果的产品是很窄众的,也很独立,操作系统与别人都不兼容,连一些基本的外延接口都没有,就在一个小众的市场中自娱自乐。实际上这种小众市场是很多的,比如说有人愿意做艺术品投资,有人就喜欢收藏——甚至还有人喜欢收藏骷髅头做的东西。所以,特别小众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当产品从小众市场做到大众化市场之后,企业文化就将遭到挑战。苹果的企业文化准备好了接受冲击了吗?它有没有思考过,大众期望的苹果产品或者大众手机市场是怎样一种概念?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单纯依靠所谓“乔帮主”的光环,并且当这种光环正在逐渐淡去的时候,苹果还能不能维系市场呢?恐怕非常困难。
消费者很快会发现,苹果产品的发展趋势就是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大,却没有太多新颖的亮点。
以前,每一代苹果手机面市之前,大家都在猜测到底有什么新的变化,出来之后一对比,都会发现有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地方。但是现在呢?几乎每一款苹果手机面市之前,大家都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这样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吗?
除此之外,苹果公司的战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自相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关于iPad系列产品。苹果公司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当中连续推出了三款iPad产品,包括The
New iPad、iPad 4及iPad
mini。这不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吗?而苹果手机现在也要推出所谓的“乞丐版”,实在是不知所云。如果连公司的战略都已经不清晰,那它究竟是在做窄众还是做悬疑,是要大众化还是要靠自己产品的分类来竞争?如果公司连这些战略问题都没有想清楚的话,市场怎么可能为其买单呢?
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果粉,当年以自己是果粉而骄傲,现在他们或许已经骄傲不起来了。
市场的变化正在不断显现,神秘的苹果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神秘了。
书摘五:行业拐点
当我们一直面对着一个整体弱势的市场时,投资者的心态也会偏悲观,有的人甚至可能会因此患上抑郁症,但是有没有解决这个“抑郁症”的药呢?这就与很多公募基金在弱市当中采取的一些措施有关系。第一招叫作“吃药”,就是买医药股;第二招叫作“喝酒”,就是买与酒类相关的题材,通过这些方法在弱市当中寻找投资的机会。
然而,对于基金公司热衷的“吃药喝酒”,市场其实正遇到一些拐点。白酒行业为什么会有今天看似辉煌的状况?而这种辉煌为什么又显得那么脆弱?我们不妨研究一下白酒行业的发展过程。
白酒行业的黄金时代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呢?事物的发展总有个盛衰循环的周期。白酒行业与此有点类似,大概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来发生明显的变化。
实际上,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在各地开花,各地有什么资源呢?很简单,米和水。于是,各地纷纷开始建立酒品牌,几乎每个县城都有自己的品牌酒。酒行业就这样开始快速地发展起来,到了90年代,大家突然发现营销手段在一些非常不知名的品牌当中能够快速取得成效,比如当时山东比较有名的孔府家、孔府宴、秦池,这些酒本身不是特别有名的全国性品牌,但是在营销上颇有特色,“一招鲜、吃遍天”,营销到位后市场马上就扩大起来了。
一直到2001年的时候,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个从量税,白酒是从这时候起从铺量开始转向抬高价格。从量税的概念就是按量征税,国家对白酒征税不是按照价格来征的,一瓶1000块钱的酒要交的税与一瓶10块钱的酒是一样的,按量来征税意味着越高价的酒越能避税。于是,当时包括茅台、国窖、郎酒在内的酒企都开始做高端白酒。由此,在最早的黄金十年里,高端酒开始诞生,从两三百块一直到两三千块的白酒,都慢慢地开始出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数据上的规律,白酒行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密切相关的。从2001年到2011年,酒企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23%。相应的这10年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是23.7%。两个数据超常地吻合。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推测,白酒行业在发展中固然存在品牌推广的作用,但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商之间的关系纽带越来越密切,大量资源可能集中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背景的政府手里,然后这部分政府资源又和白酒消费密切相关。因此白酒待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间才会有如此密切的联系。
在2013年的央视新年广告招标中,白酒行业再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标王。但是,当一个行业以广告标王为特色的时候,行业轨迹常常就会开始出现转折与下滑。历史上有哪些行业曾经拿过广告标王呢?最早有VCD、手机行业,比如波导等一些国产手机曾占据了市场领头地位,还有像娃哈哈这样的快速消费品,当它们走进标王的行列之后,往往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拐点开始出现了。
白酒行业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繁荣。在黄金时代里,有一些县乡级的小酒厂变成了大规模的国际型白酒企业。这应该是一个行业的升级,但升级之后又会如何呢?众所周知,经济增速的快速提升与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当经济增速开始出现减缓的迹象之后,白酒的黄金时代是不是也会宣告终结呢?
根据2012年三季度的数据,白酒行业的净利润增长了62%,营收增长了41%,销售毛利率依然高达73%,是地地道道的暴利行业,但股价和业绩却出现了背离,而且还在不断的调整当中。
黑天鹅事件的爆发——塑化剂的事件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抛开塑化剂这样一个食品安全问题,白酒行业之所以会从黄金时代进入到白银时代,有几个原因:第一,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之中,这也就意味着以前以固定资产高速增长为带动的发展模式会发生改变,假如白酒行业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间这种线性关系真的存在,那么经济结构的优化则表明,白酒增长在经济基础上是不被支持的;第二,在整体的经济面处于减速状态时,意味着商务活动会减少,喝酒的就会越来越少,应酬的机会在减少,由此白酒价格的实际需求也在减少;第三,白酒价格之所以会涨那么多,特别是有所谓窖藏概念的白酒价格会涨那么多,就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间,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物价处于高位上涨之中,所以有人说白酒买了不只是能喝,还能像葡萄酒一样,留着它去升值、去做投资。当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的增幅开始下降的时候,则意味着投资的需求也在减弱。此外,行政部门对于三公消费的抑制,宏观经济整个政策的严控,使得投机行为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所以,不只是塑化剂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件,大的经济背景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还有一点,暴利行业会产生一个结果,就是大量的企业就会被催生,供给实际上是绝对超标的,产能过盛在白酒行业也是存在的。如果将20岁到60岁的男性作为中国白酒行业主要的消费群体来计算,大概有4亿多人口。2011年,我国的白酒产量是1025万吨,以500毫升一瓶的常规白酒来计算大概是250多亿瓶。假设今后每年生产的酒都在1年内被消费掉,那么就意味着消费人群每人每年要喝掉50多瓶白酒,每周就要喝掉1瓶白酒,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这一连串的数据表明,白酒行业的发展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低谷。在现实当中,越高端的白酒越难卖,经济增速减缓、通胀压力减轻,白酒行业的“黄金”成色正在逐步降低。
但是,在白酒行业的投资策略报告中,券商研究员们依然是整体看多的。一系列的券商研究报告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整体市场处于弱势当中,大消费题材依然甚嚣尘上的格局下,不去投资白酒的话又能去投资什么呢?公募基金仍然在重仓持有白酒股,它们缺乏长期“戒酒”的理由,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可能会是更加悲哀的情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白酒行业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但问题是,整个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处于转型当中,而相应的行业能不能转变并且跟上呢?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乎经济战略和模式转变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提,中国经济的增长应该考虑,如何在收入倍增之后让老百姓更敢花钱,刺激消费的增长,再由此带动投资的增长,而不是让投资增长去推动消费增长。
但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食品安全有保障,老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愿意花。当我们在经济增长中,投资不再依赖房地产、股市不再依赖大消费的概念——不再依赖“吃药喝酒”的时候,也许才能够给这个市场带来真正的提振。
书摘六:武钢养猪
关于钢铁市场,我们先讲一个故事:2012年7月,著名的武汉钢铁公司正式宣布走出多元化的第一步。2012年上半年的传言是,武钢要建造一个能够容纳上万头猪的养猪场,准备全方位展开生态养殖。而根据曝出的新闻,武钢越来越多元化了,接下去还要订快餐、请保姆,以前这些都是属于街道居委会干的事情,武钢这么大的企业说干就干,被武钢命名为“召之即来”的服务中心也已悄然开业。
除了武钢令人难以理解的多元化运作之外,上海宝钢也作出了产业调整,市政府和宝钢集团就上海宝山地区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签署了协议,相关产能将逐步调整,以此提高整个宝钢在高端产品制造方面的能力。两个不同地域的著名钢铁企业都在进行着调整,反映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经营困局。2012年前4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了接近50%,是一个大打折扣的状况。
钢铁微利时代,钢铁企业都在想办法,都在找出路,究竟该怎么办呢?有一件事情值得关注,虽然钢铁行业并不景气,股神巴菲特却一直在投资钢铁企业,即韩国的浦项制铁,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而且近两年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下,也没有听说巴菲特减持钢铁公司的股份;2013年年初的时候他还强调要增持浦项。浦项制铁模式其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投资案例,即在整个市场处于弱市之时,钢铁卖不出去,反而会倒逼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这些公司去收购这些钢铁企业,实现产业链条的打通,这样就可以缩减成本。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恰恰符合了巴菲特所提出来的“护城河”理论。
巴菲特在1993年提出了“护城河”理论,他认为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能够把自己的经营业务和利润保护起来的公司,这个“护城河”就是别人没有的矿石资产,投资钢铁企业的原因就是如此。“护城之河”的概念对我们中国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我们也必须去寻找一个有独特投资价值的企业。武钢去养猪、养鸡了,算不算独特的投资价值呢?
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上天了,神九上最贵的仪器肯定不是钢铁,但最重的东西一定是钢材。谁也离不开钢材,关键在于如何把钢材制品打造得更精细一点,更有利可图。当中国的钢铁企业都在感慨日子难过的同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