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
內容簡介: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3辑》从比较和综合的视角出发,从生产理论、交换理论、分配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两大理论体系在基本概念、基本命题、逻辑体系以及方法论等层面存在的基本差异性;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的相容性和互补性,认为除去意识形态的属性,两大理论体系是能够相容相通的。书中指出,作为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比较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推动中国本土经济学范式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何爱平,女,1967年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口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或参加编写经济学专著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陕西省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获得各级奖励11项。
张志敏,女,1987年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9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二辑)》等著作的编写工作。所撰写的论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分别入选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以及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年会。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调研与资料收集。
|
目錄:
|
1.生产理论 001
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001
1.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1.1.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1.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的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比较/01 2
1.2.1 产权起源的比较
1.2.2产权本质的比较
1.2.3产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比较
1.2.4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
1.2.5 两种产权理论在中国改革实践的运用
1.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比较研究/023
1.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1.3.2西方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1.3.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比较
1.3.4结论及启示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的比较研究/041
1.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
1.4.2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
1.4.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的比较
1.4.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的启示
2.交换理论l 053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053
2.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2.1.2 西方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2.1.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2.1.4结语
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流通理论的比较研究/068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货币流通理论
2.2.2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流通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流通理论的比较
2.2.4 两种理论指导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实证检验及启示
2。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比较研究/082
2.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信用理论
2.3.2 西方经济学的信用理论
2.3.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比较
2.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
2.3.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信用理论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2.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091
2.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
2.4.2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
2.4.3两种金融危机理论的比较
2.4.4两种金融危机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2.5通货膨胀成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103
2.5.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成因
2.5.2 西方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成因
2.5.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的比较
2.5.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的启示
3.分配理论 118
3.1 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118
3.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3.1.2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3.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
3.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比较的启示
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剑桥学派利益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129
3.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利益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
3.2.2新剑桥学派关于利益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
3.2.3 两种利益分配理论的比较
3.2.4研究意义和启示
3.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148
3.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3.3.2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3.3.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
3.3.4启示与政策建议
3.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的比较研究/167
3.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
3.4.2 西方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
3.4.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的比较
3.4.4结论及启示
4.宏观经济理论 185
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城乡关系的比较研究/185
4.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的基本观点
4.1.2西方经济学关于城乡关系的基本观点
4.1.3 两种经济学理论对城乡关系的比较
4.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的比较研究/202
4.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观点
4.2.2 西方经济学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观点
4.2.3 两种政府职能理论的比较
4.2.4两种政府职能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4.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城市化理论的比较研究/214
4.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
4.3.2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
4.3.3两种理论的比较
4.3.4两大理论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4.4经济危机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227
4.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4.4.2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4.4.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
4.4.4结语
4.5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研究/242
4.5.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4.5.2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
4.5.3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
4.5.4两大理论比较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索引 313
后记 319
|
內容試閱:
|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六项扣除中马克思说:“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里扣除这些部分,在经济上是必要的,至于扣除多少,应当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力量来确定,部分地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但是这些扣除根据公平原则无论如何是不能计算的。”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谈及公共产品供给规模时强调了“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力量来确定”,也就是从社会的实际存在出发,既要满足社会存在的基本公共需要,又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现有社会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以社会存在和生产力水平为标准提供最适度的公共产品规模,又由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马克思也同意通过概率论的技术手段对最佳规模进行估计。
3.4.4结论及启示
从以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研究公共产品,西方经济学则偏重于对事物现象的分析。但他们都紧紧围绕公共需要一公共产品一供给方式一供给效率这一主线展开问题的探讨,而且都希望找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西方学者更是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及数学模型,进行了大量定量研究。把两者认识问题的角度与分析问题的方法相结合,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认识公共产品本质,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析视角,对今后的公共产品相关理论研究及我国现阶段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启示
第一,应关注公共产品理论在生态经济领域的应用。生态环境由于其整体性、区域性和外部性等特征,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范畴,诸如山河湖泊、水权、排污权等均是生态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生态环境面临供给不足、拥挤和过度使用等问题。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公共产品理论,各国对碳交易、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实践进行了有益尝试。因此,对不同的公有生态资源的公共性进行区分研究,对生态资源的可交易性进行深入探讨,这均构成了生态公共物品研究的新领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