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內容簡介: |
这是作者的散文集,计80余篇16万字,分为生活拾零、人物素描、谈艺读书、心弦依旧四辑,是作者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副产品。其中,有的作品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有的是首次面世。作者文思散淡,语言平实,捡拾生活点点滴滴,遂成文字,文不言教,意寓其中。作者在选编过程中,为一些篇章配以简短的创作余笔,或谈文章背后故事,或谈创作心得,对于中小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书中补白图“砚边碎语”选自作者的博客,是其学习书法的随想录,质朴、自然的书风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文章与书法参照阅读,可以品出作者的创作状态与人生追求。
|
關於作者: |
张秉文,笔名斗垣,1951年出生,甘肃镇原人。曾从事报纸记者、编辑工作多年。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经济日报华夏书画院院士、石景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同心出版社编辑。偏好人物传记、散文写作,先后在报刊发表及出版新闻及文学作品约数十万字。
书法作品入选北京新世纪书法艺术大展、首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和日本、韩国展览获奖并被主办单位收藏。部分作品在《工人日报》、《北京晚报》、《书与画》、《海内与海外》等报刊发表,并编入《二十世纪书法篆刻集粹》、《劳动颂翰墨集珍》、《北京书法家优秀作品展作品集》等书。
|
目錄:
|
序
刘霆昭
第一辑 生活拾零
生活点点滴滴,俯拾皆成文章。写腻烦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是在写历史片段,找回激情,还有那份容易忽视的“责任”。
独写我心
北海泛舟小记
蝴蝶飞飞
猴年新春快心事
挤车滋味
强迫自己锻炼
捡葫芦
家有猫咪
中秋前后流水账
牛年春节闹病
被撕裂的生命
落叶
悠然自得的猫
接受病的教育
过关山
活着
五起斋号
种花得瓜
跑在前面不累
收获快乐
《贝壳砚铭》记
蝠到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
博友踏秋
龙年到了
博文十二章
庆阳香包剪纸闹京城
第二辑 人物素描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经验,向后者讨教,相对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接轨”。
郭明:爱上永定河石不回头
对话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
暴慕刚:玩葫芦有学问
胡雪:现实的那一种
李淑云:社区自有真情在
刘景华:爱心温暖两个“家”
毛颖芳:别样的 “三级跳”
山水画家陈秀明
还是那双眼睛
第三辑 谈艺读书
开卷添智慧,学习终身事。市场不同情弱者,知识不偏心高贵。不时时充实自己,人生这本大书,就会被社会淘汰“下架”。
中和为美
不一样的水墨画
读《奔走的树——宋青松歌词选》
读《五月五的雨》
读《我的文档》
读《张改琴书画》
读《北地舞韵》
《60年,我的北京》小切入大主题
读《鲁迅爱过的人》
第四辑 心弦依旧
难忘故乡情,难忘养育恩,难忘儿时梦。每当生活遭遇迷茫的时候,第一想到的是回故乡汲取“能量”。
父亲的心意
没齿不忘伯父情
想起相儒叔
颖悟叔给我的作文书
偶像六叔
二叔给我做镇尺
听三叔唱“青线线”长大
段亲印象
两地书简
我家“邮包”三部曲
写在首届孔山奖学金发放之际
抹不掉的记忆
弟弟盖起了新房
希望
侄子的打工日记
西北走笔
爷爷的保护伞呢
鸟祭
书的幸事
打蛇 . 救蛇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刘霆昭
秉文来电话,说给别人编十年书了,想编一本自己的散文集,书名《独写我心》。他将书稿和相关资料已发至我的邮箱,征求意见,并请我为之作序。打开电子文稿,一一阅读,发现里面果然有经我手编辑、发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晚报》四通八达版上的几篇散文。其中,《镇原方言》见报反响很好,以报为媒,他还结识了几位在京工作的老乡。这篇文章被评为年度晚报优秀作品。
与秉文认识,初起于1987年担任他的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位同学。他的论文选题是评《中国青年报》长篇通讯的特色,文章论据充分,文字简洁,最后答辩一次通过,评为优秀论文。他学以致用,擅长写作长篇通讯、人物传记。
2001年,秉文应聘到同心出版社做编辑工作,交谈的机会多了。一些重点图书编辑任务落在他的头上,他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这里有他多年一贯保持的西北人那种待人、待工作的淳朴与勤恳,还有一个不易被他人发现的因素,那就是他善于思考、学习。多么难的工作到他手中,都变成一次学习机会,兴趣产生,压力锐减。读他的这个集子作品,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秉文做图书编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一本书编辑完,一定要写点文字。为此,他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开了一个“编辑余笔”专栏,督促自己写作。《暴慕刚:玩葫芦有学问》是编辑《玩葫芦》的收获;《胡雪,现实的那一种》是编辑《社区丽人》的记事。据我所知,他的责编体会有时是以诗记之,又发挥其书法特长,书写后送给作者,以结翰墨缘。如“宦海沉浮几曾休,梨园盛事纪千秋。好个凌霄汉阁主,摇笔写尽旧京愁”。(责编《古城返照记》)这部尘封70年,集近代史掌故之大成、开京味纪实长篇小说之先河的作者徐凌霄,是新闻界前辈,与黄远生、刘少少被公认为民国初期三大名记者,与黄远生、邵飘萍并誉为中国撰述界三杰。我在做该书终审时也是一番感慨,为该书作的跋文中这样写道:“翻开‘古城’巨著,几乎篇篇精彩,令人如临其境,不禁拍案叫绝。掩卷沉思,良多感慨,窃以为徐先生值得吾等新闻晚辈效法躬行者至少有四。一曰情真:心系国运,关注众生,针砭时弊,爱憎分明;二曰博学:学贯中西,兼容南北,政经文史,无所不涉,戏剧民俗,无所不通,冠以杂家,当之无愧;三曰勤勉:闻鸡起舞,笔耕不辍,仅以《古城返照记》为例,每日一篇连载,历时两年半,终成80万言巨作,其间辛劳可想而知;四曰业精:志向高远,业有专攻,事信言文,力求完美,泼墨必为风骚作,语不惊人死不休……记者的使命则可以说是亘古未变,中外如一,那就是传真今日,记录历史,作世间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的忠实代言人。即可谓‘握定春秋笔,丹心照汗青’……”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绕不过去徐凌霄,秉文也受到了他的影响,爱上新闻,执著笔耕不辍。
做记者或编辑,需要经常读书充电。见过秉文读书的人,则笑他读书太累了:裁好多小纸条,看到精彩处,夹张纸条,上面写上只有自己能够看懂的标记;写体会的时候,按小纸条提示,精览重点,开始写作,书中夹的纸条都抽取完了,文章宣告完成。秉文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作、发表了不少书评文章。读《鲁迅爱过的人》书评文章,还获得了北京市读书征文二等奖。看来天底下没有白费的工夫,读书更是获益多多。
秉文编辑图书有一个观点,书贵有用。在编辑自己这本集子时,他也持这个原则,为每篇文章补充了“创作余笔”,或介绍文章背后的故事,或谈写作心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为初学写作者量身定制,可鉴可用。
文无定法,走写作这条路也是如此,条条大道通罗马。秉文通过长期的散文随笔写作,加上书法修炼,书文互补、相得益彰,使他的写作与编辑水平日益提升。学习书法讲究字外功夫,写诗作文也讲究字外功夫,作为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稿件之外,能够坚持其他文体的写作,可以说就是练外功。
为文者贵在修身,兴业。愿秉文文思泉涌,不断取得新成就。是为序。
(刘霆昭,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研究员,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后 记
《独写我心》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稿子整理出来两年多了,总想沉淀沉淀,结果是换了这篇换那篇,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本书定稿,适值我60岁,到了法定退休的年龄。工作40年,期间当工人10年,做宣传干部、管理工作、报纸记者编辑20年,做图书编辑10年。自我评价,还算勤勉。通盘考量,工作兢兢业业的另一面,是把自己喜好的写作、书法耽误了,留下许多该做未做的功课。与友人闲聊,常耿耿明志,60岁以后才开始属于自己的事业。这是我的心里话。退休之后,基本生活费用有着落,玩个人爱好,相对会少一些尴尬,多几分从容。
我要干的“事业”是写作与书法。这两样爱好是家传和熏陶,爱到骨子里面了,舍弃真难,不做出点成绩来心有不甘——唯恐愧对生育我的甘肃镇原那片厚重的黄土地;愧对给我谆谆教诲的父亲及他的好友抱一先生;还有本村两位书法家相儒和颖悟堂叔。父亲和抱一先生已经仙逝多年,两位老人的最后遗墨竟是关注我学业的信。千里飞鸿,其情可钦。1996年采访西北著名女书画家张改琴,听她谈心得。她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西北人、女人争口气。她的动力源于一种责任,我很认同。为此,不敢有一刻偷懒。
书生人情一张纸。书法作品是纸,把这些文字印出来,也是纸,送给关心我的长辈、同仁及读者朋友的,仅此而已,一份薄礼。
以上文字是后记的初稿,写于2010年9月9日。书稿搁置,因为出版经费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延期出版,也是好事,便于对书稿的再度推敲。“推敲”萌发了新的愿望——把这些年采访的北京、甘肃两个家乡的文化人物专访结集出版。于是,编入本书的部分沾文化边的人物稿子就撤下来了。这倒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压力,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有了,文化人物专访集的出版事宜也该提上日程。主要增补了记述社区领头人李淑云、刘景华、毛颖芳3篇大稿。她们做了很多事情,是政府布置写作推出的典型。纳入本书是表示对她们工作的崇敬,以及配合采访的认真与热情,也算还欠账吧!又盘点个人博客,精选了一些有生活趣味的博文入书。博文是即兴之作,文体无序,不时还夹带一些小诗,读者诸君切莫拿格律诗的绳墨去“对号”。曾下决心求教精通格律诗的《北京文学》原总编室主任朱吉馀先生。热情退后,还是落入“随便”窠臼,索性就一路“打油”“顺口溜”,票友一个。
本书的出版,感谢刘霆昭先生在百忙中赐序,感谢同心出版社领导、同仁及我的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书稿终于付梓,问心何以,唯有努力!
张秉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