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內容簡介: |
《长安学丛书:李之勤卷》从李之勤先生不同时期撰写的上百篇论文中精选40余篇代表作,分为四个部分:1.西安周围古驿道,是李先生用力最勤的研究领域,也是全书的核心部分。2.陕西史地丛稿,围绕西安或古长安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考证,所涉及地名更改、棉桑兴衰、名胜古迹定位,虽系历史问题,亦与当今政情和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3.唐朝宰相杜佑及其史学名著《通典》,是李先生数十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之一。《长安学丛书:李之勤卷》所收论文三篇,意在阐明杜佑进步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重要贡献,纠正旧史对其政治活动的诬陷和偏见。4.泾阳王徵,是明末较早信仰基督教、热心传播西洋科学技术的学者和中级官员,对中西思想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王徵著作甚丰,李先生所撰写的两篇文章,可供读者了解王徵著译的全貌。
|
關於作者: |
李炳武(1953-),汉族,陕西蒲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早年在中学、大学任教,后长期在文化、文物、文史系统供职。现任陕西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陕西诗词学会顾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长安学研究中心主任、三秦文史》《陕西诗词》《长安雅集》杂志主编、《收藏》杂志名誉社长。
先后发表文章60余篇,编撰著作27部。其中所主编的《思考的钥匙》列入“大学生丛书”,《陕西文物旅游博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陕西省社科类图书一等奖,《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精品图书”奖;著有《松风集——李炳武诗词选》《诗影情怀——李炳武摄影诗文集》;根据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所拍摄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环幕影厅长期播放。
近年来致力于推动长安学研究的开展,主编《长安学丛书》《长安墨宝》《长安金石》《长安雅集》《魅力长安》等系列图书。策划举办了四届“中国长安雅集国际文化活动”和“长安雅集·陕西书画三百年晋京展”、“长安雅集·中华文明迎奥运书画展”以及“长安雅集·中国画流派回顾展”等大型书画活动。
|
目錄:
|
序言
总论
前言
第一卷西安周围古驿道
一、漫谈古驿道的历史地位与修建规律
二、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与唐长安城附近的驿道和驿馆
三、元代陕西行省的驿道与驿站
四、关于秦岭谷道与西安安危的议论——毛凤枝《南山谷口考校注》前言
五、“散道”释名与考地
六、既“回远”又不甚“回远”——论故道在川陕诸驿道中的特殊地位
七、青泥路与白水路
八、关于褒斜道的名实问题——秦汉褒斜道与唐宋褒斜道
九、唐敬宗宝历年间裴度重修的斜谷道及其所置的驿馆
十、唐代的文川道
十一、元明清连云栈道创始于北魏回车道说质疑
十二、唐代的傥骆道和傥骆道上的几个驿馆
十三、傥骆古道的特点、线路走向和沿途要地
十四、历史上的子午道
十五、再论子午道的线路和改线问题
十六、蓝武道北段的七盘岭和韩公堆
十七、窄坡当即绔坡——古代蓝武道上“七盘十二绔”中的十二绔
十八、蓝田县的两个石门与唐长安城附近的水陆联运问题
十九、唐代的上津道
第二卷陕西史地丛稿
一、论“西安”一名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
二、“帝京长安”孕嘉名——略论西安市城、郊六区古代县以上地名及其治所的得名缘由和命名规律
三、关于吴旗县名的来由和更改过程的记述问题
四、长城还是长安城?——殿本《水经注》误改古本一则
五、陕西宝鸡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的地名古今混淆问题
六、关于陕西省各县驻地建置镇的命名、更名问题
七、陕西种植棉花的开端
八、明代陕西植棉业的发展
九、清代前期陕西植棉业的发展
十、鸦片战争以后陕西植棉业的重要变化
十一、论华山险道的形成
十二、略论华阴西岳庙的始建地点和时代
十三、《华山之神封金天王懿号册》当为北宋以后之人所伪托——兼驳西岳庙原建于黄神谷口后移于官道北说
十四、华山古代登山工具和与之有关的登山方式
十五、《资治通鉴》曲笔二则
十六、西安古代户口数目评议
十七、北宋长安城的商税收入及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地位——兼论《文献通考》关于北宋全国重要城市商税收入的统计问题
十八、应当科学地对待《梦溪笔谈》中有关石油的历史记载
十九、农学名著《豳风广义》的原刻重印本
二十、也谈陕西“刀客”的起源
第三卷唐朝宰相杜佑及其名著《通典》
一、杜佑《通典》中的历史进化论
二、略论杜佑《通典》与刘秩《政典》
三、《杜佑的从政生涯》前言
第四卷关学名家明末王徵著述简介
一、明末陕西科学家王徵著译考
二、《忠统日录》——明末农民起义初期三原北城地主武装活动资料汇编
|
內容試閱:
|
即使设有驿馆,与武功凤翔间的大驿道相比,也只能说是次要的支线,不能代替主线。另外,在叙述从长安城向正北的驿道时,“自渭而北”的提法,也漏掉了这条驿道的长安城至渭河岸一段。而“自华而北界于栎阳,其驿六”一句,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也很容易误会为华州栎阳间辟有驿道,设有驿馆。难以从这种文句中体会到它是叙述介绍从长安向东北,经东渭桥、高陵、栎阳、下邦到同州以至太原等地的驿道的。
二、对驿道的起讫介绍不清楚。如前所述,唐代从首都长安通向四面八方的七条主要驿道,其起点都是都亭驿,而都亭驿则和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的治所一样,设于唐代的长安城内。出长安城以后,向东向西的驿道都有分岔。各条驿道的终点,也就是说唐京兆府所管辖的该路段的终点,又是互不相同的。对于这些,《馆驿使壁记》只对向东的驿道指明从万年到渭南,向西南的驿道指明从长安到。其他各驿道的介绍都是起讫不清。不知是否是为了避免表现形式的雷同,柳宗元在介绍这些驿道路段时使用了不同的语式和文句。但这些文句并不能给人以反映各条驿道路段起讫的完整而准确的概念。如对从长安向东南往商州的驿道的起点说是“自灞而南”,这“灞”字指灞河还是指灞桥?指灞桥,前面根本没提过灞桥字样;指灞河,从灞河的什么地方开始?而灞河在这里却呈南北或由东南而西北的流向,驿道则沿灞河东侧通过。对向北的驿道,并没有提从长安城到渭河一段,而是说“自渭而北至于华原”。起点在}胃河以北的什么地方,又是从什么地方渡过渭河的,是通过渭桥还是渡口,都没有交待。在华原县以北,唐朝的京兆府还管辖着一个同官县,同官是否为驿道经过之地,文章也没有说明。从长安向正西的驿道为什么从武功说起?而从武功向西,武功县城仅管辖有11里长的地区,过此则属凤翔府扶风县管辖。《馆驿使壁记》却说“自武功而西至于好峙”,起点和终点都成问题。从长安向东北的驿道,是从灞桥分路向北经过东渭桥,还是不经灞桥直接从长安城向东北,也无法从“自华而北至于栎阳”这句话中体会出来。
三、驿馆总数统计成问题。由《馆驿使壁记》所载各驿道上驿馆数目相加,可知唐代京兆府地区共有驿馆47处。但如前所述,既然文章对驿道的叙述可能有遗漏,起讫地点也不明确,自然会影响驿馆总数统计的准确性。如作为七条主要驿道起点的都亭驿位于咸宁、长安两县共治的长安城内,文章在介绍自长安城东行的驿道时说“自万年至于渭南,其驿六”,介绍自长安城西南行的驿道时说“自长安至于,其驿十有一”。这里所说的“其驿六”和“其驿十有一”,是包括都亭驿在内,还是都不包括都亭驿,或是前者包括都亭驿而后者不包括?又如,自长安东去渭南的驿道经过灞桥,在灞桥附近,唐代设有滋水驿又名灞桥驿。而向东南去蓝田,向东北去栎阳的驿道都有可能过灞桥驿,并从灞桥驿分路。那么这个灞桥驿算在哪条驿道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