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內容簡介: |
《长安学丛书:教育卷》是《长安学丛书》之《教育卷》,是对长安教育研究的一次反思与最新探索。全卷以周秦汉唐为重点、直至明清,按朝代排序,并且从“汉文字的起源与统一”“学校的萌芽与发展”“周公传之孔子”“道家文化和黄老之学的学术地位”“‘独尊儒术’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及“优秀的传统教学思想”等核心问题,作为选编的依据,论述了:“长安是中华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并努力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联系,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教育而奋斗。
教育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两大部分。由于长安教育内容相当丰富,很难在一卷中阐述清楚。因此,《长安学丛书:教育卷》着重于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制度将另撰专著。
|
關於作者: |
李炳武(1953-),汉族,陕西蒲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早年在中学、大学任教,后来长期在文化、文物、文史系统任职。现任陕西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陕西诗词学会顾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长安学研究中心主任,《陕西诗词》《长安雅集》杂志主编,《收藏》杂志名誉社长。
先后发表文章60余篇,编撰著作27部,其中所主编的《思考的钥匙》列入“大学生丛书”,《陕西文物旅游博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陕西省社科类图书一等奖;《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精品图书”奖;著有《松风集——李炳武诗词选》《诗影情怀一李炳武摄影诗文集》;根据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所拍摄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环幕影厅长期播放。
近年来致力于推动长安学研究的开展,主编《长安学丛书》《长安墨宝》《长安金石》《长安雅集》《魅力长安》等系列图书。策划举办了四届“中国长安雅集国际文化活动”和“长安雅集·陕西书画三百年晋京展”、“长安雅集·中华文明迎奥运书画展”以及“长安雅集·中国画流派回顾展”等大型书画活动。
张熊飞(1938-),汉族,陕西省礼泉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60年毕业于该校,曾在中学任教27年,1987年调回,先后任物理系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质量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诱思探究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政协西安市委员会第八、第九届委员、常务委员,民盟省委文教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非智力因素专业委员会理事,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物理学会理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诱思探究教学文选》等5部,主编《诱思探究教学与素质教学》等10多部;参编《讲授艺术通论》等10多部。50多年来,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通过实验研究,独立地构建了包括“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教学和谐论”“探究学习方式论”“认知教学设计论”四大部分,形成了全新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已应用于中、小学各个学科,并在23个省建立200多个实验基地,被誉为全国九大教学流派之一。历次结题鉴定认为“该课题具有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很强的生命力”,“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中国特色。”“十一五”课题专家组集体鉴定意见更明确指出:“总体上看,作为一项坚持了三十多年的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无论从理念的创新性、针对性,策略方法的规范性、实效性,还是从本项研究对相关实验学校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用方面看,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一项有较强推广与深入研究价值的优秀成果。专家一致通过鉴定,同意结题,鉴定等级为优秀。”
|
目錄:
|
序言
总论
前言
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半坡人的刻画符号(节选)
最早的中国教育场所——半坡遗址“大房子”(节选)
传说中的黄帝对远古文教的贡献(节选)
从考古发掘试探中国教育的起源(节选)
苍颉造字传说的源流考辨及其真相推测
西周学校教育管窥(节选)
辟雍和泮宫(节选)
西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
略论西周时期的礼仪教育
析“学在官府”的西周音乐教育
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西周时期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管窥——以《诗经·国风》的探析为例
华夏文教事业的开创者——周公旦
“学在四夷”与先秦的学术和思想
老子教育思想探析
连接“道”与“人”的桥梁——老子“天德观”思想及其德育价值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论先秦道家黄老学派教化观的特点和影响
《弟子职》与先秦的学校教育
秦代教育论说
关于“焚书坑儒”研究的几个问题
秦始皇与“焚书坑儒”——浅论儒学在秦代的发展
汉代独尊儒术的得失
论汉代文教政策的形成
略论西汉的学校与教育
汉代的太学
论汉代太学的学风
汉代学校的教材与经学
汉代社会教化模式探析
汉代经学教育中的师法与家法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巨匠——司马迁
既是史学家,又是教育家——班固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教育家——班昭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安私学、家学与佛学的发展和兴盛
魏晋风骨,博学贤士——傅玄
论唐代政治清明及其学术影响
论唐代的文化政策
试析唐代的乡里村学
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节选)
唐代书院的创建与功能
千古师表韩愈的教育思想
……
|
內容試閱:
|
汉初的儒家学者,头脑里集中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秦国能从一个诸侯群立时的弱小国家,经过几代经营,就强大起来,最后以席卷之势,吞并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而又为什么它完成统一大业后,却是一个昙花一现式的朝代?汉初儒家学者的一个共同结论是,秦王朝的统治者在统一以后犯了策略上的错误,不懂得“守天下”与“取天下”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不同,需要及时而相应地改变统治策略。早在楚汉战争刚结束、刘邦登上帝位时,叔孙通就曾向刘邦提出:“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①意思是说,儒家学者虽不能协助你去打天下,但是他们是可以帮助你守住天下的。另一位儒者陆贾说过,“逆取而以顺守,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②,意思是用暴力手段可以夺取天下,但要守住天下就要采用文治与武功兼用的策略。陆贾的所谓“文治”,就是在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以后,要对他们进行“教化”(劝民为善)的工作,即进行普遍的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感化他们。陆贾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化”范畴的思想家。到了汉文帝时,贾谊继承和发挥了陆贾的教化思想,明确地提出,守天下刑罚虽不可废除,但对人民进行教化比刑罚来得更为重要。只有教化,才能使人民“绝恶于未萌”.并“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贾谊不仅论证了教化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实施教化的关键是在各级官吏的素质。他说:“民之不善,失之者吏也;民之善者,吏之功也”;“民之治乱在于吏”。由此,贾谊就进一步提出了“敬士”、“选吏”的主张。他认为,合格的官吏,首先应当是一个“贤士”,即自己有封建道德修养,并能以教化为手段去统治人民的知识分子。贾谊还指出,要能选拔到“贤士”,为国家所用,其关键又在对“贤士”的政策。他说:“求士而不以道,周遍境内不能得一人焉;求士而以道,则国中多有之。”他认为统治者“求士之道”的根本在于“敬士”。所谓“夫士者,弗敬则弗至”,“待士以敬,则士必居矣”。总之,贾谊认为“敬士”、“选吏”是推行教化政策,达到理民目的的关键。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儒家学者虽然提出了以儒家思想作为制定统治策略的依据,但实际上汉王朝仍以道家思想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到了汉武帝执政,情况就有了变化。汉王朝一方面在国力上达到了鼎盛的时期,但同时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也趋于激化。道家思想已不能为统治者解决历史进程中提出的新问题。汉代统治者需要寻求适应时代的新的理论武器。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征召“贤良文学之士”百余人,亲自出题,要他们回答如何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理论问题。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对策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董仲舒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目的出发,用“天人感应”的神秘思想去论证“君权神授”和儒家的“大一统”理论,提出政权的统一,必须先谋思想上的统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