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編輯推薦: |
《魅力浮山》是安徽作家张正顺历时三年打造的一部关于安徽浮山的旅游文化专著。该书整合多种史志内容,融合各种文化内涵,以散文随笔的细腻优美、流畅典雅的语言风格,结合作者的观感体验,从旅游、文化与历史多维度,全新视角解读,全面发掘浮山作为火山、佛山、文山、生态的山等方面特质,内容共分为“厚重风雅、地质奇观、佛国灵光、生态家园、人文荟萃、真情至爱、四面山水、走马观花”等八个部分,计380多个页码,内含近200幅精美图片,厚重大气,别致典雅,赏心悦目,真正是展示枞阳及浮山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既适合于一般热爱行旅者导游赏读,又适合于本土人士用作馈品或收藏。
|
內容簡介: |
张正顺,笔名下午茶,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写作协会会员。作品收入十余种选本。有散文集《大地行吟》《纸上的雪山》及散文随笔集《天空的河流》。《魅力浮山》这本书就是由他编写的一部关于安徽浮山的旅游文化专著。
全书共分八辑,内容为:厚重风雅、地质奇观、佛国灵光、生态家园、人文荟萃、真情至爱、四面山水、走马观花。
《魅力浮山》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關於作者: |
笔名下午茶,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写作协会会员。作品收入十余种选本。有散文集《大地行吟》《纸上的雪山》及散文随笔集《天空的河流》。
|
內容試閱:
|
我国的一些名山往往因为佛教的兴盛而被人关注,从而名气大增,“天下名山僧占多”。浮山自然也不例外。
浮山自晋梁时代开始建寺,而真正香火兴盛则是在北宋仁宗年间。庆历六年1046,临济宗高僧法远居于天柱山月华庵,后应舒州知州吕济叔的邀请,住持浮山,遂成为浮山的第一代开山禅师,后人称之为浮山远公。
法远禅师,河南郑州人,起初投三交嵩禅师出家,后接受临济宗叶县归省禅师的衣钵,成为临济宗传人。他云游四方,遍历丛席,因知识堂奥、步履轩昂,每至一处都不知不觉地成为大众首领,在禅林中有“远公虎子”之誉。正是出于对法远禅师的钦佩,曾为翰林院大学士的吕济叔才竭力邀请他住持浮山。
法远禅师在吕济叔等人的帮助下,将浮山的所有寺庙都进行了重修,很快香火日益兴盛起来,一些政要大儒、文人墨客也相继慕名前来浮山,或参禅问法,或欣赏山水,其中就包括宋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欧阳修。
欧阳修少年时期,得见唐代韩愈的六卷文稿,甚是喜爱,深受影响。众所周知,韩愈反佛思想旗帜鲜明,一篇《论佛骨表》是反对佛教的力作。仁宗明道年间,欧阳修以儒学继承人自命,一方面倡导古文,另一方面反对佛学,他还曾作《本论》,提出了排佛的几点理由。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有一个长老去欧阳修府上赴宴,席间见欧阳修的家人唤他的儿子为“僧哥”,长老戏谓欧公:“公不重佛,安得此名?”欧阳修笑道:“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为名,如牛羊犬马之类也。”由此不难看出他对佛学的抵触情绪。
但相较而言,欧阳修对待佛教的态度又要比韩愈理智、策略得多,且温和,少杀伐之气,这与当时宋代社会的普遍风气有关。佛教经过唐代的理论中国化,到宋代更进一步出现了理论上的儒学化和弘法方式上的世俗化,特别是禅宗它本身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青睐的佛教派别,可以说是综合了儒、释、道三教,最适合中国士人的脾胃。与之相应,那时如果有人要谈道,就不得不先修禅;如果不懂禅风或者禅机,几乎就没有讨论“道”的资格。宋仁宗曾经与多位禅师探讨禅理,留下较多与禅师交往、答对的记载,均具有一定的禅识和见解。宋代的文人学士或多或少有修禅的经验,且第一流的儒者注重静坐在宋代已成通例,所以欧阳修造访禅林高僧也是很正常的。
大致说来,欧阳修与佛教的接触以及对佛教态度的真正转变,是从他谪守滁州开始的。庆历五年,也就是法远住持浮山的前一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富弼等的“庆历新政”,被贬到安徽滁州。个中缘由,也不排除那桩不明不白的“张甥案”。官场的险恶,命运的莫测,使欧阳修一时心情十分抑郁,但他很快也就调整好了心态,一方面体察民瘼、与民同乐,另一方面则寄情山水,结交丛席高僧。此间,欧阳修认识了琅琊寺的住持智仙和尚。为了便于太守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并邀欧阳修亲自为之题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
我年少时学习《醉翁亭记》,背诵如流,尤其喜欢其中的景物描写,并没有留意到欧阳修与智仙和尚的故事。有一年与友人结伴在琅琊山游玩,在醉翁亭里一张大石桌前,有同伴打趣说:“这就是醉翁与智仙和尚‘对弈饮酒处’,遗憾没有标志。”我不由想到几百里之外的浮山来。
在浮山会圣岩下,有一块“因棋说法”的摩崖石刻,记载着法远禅师与欧阳修因棋说法的故事。我曾从明代高僧的《续传灯录·卷三》中,读到过“因棋说法”的具体记载。在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欧阳修从滁州专程来到了浮山,听说法远禅术奇逸,名气很大,非常好奇,很想会会这个和尚。到浮山后,他首先就造访华严寺,及至与法远见面,发现对方除容仪凛然、目光射人之外,并无奇特之处,所以也不太在意。当时,欧阳修并没有急于问法,而是与一位客人对弈。法远禅师默默地坐在旁边。等下完一局棋之后。欧阳修才请法远禅师说法。法远知道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于是擂鼓升堂说法。
会圣岩石壁上的“因棋说法”中的“棋”字,写作“著”,这可能会让一些普通游客感到费解。其实法远禅师当时所下的是围棋,不是象棋。象棋在我国出现于南宋初年,自有了象棋,汉字中的这个“暮”字才逐渐改成“木”字偏旁。而隋唐时期日本人从我国带回去的仍是围棋,所以在日本“暮”这个字一直沿用至今。
围棋是一种娱乐竞技活动,在上层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古代,士大夫阶层并不把围棋看成是“雕虫小技”,他们发现围棋中包含着深邃的思想性。小小方尺纹枰之内包含有哲学、天文、地理、易经等数万年人类观察自然界的认识,有与军事兵法完全一致的道理。有禅学、儒家、佛教、美学等修身养性的玄机。围棋的深奥幽玄是其他任何棋类或竞技娱乐方式难以望其项背的。人们在下围棋的快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了天地万物的法则,不知不觉地步入高雅圣洁的心灵殿堂。
棋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有着深重情结,自古人们习惯将人生喻作棋局,什么“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世事如棋局局新”,颇多含义。例如,棋盘的总路数三百六十加一,一就是数字的主体,其余一切数字都由此数而派生,根椐这个中心向四方发展。三百六十,是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多天的约数。由此按四角地区分排,借以象征一年四季;四个角各有九十路,借以象征每一季的天数;棋盘最外一周的七十二路,象征气候时节。棋子数三百六十个,黑白各半,象征阴和阳。棋盘上的线路叫做枰,四周线路的中间叫做野。棋盘方形,象征静止;棋子圆形,象征运动。从古到今,所下的棋局,没有一局相同的。正如古书所说的“日日新”。因此,下围棋要用意深远,思考缜密,以探索胜败的原因。这样,便可达到尚未达到的境界。
法远说法,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向欧阳修解释“法”是什么,只是极富禅机地答非所问,而以棋比喻,他说:“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绰斡绰斡,这里大意指下棋时的动作。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甚么处?”禅师说法,一语双关。的确,面对棋局,有多少人不知所措,投身佛门,又有多少人不识自性。若不是明心见性,何以将棋艺、禅理讲通?可见,明心见性,并不只限于佛门,也适用于棋道。
法远禅师谈棋而非“棋”,其“棋声历耳”,大有令人振聋发聩之感,欧阳修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于是欧阳修向同僚们说,以前我以为禅不过是谈玄论虚的玩意,没想到竟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世间道理。又说,一个和尚,久住深山,如果不是禅机圆熟,又怎能谈得出这些玄机妙理?像这样的和尚,“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欧阳修对法远的评价虽然不乏文人的铺陈夸张,但我们也看出他对这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法远禅师是何等推崇。
法远禅师的“因棋说法”,让欧阳修大开眼界,以言佛为耻到不得不颔首叹服,从而改变了他诋毁佛学的观点。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意思是他有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拓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等五样物加上他自己一个老头共“六”。
“六一居士”深合佛法,并不执于名相,是欧阳修晚年对佛法有所体悟后的自示。居士自称六一,是把自己和五件物什等同看待,是了悟佛法的应缘起用,就如《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因此欧阳修倒颇得大乘佛法真趣,活得自在了。
法远禅师借棋说法,是一段经常被引用的公案,因为棋理原本就是人生的道理,且法远禅师之论,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其中的敌手知音、活、角、关、虎口、肥边、瘦肚等术语,今天仍被沿用,至于“从来十九路棋盘纵横皆十九路,迷悟几多人”,可谓古今同慨。
吕济叔工棋,当世第一,近人黄俊的《弈人传》曾记述。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传》,寓棋于名号之中,足见对围棋的喜爱。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法远禅师想必棋艺非凡,至于他与二人的结缘,除了佛教的参禅就是棋了。由此来说浮山涵盖中国的棋文化,是不无道理的。
“因棋说法”载于《传灯录》,是我国佛教禅林中耳熟能详的一桩佳话,更是浮山佛教史上广为人知的一大盛事。欧阳修由“因棋说法”而信佛,继而成为宣扬佛学、护持佛法的重要人物;而且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社会名流,如范仲淹、杨杰、王安石、富彦国以及后来的黄庭坚等人都前来浮山问法,使浮山声名远扬,逞一时之盛。
P19-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