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73.7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9.7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5.4
|
內容簡介: |
书遵循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策研究的技术路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苗族、布依族、侗族等3个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为例,通过对依托城镇集中安置、旅游资源开发安置、产业结构调整安置、调整土地安置等四种模式下少数民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的深入调研,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规律,研究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界定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问题界定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
1.3.2 有关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研究
1.3.3 有关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问题的研究
1.3.4 有关移民社会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1.3.5 小结
1.4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基本假设
1.7 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1.8 关于研究情况的几点说明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生态经济理论
2.1.3 反贫困理论
2.1.4 人口迁移理论
2.1.5 转型理论
2.2 生态移民的内涵与特征
2.2.1 生态移民的概念界定
2.2.2 生态移民的基本内涵
2.2.3 生态移民的基本特征
2.3 生态移民的意义与作用
2.3.1 生态移民的战略意义
2.3.2 生态移民的积极作用
2.4 生态移民的经验借鉴
第3章 我国生态移民实施主体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3.1 我国生态移民的提出与实施情况
3.1.1 我国实施生态移民的背景
3.1.2 我国生态移民的地区分布及特征
3.1.3 我国生态移民实施情况
3.2 生态移民实施主体及其对生态移民的作用和影响
3.2.1 生态移民实施主体在生态移民中的作用
3.2.2 生态移民实施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3.3 迁入地、迁出地居民对生态移民的作用和影响
3.3.1 迁入地居民
3.3.2 对迁出地居民
3.3.3 生态移民与迁入地居民之间的博弈
3.3.4 生态移民与迁出地居民之间的博弈
第4章 贵州生态移民实践及生态移民的主要特征分析
4.1 贵州生态移民实施概况
4.1.1 贵州基本省情描述
4.1.2 实施生态移民的特殊重要性
4.1.3 贵州生态移民的实施情况
4.2 贵州生态移民的基本特征
4.2.1 生态移民人口规模大
4.2.2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
4.2.3 迁出地生存环境恶劣
4.2.4 工程项目的集成度高
4.2.5 移民的综合效益明显
4.3 贵州生态移民的主要安置模式
4.3.1 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
4.3.2 贵州生态移民的主要安置模式及特点
4.3.3 各主要安置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影响
4.4 贵州生态移民实践的综合效应
4.4.1 生态移民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4.4.2 生态移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4.3 生态移民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4.4.4 生态移民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4.5 贵州生态移民实践的主要经验
4.5.1 政府引导与移民自愿相结合
4.5.2 合理确定搬迁对象、方式与安置模式
4.5.3 高度重视移民土地与产业发展问题
4.6 贵州生态移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6.1 移民资金投入问题
4.6.2 安置土地调整问题
4.6.3 后续产业培育问题
4.6.4 工程实施协调问题
4.6.5 工程效益发挥问题
第5章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与分析之一——苗族
5.1 苗族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5.1.1 贵州苗族人口的基本概况
5.1.2 贵州苗族居民的传统生产方式
5.1.3 贵州苗族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5.2 苗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
5.2.1 生态移民安置点基本情况
5.2.2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①——依托城镇集中安置
5.2.3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②——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安置
5.2.4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③——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安置
5.2.5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④——依托调整土地安置
5.3 苗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5.3.1 各种安置模式下苗族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比较
5.3.2 各种安置模式下影响苗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5.3.3 各种安置模式下苗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一般规律
5.4 苗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4.1 各种安置模式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5.4.2 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条件
5.4.3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途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之二——布依族
6.1 布依族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6.1.1 布依族简介
6.1.2 贵州布依族人口的基本概况
6.1.3 贵州布依族居民的传统生产方式
6.1.4 贵州布依族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6.2 布依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
6.2.1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①——依托城镇集中安置
6.2.2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②——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安置
6.2.3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③——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安置
6.2.4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④——依托调整土地安置
6.3 布依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6.3.1 各种安置模式下布依族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比较
6.3.2 各种安置模式下影响布依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6.3.3 各种安置模式下布依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一般规律
6.4 布依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4.1 各种安置模式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6.4.2 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条件
6.4.3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途径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之三——侗族
7.1 侗族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7.1.1 侗族简介
7.1.2 贵州侗族人口的基本概况
7.1.3 贵州侗族居民的传统生产方式
7.1.4 贵州侗族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7.2 侗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
7.2.1 生态移民安置点基本情况介绍
7.2.2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①——依托城镇集中安置
7.2.3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②——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安置
7.2.4 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情况调查③——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安置
7.3 侗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7.3.1 各种安置模式下侗族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比较
7.3.2 各种安置模式下影响侗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7.3.3 各种安置模式下侗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一般规律
7.4 侗族生态移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侗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7.4.1 各种安置模式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7.4.2 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民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条件
7.4.3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民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实现途径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土地资源稀缺地区未来生态移民安置的可行模式
8.1 影响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8.1.1 自然资源条件
8.1.2 社会经济条件
8.1.3 社区文化环境
8.1.4 移民自身条件
8.2 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8.3 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未来实施生态移民的资源条件
8.4 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未来生态移民安置的可行模式
8.4.1 坚持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8.4.2 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集中安置,必须切实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9章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
9.1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风险分析
9.1.1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9.1.2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风险
9.2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遵循原则
9.2.1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9.2.2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
9.3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条件
9.3.1 社会条件
9.3.2 经济条件
9.3.3 自然条件
9.3.4 移民自身条件
9.4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实现机制
9.4.1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9.4.2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结构
9.4.3 可持续发展实现机制
第10章 促进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10.1 科学编制规划,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实施
10.1.1 统筹规划,系统实施
10.1.2 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lO.1.3 科学选址,规模适度
10.1.4 强调产业,促进就业
10.1.5 突出特色,和谐发展
10.2 抓好资金筹措,保障生态移民工程资金需求
10.2.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10.2.2 切实抓好部门资金整合
10.2.3 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10.3 完善配套设施,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10.3.1 加强移民住房的规划建设
10.3.2 完善安置点相关基础设施
10.3.3 抓好安置点公共服务配套
10.4 强化产业支撑,努力实现生态移民稳定就业
10.4.1 大力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
10.4.2 大力扶持移民自主创业
10.4.3 引导企业吸纳移民就业
10.4.4 多管齐下促进移民就业
10.5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少数民族移民适应能力
10.5.1 加强移民就业技能培训
10.5.2 加强移民致富能人培养
10.5.3 抓好移民适应能力培训
10.5.4 高度重视移民子女教育
10.6 营造社区环境,促进移民尽快融入城镇社区
10.6.1 创造有利于移民迁入社区的人文社会环境
10.6.2 建立有利于移民全面参与的社区管理机制
10.6.3 营造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环境条件
10.6.4 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10.7 健全社保体系,消除少数民族移民后顾之忧
10.7.1 将生态移民纳入迁入地属地管理
10.7.2 建立健全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
10.7.3 切实解决移民过渡期的贫困问题
第11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 研究结论
11.2 政策建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