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人物形象设计:绘画篇(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書城自編碼: 22431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作者: 张婷,沈晶照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0995427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1/144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5.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流人系列02:亡狮
《 流人系列02:亡狮 》

售價:HK$ 90.9
希腊小史
《 希腊小史 》

售價:HK$ 112.7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售價:HK$ 112.7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售價:HK$ 147.2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售價:HK$ 66.7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售價:HK$ 89.7
英国小史
《 英国小史 》

售價:HK$ 94.3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9.2
《BIM技术应用基础》
+

HK$ 73.6
《WPS Office 2013应用基础项目式教程》
+

HK$ 59.8
《基础护理学实训与学习指导(高职护理配教)》
編輯推薦:
1.教材丰富,品种齐全。含盖了“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的“视觉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工艺美术类”“服装与时尚设计类”“空间设计类”“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等所有类别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等配套元素齐全,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2.专家指导,特色鲜明。得到业界权威专家的指导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最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广泛听取了各院校相关专业领导、专家和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了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3.结合实例,体例新颖。结合实际,教材采用最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4.加强实践,联合编写。立足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实践要素,很多编者是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很高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这些骨干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层次,兼收并蓄。教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內容簡介:
《人物形象设计-绘画篇》是一本由几方面知识有机构成的教材,该书包括人体解剖、色彩、表现技法三大块基础知识组成。其应用在化妆、发型、服饰、美甲等人物形象设计各个方面。因此,专业人物形象设计师必须系统地学习人物形象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努力拓展知识领域,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丰富自身艺术创造能力。在学习中大量的欣赏和浏览艺术作品,增强艺术鉴赏能力。还需大量的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除了具备以上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要具有较高的设计造型能力,在设计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通过专业捕捉力展现出被设计者最自然、最美的一面,要达到这一境界,非一日之功,必须扎扎实实学好人物形象设计中每一门专业知识,而专业绘画是一切设计基础的基础。学习次本教材最终目的是要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通过绘画手段实施出来。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使眼睛的观察力、大脑的设计能力与手的操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眼、脑、手”和谐的配合起来,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表现出来,最终完成设计
關於作者:
张婷从事艺术设计教材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
目錄
前言
项目一 人物形象设计概述
任务一 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
任务二 人物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
形态
色彩
肌理
任务三 人体艺术造型
解剖
形体
结构
项目二 人体解剖
任务一 人体比例
艺术比例
正常比例
不同年龄的人体比例和动态比例
蹲坐比例
任务二 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划分四大部分
人体骨骼
人体肌肉
头部
头部比例与形体
头骨
头肌
面部五官





面部表情的产生与面部皱纹的形成
躯干
躯干骨胳
躯干肌
上肢
肢比例
上肢骨骼
上肢肌肉
下肢
下肢比例
下肢骨骼
下肢肌肉
项目三 色彩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四 人物形象设计表现技法
內容試閱
形象即社会公众对个体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形象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形表现的综合反映。“形象”一词,起源于1950年的美国,在当时美国社会各阶层中,十分看重自身的信誉,特别是工商企业界及政界人士纷纷有计划地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人物形象设计”这一概念则源自舞台美术,当时被时装表演界人士使用,用于时装表演前为模特设计发型、化妆、服饰的整体组合,随之发展成特定消费者所作的相似性质的服务。人物形象设计不但为消费者构成市场需求,而且化妆美容用品以及服饰厂商也借用它作为促销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国际上发展极快。随着社会发展的前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物形象设计已经是与商业紧密结合的产业,即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个性为目的,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作深入的研究。具资料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也出现不少从事人物形象设计工作的人员。他们一般是由美容、美发、化妆、服饰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这些设计者逐渐从业余到专业,从擅长一门(或化妆或美发或服装或饰品)到注重整体,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也得到了社会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中国的形象设计业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增强,国内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人物形象设计职业也会越来越热。
《人物形象设计-绘画篇》是一本由几方面知识有机构成的教材,该书包括人体解剖、色彩、表现技法三大块基础知识组成。其应用在化妆、发型、服饰、美甲等人物形象设计各个方面。因此,专业人物形象设计师必须系统地学习人物形象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努力拓展知识领域,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丰富自身艺术创造能力。在学习中大量的欣赏和浏览艺术作品,增强艺术鉴赏能力。还需大量的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除了具备以上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要具有较高的设计造型能力,在设计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通过专业捕捉力展现出被设计者最自然、最美的一面,要达到这一境界,非一日之功,必须扎扎实实学好人物形象设计中每一门专业知识,而专业绘画是一切设计基础的基础。学习次本教材最终目的是要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通过绘画手段实施出来。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使眼睛的观察力、大脑的设计能力与手的操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眼、脑、手”和谐的配合起来,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表现出来,最终完成设计。
一、人物形象设计概述
1. 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
人们自古以来就重视自身的形象。早在山顶洞人开始就懂得把石块、贝壳和动物的骨头等打磨雕刻作为饰物佩戴;女伴男装的花木兰从战场上凯旋后,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装扮自己的女儿身。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形神兼备才是潇洒的君子形象。古今中外人们追求美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直至今天,人物形象设计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内容之一,形象的魅力和价值更是前所未有的凸显出来,依托展示自我突出个性的人物形象理念,人们不在热衷于模仿和追逐潮流,而开始针对自己的特点采用最符合自身个性的造型方式。人们通过服饰、化妆、佩戴饰品等手段来修饰自己。
人物形象设计属于多种设计的融合艺术,包括发型设计、化妆设计、服装设计、服饰设计等。它是将造型、轮廓、质地以及风格等局部的因素统一于整体设计之中,发挥出设计的最大魅力。成功的人物形象设计因人而异体现出个性的特征,突出个性的同时顾及
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充分发挥被设计者自身优点,修饰和掩盖其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拟定出发挥优点、弥补缺点的方案。
人物形象设计者一套教学程序中,绘画训练应该说对我们设计事业起到一定的基垫作用。由于每个形象设计工作者面对的被设计者的经历不同,好恶各异,从而去创造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形象作品,根据其所喜好进行定制。
2. 人物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
1形态
形态是形象的最基本要素,能够丰富形象的外观。形态包括点、线、面和体。它们的不同组合和排列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形象形态。
人物形象设计中的点通常指外观看起来比较“小”的东西,如服饰上的钮扣、图案、口袋以及佩戴的饰品(如胸针、发卡、围巾、首饰等)。一个“点”常常是整体形象的画龙点睛之处,穿着正装的男性往往领带的搭配尤为重要。
人物形象设计中的线的排列和方向的变换给人以视觉的产生不同的效果。竖线条线显得长给人以修长感,横线条显得宽增强了宽松感,曲线富于变化显得轻柔、优雅的感觉。因而在形象设计中充分利用线条的特性发挥其特点,扬长避短。
人物形象平面化可以看做一个面,面的不同分割与整体比例协调给人以美的感受。服装的外轮廓有不同的比例关系,如左右异性可产生活泼飘逸的效果,上下对称可产生整齐划一的效果。善于利用合适的比例,做到显“美”掩“拙”。
人物形象设计中“体”的意义在于从整体着眼。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是先局部后整体,现平面后立体,塑造完美形象。
不同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单一使用任何一种形态都会使人感觉单调。合理运用这些形态,恰当搭配,则可以塑造出千变万化、独具特色的美丽形象。
(2)色彩
人物形象设计中色彩其意义在于通过某种色彩组合的视觉感受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的联系与共鸣。作为一名人物形象设计师要求尽可能得发掘全新的时机理念,以促进相关领域设计得发展,这一要求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探索色彩领域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色彩组合。当色彩组成一个丰富的色彩环境出现时会给人许多感觉及发生联想,并且与造型因素也有不少的联系。我们把色彩分为四类:
1.三原色:其特点是不能用其他颜色混合出来的纯度最高、最鲜艳的颜色。三原色可分为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两种,我们重点学习,色料三原色,分别为品红、柠檬黄、湖蓝。注意,除白色,其他颜色都可用这三种原色调配出来。
2.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颜色就叫间色。色料中能混合成的只有三种间色,品红+柠檬黄=橙色;品红+天蓝=紫色;柠檬黄+天蓝=绿色;品红+柠檬黄+天蓝=黑色。也可由两种原色混合的分量不同,而产生更多不同色彩倾向的间色,如红橙色、红紫色、黄橙色等等。
3.复色:是第三次及以上混合出来的颜色。复色变化最丰富,在色彩对比中起很重要的调整作用。可以是间色与间色之间调配,可以是三原色与其中一种原色调配,也可以是原色与灰色之间调配。
4.补色:两种色光以适应的比例混合而使人产生白色感觉时,这两种色光的颜色就是所谓的补色,也称之为余色。在十二色相轮图中,互补色处于对角线位置。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与橙色等等。他们在色环中的距离越远,对比越强烈。补色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如果把补色的这些特点运用的恰当好处,整体效果会更加生动,更能体现设计者的理念,否则反之。


(3)肌理
肌理是指物表的纹理和材料的质地。由于材料本身结构、组合的形式性质都不同,使肌理呈现出不同的纹理、质地和质感,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材质的种类多种多样,人物形象设计中主要指毛发、皮肤、服装和配饰等肌理特征及造型方法。毛发包括头发、眉毛、睫毛、胡子,其中头发在人的整体形象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一个人的发型能全面地展现出这个人的审美及修养。服装、饰品的搭配更是变化各异,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年龄阶段、性格特点、生活品味等。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材料的合理使用是最直观也是比重最大的个性表现手法之一。在材料的选择中与造型因素的联系也是不可缺少的。
3. 人体艺术造型
人物形象设计的基础是造型。人体艺术造型是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必修课。学习人体造型忌讳只着眼于细节和明暗的刻画,或者偏重于解剖术语和名称的背诵,需要着眼于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探讨和记忆。在深入研究人体各种造型规律之前,必须要搞清楚解剖、形体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才能把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在创作中随心所欲地勾勒出来。
解剖是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基本规律的依据和基础。
形体是反映人体形态特征和各个组成部分结构比例的标志。为了达到记忆、理解和塑造的目的,可把其简化为不同类型的几何形体。
结构是构造与结合,即物体在分离状态时的构造和在并存状态时的结合或结合方式。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强调对形体的研究,为了能抓住人体形象方面的规律性要对结构解剖进行研究。没有解剖基础的形体,其造型显得空虚步扎实。形体又是结构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人物设计作品中结构是根本。解剖、结构、形体三者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们互相补充、互为因果、互相渗透。
从人物形象设计造型的观点来考察,形体、结构是在解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但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形体、结构却起着主导作用。

二、人体解剖
1.人体比例
人体比例的测量方法通常以人的某一部位(人的头长)为计量单位,来测量全身各个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测量面部通常以眼、鼻等为计量单位。人体比例概括为:7脚、8头、9手、10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