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这是国企改革“活的历史”,这是三中全会的舆情背景)

書城自編碼: 22470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李锦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250377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52/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3.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史学导论: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第七版)
《 史学导论: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第七版) 》

售價:HK$ 112.1
洞见D2C:寻找新增长曲线(精装典藏版)
《 洞见D2C:寻找新增长曲线(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69.6
轻创业:指数级增长方法论
《 轻创业:指数级增长方法论 》

售價:HK$ 69.6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

售價:HK$ 103.8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售價:HK$ 280.8
成交大师
《 成交大师 》

售價:HK$ 68.4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售價:HK$ 56.6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售價:HK$ 93.2

 

編輯推薦:
国企领导干部、研究人员、财经记者与企业新闻发言人
內容簡介:
这是我国第一本企业新闻解读人著作。
李锦是近三年来我国就企业问题接受媒体访问最多的学者之一,是出现在媒体上最多的国企评论员与新闻解读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国有企业面对深度探索和多种考验,也面对多方面的关注和非议。李锦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身份回答40多家媒体记者200多次访问,他作为独立学者做增信释疑工作,适应了信息社会对新闻的深度诉求。
李锦答记者问的内容囊括中国国企改革的当前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通过对新闻的分析,阐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大企业时代、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观点。特别是对国企改革必须从功能分类开始的呼吁,尤为引人注目。
本书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李锦就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动态接受媒体的专访,一是接受电话访问,相关观点为新闻媒体所报道。这些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各部分按时间顺序编排。
李锦的答记者问,常常能够出口成章,抓住本质,说出每项改革的前因后果,揭示发展趋势,往往有新意,深受媒体欢迎。通过这种“活的历史”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舆情走向。对我国国企领导干部、研究人员、财经记者与企业新闻发言人,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關於作者:
李锦,江苏射阳人。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1976年10月到新华社工作,农村改革的初期,以调查研究闻名,是万元户的最早发现与报道者,邓小平对其有“你有发言权”的评价。
目錄
序 新媒体背景下李锦在解释性新闻中的兴起 …………………郑保卫
一、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与改革方向 ……………………………0 0 1
1 国企改革的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2 年 4 月 18 日 ……………004
2 国企不能走“老路”、“邪路”,只能走新路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 年 7 月 15 日 …………007
3 解读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主题词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12月22日)……………016
4 坚持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
——答《人民政协报》记者问(2012 年 3 月 4 日)……………020
5 国企怎么办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2 年 4 月 19 日 ……………023
6 央企薪酬涨跌背后玄机
——答《京华时报》记者问(2012 年 5 月 7 日 ………………027
7 5010 家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有诸多困难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24 日) ……………………030
8 中国央企坚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化道路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11 月 13 日 ……………………032
9 聚焦 2013 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新看点新走向
——答新华社记者问 (2012 年 12 月 24 日) …………………034
10 国企改革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 年 2 期 ……………………036
11“现在的国企与过去完全两码事”
——答《人民政协报》记者问(2013 年 3 月 9 日 …………039
12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逻辑观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 年 3 月 28 日) ……………041
13 北京出租车垄断面临大考公司改革只是触及皮毛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4 月 22 日) …………043
14 国企改革十年纪实:千里之任 行思行远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 年 5 月 26 日 …………………047
15 国企利润缘何再现增减“两重天”?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 年 5 月 23 日 …………………050
16 如何打造国企核心竞争力?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 2013 年 6 月 6 日) ……………052
17 国企利润分化的背后
—— 答《上海证券报》记者问(2012 年 7 月 17 日 …………055
18 国企改革需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 2013 年 8 月 16 日 …………057
19 市场化改革是触动既得利益的一场变革
——答 《中国企业网络电视台》 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7 日) ……060
20 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述评:大力夯实国民经济基础
——答新华社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8 日) ……………………066
21 国资委酝酿对国企展开新一轮的战略重组
——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5 日 ………069
22 国企改革国资监管迈进历史新阶段
—--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 ( 2013 年 11 月 19 日) ………072
23 国有企业将迎来第二波改革的高潮
——答中国新闻社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22 日) ……………079
24 国企改革再出发
——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22 日) ………091
25 中国勾勒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 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
——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 年 12 月 19 日) …………………094
26 新阶段国企改革五大看点解析
——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 年 12 月 19 日) …………………097
27 从黄淑和答记者问看国企国资改革的新蓝图
—— 答中国企业网络电视台记者问(2013 年 12 月 20 日) …100
二、国企进入分类分层改革监管新时期 ……………………1 0 7
1 承认“公益性质国企”是改革的重大突破
—— 答《理论网》记者问(2012 年 1 月 4 日 ………………110
2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面临分类难题
——答《中国商报》记者问(2013 年 3 月 26 日 ……………118
3 国企应该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吗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3 年 5 月 9 日 ……………122
4 按功能国企可划分为四类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 年 5 月 18 日) …………125
5 重新谋划国企产业布局 将形成新监管体系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3 年 5 月 21 日) …………128
6 国企改革意见基本成型 分类方式未达共识
——答《东方早报》记者问(2013 年 5 月 22 日 ……………129
7 国企分类定位尤为重要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 年 5 月 22 日) ……………133
8 新一轮国企改革涉央企拆分 推进国资证券化
——答《上海证券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 日 …………135
9 高层透露国资国企改革路径 或引资多元化
——答《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4 日) ………139
10 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 国企改革力度超预期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6 日 …………147
11 国企改革第二波 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蜕变
——答《新快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8 日 ……………145
12 国企“一把手”拟实行市场化选聘 不再享有党政级别
——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9 日) …………148
13 特大国企或先改组为国资投资公司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19 日) ………150
14 国企分类是国企改革监管的基础与前提
——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23 日) ………153
15 国有企业进入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新时期
——答《人民网》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24 日 ……………156
16 国企改革与监管“三三工程”揭开大幕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 2013 年 12 月 3 日 …………160
17 国资监管应当拿起“两把刀” 切开政企关系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 2013 年 12 月 24 日) ………165
三、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 …………………………………1 7 1
1 以主导地位标准观察国企重组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 年 6 月 17 日) …………174
2《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解读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 年 12 月 29 日) ………180
3 金融业监管不宜照搬国资委模式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4 月 11 日) …………184
4 国有资产多头监管图景渐明
——答《经济观察报》记者问(2012 年 4 月 28 日) …………189
5 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以为 20% 为底线的建议
——答《京华时报》 、 《新京报》 记者问(2012 年 5 月 7 日) …191
6 国企高管薪酬现状与改革方向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5 月 15 日) …………199
7 财产申报:国企防腐又一拳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2 年 06 月 04 日 …………205
8.重庆国企高管资产申报的创新意义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6 月 5 日) …………211
9 设立金融国资委与市场化是跑的“两股道”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7 月 24 日) …………215
10 央企炒楼炒股属不务正业
——答《人民日报》记者问(2012 年 12 月 26 日) …………219
11 央企怎样引进外部审计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25 日) ………221
12 9 家央企违规发放数亿元福利 国资委将立项监察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3 年 5 月 13 日) …………225
13 聚焦央企考核:宏观大势导致少数企业大起大落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 年 8 月 23 日) …………………227
14 再启薪酬调查 央企“阳光化”始于信息公开
——答中央电台记者问 2013 年 8 月 23 日 ………………230
15 不能把国企腐败现象与国企制度混为一谈
——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10 月 22 日) ………233
16 中铁建巨额招待费被查处 签字背书应大力推广
——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 2013 年 10 月 23 日) …………237
17 中国将以“签字背书”破解央企监督难题
——记者问(2013 年 10 月 23 日) ……………………………240
18 国资改革完善治理方式 推进股权多元化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 年 10 月 28 日 ………242
19 国资国企改革路径浮现 方案在三中全会后出台
——答《上海证券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 日 ………244
20 三成国企收益 上缴改善民生
——答香港《文汇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6 日 ………246
21 红利上缴 30% 国企改革一大步
——答《人民网》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8 日) ……………248
22 中国将开启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
——答《京华时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8 日) …………250
23 国企红利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19 日) …………252
24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出炉 收益上缴比例提高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 2013 年 12 月 17 日 …………255
25 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 探索管理者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 年 12 月 19 日) …………257
四、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 ………………………………………2 5 9
1 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兼并重组成为主要特征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1 日 ……………………262
2 中国企业离全球性公司有多远?
——答《上海金融报》记者问(2012 年 7 月 22 日) …………264
3 中国企业 500 强有哪些新看点?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1 日) ……………………266
4 我国大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加速推进 但效益有待提升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2 日 ……………………269
5 中国企业做大成效明显 做强任重道远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2 日 ……………………270
6 我国大企业加速融入全球竞争
——答新华社记者问( 2012 年 9 月 2 日 ……………………272
7 中国企业 500 强国企占绝对优势 利润为民企 7 倍
——答《新京报》记者问(2012 年 9 月 3 日 …………………275
8 中国企业 500 强 不要虚胖要强壮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8 日 ……………………277
9 2012 年美国大选后经济摩擦怎样影响中国企业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11 月 6 日 …………281
10 大企业与中国的命运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7 月 9 日) …………288
11 企业 500 强榜单折射中国大企业四大困局
——答新华社记者问 (2013 年8月31日) ………………297
12 央企继续包揽企业 500 强前 10 位
——答《京华时报》记者问(2013 年 9 月 1 日) ……………300
13 大企业要建立适应中低速增长期的经营模式
——答《国际金融报》记者问 2013 年 9 月 2 日 …………302
五、经济变速期的转型升级 ……………………………………3 0 5
1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中国代工经济”转型的迫切性
——答《理论网》记者问 (2010 年 7 月 2 日) ………………308
2 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的选择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6 月 16 日) …………319
3 从 2012 中国服务企业 500 强看服务业三难题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3 日) ……………………326
4“低成本时代”正远去 我国制造业期待转型升级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4 日) ……………………330
5 从中国制造企业 500 强看制造业四大难题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9 月 4 日) ……………………333
6 告别“低成本时代”“中国制造”期待“再创新”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2 年 9 月 11 日) …………337
7 中远“搁浅”之警示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3 年 4 月 1 日) ……………342
8 中铝出售 9 家公司打响盈利保卫战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6 月 4 日) …………345
9“新船长”马泽华如何拯救中远危局?
——答中央电台记者问 (2013 年 7 月 2 日) …………………348
10 世界 500 强 : 中国企业如何“名归实至”?
——答《知识产权报》记者问(2013 年 8 月日) ……………351
11.“克强经济学”背景下的国企如何转型调整?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 年 8 月 14 日 ) …………353
12.企业 500 强须适应经济中低速增长
——答新华社记者问 2013 年8月31日 ……………………361
13 经济下行背景下大企业如何突围
——答新华社记者问 2013 年8月31日 ……………………363
14 中国企业 500 强中石化“九连冠” 整体收入放缓
——答《新京报》记者问 2013 年 8 月 31 日 …………365
六、混合所有制与国民共进 ……………………………………3 6 7
1 企业进退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现象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 (2011 年 7 月 5 日) ………370
2 政府托管的做法,是走错了的一盘棋
——答《信息时报》记者问(2012 年 2 月 21 日) ……………374
3 民间资本:如何打破“玻璃门”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 (2012 年 6 月 5 日) ……………376
4 深度解读《国资 14 条》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6 月 27 日) …………380
5“民企党代表比例有增加,仍需解放思想”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8 月 14 日) …………388
6 从沙钢居民企 500 强之首看转方式的急迫
——答中央电台《央广财经评论》记者问(2012年8月30日) …394
7 解读 2012 中国民企 500 强 9 大特色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9 月 1 日) …………397
8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关系解析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19 日) …………………401
9 民资建设铁路有五大障碍要扫除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11 月 5 日) …………403
10 国民进退的“四段论”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 年 11 月 5 日) …………406
11 双汇鲸吞全球最大猪肉供应商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 年 5 月 30 日) ……………411
12 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3 日 …………413
13 混合所有制发展:从管企业到管资本
——答人民网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5 日 …………………414
14 多种所有制经济迎机遇
——答《经济日报》记者问(2013 年 11 月 16 日 …………416
15 国企改革路径是混合经营
——答《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 2013 年 11 月 19 日 ) …417
16 中国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北京周报》记者问(2013 年 12 月 5 日 ) …………422
七、国企舆论与文化建设 ………………………………………4 2 7
1 国企改革的历史方位与舆论焦点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 年 6 月 14 日) …………430
2 永远保持国有企业的先进性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2011 年 7 月 1 日) ……440
3 理直气壮唱响国有企业主旋律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 年 7 月 14 日) …………448
4 从大局出发 维护国有企业舆论形象
——答《中国报业网》记者问(2011 年 8 月 9 日) …………452
5 企业智库引领舆论新尝试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3 月 13 日) …………470
6 十年,铸就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5 月 8 日) …………484
7 中央企业精神的内涵和逻辑体系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 年 5 月 8 日) …………493
8 宋志平、稻盛和夫之比较(上)
——答《中国企业网》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10 日) ………501
9 宋志平、稻盛和夫之比较(下)
——答《中国企业网》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10 日) ………507
10 中国有企业改革历史的雄壮画卷
——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2013 年 1 月 29 日) ………514
11《十八大报告国企学习读本》的理论探索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 年 6 月 25 日) …………518
附录一 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重大创新
——2013 年 12 月 6 日在河南省国资大讲堂的演讲 ……………523
附录二 我当企业新闻解读人
——答《中国报业网》记者问(2012 年 10 月 25 日 …………534
附录三 媒体采访李锦及采用谈话内容的稿件 ……………………544
后 记 ……………………………………………………………………550
內容試閱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度更大,面临的质疑也会更多。国有企业改革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人们翘首以待。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有企业的出色表现稳住了中国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基石的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但是,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必然也会随之而来。国有企业被指责由于借助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垄断了社会资源,国企在经营上以及分配制度上,正在被卷入“与民争利”的利益漩涡。当然,这种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国有企业是市场化道路,还是私有化道路。
在2010年,首都主流媒体为国企讲话的声音极为微弱,非主流媒体则是一片讨伐声。李锦就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后,在2011年6、7月间组织了一场颇有声势的国企报道战役,相关报道为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王忠禹、王勇所批示,这场报道被称为首都新闻界“独此一家”的国企报道战役。李锦在2011年7月15日这场战役的压轴之作中提出“国企不能走老路、邪路,要走新路。”他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所呈现出的所有矛盾,本质上都是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产生的矛盾,根本原因是在“国家”与“企业”在临界点的“度”的把握上。国企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政府与企业分开的问题,是企业到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走向市场问题。
这年年底,李锦的研究更加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直逼焦点,写出《承认“公益性质的国企”是改革的深化》,对“国企的模式”、“国企的改革目标”以及“政府该怎样监管和领导公益性质的国企”等问题做出了回答,并指出了改革必然会引起原有利益结构的调整,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要把一个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
连续几年的中央负责人会议,李锦接连发表大篇文章,阐述报告精神,其权威声音逐渐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11年夏研究国企问题的“预热”,为李锦在2012年春天大规模宣传国企时登上新闻舞台做了准备。当首都媒体响应中宣部号召组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宣传时,很多媒体把目光投向李锦。李锦在接受《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等专访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而不是私有化,这是由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到了2012年9月,打出大企业时代的旗帜时,李锦已成为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京华时报与《国企杂志》等媒体的重点采访对象。
到了2013年,尤其是前四个月,出现了国企利润增减“两重天”的现象后,“国企垄断论”的说法再度开始泛滥。那么,国企是否存在垄断?国企做强是否是垄断所带来的?李锦在接受新华社、《光明日报》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符合市场规律的“垄断”将为提升行业活力、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报道引发了社会争议。
本辑中,面对记者提出的敏感问题,譬如薪酬问题、经济效益、上交利润与社会负担问题,李锦不回避,不掩饰,提供了大量解决问题的对策。而这些回答不是讲理论,而是展示智慧,吸引了媒体的目光。
“方向论”、“道路论”是李锦进入国企研究领域最早打出的两面旗帜。李锦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要走新路,既不能走老路,又不能走歪路的论述,在一年半后成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思想,可见其在重大问题上立场正确与判断的准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