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能不能”购买“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把脉中国经济。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张瑾、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鲍勃?阿什、麻省理工埃德?斯坦因费尔德、曼尼托巴大学瓦茨拉夫?史密尔重磅推荐)

書城自編碼: 226874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彼得·诺兰 (Peter Nolan),姚明雷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128996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8.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周易
《 周易 》

售價:HK$ 44.6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90.0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

HK$ 72.8
《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
+

HK$ 95.4
《《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将时间花在经典上,最快捷最简明的党史》
+

HK$ 115.1
《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未来中国将走向何处?未来世界将有何变化》
+

HK$ 666.7
《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套装共4册) 刘淇作序并推荐》
編輯推薦:
中国的崛起让诸多高收入国家在震惊之余,又迷惑不已。2008年,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经增加到7.1%,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全国总产量,那么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1.4%,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对中国崛起所持的多重恐惧心理,需要用公正全面的方式来分析对待,这对于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至关重要。本书专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即深度分析中国能否“购买”世界。
內容簡介: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可观的外汇储备,并有29家公司跻身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全球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崛起的话题,并经常刊发文章暗示“中国将利用其金融资源购买世界”。
通过本书的阐述,彼得 诺兰教授揭开了媒体言论背后的真相,提出并证实了“中国目前还不可能购买世界”的观点。从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商业革命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集中。拥有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的高收入国家巨头公司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增加投资。中国高科技产量的23来自跨国公司,90%以上的高科技出口产品由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公司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商业体系,并且在不断扩大中国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在高收入国家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换句话说,“他们”里面有“我们”,“我们”里面却没有“他们”。中国的70多个龙头企业主要集中于银行、金属、采矿、石油、电力、建筑、交通和通讯等行业,这些行业需要利用高科技,本身却不发明高科技。中国龙头企业的发展依赖快速扩大的国内市场。
本书运用实例和论证,对“中国购买世界”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对当下全球热议的“中国崛起”论争,提供了公众急需的新视角,将对中国和西方之间开启建设性对话做出必要贡献。
關於作者:
彼得 诺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终身教授,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学科主席。2010年11月被中国银监会批准为交通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彼得 诺兰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著有《全球商业革命年会:系统集成与瀑布效应》、《中国与全球经济》、《中国与全球商业革命》、《变革中国:全球化,转型与发展》、《中国处在十字路口》、《融合中国:走向协调型的市场经济》等。
目錄
图表目录
鸣 谢
前 言
第一章 “我们”是谁?“他们”是谁?
第二章 “我们”是谁?
 1 全球化与产业集中
 2 汽车和饮料行业的例证
 3 全球化与跨国公司“走出去”
第三章 “他们”是谁?
 1 中国迎头赶上
 2 中国“赶超”长路漫漫
 3 中国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4 石油公司与能源安全
 5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6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军高收入国家
 7 中国“购买”世界受哪些因素制约?
第四章 “我们”和“他们”的复杂性:
 以战略性行业为例
 1 银 行
 2 商用飞机
第五章 结 论
 1 中国能“购买”世界吗?
 2 “我们”是谁?
 3 “他们”是谁?
 4 中国迎头赶上的复杂性
 注 释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中国的崛起①让诸多高收入国家在震惊之余,又迷惑不已。
199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全球的1.6%,是当时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到了2008年,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经增加到7.1%,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银行数据,2006年,2010年)。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全国总产量,那么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1.4%,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事实上,按照这一标准,中国国民总收入已经是美国的54%(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过去两年,中国每年GDP的增长率已经超过10%,而世界高收入国家②每年增长率还不到3%。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GDP总量很快就会超过美国。
相对于苏联的解体,中国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繁荣发展。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立90多年,发展党员达8000万人之多,这一鲜明对比让主流学界大为震惊。
“中国崛起”与“苏联衰落”的巨大反差是现代世界史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大众媒体聚焦中国的探讨从未间断过,从不同视角报道中国崛起的出版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在欧洲和美国弥漫着一种压倒性的情绪——恐惧与恐慌。这种恐惧,从描写中国的畅销书书名中就可见一斑,比如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2009年),史蒂芬哈尔波撰写的《北京共识:中国的模式如何统治21世纪》(2010年),阿文德萨博拉曼尼亚《大预测:活在中国经济势力主导下》(2011年)。这种恐惧与恐慌似乎无处不在,涉及欧美各国与中国关系的各个方面。
美国国会的深度恐惧体现在2000年10月成立了“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其目的是“追踪、调查并向国会报告中美两国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委员会成员全部由国会任命。该委员会出具了一系列年度报告,每一份报告都对中国经济崛起制约美国表现出深度忧虑,包括影响美国就业形势和工作条件,挑战美国技术和军事优势。
在“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副主席理查德达马托说:
美国过去与中国建立经济关系的指导思想是相信自由市场经济和商业法治体制在中国的发展会促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加开放;然而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要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虽然从前的储备量微不足道,但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仅为1660亿美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其出口额高速增长。截至2006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066万亿美元;2009年4月超过2万亿美元;2011年6月达到3.197万亿美元。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乎是日本(1.138万亿美元)的3倍,而日本的外汇储备又是第三大外汇储备国俄罗斯(5310亿美元)的2倍以上。
迄今为止,中国是美国公债的最大债权国。2011年6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票据和债券总计达1.17万亿美元,日本持有9110亿美元,英国持有3500亿美元,石油出口国持有2300亿美元。在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务中,中国占了总数的26%。③
美国债台高筑,中国变成美国最大债权国,这一事实引起媒体热议。在世界高收入国家,人们纷纷议论,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在实际收入、收入分配和工作条件方面已经在某些方面对他们造成了冲击。有些美国人认为,美国的“逆工业化”、工资中位数停滞和不平等日趋严重,与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的爆炸式增长不无关系。④
中国有超过9.5亿人处于工作年龄,而所有高收入国家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口加起来只有7.2亿人。20世纪90年代,中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每年增长14%,2000年之后加速到每年增长25%。
现在的中国已经深深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国的商品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这个比例非常高,其中34的出口产品流入高收入国家。
美国社会忧心忡忡,唯恐中国崛起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军事力量平衡。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很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警告道:
重申美国军事力量核心作用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并增强美国防御外部挑战的能力……美国的军事力量将继续增强,足以牵制扩充军力,意在赶超美国的潜在对手。
美国五角大楼2006年提交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指出:
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与美国进行军事竞赛的潜力最大,中国研发了大批威胁美军的军事技术,假以时日,可以和美国传统军事优势相抗衡。
在世界其他高收入国家,同样弥漫着深度恐惧,担心中国可能会对未来的全球价值观施加影响。西方政治家和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应该成为21世纪世界价值体系的基石。
史蒂芬哈尔波曾在多届共和党政府执政时期任职于美国白宫,他认为所谓的“启蒙思想代表了民众与政府之间,以和平、包容、相互妥协的方式达成的一种共识,即保障言论自由、信仰自由、集会自由和表达政治观点的自由。”
英国知名作家威尔霍顿认为,西方国家“于内,理应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制度体系;于外,试图把西方价值体系推向国际舞台,貌似在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个真正的机会,让他们追随西方步伐,以启蒙思想原则为指导,重建国内体制”。
各个政治派别的西方国家分析人士纷纷表示,要警惕中国发展模式给西方造成的威胁,他们一致将其概括为“北京共识”。例如,哈尔波表示:“说到全球道德标准和主导思想,美国的声音最响亮——这也是美国最重要的优势——可是一碰上中国,就变得哑然无声了。”此外,他又表示:“两个世纪以来,令美国吸引世界眼球的道德权威和西方思想遗产,很可能在中国面前败下阵来。”
哈尔波认为,西方统治者有责任保障人民表达观点的权利、集会的权利以及在公共场合公开辩论的权利,人民也有义务行使这些权利。
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则建立在古老的“儒家思想”基础之上,由此哈尔波提出疑问:“中国怎么可能像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所说的那样,成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方’?⑤在其著作结尾处,哈尔波“发自肺腑地呼吁”美国领导人参与到“维护并保持西方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全球斗争中来”。
在西方无处不在的恐惧中,有这样一种担忧甚嚣尘上,那就是中国的企业正在“购买”世界。此类耸人听闻的标题比比皆是,例如《经济学人》封面故事(2010年11月)“购买世界:未来中国的收购浪潮”;英国《独立报》封面故事(《独立报》,2010年10月2日)“中国的伟大成就:北京的消费热潮蔓延到巴西,对世界有何意义?”
2009年10月26日,《财富》杂志封面故事标题是“中国购买全世界”:“中国有两万亿美元,正待血拼。您的公司——甚至国家——是否上榜中国的购物清单?”《财富》杂志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是中国的世界(而我们仅仅生活在里面)”。
中国人一直在海外大举购买自然资源。现在,口袋里揣着2万亿美元,他们随即把目标转向了汽车制造、高科技公司和房地产。
他们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呢?在最近十年中,中国已经投入了1150亿美元用于海外收购。如今中国坐拥巨大外汇财富(2.1万亿美元,且继续增长),急于在购买美国国债的同时,投资其他一些项目。
2008年,中国的海外投资额从250亿美元增长到500亿美元,翻了一番。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不会迅速停下来。
2011年,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杰拉德莱昂斯在其著作中简洁有力地概括道,当前西方人对中国国际业务扩张的态度是:“过去十年的关键词不是‘反恐战争’,而是‘中国制造’。按照目前的趋势,眼下十年的关键词将很有可能是‘中国拥有’。”⑥
西方对中国崛起所持的多重恐惧心理,需要用公正全面的方式来分析对待,这对于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至关重要。本书专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即深度分析中国能否“购买”世界。
第一章“我们”是谁?“他们”是谁?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间,大多数亚洲国家仍然心有余悸,因此纷纷制定了有利于大量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措施。
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西方人士觉得,中国大公司拿这些资金来“购买”世界简直易如反掌,购买国家和公司更自不待言。
大多数人在中小型企业工作。然而,世界高收入国家商业体系的核心却是大型公司。大多数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处于商业体系核心地位的巨头公司。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30年间,全球商业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本主义全球化带来的产业高度集中不仅影响着“系统集成商”,也震荡着资本主义价值链。垄断竞争在全球商业体系范围内大规模展开,掀起了空前的技术进步浪潮。
对于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在《经济学原理》中描述道:“企业规模就像森林里的树,树长高以后可能会倒,新的树还会长起来。”而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设想则更加贴切——资本集中。
处于全球商业体系核心地位的各大公司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开展业务,其规模和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同时与其母国的政治经济日益分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譬如公司的身份问题,国家产业政策的性质问题与国际关系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大公司性质的转变对于高收入国家的政府和公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资本主义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首当其冲。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政府顶住来自国际组织(以世界银行为代表)、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和大型国际跨国公司的压力,拒绝将国内占据经济制高点的企业私有化,而是尝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与高收入国家的大公司展开真正的较量。
中国的大型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大公司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近些年,中国政府为国内龙头企业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其目的就是建立能与世界领先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的全球商业体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间,大多数亚洲国家仍然心有余悸,因此纷纷制定了有利于大量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措施。
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西方人士觉得,中国大公司拿这些资金来“购买”世界简直易如反掌,购买国家和公司更自不待言。
然而,这是对国际竞争本质的重大误解。大型跨国公司和资本主义价值链上的领先企业不仅深深植根于高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植根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结构当中,占据着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部分。正当中国企业打算“走出去”并建立全球商业体系之时,世界领先的国际公司也在加快脚步进入中国。
无知易生恐惧。目前,全球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东西方世界关系的不稳定,国际大众媒体的偏激观点不断涌入公众视野,作者本人深感让高收入国家公民正确认识本国商业体系、中国商业体系以及它们各自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以此为目的,本书围绕对一个问题的探究而展开,即高收入国家的“我们”是谁、发展中国家的“他们”是谁,而中国毫无疑问是问题的焦点。
高收入国家的“我们”和中国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决不可简单概括为“中国购买世界”。以这种方式解读当今世界,是对公众的极大误导,也会对国际关系之间的和平造成重大损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