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传媒专业学者、研究人员研究探讨的专业领域
|
內容簡介: |
该书为传媒领域专业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集。文章由传媒研究、传播研究、教育研究、文化研究、企业研究、综合研究、青年文学、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等专题组成,内容涵盖传媒领域各个方面,并能结合当今热点话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秦学智 1967年出生于山西永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先后出版《李贽大学明德精神论》、《李贽大学明德教育论》、《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先秦至隋唐卷)》(副主编)、《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论》(合著)、《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合著)、《传媒国际评论(第一辑)》(主编)等著作,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发表几十篇论文。主要从事传媒素养教育研究和教育历史文化研究。
|
目錄:
|
▲传播研究
“中国梦”国际舆情分析与我国外宣策略思考姜艳红3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秦学智张锐颖12
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王斐斐21
公共外交中“第一夫人”的角色分析王小卫27
解读电视剧“鄙视链”
——海外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偏见秦许鸽3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俄语境外推广现状研究李天依40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美食类纪录
——《舌尖上的中国》与《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张萌47
浅析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以《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为例高原55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王哲64
关于中国新闻如何“走出去”的思考姜艳红70
文化路漫漫内外而求索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张泉婧78
微博养生资讯传播规律探究任玉达86
▲传媒研究
媒介延伸下的当代设计媒介转向研究石蒙蒙 95
《爸爸去哪儿》节目形态解析蒋秋雨103
试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性与体制机制建设秦学智潘振宏110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创制特征分析牛梦笛121
大数据环境下的隐私保护张灵然128
▲电视节目编排比较分析
——以济南市三家电视台为例刘秦133
网络对大学生精英意识影响的调查报告
——以武汉市七校为例高凯丰142
《天桥骄子》全明星赛季节目创新特征分析刘倩150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邢翀158
新媒体与我国电影产业侯波166
参与观察法分析DOTA中的网络语言暴力李杰171
逃离1997
——《春光乍泄》叙事浅析付箫然180
浅谈《爸爸去哪儿》的中韩对比王哲187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
——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王祎195
《环球时报》对台湾形象的构建牟文婷202
大众传媒下的知识沟现状及对策王文婷210
媒介视角的现代民族发展
——观点梳理及创新初探徐金忠215
生活与希望
——对影片《天气预报员》的分析王祎222
为个人目的复制网络音乐作品合理补偿问题的思考李木子227
中国媒介环境下乔姆斯基新闻过滤器模式意义探究张蒙235
▲文化艺术研究
对宗藩体制的若干思考刘翔宇244
回归自然,寻求“理性”之美
——从诺维尔舞蹈理念角度探讨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周菁菁253
从古代童话中探寻中俄自然观的异同甘雯慧259
浅析西班牙社会对华人偏见的成因李睿267
新教与儒教的义利观对资本主义的作用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思钟小东274
一头特立独行的牛
——浅谈《废都》中的道家思想周才279
从纸尿裤和开裆裤的使用看城市与农村父母的差异黄维285
从视觉感知角度看“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法则”吴斯一293
用层次分析法浅析法国搅局伊朗核谈判的动因何浩源301
▲教育研究
高校内部治理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秦学智309
联想法对英语启蒙阶段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祝珣张伟楠320
西方大学文化建设特点及经验王成娟330
中美学校教育文化差异浅析张锐颖336
中国高校草坪为何“无人问津”?
——与西方高校对比分析刘恬345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王志潇351
论网络言论自由环境及其构建
——从发声者的角度出发刘恬358
|
內容試閱:
|
一“中国梦”的国际舆情分析
(一)“中国梦”——中国人的梦,民族的梦总体上看,国际舆论对“中国梦”给予了积极评价,普遍认为“中国梦”的提出,彰显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强国富民的追求,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自信,有助于凝聚中国人民的共识,团结全社会的力量,朝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17日报道《习近平呼唤“中国梦”》Malcolm Moore.“Xi Jinping calls for a ‘Chinese Dream’”,The Telegraph,17 Mar 2013.说,在担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讲话中,习近平概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梦”。他呼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习近平讲话自信而放松,他多次提到“中国梦”,希望借此让中国社会团结起来。与提倡个人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美国梦”不同,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需要集体主义。
《印度时报》网站Saibal Dasgupta.“Eye on future, president sells Chinese dream ”,Mar 18, 2013.3月18日报道,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周日表示,在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下,他的“中国梦”理念将付诸政策,而不会只是政治口号。“中国梦”的提法与“美国梦”相似。它表明中国领导人希望实现中国人对分享机会和繁荣日益强烈的愿望。习近平说:“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英国《金融时报》6月14日载文《“中国梦”不是中国要领导世界》,“中国梦”绝不是与美国争霸世界,香港中评网,2013-6-15。“中国梦”绝不是要去领导世界、绝不是要与美国争霸世界,而是与世界各国,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所说的:“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此外,还有众多国外媒体对“中国梦”进行解读和报道,称“中国梦”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比如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充满爱国激情的讲话,呼吁全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虽然说国家面临众多挑战,但中国新主席的这番讲话基调乐观。新西兰NZweek 网站题为“‘中国梦’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章引述肯尼亚经济事务研究所执行主任奥维诺的话说,“中国梦”将改善人民福祉作为优先考虑,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新的发展模式。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中国梦是关于国家的,是一个总体,而美国梦完全是关于个人的。(二)“中国梦”的外媒误读
对于这一次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筑梦”工程,西方媒体在大肆渲染报道的同时,也不无质疑和揶揄,国际上也有人有意或无意地误读中国梦。
美国《新闻周刊》及其网络版《每日野兽报》在2012年12月30日题为《中国的伟大梦想》的评论中,显然将中国的“强国梦”与周边国家的“噩梦”并列起来,把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岛屿领土争端放到了二战前德意日领土扩张的历史背景下,指出,中国强国梦的提出会不会是一个新的不安定因素。
美国《时代》周刊的评论就更不加掩饰了,其在2013年2月1日一期的标题就是《麻烦之海:今日亚洲就如同一次大战前的欧洲》。文章中引用的几位老牌外交家的评论可谓画龙点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正如一个世纪以前的巴尔干地区一样,至少有六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领土争端。”不管这种担心是居心叵测,还是杞人忧天,它正好从侧面印证出从国际的视角来看“中国梦”的提出,其“软实力”的象征价值应该大于其“硬实力”的指标意义。
美国《华尔街日报》2013年3月13日发表题为《习近平的“中国梦”和“强军梦”》习近平的“中国梦”和“强军梦”,华尔街日报网的文章。文章称,习近平正在为中国和邻国更长期的紧张关系,以及与美国争夺影响力可能引发的危险争议做好准备。文章拿曾任中国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教授的刘明福出版的《中国梦》一书说事儿,书中认为,中国的目标应该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并预测未来将出现争夺全球统治地位的马拉松式的竞赛。因此,认为“中国梦”无疑就是“强军梦”。
美国《侨报》在2013年3月25日发表题为《日本抹黑“中国梦”是零和游戏》的文章,其中写道,对于“中国梦”,日本驻美大使佐佐江贤一郎在美国的一次演讲中,却刻意抹黑“中国梦”的概念,质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忧“中国军力增长”,将“中国梦”歪曲为中国国家梦想而非百姓梦想。
加拿大《环球邮报》2013年4月29日文章题为《“中国梦”和中国对领土的强硬令其他亚洲国家感到担心》。文章称,北京最近的强硬让很多亚洲国家感到不安。习近平将“中国梦”定义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但是其他人将它和新领导层明确承诺增强军队以强化中国在与邻国领土争端中的立场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梦”在海外遭误读有六种情况:一是“片面理解”,如把“中国梦”说成是“雪耻梦”、“富裕梦”、“强军梦”;二是“夸大目标”,认为“中国梦”就是谋求成为“新中华帝国”、“超越美国的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强国”、“超级大国”;三是“割裂关系”,将“中国梦”与“个人梦”割裂、对立起来,认为“中国梦”会扼杀“个人梦”;四是“叫嚣威胁”,认为“中国梦”将会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产生“零和效应”,并对世界构成威胁,比如中国要把其他国家纳入朝贡体系,中国梦是其他国家的噩梦;五是“妄猜意图”,认为新一届中共领导人此时此刻推出“中国梦”,意在弥合国内矛盾、营造团结假象、转移民众视线、巩固政权统治;六是唱衰前景,认为“中国梦”只是空洞梦想,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简单勾勒,没有真正体现当政者改革的决心和举措。
二外媒误读“中国梦”的原因
虽然“中国梦”对中国人来说更多代表民生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民族的尊严,但是外媒更侧重从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来解读“中国梦”,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有许多,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依旧持消极态度,其背后的深层诱因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差别,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其他重要原因。
(一) “中国梦”内涵和外延不明确性
从以上“中国梦”的国际舆情分析看,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梦”的解读版本多样且各不相同,也存在着对“中国梦”的误解。国际社会之所以对“中国梦”的解读和误解源于对“中国梦”本身内涵的模糊认识。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5月4日文章题为《追寻中国梦》,文章提出“中国梦”口号的含糊性使习近平得以接受从前任那里继承的目标,同时暗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改变是有可能的,但是缺乏具体内容也有风险。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13年4月11日发表评论称,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上,梳理“中国梦”的内涵,为其注入更丰富、更宽容、更全面的元素,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都十分必要。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梦”成了中国热烈推崇的概念。究竟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究竟以什么来吸引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中国梦”实现后,无论对中国民众还是对国际社会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国际社会而言,一个经济和军力迅速崛起的中国,在此时推出“中国梦”,若不经理性的梳理和诠释,很可能被解析、演绎成中国的复兴雄心或野心。一些国际媒体在表述“中国梦”时,不是用“Chinese Dream”,而是用“Chinas Dream”,显示其对“中国梦”的解读更多是“中国国家之梦”,其背后的复杂涵义尤其是不利于中国的解读,很可能是中国在推出这一概念时所没有估计到的。因此,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上,梳理“中国梦”的内涵,为其注入更丰富、更宽容、更全面的元素,无论对于中国官方、民间,还是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都十分必要。
可见,明确“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是传播“中国梦”的基础,只有做到细致全面的总结和阐释,才会消除外媒的误解。由于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一个关于“中国梦”的完整、明确的表述和阐释,国内的解读也多是个人、学者和媒体的解读,权威解读尚未出现,因此,对“中国梦”的内外表述进行系统的梳理是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和中国做好“中国梦”外宣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媒体对外传播能力不足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也是“中国梦”一经出来就如此备受国际关注的原因。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的流传。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和地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目前,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的能力还不足,在国际传播大平台上发出自己声音、形成影响力的能力还有限。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严重缺失,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还相当滞后,中国的对外舆论力量也十分薄弱。这一切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极不相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舆论环境塑造权还掌握在西方媒体的手中。以AP、AFP、REUTERS、CNN、BBC 等国际知名的媒体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借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媒体从业历史和传播优势,早已奠定了其在世界范围的高认可度和影响力。它们所传播的中国以及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发出的声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受众关于中国和中国声音的认知。
面对外媒对“中国梦”的报道,我国媒体缺少主动有力的出击,没有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没有充分运用对外传播技巧,抢夺关于“中国梦”的首发权。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形式,我国媒体有待加强外宣的报道技巧和传播能力,多元化地利用资源,做大做强自己,这样才能赢得话语权。
三如何做好“中国梦”的外宣工作
国际上关注“中国梦”是件好事,但是误解“中国梦”则需要澄清。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提出“中国梦”的思路,显然是试图通过这一概念既传递执政理念,又吸引国内民众,并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因此,要做好“中国梦”的对外宣传,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和完善“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说清“中国梦”的内涵,对它的现实背景、个性特征、具体目标、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等,要有所解读。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好“中国梦”的外宣工作。
“中国梦”关系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以及世界利益。因此,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让国际社会全面正确理解“中国梦”,不仅需要对“中国梦”本身的内涵外延进行梳理和明确,更需要我国对外传播主体主动出击,做好“中国梦”对外传播和宣传工作。让中国在“中国梦”这个话题上赢得话语权,构筑自己的话语体系。
(一)对外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梦”
对于“中国梦”的对外宣传,中央外办副主任裘援平委员提出应该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与讲故事之间应该注意平衡。一谈到中国对外传播,西方媒体难免觉得政治色彩浓重,传播效果很难保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传播技巧不足,传播方式过于死板。因此,对于“中国梦”的外宣,我们要规避这方面的缺陷,提高宣传的灵活度,不声不响地提高我们的对外宣传效果。
第一,报道要淡化政治色彩,强化“中国梦”的包容性。这还需要我们做到淡化历史的悲情主义,少提挨打的过去,多谈充满希望的未来和自信。这样我们可以从文化交流方面切入,从具体角度切入。“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从宏观到微观,但外国人是从微观到宏观,我们要适应这种思维模式,从具象到抽象。”更多地将“中国梦”与普通人的梦、普世的梦相联系。这样更容易让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
第二,报道具体人的“梦”的故事,从而解读好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找到会讲故事的人。这个人要有国际影响力,特别是能被外国所接受。比如可以报道姚明的“中国梦”,通过姚明的“中国梦”,让国外受众明白“中国梦”的内涵。“对于外国人来说,什么是中国?他们会觉得京剧是中国,烹饪是中国,姚明是中国,所以要通过这些告诉他们中国是怎样的,这也是美国电影里常见的用小故事来勾勒大时代。”谭震,政协委员话“中国梦”与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34:13。也可以写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写他们的中国梦。
(二)发挥不同传播主体的作用,特别是网民的作用
国家领导人、媒体、驻外使领馆、专家学者、普通公民包括赴国外的旅游者都可以是“中国梦”的宣讲者。可供他们利用的方式有演讲、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展览和民间交流等。重视民间丰富渠道的传播可以有效弥补官方传播的不足,比如一些年轻记者缺乏深入采访,远离鲜活生活,写起“中国梦”这样的题材,容易概念化、作文般应付。还有一些新闻庸俗化、跟风化和平面化。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特别注重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网民的传播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跨媒体、跨区域、跨层次的舆论传播媒介,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凭借其分散、互动、海量、无界、迅速等特点,网络已成为目前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是我们拓展传播渠道的重要法宝。新媒体兴盛,信息来源众多,互动力强大,受众不再简单接受单一信息,不同舆论场随时形成。如果网民能够在“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中发挥正能量和作用,那将是非常有效果的宣传。
(三)善于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中国梦”对外宣传
在对外宣传中,不应局限于对外媒体的报道,应该注重利用各种形式,比如纪录片或宣传片,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纪录片是影视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电视新闻、电视栏目、电视剧、动画片相比较,纪录片天然具有国际通行性,其真实性、纪实性的传播优势,能跨越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差异,进入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圈。宣传片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和宣传片制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不断与国际知名媒体进行合作,对外传播效果也有显著提升。例如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它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的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拍摄工作,该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因此,我们可以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相关记录片或宣传片的制作,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的努力纪录下来。这样一来,国际受众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中国梦”以及中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工作概论[M].学习出版社,2006。
[2]谭震,政协委员话“中国梦”与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34。
[3]韩松,张崇防,蔡敏,寻找民族复兴的共同支点——传播好“中国梦”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35。
[4]外报:防止被误读 “中国梦”须注入更丰富内涵中国新闻网,2013-4-12。
[5]李泽泉,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N].浙江日报,2013-5-1714。
[6]江河,“中国梦”震撼全球——国内外媒体热烈解读两会[J].决策与信息,20134。
[7]国内外各大媒体网站,例如The Economist,The Globe and Mail,TIME,Newsweek The Daily Beast ,The Telegraph等媒体。
|
|